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
射频识别技术使用的信息传输媒介是电磁波,可以穿透纸张、木材、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侧材质。这就打破了条码读写时必须在近距离并没有阻挡的情况下才能生效的局限性,使得货物可以隔着包装被识别,带来了许多便利。
6)识别数据的储存容量大
一维条码的信息容量一般小于50字节,二维条码的信息容量一般在2~3千字节左右,而射频标签的数据容量一般可以达到几十千~上百千字节,最多可以达到上百万字节。不仅可以储存货物识别信息,而且可以储存货物的性质、技术指标、操作记录等,甚至可以储存货物的单证、合同、文件等的电子档案。
7)安全性高
射频标签储存的是电子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加密方式实施加密,防止信息的泄漏和伪造,并可验证信息的有效性。
(2)射频识别技术产生的效益
在物流运作中广泛使用射频识别技术,一是能够减少识别过程中的劳动力成本,二是能够通过提高供应链效率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其直接产生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作业的人力成本
物流运作过程中的人力成本是很高的,特别是货物进出库控制、库存盘点、领料放料、货物分拣等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力操作。利用射频识别设备来读取和监控货物、包装、托盘等的流动,可以大大减少仓储控制人员、物料供应人员和分拣配送人员的工作量,从而削减人工成本。
2)减少库存成本
精确控制物料的存量,减少仓库、生产线暂存、在制品、零售库存的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是物流优化的重要内容。使用射频识别技术,能够准确地追踪物料和产品,大大提高库存报告的准确性,有效预测市场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成本。
3)减少库存损耗
使用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在整个制造和供应过程中实时监控物料和产品的动向,一方面可以减少因出入库选择不当造成的物料损耗,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因偷盗或人为损坏引起的物料损耗。
4)减少物料损耗
使用射频识别技术,还能够减少作业差错引起的物料损耗。
(3)射频识别技术的风险
射频识别技术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选用和设计射频识别系统时,也应该考虑射频识别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问题。射频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一些。
1)射频设备的成本较高
射频标签的单个成本一度曾高达40美分,目前普通射频标签的成本已经下降到10美分以下,但与传统的条码识别相比,成本还是要高出一截。特别是整套射频系统的成本要远远高于条码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的成本。这些成本因素为射频识别系统的广泛应用设立了门槛,使得一些单价低、货物量大的产品很难应用。
2)应用射频识别系统会产生海量的数据,为后续数据处理带来难度
射频识别系统能够对供应链中的托盘、纸箱及产品的位置、状态、过程、处理结果进行精确的识别和控制,这样就产生大量实时数据。如何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一步输入企业的信息平台与其他的流程信息进行互动,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数企业都无法通过现有的仓库管理、存货管理、财务管理及其他管理系统随时传输、储存、处理和整合这些数据,通常也不具备有效处理、分析、储存和清除这些信息的业务流程和系统。
3)产品标签仍然有失效的可能
虽然射频信号可以穿过塑料、纸张、木材等包装材料,一般也不会受到潮湿、泥浆、强光等污染的影响,但不能穿透金属或某些液体,经过强电磁场环境仍然可能失效。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射频识别技术在某些领域的应用。
4)实现的复杂性
射频识别系统要得到有效的应用,取得明显的绩效,仅在物流运作的某一环节投入使用往往是不够的,一般必须对整个供应链的许多过程都进行优化和整合,其实现过程比较复杂,企业的风险比较大。
尽管具有一些缺点和风险,射频识别技术仍然是一种颠覆性的技术,以其独到的性能优势,在物品编码、物料供应、仓储配送、商业零售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引发了一场物流信息技术领域的革命,受到全球前所未有的关注,将给人类的工业生产和物资流通带来深远的影响。
4.2.3 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
1.EDI的概念和原理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就是通过计算机通信,在制造企业、物流企业、银行、海关、保险公司之间使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传输合同、订单、发票等正式文件,并完成贸易活动的技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EDI下的定义是:“为了贸易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方法。”
联合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一次进出口贸易当中,贸易双方需提交约200份文件和表格,这样全世界每年用于贸易活动的纸面文件就需要上亿份,其纸张、行文、打印及纠错的总开销约为货物价格的7%。同时,一份文件传输到目的地以后,有多达70%的数据需要重新输入电脑,这是一项既费力费时,又成本高昂的重复劳动。使用EDI来传输电子文件,不仅可以简化企业交易活动之间的流程、加快文件办理的速度,还可以减少纸面作业,降低成本,更可以利用EDI技术来保证所传输文件的合法有效和安全性,能起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通常在贸易或行政过程中使用的EDI系统主要有以下一些。
①贸易信息EDI系统,它主要用电子数据文件来传输包括贸易合同(销售确认书)、订单、发货单、发票、装箱单、报关单证、各类通知在内的各种贸易文件。
②电子金融汇兑系统(Electronic Fund Transfer),即在银行和相关组织之间实行电子货币的汇兑。
③交互式应答系统(Interactive Query Response),它可以应用在旅行社或航空公司作为机票预定系统,这种系统的交互性在于用户可以实时查询航班和机票信息,然后订购打印机票。
④具有图形资料传输功能的EDI系统,一般用于CAD图纸的自动传输。比如,设计公司设计了某种产品的图纸,就可通过EDI系统发送给生产企业的计算机系统,生产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即可以根据图纸实施零配件订购、生产排程等工作。
EDI与普通的电子数据传输相比,具有以下三项特殊的含义。
(1)使用特定的软件、硬件
EDI软件主要由数据转换软件、数据翻译软件和数据通信软件构成,当EDI系统开始传输数据时,转换软件将原始文件转换成翻译软件能够理解的平面文件(FlatFile),翻译软件随之将平面文件按照一定的格式标准转换成EDI标准格式文件,最后通过数据通信软件对加上通信信封(Envelope)后,发送到目的企业的EDI系统。EDI系统在接收信息时,按照相反的顺序来处理信息,显示由通信软件接收EDI标准格式文件,再由翻译软件翻译成平面文件,最后由数据转换软件还原成原始文件。
EDI的功能软件一般由五个功能模块组成:用户界面模块、内部EDP(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接口模块、报文生产与处理模块、标准报文格式转换模块和通信模块。
(2)通信网络
一般的EDI系统对通信线路的要求比较严格,目前一般都采用专用的增值服务网络的方式,很少采用互联网等开放网络。其增值网络一般还具有附加的储存转送、记忆保管、通信协议转换、格式转换和安全管制等功能。
EDI的通信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点对点通信、专用增值网络(VAN)、Internet、Intranet以及以传真为传输媒介等几种形式。目前专用增值网络的使用比较广泛,它是使用由VAN供应商提供的通信服务来收发数据,VAN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包括提供通信信道、保护数据安全、不同格式和标准的文件的自动转换、连接其他网络等服务。使用VAN服务能够满足EDI的基本需要,能够帮助企业快捷、可靠地建立EDI应用,但由于VAN的使用成本很高,部署不够灵活,不同VAN之间不能即时联通等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使用Internet来作为EDI的通信网络,只要能很好地解决Internet上传输EDI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认证的问题,基于Internet的EDI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数据标准化和结构化
需要经过EDI系统发送和接受的数据,必须经过数据转换软件转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据格式,才能被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所接受,并使得计算机网络系统及终端用户的数据处理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处理、交换与管理。EDI技术的数据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语法规则、数据结构定义、编辑规则和转换、公共文件规范、通信协议和计算机语言。
目前被广泛承认和应用的EDI技术标准是UN/EDIFACT(United Nations Rulers for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for Administration Commerceand Transport)和ANSIX.12(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第12工作组制定)。由于UN/EDIFACT与ANSIX.12标准之间无法互联互通的问题已经逐渐成为EDI标准发展的障碍,目前产业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ANSIX.12标准将逐步废除,UN/EDIFACT标准已经基本成为国际统一的EDI标准。
2.EDI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现代物流运作具有作业环节多、信息量大的特点,物流信息的动态性和实时性非常突出。因此,企业是否具有一个功能齐备、数据精确、反应迅速的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关键,而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与交换则需要一个高效的信息传输渠道。传统的通信工具,比如电话、传真已经赶不上现代物流运作的要求,互联网信息传输虽然快速便利,但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通过互联网直接传输的信息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很难得到保证,EDI是唯一既能够满足数据传输的快捷性要求,又能满足数据传输的有效性的信息技术。
在物流运作领域,EDI系统最初被用于企业间的订货业务中,用于将订货信息在买方和卖方之间传递,后来EDI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向其他的业务领域扩展,比如POS销售信息传送业务、库存管理业务、配送信息和支付信息的传送业务等。物流EDI的参与单位有货主(生产商、贸易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承运人(货代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等)、运输企业(船公司、航空公司、铁路企业等)、其他相关组织(海关、商检、银行、仓库、报关中介等)。下面就EDI在电子订货系统(EOS)和电子资金转账(EFT)系统中的应用作简要说明。
(1)EDI在电子订货系统(EOS)中的应用
EOS即电子订货系统(Electronic Order System),是指产品的采购者(批发商、零售商或最终用户)使用计算机网络作为通信手段,将订货数据和订单文件发送给上游企业(制造商、批发商或代理商)。采用EOS系统,一方面可以简化交易手续,减少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及时准确地订货,来降低库存水平,节省库存成本。
EOS系统实施的关键问题,就在于买卖双方之间的快速、准确、有效地信息传递。
EOS系统对信息传递的要求主要有三点:一是迅速便捷;二是信息条目双方需事先约定,必须完整地包括买卖双方需要的所有内容;三是信息必须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既不会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差错,也不会泄漏或被没有权限的用户获得,更不能事后否认或抵赖。EDI系统正是因为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三项要求,因此成为EOS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EOS系统的基本业务流程和EDI系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销售企业通过EDI系统将订货手册和商品标签发送给采购企业。
②采购企业下采购订单,并通过EDI系统发送给销售企业。
③销售企业发货配送,采购企业收货、验货,并通过EDI系统向销售企业发送收货确认。
④销售企业根据收货确认入账。
⑤销售企业根据收货确认开出账单和发票,通过EDI将收款通知发送给采购企业。
⑥采购企业付款。
⑦采购企业通过EDI将退货要求或售后服务要求通过EDI发送给销售企业,销售企业作相应处理。
EDI在EOS系统中应用,能够给整个订货作业带来以下的好处:
①相对于传统的订货方式,如上门订货、邮寄订货、电话订货、传真订货等,EOS系统可以缩短从接订单到发货的时间,缩短订货商品的交货期,减少操作的差错率,降低订货成本。
②有利于减少企业的库存,提高企业的库存管理效率,降低库存资金成本,同时也能防止因未及时采购而造成的商品脱销或停工待料的情况。
③对于上游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分析订货信息,准确预测对产品的需求情况,调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计划。
④有利于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效率,使得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数据交换更加便利和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