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3700000008

第8章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逻辑考察(4)

(《庄子·至乐》)庄子的后学直接继承了庄子的这些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颇为深刻的命题:“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庄子·达生》)“生亦死之徒,死亦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如此等等。庄子及道家学派对生死问题的论述一方面无疑充满了辩证法的深邃和睿智,但另一方面他们把生死视为齐一,便也否认了生之价值,这显然又失之偏颇。在这一点上儒家“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语)的观点对人生无疑要更有积极意义一些。

在生死问题上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传统还有一大特点,这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们一般不相信灵魂不死,所以哲人们更倾向于探讨死后如何不朽的问题。这事实上是一个死如何向生的转化问题。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早在《春秋·左传》中便有“三不朽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一如何达到不朽的思想直接为尔后的思想家所继承。所以孔子说:“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论语·季氏》)可见,在孔子看来,齐景公“有朽”,而伯夷、叔齐“不朽”。孟子也从功垂千古这一意义上讲不朽:“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孟子·梁惠王下》)这正是儒家强调通过创业而使自己短暂生命走向永恒与不朽的基本含义。

正是在这个德行可以创造不朽思想的影响下,儒家对生与死有了“生则乐生,死则乐死”的坦然态度。同样,也是在这个思想的熏陶下,中华民族形成了成仁成义的一种英雄主义精神。可以说,儒家这一对人之生死的基本伦理态度,就集中代表着我们传统伦理文化在生死观上的普遍一般心态。

这一生死问题上的价值取向和伦理心态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文明发展显然产生了极为积极的影响作用。

三、伦理学的归宿:理想人格的培养造就

理想人格是道德行为主体所追求的道德理想。任何一种道德理论,归根到底总要描绘出一种理想人格的风范,从而为实现这样一个理想人格而展开自己的整个理论学说体系。中国古代哲学注重人生问题的探讨,这个探讨的中心几乎可以说就是理想人格(即成人之道)的追求与实现问题。从先秦时代起,几乎所有的思想家都建构了自己关于理想人格的学说。我们在这里对其中最主要的几种理想人格理论作一简单的逻辑考察。

1.“仁义”的理想人格

仁义的理想人格是儒家推崇的人生至道境界。这一道德理想由孔子最先提出,然后经过孟子、董仲舒、朱熹等人的阐发,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对民族人格与品性产生巨大影响的人格理论。

孔子最早确立了仁义理想人格的基本内涵。孔子把“仁”的内涵规定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施矣。”(《论语·雍也》)按照冯契先生的理解,孔子在这里对“仁”的解说包含有两层意蕴:一是人道原则。“仁者,二人”,所以“仁”即肯定人的尊严,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友爱,不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二是理性原则。肯定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而且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即“能近取譬”。正是基于对“仁”的这样理解,孔子在《论语》中对仁的具体表现作了很多的罗列。

譬如说仁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仁是克己复礼:“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由!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仁是能爱憎分明:“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仁是勇敢:“子曰:仁者必有勇”(《论语·宪问》);仁是刚毅内秀:“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仁是不怕牺牲:“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如此等等。所以在孔子那里“仁”具有极多的表现形式,但其中的基本内涵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是“仁”最基本的原则和标准。

特别值得推崇的是,孔子还进一步认为“仁”是一种优雅快乐的人生境界:“仁者不忧”(《论语·子罕》)。但与此同时,他又强调了“仁”的境界不玄远也不神秘:“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孟子直接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但他更注重从仁义并举的角度理解道德上的这一仁义理想人格。在他看来,“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孟子·告子上》)可见,孟子讲“仁”和孔子略有区别:孔子谈“仁”注重行为,孟子则把“仁”理解为内在品性,这种“仁”的内在品性表现在外就是“义”。所以孟子认为:“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孟子·尽心下》)

因此孔子讲“杀身成仁”,孟子讲“舍生取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在这里孟子事实上已初步探讨了在道德冲突中如何造就理想人格的问题。不仅如此,孟子还非常具体地描述过这种仁义的理想人格风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上》)这是一种非常崇高的理想境界。孟子这个充塞仁义的大丈夫人格在中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产生了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用。

自孔孟之后,许多思想家也都对“仁义”的理想人格作过探讨,其中董仲舒在继承孔孟基本思想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些精辟独到的观点。譬如在董仲舒看来,道德上的理想人格塑造要解决的无非是一个“人与我”的关系:“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故仁之为言人也;义之为言我也。”(《春秋繁露·必仁且智》)因此在董子看来,仁为爱,而仅爱自我非是仁,唯有同时也爱别人方为仁;义为正,而仅正别人非是义,只有同时也能正己方为义。这样,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道和理性原则在这里就被进一步具体化了。

作为一种王者之道,儒家特别要求统治者必须“爱人”,即行仁政。其具体内容就是孔子曾一再希望的统治者应养民、利民、富民、惠民、教民、博施于众。以董仲舒的话说就是:“王者爱及四夷,霸者爱及诸侯,安者爱及封内,危者爱及旁侧,亡者爱及独身。”(《春秋繁露·仁义法》)这就是说,统治者所爱之面的广狭,直接关系到他统治范围的广狭和统治地位稳固的程度。

所以儒家始终劝勉统治者为政施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公孙丑上》)这些关于统治者人格塑造的教谕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兼爱”的理想人格

“兼爱”的理想人格是墨家学派的人生理想。他们把“兼爱”视为道德上最高的善。这一思想为墨子最早创立,后来经过墨家学说的推崇者的发扬弘大,形成了在当时也极有影响的一种成人至道理论。

与儒家一样墨子并不否认义,所以他也主张“万事莫贵于义”(《墨子·兼爱上》),但他认为“义”之内涵即为“兼爱”。所以在墨子的伦理学说中,非常强调兼爱是道德之本和人生至道的思想:“兼者,圣王之道也,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万民衣食之所以足也。”(《墨子·兼爱上》)“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自身,……不慈者,盗贼,战争皆亡矣。”(《墨子·兼爱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孔子和墨子的理想人格思想都是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

墨子还具体描绘了一个“兼爱”的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墨子·兼爱中》)当然,与儒家不同的是,墨子又是道德问题上的功利主义者,他强调“兼相爱,交相利”,认为:“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墨子·兼爱中》)可见,墨子非常强调“兼爱”则人己两利的思想。但与此同时,作为人生的一种最高理想,墨子又提出了无功利的一种“博爱”情怀:“文王之兼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墨子·兼爱下》)这种带着博爱情怀的爱犹如日月之光普照大地,而从不企望从中获得些什么私利回报的兼爱理想,其实也是墨子自己所躬身践行的一种理想人格。从这一点上讲,墨子的功利主义道德学说与西方的功利主义伦理观相比,显然又带有更多的利他主义特性。

后期墨家在道德理想人格方面继承了墨子“兼爱”的成人之道思想,并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墨子讲“兼爱”是不分彼此和远近,在原则上是一律平等的。但在现实的道德生活中,这种一律平等而视的爱只是一种抽象的可能性。所以与孟子同时代的后期墨家学派人物夷之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阐发。他说:“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孟子·滕文公上》)后期墨家的其他思想家对这一问题同样进行了颇多的研究,譬如他们提出的“伦列”思想:“义可厚,厚之;义可薄,薄之;谓伦列。德行,君上,老长,亲戚,此皆所厚也;为长厚,不为幼薄,亲厚厚,亲薄薄,亲至,薄不至。”

(《墨经》)这即是说,爱无厚薄,不分彼此,但付诸实施时可分厚薄。也就是说,“兼爱”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个顺序问题。《墨经》中的这一“伦列”思想使“兼爱”的理想由抽象而变得具体。这显然是理论上的一个进步。

由于儒家和墨家都在道德学说中强调一种人道主义原则,因而儒、墨两家在成人之道的探求和道德理想人格的建构方面常常是相通的。也因此,在儒家所勾画的“大同”理想中,可以看到其间渗透着墨家的“兼爱”情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这个大同的理想社会,无疑正是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理想人格的具体实现。从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礼运》的这一以“兼爱”为基础的“天下为公”的理想,对中国历代志士贤人的道德理想人格追求发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无为”的理想人格

在先秦哲学中,除“仁义”与“兼爱”的理想人格理论之外,还有一个极有影响的道德理想学说,这就是道家的“无为”说。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最早勾勒了“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八十一章)的“无为”人格风貌。庄子则把这一“无为”理想集其大成,从而在百家争鸣中使道家成为另一个非常有影响的学派。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其理论影响最广泛和深刻的除了孔子当推老子。

同类推荐
  • 晏子原来这样说

    晏子原来这样说

    走近晏子的心灵——去感受他的仁爱无边,躬亲示范……晏子是思想的圣者,行动的巨人,后世的尊崇。走近晏子的学说——去品读他的治国良策,忠君为民……晏子是旷世的贤臣,万民的榜样,永恒的丰碑。
  • 老子全书

    老子全书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是一部涵盖了人生大智慧的经典著作,但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不能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本书试图对《道德经》中的文化精华加以解读,来指导人们在具体生活中所遇到的为人处世、生活情趣、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婚姻家庭、企业管理、养生之道等问题,帮助人们从生活与情感的困惑中走出来。
  • 菜根谭全鉴

    菜根谭全鉴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该书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人生处世哲学,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读物。本书在原典的基础上,增加了精准的译文、生动的解读,联系当下诠释经典,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塑造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忍、处世恬淡的健康人格,探寻现实生活的智慧。
  • 通往智慧之路

    通往智慧之路

    本书以“问题”为线索理解当代哲学的学术规定,以“热点”关注连贯哲学与生活,力图深入浅出地讲授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的流变。全书共12讲,包括“如何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的终极问题”、“正义为何显得如此重要”、“如何在认生哲学中理解幸福”等。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热门推荐
  • 二尺长剑

    二尺长剑

    剑神二十年前神秘失踪后,江湖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大家族中的三大世家相继被灭后,江湖中又神秘产生新的三大势力。无名,这个武功奇高的青年为了追查自己的身世,闯荡江湖,在尔虞我诈的江湖中尝遍酸甜苦辣,最终大彻大悟,飘然远去,远离一切的痛苦······
  • 权志龙的小呆瓜

    权志龙的小呆瓜

    初见:她是他的粉丝,就不小心被他夺走初吻。再见:她是他的助理,却和他成为了欢喜冤家。他们就像两个平行线一样,永远不可能会有相交的那一天,就像王子和灰姑娘的差距一样。但是童话故事里,往往是灰姑娘更容易吸引王子的注意。所以命运使然,他们完美邂逅了。他曾经说过:我永远不会和我的粉丝谈恋爱,直到遇见她,他才明白,喜欢上一个迷恋自己的人其实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他承诺:不要天荒地老的爱情,只求袖手到老的心愿。她承诺:不求轰轰烈烈的爱情,只要平平淡淡的幸福。
  • 快穿之中二少女攻心记

    快穿之中二少女攻心记

    中二少女简彤溪格外迷恋灵泉空间。从小就是孤儿的她,自从接触小说就非常热爱这一类型的文章。沉默寡言的她并不招人喜爱,所以一直没有人来领养她,也没有人和她做朋友,彤溪表示乐得自在。可是自从往一块吊坠中滴入血液后,一切似乎都变得特别起来,以往自己梦想的空间、系统都来了,简彤溪表示开心的不要不要的,然,如果没有那个魔王,一切都会更美好......魔王:......溪你怎么能这么说我呢【星星眼求爱抚】彤溪:不要以为用这幅表情就可以收回我对你“魔王”的称呼!!!【暴走】简介无能,重点看书读者群:547679176甜宠1V1/HE/养成上位
  • SGV改变世界

    SGV改变世界

    一团奇怪物体的出现,让全世界都拥有了神奇的能力,而杨麟轩的能力bug确实让人头疼,神奇的绿光碎片又会带来哪些惊喜呢?冲出地球跨越宇宙从这里开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西游记(上)

    西游记(上)

    本书的故事对人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其中*精彩的章节,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高老庄娶媳妇、打白骨精、借芭蕉扇等等,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几百年来,它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从而使它成为中国人民*喜爱的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 清末战争

    清末战争

    孟灵是玄幻小说《三界修魂传》主角,转世成为现代一名普通凡人,喜爱模拟即时战略游戏。一次贪玩劳累过度,进入甲午,袁大头跑了,他去了…外战列强、内灭满清,为民而战,为国出鞘,只有站死,绝不跪生!他是列强侵略者的最终宿命…开创新的铁血传奇。你一点一点去看,就会越陷越深。故事环环相扣,步步惊心,最后的结尾更会出人意料。当八国联军和全世界都称东方人是列强,称被东方列强用船坚利炮侵略殖民的时候,孟灵开心的笑了!喜欢军工流、老枪、大炮、巨舰和网游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_^PS:历史军工流免不了会有技术性和历史性文字,这些也正是历史军工流吸引读者的关键所在,不喜欢可以跳过去看剧情,但请别说这是“注水”,谢谢!
  • 与鬼谈:人鬼情未了

    与鬼谈:人鬼情未了

    一名缉毒警察,一名光绪后裔,一段情,异世恋,许诺言,打破常言人鬼殊途。
  • 武斗周天

    武斗周天

    举手抬山岳,双目耀周天。一步三万里,纵横天地间
  • 是对冤家撩不停

    是对冤家撩不停

    穿越?神马?爷求放过!!爷“我们的未来有许多未知数,但有一个定值就是——我爱你”
  • 未曾伤心,何来无痕

    未曾伤心,何来无痕

    对于李裳昕来说,萧无痕是她的劫。对于萧无痕而已,李裳昕是他的孽。他从四年前的家教老师,到四年后的合作商。一点点走进她的心房。四年时光,再遇故人,开口却是生疏。历经背叛,重逢,逃婚,错位的爱情,能否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