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心结”是怎么来的?
人的可悲就在这里:不识“自己”,不识自心,不识自家本来面目。
我从报纸上曾经读到一则记者的专题报道,题目是《心理咨询:要解心结》。这个题目很吸引我。“心结”是怎么来的?又怎样“解”这个“心结”呢?文中提供了一些数据:某市有49所医院开设健康咨询门诊部,从业人员达到139人,而该市有各类心理障碍的人,约有60万。在香港,每天的报纸上几乎都有烧炭、跳楼、服毒药等自杀的消息。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这样作践自己的生命?如果说,已经遭受某种沉重的打击了,为什么还要自我折磨,再加给自己二度伤害呢?幸福、痛苦、顺境、逆境,都是一种人生状态。也许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但完全可以改变我们的自心。自心一变,境界大开。
可见,研究“心”的学问,破除心的迷误,找出强心护心的方法,真是一个社会性的大课题了。
唐代石头希迁禅师给我们留下了一首着名的偈语:
从来共住不知名,
任运相将只么行。
自古上贤犹不识,
造次凡流岂可明。
久远以来,我们每个人都和一个最亲近的人住在一起,“从来共住”却“不知名”。他是谁呢?就是我们自己的(人人本有的)佛性。
人的可悲就在这里,不识“自己”,不识自家本来面目。怎样才能“任运”随缘,相互携带,相互帮助,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呢?现在社会上,许多人不懂得顺缘随缘,当然不能随境自在。不能随境自在,也就不容易安住。连安住都做不到,还谈什么随心度众、广结法缘呢?
世间多少麻烦、是非、不快,都由不认识自己而起。古来那些“上贤”尚且不能认识自己,更何况我们这些凡流众生呢?不明白自己,也就是不明白自己的心。
前面所谈到的种种社会悲剧、心理失衡,也都是从不识自心、不明自心而来。人在失意时,就仿佛被全世界否定了一般,内心被强烈的失落感、危机感、绝望感所包围。无奈、无助、沮丧,甚至不知道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了。有的人,由于内心恐慌,在烦恼无法排解时,就会寻找发泄的渠道,酗酒、行凶、殴打亲人,或者残害自己又毒害他人。本来没有什么“世界末日”的来临,可是,那些不识自心又不知调整自心、转变自心的人,真的让他的“心”陷入“世界末日”的危机之中了。这是一种迷,迷就产生愚。愚和智的区别,就是迷和悟的区别。“一念之愚”或“一念之迷”,从佛学来说,就是烦恼心、刹那心。而息灭一念,息除妄念,那就是清净心了。陷身于烦恼苦海的人,为什么不放下一念,转变一念,让自己恢复一颗清净心、平常心呢?清净心、平常心就是智慧心。
46.悟在哪里?悟从心上悟吗?
佛陀的智慧,是要让世人找回自心,让自己得到心灵的解放。
唐代黄檗希运禅师曾经指出:“学道人多从教法上悟,不从心上悟。”
又说:“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从心上悟,说得多好啊,悟在心悟。
智慧在哪里?智慧本来就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真理本来也就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或者,我们还不知道我们本来就拥有这一份无价的资源。为什么没有发现?
因为我们把自己的心闭锁了。只要我们学习佛法,学习佛的教导,打开自己的心,发现自己本来就有的智慧,那就能从黑暗中见到光明,从混乱中看到头绪,从迷茫中看到方向,从困惑中得到清醒,从痛苦中得到解脱。这不就是一种觉悟吗?
智慧不是一个对象,不是你可以去寻找到的。智慧无须寻找,它就在你的心里,是你本有的。觉了,悟了,那就是智慧。唯觉悟方能达于智慧,唯智慧方能得到证悟。《罗摩衍那》中说:“万物都植根于智慧,在智慧之上没有更高的层次。”“大地以智慧为基。因为智慧,太阳普照;因为智慧,风儿吹拂。万物依赖于智慧。”《摩诃婆罗多》中说:“凭借智慧,达摩(Dhanna意译法、轨持、规范)得以维护;凭借勤奋和实践,知识(Vidya)得以维持;凭借清净,美丽得以保持。”
这个美好的整体的世界,是我们自己的家园。没有世界,就没有众生。没有众生,就没有佛。没有佛,就发现不了我们自己的心。
没有佛就没有心,也就没有了世界。世界无处不在,佛也无处不在,原因就是心无处不在。佛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佛、众生,三位一体。这是佛陀的教化,是佛的智慧。佛的智慧,就是佛性。佛性是我们人人本有的,真如也是人人本有的,宇宙万有的心物本体,就是真如。所以《华严经》中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一”是人的“心”;这个“一切”就是宇宙,就是世界。世界有多大,宇宙的空间有多大,人的心,也就有多大。所以,人的心和宇宙、和世界,既是相通的,也是同一的。人在宇宙之中,宇宙亦在人心之中。宇宙涵括了人类,人心也涵括了宇宙。
这里,让我再回顾并引用雷蒙·潘尼卡先生的一段话:“智慧是幸福和喜乐的源泉。神学家、哲学家、婆罗门、知识精英、祭司和博士们,都宣称拥有智慧,并掌握了通向智慧居所的钥匙。然而,智慧不是少数人的对象,智慧的居所是我们的宇宙、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母亲大地、我们的心。”佛陀揭示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智慧,在雷蒙·潘尼卡先生的这一席话中也得到了印证。
请读者允许我再次不厌其烦地强调一下:我们并不是因为有了智慧再开发出人的佛性来。不,不是!佛性人人本有,佛性本来就在那里。它也不是因为我们信佛、学佛、修行才有了,而是因为我们能认识自心,找回自心,去除烦恼,离妄去执,看破放下。这就是智慧的显露、智慧的解放。多减一分无明烦恼,多去一分妄执,便多显露一分智慧,也多见一分佛性。只要我们的心安了、清净了,必能显现一切,必能显现佛性。所以,般若学、涅盘学、大乘佛学,就是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有佛性。这佛性,就是解脱的内在根据,就是人人皆可成佛的内在根据,就是佛教的智慧观。
发现这一宇宙、人生真理的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人,不是天神,不是上帝。他姓乔达摩(Gautama),名悉达多(siddhartha),释迦(Sakya)是他那一家族的族名。释迦牟尼,是人们对他的尊称,译为中文,即释迦族的圣人。他舍弃王位,入雪山修道,在菩提树下悟得“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的宇宙人生的伟大真理以后,走向人间,周游各地,广渡迷误中的人们,在世说法四十九年。他并不是要创立宗教,要人们向他顶礼膜拜,也从来没有以权威、教主自居。他食无甘美,居无定所,过着十分清净俭朴的生活;既不立像,也不着书,更没有指定接班人,没有留下任何文字。
他所说所做的就是要把宇宙人生的真理带回给人类,让人类认识自性,让人类不要迷失自己的心,要发现自己的心,开发自己的心。
47.什么是自求、内求?
马祖道一禅师是四川人,自南岳得道以后,就回到家乡弘扬佛法。据说到家以后,只有他的一位嫂嫂很相信他,求他传授佛法。
他笑着说:“你真的相信我啊!那你拿一个鸡蛋,把它悬空挂起来,每天早晚贴着鸡蛋去听,等到它出声音和你讲话时,你就会得道了。”
他的嫂嫂果然深信不疑,一切照办。马祖走后,她听了多年,也听不到那个鸡蛋的声音。可是,她不灰心,照听不误。有一天,正当她在听的时候,细绳子断了,鸡蛋落下打破了,他的嫂嫂却因此而大彻大悟,得道了。绳断蛋破,当然不会对她讲什么了。可见马祖嫂嫂的悟,是自悟,是心悟,外求是求不到的,也无须外求。
有一天,苏东坡偕佛印禅师同去一寺,见一观音圣像,手持念珠。苏东坡问:“观世音菩萨怎么也手拿念珠?他在念谁呢?”
佛印答:“他在念观世音菩萨。”
“他自己不就是观世音菩萨吗?为什么还会念自己呢?”苏东坡大惑不解。
佛印说:“求人不如求己嘛!”一语双关。
佛教就是教人“求己”。而且,是要人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心。
“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得闻。”
既来人间,总不能白跑一趟。我常说,我们每天都讲质量意识,讲生活的质量,讲吃的质量、穿的质量、产品的质量、工程的质量,为什么不去研究一下死亡的质量、生命的质量、心灵的质量呢?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生死”,为了学习人生的智慧,为了解除迷误,为了认识人自身本来已有的佛性。
人,为什么会苦闷?为什么会感觉孤单、寂寞而又无助?为什么会恐惧?又为什么会哭泣,总想跪下来哀求?为什么会感到自己那么渺小,生命那么脆弱、卑微?为什么总是依赖别人,崇拜权威,低首于霸道,以为真理都在别人的手中?原因很简单,那是由于人们只知外求,而不知内求、自求。不知“反求诸己”,是因为不知自心,不知“心”的能量和智慧,不知通过自我生命内求而获得证悟——获得人的解放、智慧的解放。
日本有位道元禅师(1200-1253)。他是日本曹洞宗的开山祖师,曾经写了一首着名的偈语:空阔透天,鸟飞如鸟。水清澈地,鱼行似鱼。
把它译为现代语,就是:天空多么广阔,鸟儿飞得都像鸟一样;水流多么清澈,鱼儿游得都像鱼一样。天空的美好,鸟儿才有了鸟的尊严;水源的美好,鱼儿才有了鱼的尊严。人间本该美好,我们的世界本该美好,人才会有人的尊严,才会有人的内在心灵的品质和外在环境的品质。人的心灵的品质,固然靠自求、内求。外在的环境品质,也还是在人的自心啊!心一变,大地山河都会随我们的心而改变。佛陀早就说过,“心净身清净”,“欲净其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心净大地净”。
生命的最高境界——常乐我净(涅盘四德),不在别处,只在我们心中。
我们身处宇宙之中,其实,宇宙本就在我们的心中。
所有的事相、外境、一切法,都由自己的心造。一旦了解到那本是自己的心创造出来的,世界上还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的“心结”,不能跨越过去的鸿沟)呢?佛经中说,“置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是没有人不承认的真理。
48.“自心本清净,何处有尘埃?”
有一则故事:在泰国,有一尊十尺半高、两吨半重的纯金佛像。在1957年以前,这尊佛像本是泥塑的。当时,政府计划开路,佛像正好挡在路中央,不得已,只好移动佛像,另换一个安奉的地方。那天,下着大雨。移动时,佛像上出现裂痕,工人们只好暂停,等雨停后再搬移。到了半夜,寺里住持不放心,打着手电筒去察看佛像是否安全。当手电筒照到佛像顶部时,出现了奇怪的事:在佛像裂缝处,出现了闪闪的金子般的反光。于是住持轻轻拨开泥块,原来,这是一座纯金的佛像。这样大的一尊纯金佛像,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后来,他们经过研究,据说是以前缅甸攻打暹罗(今泰国)时,庙里的僧侣,恐怕纯金佛像被抢走,就塑上泥土,以遮人耳目。后来,僧侣们一个个离世,没有人知道这个秘密,直到1957年才被发现。
这个故事可作一个比喻:我们每个人的心——内在本性(真如,佛性),本就同黄金一般纯净,没有一丝杂质。但在五欲六尘的侵蚀下,却像泥土一样,被层层染污,蒙上了厚厚的一层,包裹起来了。只要下决心敲去泥土,清除污染,纯金的自性(佛性,智慧)自然会显露出来。心,本是清净心,本是智慧心,这是“本有”、“本然”。六祖慧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或者,“自心本清净,何处有尘埃?”)这不正是禅宗所常说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吗?
49.心的能量有多大?
在美国,有一个11岁的小女孩,得了一种神经方面的疾病,四肢渐渐无法行动,医生判定她大概这一辈子再也不能站立起来走路了。后来,她转到另一家康复医院,医护人员教她在心里观想,想象自己跟常人一样,可以站起来走路,保持信心、心愿、心念。于是,小女孩每天都幻想自己能站起来蹦蹦跳跳。有一天,正当她幻想的时候,床动了起来,房间里所有东西都在动,她高兴地大喊:“你们看,我动了,我能动了。”其他人都不好意思地告诉她:“这是地震。”但她坚持幻想,仍抱信心,果然,病况渐渐好转,后来终于可以站起来走路了。
可见心的能量有多大!
在中东地区拍卖女奴,是以骆驼的匹数来论价的,最好的女奴,可值八匹骆驼。其中有一个不被人看好的女奴,开价只有两匹骆驼,但还是没有人要。后来,走过来一个买主,说:“你们太没有眼光了,我看她值八匹骆驼。”并且当场买下了她。过了一段时间,别人再看到这个女奴时,她如同换了一个人,变成一个能干、美丽动人的女奴。正因为别人看好她,对她有信心,也激发了她对自己的信心。
这心,使她完全脱胎换骨了。
这些,不都印证了佛陀所说“境由心造”、“境随心转”的智慧吗?
过去,有一个人专门雕刻夜叉、罗刹,他天天要构思、模仿夜叉的表情。日久年深,不知不觉长得一脸横肉,人见人怕,相貌非常凶恶。后来,他遇到一位法师。法师问他,怎会变成这样?他苦恼地说:“我的相貌本非如此,只因天天刻罗刹、刻夜叉,刻着刻着就变成这副模样了。”法师想了一想说:“我看你换个方法,改刻佛菩萨吧。”他照法师的话去做,日子一久,果然,他的面目变得慈祥端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