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4000000007

第7章 近代中国先驱者对西方代议制的认识(2)

有的洋务派人物也加入了赞美君主立宪制的行列,最着名的要数张树声,他于1884年垂危之际给光绪帝的遗奏说:“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至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张树声从1879年到1884年的大部分时间任职两广总督,与广东人郑观应有私谊。他遗折中的这些话,郑观应在1892年为自己即将刊行的《盛世危言》所写序言中,以“善夫张靖达公云”的赞词作引导,全文加以引录,作为自己的同调。张氏给皇帝的遗折,官仅候补道的郑观应按说是无从得见的,因此有可能张氏上述奏说是采纳了郑氏向他的发议。但即便如此,既然张树声把这些话写进了遗折,表明这位洋务大臣,对于“君民一体、上下一心”的西方代议制政体,也并不是无动于衷的。

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兴起,康有为等戊戌维新派,像早期改良派一样,对西方(以及日本)的君主立宪的代议制度颂扬备至,力求采行。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等人就正式向清王朝提出设“议郎”,请光绪帝下诏全国,“令公举博古今,通中外,明政体,方正直言之士,略分府县,约十万户而举一人……名曰议郎。”议郎的职权是“随时请对,上驳诏书,下达民词,凡内外兴革大政,筹饷事宜,皆令会议于太和门,三占从二,下部施行”。可见议郎们的意见不是仅供皇帝参考,而是要“下部施行”,具有法律与权威的功效。接着,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在《日本书目志》中强调“政未有善于议院者也,泰西之强基于此矣,日本又用之而强矣”。至1898年1月的《上清帝第五书》,更进而要求“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和“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

这些都是对君主立宪的代议政治的大声呼唤。虽然在这以后,由于康有为获悉光绪帝支持变法,并且他本人受到皇帝器重,为了借重君权实现自己的变法之志,故在“百日维新”前后所上奏折暂时不再提出设议院、行立宪的要求,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即使在20世纪初叶民主革命兴起,甚至在辛亥革命赶走皇帝、建立民国之后,他也仍坚持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从而可悲地成了革命运动的绊脚石和时代的落荒者,但那是另当别论的后话。 在康有为接连上书光绪帝请设议院、行立宪时,梁启超、谭嗣同等也在用各种方式宣传代议制度。他们批评几十年来中国学西方只是学了些“洋务之枝叶,非其根本”;为中国采行代议制寻找圣贤遗训,断定“议院虽创于泰西,实吾五经诸子传记,随举一义,多有其义者……”。

从上述回顾可以看到:在称颂议院、要求在中国实行代议制度这一点上,戊戌维新派与早期改良派态度一致,声气相投。但是,两者的立论依据却有高低深浅之别。早期改良派是从设议院、行立宪有利于上下沟通,集思广益,从而缓和矛盾,清明政治,导致国家富强来立论的;而戊戌维新派则除此之外还把人民在国家的地位及其应享的政治权利,亦即把他们所说的“民权”,作为应在中国实行立宪制的理论依据,这是他们比早期改良派立论前进之处。

戊戌维新派中最早运用这个“民权”理论武器的是严复。1895年3月,他发表《辟韩》一文,借抨击唐朝人韩愈的君主专制论,宣传“民之自由,天之所畀也”;君、臣、兵、刑之类原本都是没有的,只是后来“皆缘卫民之事而后有也”,等等。把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契约论”等理论,首次引入议题。次年,谭嗣同在南京撰写《仁学》,对此作了进一步发挥,肯定君、臣只不过是“为民办事者”和“助办民事者”

而已;如果君不为民办事,不称职,民就有权“易其人”或“共废之”,甚至可以“得而戮之”。这些激烈言论,完全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为“民权”的合理合法作了有力的申辩。与此同时,梁启超在上海《时务报》上撰文,宣传西方各国设立议院之意,就在于使“君权与民权合”、“议法与行法分”,为“民权”争取与君权平等的地位。戊戌维新派关于君臣起源、君民关系的上述理论,当然并非科学之论,而且他们并不准备立即实行“民权”,不敢把采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立即付诸实践;但他们把半生不熟的“民权”理论与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代议政体挂上钩,终究是比前人在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成了时代主流。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进行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他们还努力学习和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有关民主、自由和代议制度的论着,例如宋教仁在1906年至1907年的大约一年时间里,就辛勤地译出了《英国制度要览》、《俄国制度要览》、《美国制度要览》、《德国官制》等多种文本。

但是,且不论革命党中有一部分人对民主共和的观念相当淡薄,即使对此态度鲜明的人,在他们正为创立民国而斗争、坐牢的时候,却已强烈地感觉到这种创建于西方的政治制度并不能尽如人意,看到它有着严重的缺陷,考虑着对它加以改进或另觅取代之法。

革命党营垒中的宣传大师章太炎,是对作为资产阶级共和制基础的代议制度批评最有力的人物之一。1907年至1908年,正当清政府进行“预备立宪”之际,他在《民报》上连发《五无论》、《代议然否论》等洋洋洒洒的长篇文章,论证在中国“选举总统则是,陈列议院则非”。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中,不设议院也就不会有总统。章太炎说“选举总统则是”,表明他对君主专制的痛恨和反对,但他却不要议会,这就颇为立异了。

章太炎讨厌和拒绝代议制度,无疑有反对“预备立宪”的用意,但这不是主要的。他实在是要反对代议制度本身。他反对代议制度的理由主要有:各国的议会是政府“诱惑愚民而钳制其口”的工具;议员们“大抵出于豪家,名为代表人民,其实依附政党,与官吏相朋比”;中国地大人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无法做到合理分配选举权,也不可能选出贤良之士充议员,反使土豪劣绅之流窃充议员,等等。因此他断定在中国“代议政体必不如专制为善,满洲行之非,汉人行之亦非;君主行之非,民主行之亦非”。这样的言论出诸一位正为反对保皇、力主革命而在英勇奋斗的重要革命家之口,乍看之下不免费解。但问题在于章太炎对各国代议制民主虚伪性的揭露,包括其文章中对当时日本议员受贿案的观感:“则设议院者,不过分官吏之赃以与豪民而已”;对美国每遇总统换届,从上到下大批官员“无不随之更换”、议院“朋党比周为蠹已甚”等的批评,却并不是无的放矢。

事实上,早在章太炎之前三十年,首任驻英法公使郭嵩焘的译员马建忠,就已有过近似的观感。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说:他原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来欧以后,“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他如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于是他满以为已知道了西方富强之本末。但不久,他通过到议会旁听及与当地人士反复质证,又感到西方的政制并不理想: 英国“上下议院徒托空谈,而政柄操之首相与二三枢密大臣”;美国则每逢总统选举就“贿赂公行”,更换一人必“更一番人物,凡所官者皆其党羽”;法国则官员们“互为朋比”,等等。马建忠写此信时在欧洲只生活一年多时间,而对西方代议政治制度已有了这样的批评,已与三十年后章太炎的批评很相似,这倒并非后人认识水平的停滞,恰恰说明西方代议制政治确实存在那样一些缺陷。

同类推荐
  • 忆君王

    忆君王

    本书以五代十国为历史背景,从另一个角度描写兰陵王的诞生。
  • 活在天朝

    活在天朝

    一个老师重生至另一个世界的古代做老师的故事。真不知道简介怎么写,那就这样吧。
  • 天阙影

    天阙影

    天阙乃帝都的中心,楚王在天阙的宝座上微笑,最终成为孤家寡人。江湖之中何人不羡慕不畏惧远在天阙的威严,屈锦轴与千林默,本一个青春张扬,一个兄弟义气,却早已被帝王的猜忌与皇权送上一条不平凡的路,占卜与生存,亲人与仇恨,命中或有或无的故事已经落笔……
  • 江阴血

    江阴血

    明末,甲申国难,天下崩坏。大明王朝大厦倾覆。亲情,友情,爱情。原本安定温馨的生活都在顷刻间化为乌有。面对血与火的考验--他将何去何从?就让我们随着他去重现那纵使粉身碎骨也不肯屈服的民族绝唱。
  • 雍朝迷案

    雍朝迷案

    大清雍正年间,朝堂动荡,江湖纷乱,山西押解西北大营的帑银十五万两被劫,抚远大将军年羹尧震怒,山西官场板荡。晋省捕头黄天霸奋力追缴税银,却诸多不顺。而这些只是朝政不宁的延伸,雍朝中叶的各方政治势力、江湖人物轮番登场,上演了一幕幕绚丽吊诡的人间大剧……
热门推荐
  • 单身妈带娃魅天下

    单身妈带娃魅天下

    杀手带着一个莫名出现的娃娃穿越时空,一睁眼,居然在青楼?!有没有搞错?好吧,且看她如何运用前世的智慧在江湖创立帮派,风生水起,异世逍遥!不过,这身后什么时候跟过来N个男人?想娶她?她的幸福自己把握,哪容得他们置喙,都给她闪一边去!
  • 位面交易系统

    位面交易系统

    开个公司,一不小心成了世界第一。赚点小钱,一不小心成了世界首富。练个武功,一不小心又成了天下武林第一人。············有了位面交易系统,林天的生活开始变得不平凡了起来。
  • 溺宠一世之妃常完美

    溺宠一世之妃常完美

    前世她是顶级盗墓者,无父无母,游走在各大古墓之间,历经艰险却从未失手。机缘巧合之下她穿越成为刚出生的相府三小姐,爹疼娘爱,还有恋妹成痴的哥哥,温柔如水的姐姐。然而在她六岁那一年,变故突发,相府一夜之间几乎被灭。十年后,她为查清真相,改变身份成为吏部尚书的病弱女儿。我,钟离云汐,回来了,你们,谁也逃不掉。可是,谁能跟她解释一下,这位王爷是怎么回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端上餐桌的中药

    端上餐桌的中药

    《端上餐桌的中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言,主要介绍食物中药的发展史、如何运用简单方法鉴别食物中药的真伪优劣、现代研究所阐明的食物中药中的营养和活性物质及如何应用和保存食物中药;第二部分根据食物中药的来源和食用部位分为六大类,共介绍78种食物中药。
  • 巫蛊乱:褪粉三千花渐流

    巫蛊乱:褪粉三千花渐流

    一段悲惨的爱情故事,延续了三代的新仇旧恨.到底是爱情的俘虏,还是仇恨的深种?浩瀚的银河,广阔的星空,抬头仰望人海渺渺,与命运争斗到底怎样才能站稳不败之地?修仙练道,人人羡艳,弃世欺俗,还不是为了长生不老?功名利禄,世事权贵,眼中可有万万之躯的生死?天下至邪之物"碧血玉"最终落入谁人手中?十年前,高越因为仇恨杀害了隐居世外的姜氏夫妇,也由此种下了一段血海深仇。姜氏夫妇的两个孩子皆因各自原由存活了下来,只是兄妹二人从此骨肉分离。多年以后,高越再次寻找“碧血玉”未果,却发现陈州贪官污吏与一个姓姜的富商贩卖茶草,同流合污,也同时收下一个义女“舞阳”
  • 斗明

    斗明

    莫惜哥,生于盗贼世家。性情机警,富有机变。一生致力于做一个有贼行、有贼心、有贼品,而又重盗德、重盗义的盗贼。看这个警觉的盗贼,上演了哪些精彩的故事,让自己成为嘉靖钦封的五蚌闲王、上杉谦信所封的越后战神、以及葡萄牙驻巴西副总督,竟受四国人民仰望……这本书是想写嘉靖朝的铁血史,战争比较多。在战斗中变得更强、更硬朗。大明的热血儿女、少林僧兵、葡萄牙人的铁炮和柔情、蒙古庚戌之变、日本武士道、诡异的伊贺忍者、第四次川中岛合战……铁骑、抗倭、海盗、叶隐、寒刀、樱花、薰衣草、红薯、辣椒……
  • 斗锋DF

    斗锋DF

    谁与斗锋芒?谁与斗锋芒?谁与斗锋芒?谁与斗锋芒?谁与斗锋芒?
  • 瓦洛兰日志

    瓦洛兰日志

    一段尘封的历史,一座废墟的古城,一往难以回顾的历史重现,一个人是英雄孰英雄....
  • 盛世嫡女:王妃难逑

    盛世嫡女:王妃难逑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学女博士,世界五百强的高官,事业顶端却得了血癌死在了手术台上,魂穿古代,才刚睁开眼就被人喊成了妖女,放火燃烧,穿越第一天就险些死了。欺人太甚,她一一反击,把愚昧无知的村民耍的团团转。一朝回朝,她成了早已经灭门的当朝宰相之女,当她遇上了同样名满天下,不过却是恶名昭昭,劣质斑斑的王爷,棋逢对手,他是她的劫还是她的缘?他欺她,逗她,闹她,惹她,花尽心思取悦她。她讽他,避他,击他,却最后嫁给了他……一个腹黑,一个狡黠,且看金牌夫妇如何一起征服异世,玩转朝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联盟电竞之兄弟情

    联盟电竞之兄弟情

    鬼影这位在地球上取得不错战绩的人,在电竞时代,联合着他的朋友王子涛,开始了传奇的游戏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