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3700000009

第9章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逻辑考察(5)

他建立了一个以“道”为基础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在成人之道的探求方面,创立了独特的“无为”理论。老子认为儒、墨在道德上注重人道,强调教化,这在他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人的道德无非是对天道的一种顺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而自然本身是无为的。但这种无为却又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四章),所以在老子看来,无为人格其实是一种无为中的有为。

为了使“无为”的理想人格具有说服力,老子还进一步论证“有为”对人生的危害性。在他看来,“有为”总带给人许多失败和烦恼:“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六十四章)因而在老子看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四十八章)

老子甚至声称人类应复归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二十八章)。因为在老子看来,婴儿是无为的,因着这种无为,所以婴儿是最有德的。为了达到这种“无为”之境,老子还探讨了基本的方法论原则。他曾这样概括这个人生处世的方法:“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六十七章)可见,老子在自己的学说中宣称的是一种无道德境界的道德境界,人生所追求的成人之道被理解为“无为而无不为”。由于任何道德追求中的仁义或兼爱均属人为,因而在老子眼中,这都不是理想的人格境界。所以老子反对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等伦理纲常,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十八章)。

道家的这一理想人格思想至庄子而集其大成,所以后人合称“老庄理想”。庄子直接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明确认为善恶皆“有为”,所以,对人性皆有所累:“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可见,庄子的观点与老子一样,因为善与恶会被“名”、“刑”所累,所以唯有“无为”才构成道德上的最高理想境界。

因而在庄子眼中的成人之道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而且,这种无己、无功、无名的理想人格也是庄子自己身体力行的人生最高准则。也因此,后人在《史记》中可以读到庄子拒聘为相的记载。

庄子还对“无为”进行了本体论上的证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知北游》)庄子在这一本体论的基础上,把“无为”的最高理想境界描述为天人合一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唯无不忘”:“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庄子·天地》)在庄子看来,一旦达到这样一个“忘己入天”的境界,人在自己的人生活动中就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不以物挫志,不以物伤情,“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且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夫孰足以患心?”(《庄子·田子方》)正是从这一点上我们认为,庄子不仅直接继承了老子“无为”理想的主要思想,而且还作了重要的阐发,尤其是“忘己入天”与天人合一思想的提出,更是对道家理想人格理论的一个带有独创性的发挥。

关于道家的“无为”理想,人们通常有一个望文生义的误解,以为“无为”就是“不为”,其实这是一个流行的谬误。作为一种生存智慧,道家的“无为”其本质是“有所不为”。这也就是说,“无为”的人生哲学在这里意味着“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这是一种人生的辩证法。它在人生实践中所揭示的是一个人只有“有所不为”才可能真正“有所为”。如果对道家无为的人格理想作点理论概括的话,那么它其实包含二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对“天道”(即规律)的洞悉和了然;二是在具体实践中遵循“有所不为”的原则。

对“道”的把握是前提,譬如汉统治者无为而治方略的提出就是基于对当时秦以来社会治理经验进行精当总结之后才是可能的。一旦汉统治者把握了必须给天下百姓以休养生息之“道”,那么在具体治理措施上制定出一系列“有所不为”具体措施便是自然而然的事。这正是无为而为的精髓之所在。

魏晋时期,无为思想又再度兴起。特别是这一时期的无为思想与玄学相结合,使“无为”的成人之道理论蒙上了神秘玄奥的色彩。这一期间“无为”说的推崇者主要有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人。这些思想家不仅在理论上进一步阐发了无为的学说,而且还在自我人生实践上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形成了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的人生态度与人格风范。

当然,魏晋时期的无为思想在总体上毕竟没能超出老庄,只是在个别问题的阐述方面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地。譬如向秀和郭象在《庄子注》中提出的“无为乃任其为”的观点就颇有见地。在老庄那里,“无为”的理想常被一些人理解为无己、无功、无名等无所作为,但事实上在人的生存活动中这是不可能的。譬如庄子不仅为了生计还得去编草鞋卖,而且他拒聘为相也是一种“有为”。人生的存在显然是必须“有为”的。于是《庄子注》的作者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无为者,非拱默之谓也。直各任其自为,则性命安矣。”可见,《庄子注》所理解的“无为”,并非不为,事实上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但由于这是一种“顺性而动”之为,所以它乃属“无为”的范畴,只要不违背天道之性,任何有为皆是“无为”。譬如尧舜禅让是“无为”,周武征伐也属“无为”。向秀、郭象的这个思想无疑是对老庄“无为”理论的一个更有说服力的补充和完善,因而在理论上可谓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无为”的理想人格是有矛盾的。人是有目的的存在物,因而必然要有追求某种目的的行动,这原为人之自然本性。道家过度主张人应当“无为”,这恰恰违背了人之自然之性。而且,“无为”的理想人格在带给人无为而为智慧的同时,也容易使道德主体陷于一种貌似豁达解脱,实质却是走向宿命论的迷误之中。譬如庄子就有这样的语录:“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悬解也。”(《庄子·大宗师》)这显然是一种宿命论的人生观。可见,尽管道家的这一人格思想透露着某种超越自我、“天人合一”、寻觅自由的理性自觉和主体精神,但其实质上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它反映了面对强大的封建社会的压迫与桎梏而虚无避世,只能陶醉在消极退缩的自我幻想型隐士人格的追求与慰藉之中的社会现实。

4.“空灵”的理想人格

从东汉传入中国的佛教,源于印度却大成于中国。如果撇开佛家作为佛教层面上的含义,而仅就其教义中内蕴的理想人格方面的智慧作一探究,便可发现佛家的学说可以用“空灵”两字概括。

在佛家看来,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和大千世界构成“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世界万事万物存在之总括。如何看待这一大千世界?佛家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心经》)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就是以“空”观之。在佛家的智慧看来,只有了悟“空”字之真谛,方能称了悟佛法。也因此,禅宗经典《坛经》中记载了这样一则着名的典故:弘忍欲求法嗣,让诸僧自取本性般若,各作偈语,以验悟性高下,从而付传衣钵。于是,上座神秀于半夜三更之际在南廊壁上秉烛题成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当时,慧能在碓房舂米,听童子唱诵此偈,就烦请童子带到南廊下,也作一偈。因为慧能不识字,就请人在南廊西间壁题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结果慧能因了悟“空”的真谛而得传承弘忍的衣钵。慧能也因此而被尊称为禅宗六祖。

佛家的空观说以破除世人对身外之物的贪心执迷为指归。佛门认为,人生因着贪、嗔、痴“三毒”的诱惑而必然造下诸多的业障。在人生“三毒”中,“贪”为贪欲,“嗔”为嗔恨,“痴”为执迷不悟,不知无常、无我之理。佛陀明确告知,世间虽有无量的苦,但这种无量的苦不是孤立和偶然的,而是有着它产生的缘起。其缘由就是人对身外之物的执迷不悟。只有破除这一世人常有的执迷,才能“化烦恼为菩提”。

佛家认为只有以“空”观之,人生才会拥有灵性。佛家一直告谕世人,人生如苦海无边。既然烦恼痛苦束缚人生,那么解脱之法何在?据佛经所载,解脱之道多种多样:有“三解脱”、“八解脱”、“不思念解脱”、“有为解脱”、“无为解脱”等等。虽然看去名目繁多,可是这些解脱之道说到底都有一个根本原理,就是看空自我,达到“无我”之境界。芸芸众生因为不懂“无我”原理,执着地在“我”字上下工夫,名利、宠辱、贫富、得失,便无时无刻无不成为绳索缰锁,把个自我捆缚得严严实实,没有了一丝灵性。

宋代青原唯信禅师有一天登上法堂,对众门人说:“老僧30年前未曾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后来参禅悟道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禅师的这段话是禅宗一个有名的公案话头。其实,禅师在这里说的是人生悟道三境界:第一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物我分立的境界。这是一种世俗见解,即处在相对的世界万有事相之中,把假有当实有。第二种“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说参禅时,只知自我,不知外物,即心无外物,处在一种绝对自我的境界中。第三种“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最高的悟道境界,即完全了悟了自我本体心性之后,空与有、内与外、相对与绝对已达到统一,即达到物我同一的真如境界。

佛家告谕世上芸芸众生,要是一旦悟彻“诸法无我”原理,就立时离苦得乐,脱却束缚,获大自在,使个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升华。圣辉法师在《佛教为什么要求人们寻求“解脱”》一文中曾这样写道:没有了“我”就不会起贪心,没有了“我”就能节制自己的欲望;没有了“我”就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没有了“我”才能心地磊落,胸怀坦荡;没有了“我”才会舍身忘己地为大众服务;没有了“我”才能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地走人生的路……一句话,破除了“我”,通达了“无我”,品德才会得到圆满,人格才会得到完善,精神才会得到充实,心灵才会得到净化。如果是这样,人生就无苦可言,有的只是“和平和快乐”。

如果对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成人”之道或者说理想人格理论作一简单的评价,也许可以说,儒家推崇“仁义”的理想人格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乃至于整个社会历史产生了最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墨家的“兼爱”理想则在我们民族的心态和德性中积淀了诸如友爱、宽容之类的品行。道家的“无为”理想和佛家的“空观”理想,崇尚“有所不为”和“空灵”的理想人格,则主要在知识阶层(士大夫)中拥有极多的崇仰者。道家和佛家的理想人格虽然在封建专制制度下能给人的心性以一定的自由空间,但毕竟带有比较浓厚的消极无为的特性,比之于儒家的追求仁义、崇尚刚健有为之理想人格的思想而言,其积极性显然要小得多。也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儒家以仁义为核心的理想人格思想能成为一种“道统”而对中华文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同类推荐
  •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积聚了周国平先生近30年来的智慧,以最浓缩最凝练的语录形式撷取而成,涉及到人生的50个方面:人、自然、人性、生命、死亡、智慧、觉悟、安静、超脱、尊严、孤独、创造、成功、幸福、苦难、灵魂、信仰、男人、女人、婚姻、爱情、友谊、生活、艺术、哲学……令人回味,给人启迪。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能够让人在薄中读厚,在短小的语段中获得最多的人生体验和启迪。
  •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针对研究者对菜布尼茨形而上学体系的种种不同理解,本书试图以个体的整体关系问题为主线对它进行系统探讨。除引言和结语外,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的角度考察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的动机、出发点和目的,试图揭示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的思相实质和真实意图。第二章集中探讨菜而尼茨怎样使个体成为真正的实体并说明个体何以成为独立自方的实体。第三章着重阐述菜布尼茨怎样说明独立自主的个体之间的有序共存和协调变化的普遍和谐问题。第四章讨论菜布尼茨关于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的思想,第五章分析菜布尼茨的上帝论。第六章主要研究菜布尼茨的两大逻辑原则及其与他的两大形而上学原理的关系。
  • 读禅学领导

    读禅学领导

    在王帅专著的《读禅学领导》当中,并没有深奥的理论,也没有晦涩难懂的言语。《读禅学领导》这本书从一个个经典的禅学小故事入手,辅以简单通俗、耐人寻味的话语,并且结合了现代的领导方式和领导理念,从多个角度入手,给予现代领导者一首静心曲,让我们在迷失的道路上,追寻着这首美乐,找到成功的方向,体会人生的真谛。愿每一位现代领导者都能够从一个个经典的禅学故事,一句句开悟心灵的话语当中,体会到禅学中的领导精髓,而且运用到实际的领导工作中去,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平静、愉悦、幸福,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与思想上的升华。
  • 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

    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其伟大的显著标志就是她富于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拥有高度发达的哲学和文化,其思想文化界的巨子犹如天穹的群星,璀璨夺目,不可胜数。该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国内仅有的少数几本胡塞尔专题研究专著之一,而且在于它的独特视角,即把胡塞尔哲学放在西方主体主义哲学的历史源流中来理解,对其思想渊源和其后的影响都作了较详细的分梳。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没有盲目地跟着胡塞尔的思路跑,而是既能入乎其里,又能出乎其外。
  • 冥想的力量

    冥想的力量

    本书是目前对印度瑜伽哲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最系统和清晰的论述。该书受到西方瑜伽界的高度肯定和欢迎。自2003年出版以来,已经再版两次。本书内容包括:瑜伽和吠檀多哲学的基本理论、瑜伽冥想的具体方法和技巧、瑜伽锻炼中各种问题之处理、瑜伽锻炼中的各种效果之论述等。
热门推荐
  • 奇葩的穿越

    奇葩的穿越

    从来没写过书。。。我不太清楚怎么写。。。写得不好希望大家别烦。。。。无虐文,全文清新。
  • 倾城之恋:我依然在等你

    倾城之恋:我依然在等你

    曾经,她爱他,爱得刻骨铭心。曾经,他们约定,三年后,共结白首,然而,三年后,才知道什么叫做沧海桑田。她为了实现他去美国读研的梦想,背着他,做了小三,他学成归来,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但她明白,他们之间的爱情早已经面目全非了。既然做不成你的妻子,那么,就让我在你身边做一个爱你却不能拥有你的红颜。周鹏,盛世集团的总裁,结婚多年未有子嗣,一纸合同,她做了他的小三,为他生育,却得到了谎言。最后,命运还是给了她一个真心疼惜她的男人,和,一个没有喝过她的奶却与她母子相认的孩子。林初年,这一世,注定了是你欠了我的,我爱得好苦也好痛,所以,我来世不要再见你。
  • 神隐秋之忆

    神隐秋之忆

    成长慢热的神隐故事,我是个新手,欢迎指导~
  • 恶魔少爷之重生天使

    恶魔少爷之重生天使

    七分恶魔三分天使——韩夏若,腹黑恶魔少爷——冷寒枫。梦,不知不觉迷失了那仅有的魅力,光,不知不觉丢失了那无抵的光芒,水,不知不觉消失了那平常的温柔。为何连你也要不知不觉离我而去,能不能别丢下我,能不能让我陪你到最后,能不能别伤我心。当初是我要爱你,爱上了不该爱的人,本身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为何要相遇,为何要相爱,那有为何要离开……
  • 武道修非凡

    武道修非凡

    经历挫折,悲痛,是一蹶不振?不,李非凡可是要走非凡路,做非凡人的!武道大世界等级制度:白凝,赤丹,橙心,黄泉,绿离,青罡,蓝月,紫荆,金阳,金辉,金耀。
  • 火影之杀戮传说

    火影之杀戮传说

    ……拳打佩恩脚踩斑!……我命由我不由天!……我的梦想是建立一个大大的后宫,里面塞满御姐萌妹萝莉。……嘛,我不会告诉你以上都是瞎掰,仅供参考!……这其实只是一个问题少年的求医看病之旅!
  • 替嫁王妃:王妃很倾城

    替嫁王妃:王妃很倾城

    在二月厄运中出的双生女古纤尘被送走,之后替姐和亲。在和亲的过程中莫名其妙的换了国家,成为了那个名扬天下,白衣温润的王爷的正妃。她惊到了,却又被卷入一场阴谋之中。皇权、夺位,每一步都暗藏杀机。她,究竟是为情所伤堕落至此,还是名扬天下,一世繁华?[何一思]古纤尘:武功不会偏偏轻功达到了顶峰;用毒没学好偏偏医术纵横天下。性格张扬不羁,从小被抛弃却被养在了敌国的皇室里。皇易:温润优雅后是淡漠,镇定自若后是无情。皇室的铁血磨练让他狠辣,却遇上了一团艳火,融化了他的心。
  • 异时空之婆罗修

    异时空之婆罗修

    “文峰,快看那两只山雀,多可爱呀!”指着远处两只站在树枝上的小麻雀,李玉洁很是天真的跑了过去,受到惊吓的麻雀,在一阵惊叫声中,起身飞开了。而李玉洁则跟随着飞离的麻雀越跑越远,娇弱的身影慢慢的消失在了迷雾之中,原本眼神温柔的看着李玉洁的唐文峰,在她消失之后,开始心慌起来,歇斯底里的喊着李玉洁的名字,可是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喊得累了,累得哭了,他像一个失去了心爱的玩具孩子一样伤心哭着。从小便无父母的唐文峰,自行一段艰难。可正当幸福慢慢靠近之时,更大的不幸却也随之降临。为了自己心中所爱,怒发杀伐,却再也换不回那美好的时光,身死莫大于心衰,只愿生死相随。然,却因此穿越,从而揭开了一段生世之谜。新作求评,求荐,求收藏,求点击金鱼在此拜谢。。。
  • 落叶非夜

    落叶非夜

    她只是一个简单的人,一场逼迫一场恩怨,九年之后的种种猜忌,步步算计的报复着那些她所爱的人,和那所谓爱她的人。或有一场让人眷恋温润的爱情,或是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爱情。一切的一切终究是场过错……
  • 四方统战局

    四方统战局

    本已死亡的梁振,毫无理由的被四方统战局选中从而复活,并被迫加入成为其中一员对抗危害四方界的“宇戮恩”一种直接或间接控制平民造成灭国式危机的怪物。对抗期间梁振一步步的接近宇戮恩形成的真相,并逐渐拾起自己死亡时的记忆。就这样一次次的目睹渺小人类生离死别,最终从平凡无奇的青年成长为饱经风霜的英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