登陆注册
8925400000045

第45章 参考文献(1)

一、论文部分

(一)教育(教学)与文化

[1]杨启亮.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中的主体价值观.教育研究,1989(11)

[2]鲁洁.文化变迁与教育.教育研究,1990(8)

[3]徐波.试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上海高教研究,1991(1)

[4]曾伟.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的理论分析.高等教育研究,1996(1)

[5]金一鸣.教育与文化.上海高教研究,1996(2)

[6]周浩波,王永峥.走向文化研究的教育.现代教育研究,1996(11)

[7]和学新.课程:教育的文化选择——课程设计的文化学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3)

[8]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9)

[9]王鉴.多元文化教育论纲.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10]周作宇.教育、文化与人的互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4)

[11]徐文彬,徐继存.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及其面临的挑战.比较教育研究,1998(3)

[12]万明钢.多元文化教育的新发展与课程改革.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2)

[13]韩骅.90年代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0(6)

[14]周勇.论教育文化研究——兼谈当代中国教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教育发展研究,2000(7)

[15]李兴保,胡凡刚.网络文化与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1(2)

[16]黄书光.论中国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与人格理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2)

[12]王鉴.近年来西方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研究简论.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17]郝德永.走向文化批判与生产的建构性的课程文化观.教育研究,2001(6)

[18]程培杰,马健生.试论教育改革阻力的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01(6)

[19]姜德刚,郝德永.当代课程的文化建构使命.高等教育研究,2001(6)

[20]强海燕,[英]托尼·布什.跨文化视角下中英基础教育.教育研究,2001(10)

[21]白明亮.文化的教育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0)

[22]扈中平,刘朝晖.关于中西教育观的比较与思考.教育评论,2002(1)

[23]董标.教育的文化研究——探索教育基本理论的第三条道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

[24]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2(4)

[25]严玮懿.创建学生本位的课堂文化.全球教育展望,2002(4)

[26]李建群.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先进文化的建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27]宋吉缮.美国的多元文化:理论与课堂中的应用.比较教育研究,2002(7)

[28]吴黛舒.文化变异与中国教育的文化抉择.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

[29]赵功,王瑜.中国文化传统对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

[30]舒志定.文化传统与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教育研究,2002(12)

[31]王海燕.试论教育研究的文化意识.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

[32]杨颖东.提倡批判性思维建设新型教学文化.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3)

[33]滕星.族群、文化差异与学校课程多样化.江苏社会科学,2003(4)

[34]叶澜.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教育研究,2003(8)

[35]宋宁娜.文化·教育·现代化.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36]王鉴.课堂志:回归教学生活的研究.教育研究,2004(1)

[37]丁钢.课程改革的文化处境.全球教育展望,2004(1)

[38]王鉴.国外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的新进展.外国教育研究,2004(3)

[39]黄红霞,王建梁.多元文化教育:加拿大的经验及启示.民族教育研究,2004(5)

[40]巫肇卉,靳玉乐.课堂的文化学思考.当代教育科学,2004(7)

[41]钟启泉,姜美玲.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教育研究,2004(8)

[42]张晓瑜.课程改革与教师文化重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

[43]吴黛舒.文化学与教育学中的“文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44]樊浩.现代教育的文化矛盾.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45]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05(5)

[46]赵复查.主体间性哲学视野中的教师文化.教育评论,2005(6)

[47]何良玉.论社会文化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约.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6)

[48]石中英.知识转型与基础教育改革.中国教育报,2005‐5‐18(8)

[49]龚波.课程改革呼唤教学文化的转型:从接受到批判.当代教育科学,2005(17)

[50]邓涛,鲍传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哈格里夫斯的教师文化观述.外国教育研究,2005(8)

[51]吴黛舒.文化学和教育学中的“文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9)

[52]刘启迪.课程文化:涵义、价值取向.课程·教材·教法,2005(10)

[53]万明钢,王平.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击与文化适应问题.教育研究,2005(10)

[54]于述胜,刘继青.中国现代课程改革的文化问题论纲.当代教育科学,2005(19)

[55]李秀萍.教学文化:师生生活方式的构建及呈现.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4)

[56]陈时见.全球化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时代使命.比较教育研究,2005(12)

[57]徐莉,何茜.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走向.比较教育研究,2005(12)

[58]石中英.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研究,2006(1)

[59]徐莉.文化场域下教师发展的动态构成.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4)

[60]苏保中.现代教育技术与学校教育文化变革.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7)

[61]岳龙.中国教育的现代性文化困境.教育发展研究,2006(10B)

[62]张华,刘宇.试论课程变革的文化问题.教育发展研究,2007(1A)

[63]范兆雄.崇权文化与表演式课堂——文化冲突背景下的教师课堂教学研.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64]路书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阻力的文化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7(3A)

[65]肖正德.教学的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方向.高等教育研究,2007(4)

[66]徐继存,车丽娜.教学文化研究引论.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4)

[67]马玉宾,熊梅.教师文化的变革与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68]邓涛,孙启林.论个人主义教师文化及其变革.比较教育研究,2007(6)

[69]肖正德.国外教学研究文化学取向述评及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7(8)

[70]肖正德.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教育研究,2008(4)

[71]肖正德.我国中小学教学制度文化:批判与重建.全球教育展望,2009(9)

(二)农村教育(改革)、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71]李瑾瑜.贫困文化的变革与农村教育的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1)

[72]陈敬朴.农村教育概念的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1)

[73]肖川.更多地关注农村教育.教育参考,2000(4)

[74]庞守兴.农村教育的症结与出路.教育发展研究,2000(7)

[75]陈敬朴.中国农村教育观的变革.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76]刘然,程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人民教育,2001(5)

[77]储朝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

[78]李少元.城镇化对农村教育发展的挑战.中国教育学刊,2003(1)

[79]蓝建.论当前农村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一种国际视角.外国教育研究,2003(2)

[80]张乐天.重新解读农村教育.教育发展研究,2003(11)

[81]张乐天.全球化视野中的农村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3(12)

[82]肖苏,姜晓燕.俄罗斯农村学校结构改革评述.比较教育研究,2003(12)

[83]李静波,郭丹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文化使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1)

[84]李兴洲.从乡村大教育看我国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1)

[85]王本陆.消除双轨制: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伦理诉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86]钱志亮,石中英.关注农村教育.教育科学,2004(6)

[87]田小红.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问题与困难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

[88]谢泽源,舒小平,廖太春.新课程实施下农村教师的适应性问题.江西教育科研,2004(11)

[89]杨艳玲,于京天.农村新课程:问题与对策——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调研.教育发展研究,200(11)

[90]赵蒙成.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教育发展研究,2004(12)

[91]余秀兰.农村孩子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弱势.上海教育科研,2005(3)

[92]徐辉.国外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历史经验及启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

[93]王勇鹏.论当前农村学校新课程可能面临的文化困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11)

[94]杨捷.挑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的若干问题及启示.教育发展研究,2006(3)

[95]葛新斌.农村教育研究意义、立场与方法之思.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96]赵晓林.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其现实启迪.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97]张济洲.“离农”?“为农”?——农村教育改革的困境与出路.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

[98]洪俊.农村义务教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兼论农村教育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99]朱永新.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研究,2006(5)

[100]黄金来,王一涛.农村教育定位:实践与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5)

[101]肖正德.农村中小学教学不公平问题、成因及其对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5)

[102]魏峰.农村文化与新农村教育.教育导刊,2006(8上)

[103]李定仁,肖正德.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地位.光明日报,2006‐8‐23(8)

[104]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教育研究,2006(9)

[105]俎媛媛.我国教育的城乡差异研究——一种文化再生产的视角.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0)

[106]王嘉毅.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教育研究,2006(11)

[107]司晓宏,杨令平.后农业税时代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教育研究,2006(11)

[108]肖正德.文化视野中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1)

[109]李定仁,肖正德.新课程下农村教学边缘化问题及对策.光明日报,2006‐12‐6(8)

[110]李泽宇.农村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出路探析.教育科学,2007(1)

[111]覃章成.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究竟需要变革什么.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112]肖第郁.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江西教育科研,2007(3)

[113]黄金来.再论农村基础教育的方向——对一种错误观念的澄清.教育发展研究,2007(5A)

[114]王一涛.农村师资的困境与出路——基于Y县的个案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7(9B)

[115]肖正德.农村课程改革文化阻隔与突围.中国教育学刊,2009(4)

二、专着部分

(一)文化学、文化哲学、文化社会学、文化人类学

[1]李述一,李小兵.文化的冲突与抉择——中国的图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庞朴.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3]吴修艺.中国文化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同类推荐
  •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战地记者,又称“随军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战地记者同样也包括文字记者、画家、摄影摄像记者。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所采写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就是战地报道。
  •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本书分为教师篇和学生篇。结集的文章是北方民族大学教师教学科研活动与学生求知求学经历的生动再现,集中反映了该校新老教师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精神面貌,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及温馨的师生情谊等。
  •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最伟大、最高尚、最科学、最有力量的思想。本书是对经典的浓缩,是对大师的一种怀念。精心选取了人文类、宗教类、管理类、哲学类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经典,记录了世界思想史上的每一个脚步,是大师智慧精华的缩影。内容精彩,版块丰富,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品读。
  • 师之初

    师之初

    本书是一个乡村教师对教育,尤其是教师本身的反省与思索,内容包括:教育是一种理想、在学校不只是长身体、发现课堂教学的规律、学校教育很重要。
  • 近忧远虑

    近忧远虑

    全书涉及历史人文、地理风俗、城市建设、时事热点、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上至人大、政协,下至机关、学校、民间团体,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拨云见日,提振人心!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以及作为政协常委、知名学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热门推荐
  • 三生忘情

    三生忘情

    黄泉路上彼岸花,望乡台里孟婆汤,奈何桥下忘川河,三生石过莫回头。千年的等候,只为与你再相守,可时光不复,伊人也早已不见踪影,自以为掌握了命运,却不曾想到只是换了了一种结果而已。
  • 无双谣

    无双谣

    摘“秦明”一句话:历史为骨,艺术为翼;中华文化,弘扬百世。我中华悠悠五千年中,任何一个朝代,只要细细品味,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小说,历史的细节,可以远超任何一个作家绞尽脑汁的构思。本书借北宋末、南宋初的时代,与读者一起论证何谓天道无双。文中塑造两个主角,一个是智计无双的完颜亮,一个是勇猛无双的岳云。两个主角在命运的驱动下,一个获得了平天下的奇门异书鬼谷术,一心荡平南宋;一个练就了项羽传下的绝世功法霸王气,一心挥兵北上恢复中原。两人究竟谁才是唯一的天命之子?
  • 宠妃灵姬:慕容千依

    宠妃灵姬:慕容千依

    她本是一个孤儿,却一不小心穿越到了异世王朝,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朋友,有了亲人,还遇到了生死相随的爱人。他疼她,爱她,宠她,护她。她的人生信条是吃遍天下美食,看遍天下美景。而他的人生信条就是娘子说的都是对的。他宠她上天,护她入骨。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完美爱恋。
  • 萧萧瑟瑟

    萧萧瑟瑟

    萧冉第一次见秋若水是在C大的校园里,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美丽的女孩子,好像人世间的喧杂都与她无关,我便爱上了这个女孩子,故事....从这里开始...........(此文以第一人称写,第一次写文,若有不足,敬请谅解。么么哒)
  • 天问说

    天问说

    天元大陆,东胜神州,战国时代,有陨石至太空飞来,落入大秦王朝地域,其上镌刻着一种古老、沧桑且深邃的文字……不久,无上修炼法决天问决与神兵天问剑问世,一个故事就此展开……这是一个由《桃花源记》联想而来的故事......
  • 秋天的证词

    秋天的证词

    在秋天为我们的过去忏悔,一个少年的回忆录,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个少女倔强的人生,我们都该想想谁该来为罪恶买单。日本人占领了我们中国的土地,石匠和铁匠这对亲兄弟却走上了不同的人生之路。小人物的选择听天由命还是有所醒悟。在历史的大潮中,一切都变得渺小。战争硝烟弥漫,人心更应该冷静觉醒。
  • 生死游戏场

    生死游戏场

    一封意外的邀请函一个坑爹的穿越bug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大学生就这样穿越到了生死竞技场在这里,生与死,胜与败,是永恒的主题不服从的话只会被系统抹杀不过幸运的是韩逸的系统被自己的电脑吞噬了韩逸的专属空间变异了他,开始发飙了美女投怀,强者追随他,才是生死竞技赛中的最强者
  • 花千骨之后续

    花千骨之后续

    花千骨转世出生在皇宫里,出生那天城里的花儿都枯萎了,所以取名为花千骨。这一世,她又会和白子画发生什么是呢?
  • 如何突破人生困局

    如何突破人生困局

    本书包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容易步入困局的十种人、思路决定你的出路、冲破职场桎梏、化解内外的困惑等。
  • 倾城血妆

    倾城血妆

    一曲离殇,半世苍凉。你若弃我,我便放弃世界!血妆下的容颜,您,可满意?简介无能看正文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