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4500000023

第23章 全美最受信任的主播——克朗凯特

生平简介

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1916年11月4日-2009年7月17日)被称为是电视新闻的第一代主持人,他创造了电视新闻的辉煌,甚至他的名字也已成为电视新闻的代名词。他深得美国人民的信任,1975年至1977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连续三年举办的关于美国领袖人物的典型调查,克朗凯特当选为“美国十位最有影响力的决策人”之一。在1993年举行的一次信任投票中,73%的人把信任票投给了克朗凯特,而总统竟然落后于他十五个百分点。他缔造了美国电视新闻的神话,作为一个伟大的新闻人,他是可以称得上是美国名垂青史的巨人。

1916年11月4日克朗凯特生于密苏里州圣约瑟夫一个普通家庭。他和其他男孩子一样,在童年喜欢做挖洞和掏鸟窝这类的事情。他父亲是当地的一个牙医,克朗凯特总是崇敬而羡慕地看着父亲专注地工作,在他小小的心灵里,他觉得精通一门手艺是件了不起的事,他那时也希望自己长大后和父亲一样,能成为一个手艺高超的工程师。这个想法到读中学的时候就发生了改变,因为在12岁的时候他无意间读到一个关于驻外记者的故事,这个记者的经历让他向往不已,而刚好克朗凯特的性格里又遗传了他母亲热情的一面,所以他的职业理想产生了分歧,除了想当一个工程师外,他又很想当个了不起的记者。直到后来,克朗凯特的物理考试不及格,他的工程师梦想破产后,他最终确定了自己最终的目标:当新闻记者。

可以说,克朗凯特的记者生涯从童年就开始了,因为他小时候曾经挨家挨户给邻居送报纸,来赚取零花钱,而多少年后他从一个送报小孩一跃变成了美国新闻史上最富盛名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之一。自从确立了职业目标后,克朗凯特就在中学校报工作,成为校纸《校园新闻》的记者,还在《休斯顿邮报》当送稿付印的工友,和其他小记者成为了好朋友。1933年克朗凯特进入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学习政治、经济和新闻,在课余时间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还给《休斯顿邮报》投过稿,担任过体育比赛解说员,负责公布赌马比赛的结果。他认为这些社会活动能够帮助他获得更为丰富的社会经验,而且能更接触新闻媒体。

因为业务活动花费了他大量时间,克朗凯特在学习方面表现并不出色,考试不及格的情况时有发生,后来读了两年大学后他就退学了,之后他在奥斯汀的斯克里普斯-霍华德办事处工作。

1939年克朗凯特加入合众社,一干就是11年,在那里他接受了系统的新闻职业训练。1942年他被派往伦敦成为随军战地记者,曾经荣获“‘二战’最佳战地记者”的称号。战争结束后,他担任纽伦堡审判的首席记者,后来成为合众社莫斯科分社社长。

1948年他离开合众社,到堪德斯城KM‐BC无线电台工作。1950年进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工作,在华盛顿的电视台主持新闻节目《早晨》,后来他成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网新闻部和公共事务节目的解说员,而他主持的节目《你在那里》、《20世纪》和《历史的见证》等,都是当时美国人民非常喜欢的节目。

1962年,克朗凯特担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后来兼任节目的编辑主任,稳固了他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地位,此后他主持这个节目将近10年,报道过总统选举、肯尼迪遇刺、阿波罗登月、水门事件、越南战争等重要的新闻事件,也树立起了他作为美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旗帜式的形象。

1981年克朗凯特宣布辞职,这个消息让电视新闻界震惊,也让很多观众痛心,因为他们已经习惯在《晚间新闻》时间由克朗凯特相伴。《新共和国》杂志的一个评论员这么评价这个影响:“像把乔治·华盛顿的头像从一美元的钞票上撤下来。”此后,克朗凯特在电视上露面的时间越来越少,但他还是时刻关心新闻事件,有什么新闻线索也会打电话给自己的同事。他还主持过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宇宙节目,为一些栏目担任顾问,偶尔写些小文章投稿,还撰写了个人回忆录《沃尔特·克朗凯特:一个记者的一生》,成为当时的畅销书。克朗凯特多次获奖,其中两度获得着名的皮博迪奖,并获得几次艾美奖,1981年获得了美国总统自由勋章。2003年他还被授予了国际世界的终生成就奖。他于2009年7月17日去世,奥巴马对他的评价是,克朗凯特“像家人一样,让我们相信他,而且他从未让我们失望”。

职业生涯

一、从小记者到战地记者

克朗凯特在中学时曾在学校自己办的《校园新闻》里当小记者,当时他没有系统的新闻知识,也没有正确的新闻态度。那时他遇到了第一个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老师,休斯顿市一家日报社的新闻编辑弗雷德·伯尼,他定期会到克朗凯特的学校进行新闻培训,还会指导《校园新闻》的新闻编辑工作。克朗凯特还是个顽皮的孩子,虽然已经确定将来要当新闻记者,但在行动上没有太多表现,有一次他要负责采访学校田径教练卡普·哈丁,并且完成一篇稿件,但是他又不想错过同学的聚会,所以只花了一点时间草草写完敷衍了事。弗雷德·伯尼刚好看到了这篇文章,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了克朗凯特一些关于这篇文章需要提到的关键问题,但很显然,克朗凯特根本没有进行细致的采访,怎么可能回答出来。后来弗雷德·伯尼的下面一番话让克朗凯特受益良多:“克朗凯特,你要记住一点,如果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这句话让他终身难忘,也成为他后来从事新闻记者和电视新闻主持人时的一句座右铭。

克朗凯特在学校里虽然做了很多新闻记者的兼职,但都不懂新闻业务,因此无法获得提高,而一些基本的新闻理念也还没形成。他毕业后在奥斯汀当记者时,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他被派去到一个事件的被害人家里,问遗孀索取照片,敲门后没有人应门,他又不想再来一趟,所以索性破门而入,刚好看到壁炉台上有一张照片,就拿到报社来用了。照片刊登后引来了纠纷,原来他拿到的根本不是被害人的照片,而是邻居的,他找错门了!这件事情让主编很头痛,他那时对新闻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重要性认识得太少了。

一直到1937年他加入合众社之后,他才真正受到系统的新闻专业训练,并逐渐培养起了新闻理念。经过职业训练,他能够全面而准确地对事件进行报道,而且还是新闻写作的“快枪手”。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1942年克朗凯特被派到伦敦当战地记者。他还为派拉蒙电影工作新闻短片做解说。在片中,他其实是在本色演出,因为本身就是要刻画一个非洲回来的新闻记者的形象。他穿着军用雨衣在桌子边打字,面对镜头丝毫不恐惧,我们可以说他是个出色的演员,同时他也有面对镜头主持的天赋,因为他好像天生就具有驾驭摄相机的本领。在随军期间,克朗凯特是位出色的战地记者,哪里有新闻就往哪里去,丝毫不畏惧战争的危险。他所属的随军记者小组叫做“第69写作组”,所有组员都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进行报道,很多记者还牺牲在一线,而克朗凯特不仅坚守到最后,还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报道包括德国的空战报道、北非报道和诺曼底战役的报道。他的杰出表现甚至受到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爱德华·默罗的关注,他建议克朗凯特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工作,但被他拒绝了,因为他非常钟爱自己的报刊记者事业。

“二战”后,他担任纽伦堡审判的首席记者,后来成为合众社莫斯科分社社长,进行冷战的报道。

二、成为全美国最值得信任的主持人

1950年克朗凯特接受爱德华·默罗的再次邀请,加盟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此时克朗凯特已拥有娴熟的新闻采写技能,而且他具有电视新闻报道的天赋,所以在电视媒体工作如鱼得水,逐步发挥了特长。在那个时代,印刷媒体仍然是主流媒体,电视媒体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力还没有建立起来,而成熟的电视播报方式也还未成型,克朗凯特凭借自己的新闻直觉,在这块新的领域进行探索,并试图开创一种属于自己的、符合电视媒介特性的主持方式。最开始时他没有受到重视,只是主持轻松的以喜剧小品为主要内容的《早晨》,一年后成为新闻部和公共事务节目的解说员。

促使他获得成功的是1952年他主持共和党和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电视新闻报道,他保持着一贯的新闻采写作风,在采访前做了大量的前期资料准备和背景信息准备,在采访报道时,他能迅速厘清每个代表的性格特征与政治倾向,并能在适当时候问出精妙的问题,他还故意添加了讲故事的成分,让新闻充满新鲜和悬念的元素,他还善于在直播中控制时间,完全驾驭了整个报道形势。

报道获得了成功,克朗凯特也由此成名,他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这个事件也标志着电视史上第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诞生了。

此后,克朗凯特主持后来非常着名的大众化历史节目“你就在那儿”。这个节目每周报道一次,由克朗凯特向大家陈述历史事件。他精心设计了一个结尾,这个结尾在每次节目结束时就会出现:“这是怎样的一天啊?这一天和所有的日子一样,充斥着改变和照亮我们时代的那些事件。而你就在那儿。”在他主持这个节目的那些时代,这段台词在美国百姓中间脍炙人口,都快成为克朗凯特的代言了。

1961年克朗凯特成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栏目的主持人,并且在工作岗位上一呆就是20年。这是一档15分钟新闻节目,每天晚上美国人民都能够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克朗凯特的形象,而克朗凯特借助这个节目提升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全美媒体中的地位,使之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电视新闻网。

1963年他获得编辑主任的头衔,对节目有了更多的决定权,他希望能够在尽可能有限的时间内让人们了解更多的信息,还特地延长了节目的播出时间,并以一颗为人民负责的心来报道。美国人民能感受到他的真诚,认为克朗凯特是最值得信任的新闻记者,因此《晚间新闻》几乎成了“大事记”广播,无数家庭每天通过他的节目来获取新闻。而在《晚间新闻》播报中,克朗凯特又开创了全美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具有特色的独特结语:“事实就是这样”。

克朗凯特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20年来,创造了无数新闻史的奇迹。其中美国近代历史上很多着名事件的报道,既成就了他本人的光辉事迹,也促进美国电视新闻事业的日益完善。

三、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晚年社会活动

1981年克朗凯特宣布退休,当他最后一次主持节目时,结尾仍然使用了他惯用的模式:“事情就是这样。1981年3月6日,星期五。我将离开这个直播室,今后会由丹·拉瑟接着在这里为您播报。晚安。”其实他离不开他倾注了毕生精力和热忱的《晚间新闻》,他说,当他提交辞职书之后就后悔了,他太爱自己的事业了。不过即便离开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克朗凯特的生活仍然非常充实,他还是继续参与和新闻有关的活动。他主持过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宇宙节目”,还主持过艺术娱乐有线电视台的“恐龙节目”,1996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探索频道联合制作的“克朗凯特回忆”系列短片让我们重新怀念克朗凯特的风云岁月,而他本人也参与了节目的制作。当然,他还撰写了畅销书《沃尔特·克朗凯特:一个记者的一生》,他的一生有太多故事可以说了。此外,他关心全球变暖问题、禁毒运动和战争问题,他无时无刻不倾注着对社会的关心以及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009年7月17日晚,克朗凯特在自己家中逝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现在得走了”,非常安静,就如他冷静而严肃地主持着《晚间新闻》时一样。他的离开震惊全球传媒界,因为他已不止是美国电视新闻主持人的楷模,更是全球无数电视新闻主持人崇拜的偶像。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着名新闻主持人华莱士说:“很难想像我最欣赏的一个人就这么走了。他是一个极好的记者,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19日晚上7点给克朗凯特举行一个特别的送别——播出关于他的特别节目,名字就叫“这就是他的道路”。

新闻思想

克朗凯特已化身为美国精神的一部分,他是美国社会风云变化的见证人,美国人民将永远记住这个忠实履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亲切的“沃尔特大叔”。

尤其遇到重大事件报道时,克朗凯特新闻主持的风格彰显无遗,他总是能冷静地判断事情的性质及发展趋势,并迅速地做出准确的抉择,而这些都归根于他多年积累下来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

一、保持新闻独立,注重客观报道

克朗凯特成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的编辑主任后,有了对这个节目的主动权,他更希望能够保持新闻独立和纯洁,秉承为公众负责的态度去报道新闻,而不去考虑政治的因素,或者不过多考虑收视率或者赢利的问题,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真正成功的新闻节目。尽管如此,克朗凯特主持节目的收视率始终居高不下,每天晚上有约1800万美国人收看他的节目。当他1981年3月6日告别主播台的时候,收看他节目的人超过3600万。他的节目使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美国广播公司的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

当克朗凯特成为知名电视新闻主持人后,就面临政治诱惑,因为很多政客想要拉拢他,试图让他的节目为自己代言,电视媒体成为当时政治家们开展舆论斗争的战场。克朗凯特当然明白政治家们的意图,虽然很多同行都和政治家“合作”,但克朗凯特尽力保持自身作为媒介人的纯洁性,在报道时不受任何政治因素的干扰。连肯尼迪都曾表示希望克朗凯特代表民主党竞选纽约参议员,也被他当场拒绝了,这可不是其他电视新闻主持人做得出来的事。但克朗凯特宁愿做一个有自己独立判断力的人,因为只有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坚持不选公职的原则,这种“克朗凯特障碍”才能抵挡得住危及新闻客观性的“旋转门”。“旋转门”指的是权力部门和监督部门的人员互动,而两个部门的人员在形式上的这种双向流动,却使得政府与媒介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成为可能。媒介有了这些“线人”,可以挖到很多国家机密消息,另一方面,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媒体有了控制权。

一直以来,新闻媒介总是受到两种力量的控制,而失去了新闻独立性。第一是政治力量,新闻报道往往会受政治倾向性的影响而失去其客观性原则,美国新闻史上的政党报刊时期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而政府的压力会迫使新闻媒体无法发出真实的声音,有的媒体甚至会成为政府和政治家的传声筒。克朗凯特坚决抵制这种政治侵蚀,他敢于说出真相,敢于不带偏见和倾向性地进行报道,倘若美国政府或者总统做错事情,他也会毫不徇私地客观报道,满足人们的知情权,正是因为这样,他的新闻权威性在美国人民心目中与日俱增。而在后来的日子里,克朗凯特逐渐发现,经济渗透逐步抬头,因为媒介的垄断化和集中化促使媒介慢慢地转向经济财团和媒介巨头的控制之下,而他们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或者利润,宁愿牺牲新闻的严肃性,这也是当前新闻娱乐化和媚俗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克朗凯特在晚年提醒新闻业,绝对不能受经济浸染,不能为了收视率说违背良心的话。

二、制订电视新闻行业真实性的标准

克朗凯特代表美国新闻界的良心,而有良心意味着说真话,不说假话。克朗凯特在电视新闻行业中制订了真实性的标准。无论这条新闻是好是坏,他都会如实进行报道。而在具体的新闻操作中,他多年的记者经验积累让他养成一个良好的新闻习惯:注重细节,把握总体。这相当于我们说的“微观的真实”和“宏观的真实”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新闻的真实性的价值。微观的真实指的是一个具体的新闻事件的真实,宏观的真实指的是从整个社会环境来看,事物从本身的发展规律以及发展趋势等长远的角度来看是真实的。而且他还勤于做笔记,做新闻前期的准备,以使自己无论在新闻采访时还是在节目播报时都能运筹帷幄,保持最佳状态,去挖掘和发现事实的真相。他的这种对新闻真实性不懈追求的品质以及他的良好的新闻习惯,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同事,他的同事们也在跟随他这么做。

克朗凯特甚至为了报道事实的真相,而挑战政府的权力。1968年克朗凯特和他的新闻工作组成员到达越南,对越南战争进行报道。而在越南,他没有看到本来脑子里想要的美军节节进攻、胜利指日可待的画面,相反的,美军进退两难,陷入僵局,而战争对越南人民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克朗凯特将现场所见用摄像机记录下来,带回美国制成节目进行报道。通过他的新闻节目,美国人民看到了真实的战争,无止境的痛苦的战争,只能带来灾难的战争。克朗凯特用真实的画面告诉人们,以前关于越南战争的报道充斥着谎言,美国应该撤军。

后来美国退出越南战争,多少是受到他的节目的影响,而当时的总统林登·约翰逊也因此失去了民心,他不得不承认克朗凯特在美国的影响力:“如果我失去了克朗凯特,我就会失去美国。”克朗凯特勇敢地挑战了总统的权威,他成功了。

而后来克朗凯特对“水门事件”的报道,则是和美国总统的正面交锋,他在关键时刻承受住了压力。1972年,印刷媒体报道了“水门事件”,克朗凯特认为要还公众以真相,因此在他的《晚间新闻》也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当时白宫威胁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说要吊销其执照,但克朗凯特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坚持新闻自由原则,认为自己报道的没有错,没有向政府屈服,而是继续报道事态发展状况,直到最后报道尼克松宣布辞职。关于“水门事件”的新闻报道,克朗凯特坚持一贯的严肃作风,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和个人偏见地揭露事实的真相,这后来成了美国电视新闻行业的一大标准。

三、开创了突发新闻报道的播报模式

在克朗凯特之前,很多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只承担播音员的角色,也就是传声筒的功能,接过记者写的稿件,不经大脑思考地朗读。但是克朗凯特没那么做,他要做演播室的主人,做节目的积极参与者。他使电视新闻的播音员向主持人转变。尤其在面临突发事件报道时,更需要主持人能灵活应变,体现出独挡一面的能力。克朗凯特报道肯尼迪总统遇刺使他名垂青史,这不仅是美国新闻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1963年11月22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下午1点40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正在播放《世界在改变》,这是一个肥皂剧,但中间忽然出现了克朗凯特颤抖的声音:“肯尼迪总统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遇刺。”他的报道比美国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更早。而接着克朗凯特继续冷静而镇定地报道这个新闻的最新进展。当时这个事件也让全美国人民感到震惊,美国人民依靠电视节目不停地了解最新消息,此时电视媒体的功能发挥出来,因为大多数美国公民都坐在电视机前面,关注着同一件事件。而美国所有电视台在这几天都同时撤销所有节目,集中全力报道总统遇刺的新闻。

克朗凯特后来回忆说,他强忍住自己的情绪进行报道,事实上,总统遇刺后情况非常混乱,克朗凯特最初接到的简报很多都自相矛盾,而且信息传送有时还跟不上,但他坐在镜头面前,需要满足人们的信息知晓权,所以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播报一些根据他的判断是正确的消息。直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达拉斯的采访组送来最新消息,克朗凯特才能在最快速的时间内将总统遇刺的进展告诉大家。在距离克朗凯特播送第一条新闻8分钟后,他报道了一个让美国人民痛心的消息:“肯尼迪总统于美国东部标准时间下午2点去世。”这是来自官方的准确消息。他坚守着新闻真实性原则,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不带任何主观感情成功地完成了报道。

克朗凯特开创了突发性事件报道的播报模式,不卑不亢,做到事实的真实和准确,在真相还未完全明朗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判断出哪些事情是准确的,哪些是值得商榷的。而如果是存疑的内容绝对不会因为要抢新闻而事先报道出去,因为这是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一方面,克朗凯特注重新闻敏感性,对一些小细节绝不放过,因为观察细节可能会发现重大新闻,而另一方面,他特别注重突发事件的事实核实,他要求记者对新闻稿件反复核对,要确保准确了才进行报道。现在美国的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虽然有了革新,但都是建立在克朗凯特的基础之上的。

克朗凯特缔造了美国的神话,美国电视新闻界的明星,他不仅是美国电视新闻主持人的楷模,也是全球无数电视新闻主持人崇拜的偶像。在文化多元化和媒介多元化的今天,恐怕再也不会有一个主播会有他那样的影响力和魅力,正是这样,他的离开才更值得大家惋惜和怀念。

参考文献

1.杨楠:《“旋转门”外的克朗凯特》,《新闻爱好者》,2005年第7期。

2.彭国利:《克朗凯特:美国神话》,《世界电影》,1997年6月。

3.李韧:《沃尔特·克朗凯特:历史的目击者》,《今传媒》,2006年12月。

4.刘毛雅:《美国人的沃尔特大叔——美国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克朗凯特》,《国际新闻界》,1994年4月。

5.韩曙:《美国传奇新闻主播克朗凯特去世》,国际在线,2009年7月19日。

6.涂娟:《从克朗凯特到卡弗蒂——美国电视新闻“明星主播”的时代变化》,《声屏世界》,2008年11月。

同类推荐
  • 胡华文集(第五卷)

    胡华文集(第五卷)

    本书是胡华文集的第5卷,收录了胡华关于周恩来等党史人物的研究论文、评论数十篇,系统地研究了周恩来生平、思想、革命历程,是研究周恩来和重要党史人物的珍贵文献。
  • 营销文案写作范本

    营销文案写作范本

    本书分15章,共100多种文体,详细阐述了市场调查文案、市场营销计划文案、新产品开发与推广文案、价格文案、营销渠道管理文案、促销与推广文案、推销文案、广告策划文案、公关文案、营销人员管理文案、客户管理文案、零售店营销文案、国际营销文案、谈判文案、合同文案、等内容。这些文案集中体现了企业营销观点、经营理念和策略方法。
  •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对于语言,我们既可以作历时的研究,也可以作共时的研究。在作历时研究时,我们常把所要研究的对象语言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段。比如,对于古代汉语的历时研究,常区分为上古、中古、近代这样几个时段;而上古、中古、近代则还可以再进一步区分为更小一些的时段。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整个古代看做一个时段,对汉语作一种泛时的研究。我们在作共时研究时,似乎也存在跟历时研究类似的情形。所不同的是,历时研究区分出的是不同的时段,而共时研究则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语体;前者是历时的、纵向的切分,而后者则是共时的、横向的切分。
  •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本书关注有效课堂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教学设计、课堂资源、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课堂互动、课堂伦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管理等十个专题讲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
热门推荐
  • 终结日

    终结日

    地球资源匮乏,世界战争,宇宙大爆炸,太阳碳化,地球偏离轨道,大气层破裂卡布拉多星球人入侵地球,人类和自然,还有异能卡布拉多人做最后的斗争,最终。。。。。。
  • 神奇宝贝之叶的羽翼

    神奇宝贝之叶的羽翼

    诺一挣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苦心母亲给孩子讲述的最后一个故事
  • 神女泪:木樨落烬

    神女泪:木樨落烬

    她是大齐最尊贵的公主,苗疆唯一剩下的神女血脉。从小养在深宫却天真活泼,不谙世事。因为幼时的一次荆州之行,她掉下山崖失去了记忆。唯有颈脖上的那个月琥玉坠,是她唯一不曾忘记的东西。那年金秋十月,木樨飘香,那个在木樨树下的倩丽身影,那一声声清脆稚嫩的“穆哥哥”,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执念。丧母之痛,灭门之仇,他以命为谋,步步为营。到了最后,却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不可自拔。交织在他们之间的,是无穷无尽的仇恨?还是炙热滚烫的爱情?而置身其中的他们,又将何去何从?当木樨花开败的那一刹那,在熊熊烈火中的她,可否真正明白,自己的初心究竟遗落在了哪?
  • 缔创寂

    缔创寂

    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有繁华的地方就有贫穷,为了生存,他毅然的拿起刀将它刺向前面的一个又一个人的胸膛中,为了要守护的人他甘愿毁掉自己的心,在这个炼金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他该何去何从,是去逆神,还是毁灭……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英雄联盟之卡牌大师

    英雄联盟之卡牌大师

    美女?金钱?权力?手握卡牌,统统得来!一切,尽在卡牌中。
  • 贫道有礼

    贫道有礼

    在这个疯狂的年代,在这个异能崛起的时代……他,是地球上最后一名道士!
  • 最强交易系统

    最强交易系统

    智商低成绩差没人缘可自从有了公平交易系统以后整个人都变了美女老师小萝莉御姐校花警花……疯拥而来男人就是应该这样风骚
  • EXO之落泪

    EXO之落泪

    二十岁前,她爱他,他也爱他,却因为另一个她......她的心被封闭了,变得冰冷而他的心好像丢了,左胸那里只要一想起她的身影,便会传来疼痛,那是万虫蚀心的感觉......他后悔了,在这时;她却回归;他不知应该高兴还是悲伤。毕竟,她的回归......是为了报复他们啊
  • 十地经论

    十地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