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支持与美国合作开办银行。银行也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企业,但我国在1887年的时候,尚付阙如。当《申报》获悉中、美合作拟在中国开设银行的消息后,即在八月间发表题为《喜闻中国将开设银行消息书后》一文,主张应乘合作开银行的机会,学习他人长处,改进清政府官吏办事“凭一人之私见,独断专行”等不良风气。
(三)改良考试方法和兴办女学。1889年8月发表题为《考试西学西法议》,主张在科举选考人才时,要加试西学西法。1893年1月,刊登《论振兴女学》一文,批判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之论,认为“女子之才,不亚于男子,果使训迪有方,栽培至当,安见中国女子不可与西国女子相颉颃耶”。
何桂笙主持《申报》笔政时,除发表上述学习西方、振兴中国的言论外,在揭露清廷的腐败、社会上的时弊等方面,亦无所顾忌,不遗余力,这里也可以举几个例子。
(一)揭露官署黑暗。1884年10月,《申报》刊出题为《官场痼疾》的报道,大胆揭露了清政府官吏虚报灾情从中牟利,不顾灾民死活;不仔细审理案件,使百姓含冤受屈;纵容地方上的痞棍,鱼肉百姓;乃至谎报军情,贻误战机等等,可算是一篇切中时弊的好文章。
(二)长华人的志气。早在1878年,《申报》曾发表题为《请驰园禁》论说文,内容是反对上海租界工部局禁止中国人进入外滩公园游玩,理由是中国人与外国人同样缴纳捐税,为何不能进入工部局所建造的公园内游玩?谁知事隔十年,“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禁令依然未驰。何桂笙代理总主笔的1888年9月,《申报》又发表读者来稿,题为《论公家花园》,文中指出外滩公园不准华人进去游玩是不合理的,并举香港总督公园为例,它准许华人入内游玩,已有数十年,未闻有滋事者。《申报》不惧洋人,为中国人伸张了正义。
(三)抨击陋俗,为妇女仗义执言。在何桂笙代理总主笔期间,陆续发表报道和言论,为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处境而呼吁。1888年5月,发表题为《论虐妓事》的论文,叙述下等妓女之苦况,揭露龟鸨之残忍,妓女“告无可告,逃无可逃,以致投环、吞烟而死”之惨状。同年10月,又发表读者来函,题为《亟杜慈善事业弊端》,文中指出“妇女一入善堂,犹如进入妓院”。1889年3月,又发表题为《恶俗宜除》的报道,强烈抨击在旧礼教的压迫下,强迫寡妇殉夫的恶俗。1890年11月,又刊出《为逼死婢女惨案呼冤》的报道,揭露厦门巨商之子杨某逼奸十六岁婢女不遂,百般折磨,终至逼死的残酷罪行,等等。
何桂笙虽系文人,但能洞悉下层社会之隐情,其言论义正词严,其报道逼真动人,当时虽未能彻底起到兴利除弊的作用,但其影响是颇为深远的。
此外,自从钱昕伯、何桂笙主持《申报》笔政以来,报纸上的论说文和新闻报道,逐渐自较为深奥难懂的八股式而改进为比较义理明白,通俗易懂。
这对熟读《四书》、《五经》,秀才出身的何桂笙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
到1888年的时候,《申报》已发展成为在旧中国影响最大、历史最久、销售数量最多的报纸,成为中国民众重要的日常读物,这中间也饱含着何桂笙的精力和心血。
何桂笙文思敏捷,博学多才,不仅能文,且长于吟诗作词。“外邦之文人学士,航海而至者如朝鲜,如日本,如越南,无不执贽请谒,而求其诗文”。
(见高莹《何桂笙五十寿·序》)日本人岸吟香读了他的《品香小记》一文后,爱好相同,兴致勃发,仿制了明代万历内府名香送给他。何桂笙十分欣喜,在1888年2月29日《申报》上发表一首附有“小序”的七绝:
春生一缕足清幽,吟到梅花月暗浮。
欲眷瓣香何处是?仙山飘渺指瀛洲。
何桂笙爱才若渴,济穷扶困,提携后进,重视培养年青人和有困难之人。
这对生活在封建社会,又混迹于上流社会的他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他的学生长洲(今苏州)高莹写道:“(先生)尤爱才,于孤寒落拓者,则食叨之;困究者,则振拔之;其有谗于众者,则更辨而察焉。后生之蒙先生造就,非止莹一人也。”当上了报馆总主笔,能做到接济穷困,明辨是非,热心助人,提携青年,是不容易的。
从何桂笙的名、字、号可以窥见他雅好音乐,热爱艺术,名“镛”,字“桂笙”中的“笙”,都是乐器,号“高昌寒食生”中的“高昌”则是歌舞之乡——新疆吐鲁番的古城名。何桂笙曾东渡日本,精于音律,善鼓琴,曾请乐器师傅按其设计要求,特制七弦琴、洞箫、笛子和月琴等,其中他督造、送给女儿何志轩的“一斛珠”、“天风”等三张七弦琴和线装琴谱三十余册一直由外孙寿宇珍藏。何氏还喜爱京剧,与名伶有交往。他双目近视,不便入座观剧,往往去后台谛听,每听到精彩的唱腔,就忘乎所以,击节赞赏。第二天就将剧评在报上刊出,使该伶之身价倍增。
何桂笙为人平易,才气纵横。他是《申报》首任文艺副刊主编,除撰文外,还擅长诗词歌赋,题自己的书房为“嶀山房”,十分别致精雅。他兴趣广泛,还爱好文字学和绘画艺术等,为学画者必读物《芥子园画谱》、研究文字学的工具书《六书通》等写过序言。其中,在《芥子园画谱》序中,何镛在介绍了画谱来历后,就广溯画史,上始于南齐的六品、六法;然后至唐贞观将名画归为四等:神品、妙品、能品、逸品;直至于宋元明清。何镛酣畅淋漓地指出了集中国画学于一身的《画谱》的深广涵义。何氏待人诚恳,一时沪上名流都乐与交往。着名学者俞樾(曲园),与何成为忘年之交,两人意气相投。
曲园居士来沪上,常到何家去,并以“皋庑小隐”名之,将何桂笙夫妇比作梁鸿与孟光。1890年,何桂笙50岁,设宴于上海味莼园(张园),与朋友欢聚,有22人参加。钱昕伯因病未能亲往,也派他的儿子仲厚作代表,群贤毕至,极一时之盛。上海格致书院山长王韬致祝辞,后在《申报》上刊出,称何氏是“文章弁冕于儒林”、“道德模范于艺苑”的“完人”。他的学生高莹也在《何桂笙五十寿·序》中写道:“先生具洸洋恣肆之才,通博无涘之学,经史子集,贯彻胸中。月露风云,变化腕底。所为古文诗词,有若宿构,每出一篇,无不骇其敏捷。”足见何桂笙文才之渊博,文笔之流畅。
正当何氏主持《申报》笔政,成绩斐然之际,不料偶患疡疾,竟至不治,于光绪二十年(1894)十一月十日溘然长逝,享年五十有四。有二子、二女。何氏虽一生以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编辑为主,但擅于撰述,着作等身。《申报》在他逝世后刊登的小传上,说他“持论通明,颇似陈同甫、辛稼轩一流人”。他的着述有《劫火纪焚》、《红楼梦题词名录》、《齿录》、《一二六论稿》等。这《一二六论稿》于1898年8月由《申报》馆编辑出版,它的书名有它的特殊意义:因时值戊戌变法前后,取贾谊“一痛哭,二流涕,六长太息”之意,为时艰而忧国忧民而名。据其后人寿纪芳老师回忆,因历史原因,她的外祖父何镛还有《何氏已刊着录》1册、《高昌寒日生日记》1册、《何桂笙拟上书》1册、《笙磬回音集》1集、《角山楼类掖》20册等着作散佚。
何桂笙与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塾师寿镜吾是儿女亲家。其婿寿涧邻曾收集岳父何桂笙、荆妻何志轩的部分诗词,编印成《伏舍传吟集》馈赠亲友。
何桂笙久居沪上,1891年还构筑了颇具规模、景色宜人的住所“心园”。
但他仍不能忘怀出生地绍兴,对家乡无限的热爱和眷恋。他自己说过:“吾名不足以惊人,学不足以济世,惟沉连风景以自乐。……余惟会稽、山阴,山水之秀甲天下,自来称人才之渊薮者,山、会首屈一指焉。”我们绍兴人也以有这样一位一身正气、满腹才华的绍籍老报人、《申报》早期的好主笔而感到自豪。
作者简介
马尚骥(1922-),浙江嵊州长乐人。1947年从上海法学院新闻专业毕业后,一直在长乐中学执教。退休后,老有所为,笔耕不辍,已有《耕耘集》、《长春集》和《回眸集》等书面世。
寿洙邻的学生周作人
周作人(1885-1967),原名櫆寿,字启明,笔名遐寿、仲密等。浙江会稽(今绍兴)人。鲁迅的二弟,着名作家、翻译家。早年留学日本,与鲁迅共同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五四期间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文学创作,在新文学运动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其《人的文学》、《小河》等作品颇有影响。所作散文从容平和,冲淡朴讷,别具一格。20世纪30年代,与林语堂共同鼓吹“闲适幽默”的小品文。北平沦陷后,曾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翻译工作。一生着译甚丰,着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谈龙集》、《谈虎集》、《瓜豆集》、《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知堂回想录》、《周作人自编文集》34卷和《周作人文类编》等。译有《伊索寓言》、《卢奇安对话集》、《苦雨斋译丛》(《古事记》、《枕草子》、《平家物语》、《狂言选》、《浮世澡堂》、《浮世理发馆》)和新辑《苦雨斋译丛》(《现代日本小说集》、《两条血痕》、《如梦记》、《石川啄木诗歌集》)等。
在周氏三兄弟中,要数周作人与寿家往还维系时间最长。他从小到三味书屋从寿洙邻读书。一度与寿孝天共事,同在绍兴东湖通艺学堂任教。
在绍兴省立五中任教和当绍兴教育会会长期间,周作人与寿家交往较多。
到北京后,周作人和寿洙邻都相对稳定地同住一城,两家仍往来如初,这在《周作人日记》里有大量记载。周作人晚年回忆鲁迅故家甚详,其中有关寿镜吾、寿洙邻父子、寿石工等人和三味书屋及其寿氏家世的回忆文字也很多。
寿孝天的同事周建人
周建人(1888-1984),原名松寿,字乔峰,笔名高山、克士等。浙江会稽(今绍兴)人。鲁迅的三弟。生物学家。早年因家道中落而在家刻苦自学。
民国9年(1920),在北京大学攻读哲学。翌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从事生物学研究和编译工作。民国12年(1923)起,先后在上海大学、神州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和安徽大学等校任教。民国21年(1932),参与筹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组织马列主义读书会。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