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定庵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少年时代求学的书塾。一个多世纪了,至今尚完整地保存着。现在是绍兴鲁迅纪念馆的一部分,书屋的陈列还保持着原来的面貌。其中部分陈列品系属原物,如“三味书屋”匾额、“梅鹿古树图轴”等,在鲁迅先生的作品里曾当作“旧事重提”的回忆,而今原物尚存,弥足珍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先生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这块白底黑字的匾额是木质制作的。高六十六点五厘米,宽二〇四厘米,行书,款署:“钱塘梁同书书”。取名“三味”有这样一段来历。
据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即鲁迅先生的老师)的次子寿洙邻的回忆,“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后来经他的曾祖寿峰岚改为今名。关于三余和三味的寓意有多种的解释:如三国时魏人董遇说过读书当以“三余”,即冬天、夜间和阴雨天为宜,又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由于这种意义显然与书塾的学习时间相背,故将“三余”改为“三味”,义取“书有三味”:经书,味如米饭;史书,味如肴馔;诸子百家之书则味如调味之料。不过,无论三味、五味,其意就是再三玩味诗书的意思。
匾字的书写者梁同书是清代着名书法家,杭州人,生于清雍正元年(1723),号山舟。他的书法造诣很深,后人评价他的书法“笔力纵横,纯任自然,势如蛟龙”。生前书名远播海外,当时日本国有一王子,曾把自己写的字托舶商带华求梁指评,还有琉球国(如今日本的冲绳)的留华学生自大学期满归国前,踵门求书,并曰“持是以复国王耳”。由此可见,东邻友邦对梁同书书道的激赏了。
书屋正中两侧柱上挂着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下联的句义和“三味”有关联之意,也是梁同书的手迹。写得潇洒秀逸,和匾字的端庄浑穆比拟,又别具一种风姿。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先生又回忆道:“……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这幅《梅鹿古树图轴》是三味书屋现存的唯一名画。古松一棵,拔地而起,郁郁葱葱的松针密布在半空;老藤缠绕在鳞片似的树身上,充分显示出雄伟苍劲的古松风貌。那只匍匐在松树下的梅花鹿,两只前腿向里弯曲,躯体向后微升,两耳耸峙,好似十分警觉地倾听着周围的动静,姿态自若,栩栩如生。原画作者陈肇域,在画上题着:“甲午秋初,法悟先老人笔意,陈肇域写”。下钤朱文“陈肇域印”和白文“小坡氏”印两方,画的右下角钤白文闲章一方,曰:“身闲”。关于陈肇域的生平事迹尚难查考,但作者所师法的“悟先老人”,则在《图画宝鉴续纂》和《中国历代书画篆刻家字号索引》里都有记录:“鲁唯,清武林(即杭州)人,字悟先,善画鹿。”可见作者师承画鹿能手,自己又具备高超笔墨,不难看出其渊源之所在。
书房的后园是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和同学玩乐的小天地。这里也有一方匾额,曰“自怡”,是元代着名书画大家赵孟頫手笔。
人们在观赏了这些艺术珍品的同时,缅怀鲁迅先生当年在三味书屋勤奋好学的“早”字精神。书屋虽小如扁舟,却孕育出一代文豪不可磨灭的功绩。
作者简介
沈定庵(1927-),浙江绍兴人。着名书法家。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先后师承粤儒冯凌云、闽哲林众可、湘贤荆冬青和越中书画大家徐生翁,工书,尤擅隶书。曾任中国书协二届理事、浙江书协首届副主席,现为兰亭书会会长、浙江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书协顾问、西泠印社社员等。着有《定庵随笔》、《沈定庵书法作品选》、《沈定庵隶书二种》、《沈定庵书法集》、《近百年绍兴书画篆刻名家小传》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