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4600000026

第26章 三味书屋及其主人(2)

我听说,有人写了文章,其中说到“祖父死前不让用清朝衣服入殓”。又听说,有人因看到这种说法,“就猜测祖父是否有复明思想”。首先,我不知道这样写的根据是什么?令人难以置信。其次说到“猜测”,这猜测也就变成是“无真实性根据的猜测了”。我祖父去世时,已是民国19年。一般人家在为老人做“老衣、寿衣”时,都不可能去做清朝马蹄袖式的衣服了(当然,也可能有少数人家不是这样)。因此对“祖父死前不让用清朝衣服入殓”的话,不知从何说起?而由此对“祖父是否有复明思想的猜测”则好像联系不起来,解释不通。从我和祖父的相处,以及从我伯父、亲叔父、父亲的谈话中,并没有听到祖父有向往于明朝,或有复明的言论。我祖父看到清朝的腐败昏庸、无能、丧权辱国、祸国殃民,对清政府十分痛恨,希望能推翻它,但有反清思想,自然并不等于要“复明”。在当时说来,明朝已亡了二百多年了,所以说祖父有“复明”的思想,看来是不大可能的。

记得每年春节前,鲁迅总是用“大红八行笺”给我祖父写封“拜年信”,都是工工整整的小楷,以“镜吾夫子大人函丈,敬禀者”为开头,以“敬请福安”为结尾,下具“受业周豫才顿首百拜”之类的话。这种信,过去保留在三味书屋,但不知现在还保留在绍兴鲁迅纪念馆否?

三、三味书屋重视书法学习

我祖父虽然字写得一般,但十分重视学生的书法学习。除了每人每天都要写大楷一张到几张外,平时对如何拿笔、如何提笔,都是耐心、反复地给学生讲解,对学生所写的大楷,也一个字一个字地评论,好的则圈红圈,以示嘉奖。

在三味书屋天井(院子)左边,一个通向大厅的过道上,放了一块大地坪砖,约六十公分见方,厚约二十来公分,用木架架起,约与一般桌子一样高。

地坪砖两面都磨得极平,木架边上挂了一个竹筒,内盛清水,木架边还挂上了大大小小的毛笔。用毛笔蘸清水在地坪砖上写字,砖上就显出了字形,一会儿,字就不见了,于是就能继续在地坪砖上学写字。除可学写一般大、小的楷字外,还可学写大到匾额大的字。任学生有空就去学写,用这种方法学字,可锻炼腕力、臂力,直到全身力量。这砖面的光洁度和宣纸差不多,是个不花纸钱、墨钱学写大字的好办法。据说,这还是我曾祖父韵樵公学字的方法。

我曾祖父爱学字,也爱写字。过去家里留下了不少曾祖父收藏的碑帖,上面都题有曾祖父对碑帖认识的评语。曾祖父也爱在墙上写字,据说,这能炼出真功夫。写罢了,用石灰刷白,还可继续再练。就在放地坪砖架左边的墙上,在我小时候,还留有我曾祖父的字迹。

我曾祖父在帮助整治东郭门河道时,发现了几块石刻,叫做“爱鹅堂”石刻。刻的是唐诗,字体同“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圣教序”差不多。曾祖父把这几块石刻,装在墙上,这是专门为这几块石刻砌的一堵墙。这堵墙在三味书屋后院靠河埠的一间房子内,整堵墙的两面都露出了石刻文字。这石刻碑厚约三十公分,而墙也同样厚。我曾祖父在石刻上方题了字,说明这几块石刻的来源,和字体高超之类的话。这爱鹅堂也不知在哪里,字体是王羲之《兰亭序》的行书体。有人分析可能是怀仁之类的书家所写,而不是集王羲之的字。

我祖父继承了曾祖父重视、爱好书法的性格,因而在三味书屋教学中,也重视、发展这些爱好和学习方法。后来,三味书屋出租给房客,那块学字的地坪砖,不知移放何处?成立鲁迅纪念馆后,不知有否恢复原状?我就不知其详了。

我祖父在学生中发现有写字天才的,就表扬他的突出之处,并为他选用合适的碑帖,作为特别培养;对写字一般的,也就只作一般指导,不过分要求。祖父还经常叫大家向写字好的人学习。祖父教人学字的对象,并不限于他的学生,只要周围被他发现有爱写字也愿学的人,他都热心鼓励,积极指导。记得那时,我家门前有个卖水果的老汉,叫荣生,儿子叫水生,家就住在都昌坊口现鲁迅纪念馆西侧对面。荣生沿街叫卖水果,水生就在家看守水果摊。水生当时大约十四五岁,他利用装水果篓子里的废纸,学写大楷,写过字的纸,仍可为顾客包装水果。水果摊里,放满了他写的大字纸,他学的是颜真卿体,祖父见了,大为称赞,并指导他一些书法知识。

还对他说:“我家的大厅里,有四扇大屏风,两扇就等于一堵墙,屏风的两面都可以写字,所以共有八面可写。”接着,祖父鼓励他说:“你好好学字,将来学好了,就让你在屏风上写字,题上你的名字,因为大厅里常有客人来往,这样你水生的字就可被这些人知道。到时成为个书家,给人写招牌,一个字可卖一块来银洋,比摆水果摊,收入要多得多。”水生听了,确实学字更勤,字也越写越好。我祖父以水生为榜样,叫我们大家学他的苦学精神,说水生没有条件上学,却能刻苦学习,很有收获,你们有条件上学,如学不好写字,就愧见水生了。

四、三味书屋的匾额和对联

房屋里悬挂的匾额和对联,反映了房屋主人的情操和思想寄托。三味书屋里里外外,虽悬挂了不多的这类东西,但似乎已足以表达这座房屋主人——我曾祖父、祖父两代人的心情。首先是“三味书屋”这块主要的匾额。

我曾祖父把原来的三“馀”书屋改为三“味”书屋,一字之差,大大地改变了原来的意义,这也反映了先后屋主人的情操、思想。不知原来“三馀”是否指“工馀”、“饭馀”、“茶馀”?如果如此,也就反映原来的主人是个当官的。三馀书屋是在工馀、饭馀、茶馀之暇作为读书的地方的,也不知是否指“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之类的意义(匾上写的是“馀”,不是“余”)。据我祖父说,这房子原是清朝一个姓贺军官的,后来卖给我高曾祖父,这块匾可能也是连同房子买进的。写字的人,具名是钱塘梁山舟(又名梁同书),是位着名的书法家。“味”字改替“馀”字,说是曾祖父的手法。据叔父寿洙邻说,改得大有以假乱真之概,也可见我曾祖父的书法,是有相当水平的。

三味书屋左右两边的圆柱上挂有一副半圆木质对联,绍兴人把这种对联叫作“抱对”,上联是“至乐无声唯孝弟”,下联是“太羹有味是诗书”。意思是:最好的音乐是无声的“孝”、“悌”(同“弟”)两种道德,最美味的菜肴是读诗书。这也是梁山舟所书。

在三味书屋后面,三面有门洞的亭子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上有“自怡”两个大字,是赵孟頫(子昂)所书。这个亭,也叫“自怡亭”。亭外就是桂花园了,种了两棵大桂花树、一棵腊梅、一棵天竹等。某一年一棵大桂花树被台风吹倒,祖父就请了匠人把倒了的桂花树扶直(后来还是死掉了)。同时叫泥水匠在“自怡亭”对面砌了一堵新的高墙,并在这新墙上,请匠人用石灰在上面做了一块匾,上写“寄傲”两个大字,是郑板桥体,这是我祖父亲自叫人做的。两字取自《归去来辞》中“倚南窗兮寄傲”句。

从桂花园向北走去,是另一座书房,我们叫它小书房。在小书房天井(院子)靠河的一面,有座小楼房,房门上有块匾,上面是“仿佛陶庐”四个字。

在这匾额旁边有副铁线篆体的木对联,上联是“四壁云烟张旭草”,下联是“一庭风露赵昌花”。这是我父亲所布置的,祖父也常到这里休息。就在这楼房的中间,也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有一堵隔墙,上面装了几块“爱鹅堂”石刻,即这石刻墙的上方,有我曾祖父的毛笔题字。

三味书屋南边的圆洞门内,一个木柜上面,还放了一块匾。上面是板桥体的“难得糊涂”四个字。

从各种匾额、对联的内容来看,书屋主人基本是以“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为中心的,不当官,自得其乐地在读诗书中寻求享受,像陶渊明那样的逃避现实,逍遥自在地做一个世外桃源中的人物,这也反映了主人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和痛恨,但本身所采取的是消极的对抗,而把改朝换代的希望寄托在大铁锤、虬髯客、荆轲之辈的英雄人物身上。

以上匾额、对联都是解放前的情况。解放后,我还没有去过故乡,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否如此?也不得而知了。

五、太平天国留下的痕迹

太平天国时代,在现在的鲁迅路这段街道两边,曾是太平天国官府的所在地。当我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时候,有几个同学就是对门周家的孩子。据他们所谈,他们周家的房子曾是太平天国的官府,在大厅的墙上,都彩绘着龙的图样,虽然后来上面已被石灰刷白了,但一到梅雨季节,图样隐约可见,这也是我到周家看见过的。我们家也做过太平天国的办事处,这是祖父和父亲亲口对我们说的。

在三味书屋正书房,靠南边圆洞门内的房子里,放的一口书柜内,放在十几本《永乐大典》,太平军在盖官印时,利用《永乐大典》作为“吸水纸”用过了。这《大典》的本子很大,比现在的八开本子略小一点,在《大典》的每页上面,都盖有艳红色的印,有“天父”、“天王”、“天子”、“太平天国”等官衔的木印。所印的字,第一页是最模糊不清的,一页页翻过去,印的字就越来越清楚了,以后又是模糊不清,接着一页比一页清楚,周而复始,十几本《大典》都是如此。这是因为太平天国官府为百姓办事,出个证明,或发个通知、文告等等,都需要用官印。这个印约有三十来公分长,十来公分宽,而所用的印泥,是一种红色液体,而印章又是坚硬的,一吸了红色液体后,印出来的字就模糊不清,必须将过多的水分吸去后,才能显出清楚的印样。《永乐大典》是雪白的纸,纸质虽无宣纸那样细,却比宣纸还厚点,因而吸水力强。这十多本,几乎每本都是张张有印,偶尔最后几张没有盖印,也是剩下的不多几页而已。《大典》虽然被盖了红印,但它的文字仍然可以看得清楚的。在我幼年时,这十几本《永乐大典》一直是放在那里的。《永乐大典》也是国家重要文物之一,但“文化大革命”时,不知是否遭到大劫了。就在放《永乐大典》的书柜内,还放着鲁迅用八行红色信笺给祖父所写的新年贺年信。

在三味书屋中间,祖父使用的那张大方桌,是用铁梨木所制,木质坚硬,沉重得很。在桌边有一道刀痕,相当深长,据说这是太平军用大刀砍的。

1991.7.21

编后语:寿宇先生的这篇文章和其他文章发表后,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有赞同,也有异议。倪墨炎《三味书屋“新说”质疑》一文(发表在《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7期)即是一例。祈请读者辨析。

作者简介

寿宇(1914-2005),原名绩,字仲章,寿镜吾的幼孙。其人其事,请阅本书《覆盆桥思仁堂寿氏世录》中的“寿宇”部分。

同类推荐
  •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本书主要回顾、研究了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在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发生过一场“中国礼仪之争”。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本书主要指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包括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 生肖文化 戌犬通灵

    生肖文化 戌犬通灵

    本书研讨生肖狗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书籍发展简史》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文字的起源与书籍的产生,书籍的发展和演变,书籍的制作方法,书籍的维护与收藏等有关内容。
  •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祝酒辞。通过从酒的起源到祝酒辞的兴起、发展、演变,乃至最后成型,对祝酒辞进行了全方位阐述,希望读者了解祝酒辞的“前世今生”,并对酒文化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此外,还遴选出数百例题材丰富的祝酒实例。下篇为红白喜事致辞。书中对红白喜事的礼俗和红白喜事致辞的特色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同样选取了诸如婚礼、生日、节日、会议、商务庆典、送行、就职、升迁、升学、乔迁等多种不同场景的案例供参考。本书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实用性。“一杯美酒,笑迎五湖四海宾客;一本奇书,恭奉千秋万代读者。”
热门推荐
  • 散尽铅华

    散尽铅华

    她本倾国之貌,却散播消息误让天下人以为自己丑陋无比,变成人人嫌弃,讨厌的丑公主。和亲被拒,未嫁先休。她遇到他是唯生之缘还是只是萍水相逢。
  • 埋葬大师

    埋葬大师

    本书包括“舌头的功能”、“说嘴容易”、“文人风骨”、“吃的精神”、“街上流行人来疯”、“文人与粥”等文章。
  • 霸道总裁反追妻

    霸道总裁反追妻

    黎米妮,H市云辰家云辰夫人宠过亲生儿子的干小姐,却因他而死;她,Five-sir组织,鬼祭榜排名第一的杀手,能盗取国家机密,被世界通缉,却从来没有被人见到过真面目,因BOOS变态的爱而死,却在不经意间附身在黎米妮身上;他,H市云辰家的二少爷,云霄集团总裁,因贱人的蒙骗而亲手杀了黎米妮,面对一个身体一样而灵魂不一样的她,他会变得怎样呢?而他会使早已被鲜血蒙蔽所有的她感受到温暖吗?
  • tfboys之恋爱手记

    tfboys之恋爱手记

    一次错恋,失去一人;爱错一人。只剩一人的爱情,是否会顺利?(三人小说)
  • 彩虹碎片

    彩虹碎片

    彩虹之力,划破长空!七色彩虹,连接星球。凝为一体,方可成功,最后披荆斩棘。破浩瀚星空。力量之大,无人能及。七个继承人,来解救蓝色星球。
  • 重生之贵女安好

    重生之贵女安好

    前世,她错嫁中山狼。无情帝王让他家族三百五十七口人,一个不留。她成了孤女,夫家本性暴露,和蔼婆婆,天真小姑,痴情相公.....呵呵一切都是假的,她由妻变妾,最后被囚禁在佛堂。最后一场大火,让她回到十岁以前,老天有眼,我穆染筝回来了,让你们前世欠我的全还给我。这次我来保护这个家,父亲母亲,哥哥们,我来保护你们。我还是那个高贵的皇族贵女。。。。。。片段一;“嫁就嫁,我还怕你不成”成亲前一天;“我不嫁了”“娘子还真了解为夫,咋们直接省掉那一步,今晚咱俩就洞房”;“滚蛋”
  • 爱情向右,你向左

    爱情向右,你向左

    “前女友”季圣锡调侃到,“谁是你前女友?我不认识你!”黎谚语顿时黑脸,“不认识没关系,现在让你认识一下”说完就把某女扑倒了,从此以后某女夜夜失眠,天天想逃.....
  • 守望即是被遗忘

    守望即是被遗忘

    最后一眼,凝望这个世界。泪水已经流干,所守护的人与事物悉以消散如烟。如果可以重来,我要改写这一切。亡灵,不会流泪。我要创造一个没有悲伤,只属于我的——新世界。
  • 五行晴雨

    五行晴雨

    艺得乐原名房桂金,《五行晴雨》讲的不是五行,而是自然万物,是奇幻更是科幻,本人酷爱绘画,写小说是为了下一步出漫画和电影,做前期准备。从《五行晴雨》开始,志在绘出一部感人至深触动心灵的震撼漫画来,当然小说的精彩是不可或缺的,以文字为骨,艺术为翼,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光怪陆离,惊天动地的大千世界吧。
  • 邪王宠心:娶了相公来欺负(完)

    邪王宠心:娶了相公来欺负(完)

    烧卖买了太多,碰巧看见一帅得惊天动地的帅哥,色心小动,莫明其妙进了黑漆漆的地府见到满地的鬼。一只其貌不扬的呼啦圈砸得倒霉孩子做了冤鬼——既然不能还阳,那就签个保险玩个穿越,剧情自选:娶俩相公生俩孩子,做做皇朝女王,会会祭司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