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3000000019

第19章 “心”与法师的对话(2)

不放下,他是不会走的。他坐也没坐,头也不回就走了,说明他已跳出他自己设定的、自己带来的框框了。我曾看到一本书叫《智慧的痛苦》,我有点吃惊,是智慧的痛苦还是智者的痛苦?作者很有名,但我想,这个词,大概同佛教的“智慧”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在佛教说来,有智慧,就不会痛苦。痛苦,正因为没有智慧。

39.无明与烦恼,是人的两大病根吗?

唐代洞山良价禅师有一首偈语:

不求名利不求荣,

只么随缘度此生。

一个幻躯能几时?

为他闲事长无明。

名闻利养,人人所求。但是,有名利,就有伤害;有荣,就有辱。

“人怕出名猪怕壮”说的也是这一层道理。无宠不惊,无荣不辱。懂得这个道理,就能看破、放下。有些人,追求太多,贪恋无已,把人我、是非、得失看得太重,太计较、太执着,增加了自己的负担,也增加了人际的纷扰、社会的动荡。话又说回来,“不求名利不求荣”说的是个人的不贪名不图利不慕荣,不求个人的私名私利,不求个人的安富尊荣。但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人民大众,当然还是要“求”的,求国家稳定、求社会繁荣、求大众福祉,这才是我们学佛的慈悲济世之旨。人能随缘,就能抛却纷扰,就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众生不辞辛劳,努力奉献,竭诚服务,广结善缘。

“人生百岁,草生一秋。”一个幻躯,不倒能几时?怎么能为一点闲事,增长无明,迷误自己?无明与烦恼,正是人的两大病根。无明不除,烦恼不断,痛苦不能解脱,生死也不能了脱。无门慧开禅师说得好: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不把闲事挂心头,不为闲事长无明,才是真正的看破、放下。

40.为什么说“影子是我,我不是影子”?

洞山良价禅师(807-869)有一则动人的“过水逢影”的故事:洞山良价禅师有一天在渡水过桥时,看到河面上倒映出自己的影子。桥上一个人,水面一个人。水面上的不是他,是影子,桥上的不是影子,才是他。当他未看到水面的倒影之前,始终不得开悟,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究竟是什么,认为也许在身外还有一个东西,那才是本来面目(或称自性)。直到他见到水面上自己的影子,他顿然开悟:原来不要离开自己的身心,另外去找什么。如果这样去找本来面目,去求道求法,去希望得法悟道,那实际上离开了本来面目,就愈走愈远了。现在,我看到水面上的影子。影子是我,而我并不是那个影子。他当下开悟了。于是,他写下了一首《逢渠偈》:

切忌从他觅,

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

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应须恁么会,

方得契如如。

很多人误解为,开悟一定是石破天惊,混沌初开,一件很不得了的大事。其实,未悟的时候,对面不相识,悟了以后,才发现根本不曾离开过,本来如此,如此而已。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影子是我,我不是影子”。影子从我而生,离了我,不会有影子。“切忌从他觅”,不需要向外、向他、向另一个地方去寻找,愈迢迢,那就愈去愈远了。所以圣严法师指出:我们平常所使用的身体和正在动念头的心,是本来面目的影子,离开我们的身心之外,不可能还有一个什么东西叫本来面目。可是,在你发现这个道理之前,绝不能做到把我们平常有执着、有烦恼的身心当作是本来面目。恰恰那是本来面目的影子。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般人(凡夫)常在生活中自我困扰,也困扰他人,原因就在于太执着于人我区别,分里分外,分亲分疏,为利害得失所牵,情不能已,理不能明,甚至是用别人的判断来判断,将影子的经验作为经验,把世界颠倒了来看。那已不是本来的东西了。如果能达到洞山良价禅师的悟境,“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他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我嘛。那么,你对所有的现象,都能了了分明。既知我,亦知非我,才能心无挂碍。“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那种种执着、牵挂、烦恼的身心从未离开我的本来面目,而是把我的本来面目遮掩住了。一旦离开了烦恼、执着,本来面目终于现前。

所以,开悟后的我是本来面目,看破、放下后的我是本来面目,当然不是那个执着的我、烦恼的我了。我还是我,只是看破、放下了,没有烦恼了,这才是本来面目,才是大自在。可见,只要你放下,佛性便显现出来了。

41.为什么“忙来忙去,还是一场空”?

生活是多样化的,生活中还有一种不肯放下:有一只狐狸,想溜进一座葡萄园去大吃一顿。但是栅栏的空隙太小,它挤不过去。于是,它下决心狠狠地节食了三天,让身子略为瘦了一点,总算可以挤进栅栏,潜进园子里了。

可是,当它满足所愿,痛痛快快地吃完葡萄以后,却又钻不出来了,只好在里面又饿了三天才能够出来。

这只狐狸叹口气说:“忙来忙去,还是一场空。”

这则寓言故事,很让我们警醒。

无效劳动,白忙一场,可做可不做却又在那儿大做特做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大概不少吧。为什么不看破?为什么不能放下?放下,也就减少了白忙,减少了无效劳动了。要学会有效地办事,有效地工作,也得学会放下的方法。这就是方法的智慧。

42.什么叫“放下即涅盘”?

说到方法的智慧,我又想起一则故事:一个大富翁,家财万贯,住在一所豪华巨宅里,每天烦恼不断。在他楼下有一间违章建筑,里面住了一对贫穷的夫妇,每天出去打工,回来了弹琴唱歌,活得非常开心。他觉得很奇怪:这穷人饭也吃不上,怎么这样快乐?我山珍海味、高楼大厦,却烦恼不断,实在想不通。管家说:“老爷,这好办。你要送烦恼吗?就送他20万吧。”富翁说:“送了20万,他们不就享福了?”管家说:“试试吧,送了就知道了。”这对穷夫妻忽然得到20万,这下不平静了。到了晚上,他们想把这笔钱藏起来,放在枕头下、屋梁上、橱柜里,放在哪里都不放心。一夜没有睡,天亮时,才发觉上了当。第二天,原封退回。“把你的烦恼还给你!不要了。”

这当然是一则笑话。送还烦恼,实际上也就是把烦恼放下。能把烦恼放下、把烦恼送掉、把烦恼断灭,这个意义非同小可。学佛的一大事因缘,其实就是了脱生死、究竟涅盘。众生不能了脱生死,就是因为烦恼不能断尽,因烦恼系缚而流转生死。众生如果做到破执放下,则一切烦恼必能断尽。烦恼既能断,当然也就能出尘了脱生死了。

我见他人死,

我心热如火。

不是热他人,

看看轮到我。

这首偈子看起来很幽默。但说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谁能不跨越死亡的门槛呢?任何人都要“轮到”的,能把生死放下,当然是最彻底的放下。

记得香港跑马地天主教公墓门前有一副对联:今日吾躯归故土、他朝君体也相同,含意果然相仿佛。但上面那首佛教中的偈子,却比这副对联早了一千多年。红尘固不足贪恋,人人平等却是佛家的智慧。生死都能放下,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

据胡因梦居士回忆,广钦老和尚圆寂前说了一句话:“没来没去没事情。”多么平淡,却又多么丰富!多么平静,却又多么深刻!未来的还没来,当然“没来”;去了的,已经没有了,当然已“没去”。没来没去没事情,这是终究解脱,无挂无碍,就是“空”,就是“无我”,就是般若智慧。万念放下,当下离执息妄,当下即涅盘。这是一种境界:放下多么彻底,心量多么宽广。多么崇高的人格,多么明净的心灵——终极之美!

自己带不走,别人抢得走的是钱财;

自己带不走,别人抢不走的是学问;

自己能带走,别人抢不走的是智慧;

——放下即涅盘。

梦商国师有一首偈,正可为我上面的回答作结:

青山几度变黄山,

世事纷飞总不干。

眼内有尘三界窄,

心头无事一床宽。

(二)不假外求

佛教是教人“求己”,是让人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心。

43.你的选择,除了在你自心,还在哪里?

佛教《百喻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生下一名公主,喜欢得不得了。他把御医叫过来,对他说:“给我一些药,让公主快点长高吧!”医师回答说:“我可以给国王一种秘方,能让公主立即长大。但是这种药现在我身边没有,得出外寻找。希望国王先不要见公主,等我找到了药,给公主服了秘方之后,我再带公主来见你。”

于是,御医便动身到远方找药。过了12年后,御医把药找回来了,给公主服了药,将公主领到国王的面前。国王一见,女儿果然长高了,亭亭玉立。国王非常高兴,说:“不愧是良医,给我女儿吃了药,能让她长得这么高。”即刻下令,赐给御医许多珍宝。当时左右的人都暗笑国王没有智慧,不知道计算公主生下来多少年月了,还以为她真是靠吃了什么秘方才长高的。

《孟子》一书中,有一个“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这位国王同“揠苗助长”的宋人可谓难兄难弟。一个要让女儿快点长高,一个要让禾苗快点生长;一个要医生找药,一个动手去拔。人的生长,生物的生长,都有自身的规律,靠的是自身的因缘、自身的生命力,非假外力也。

古代,有一位哲人,能回答大家所提出的疑难问题。

有一个人,偏不相信哲人的智慧。这一天,他带了一只小鸟,来问哲人:“先生,我知道你很有智慧,但我要亲自得到证明。请问先生,我手中的这只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说完,他在心里想,如果哲人说是活的,我就把小鸟捏死。如果他说是死的,我立刻放手让鸟飞走。

哲人望了望他,静静地说:“你要它活,它就是活的;你要它死,它就是死的。”

你的选择,在你自心。好一个哲人,结论由你吧。把答案抛给了对方,而且直接揭示,结论在你心中。

大正藏《杂阿含经》卷十第二百六十七经曰:“比丘,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比丘,我不见一色种种如斑色鸟,心复过是。所以者何?彼畜生心种种,故色种种。是故,比丘,当善思惟,观察于心。……譬如画师、画师弟子,善治素地,具众彩色,随意图画,种种像类。”这同《华严经》中“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蕴,……无法而不造,三界唯是一心所作”可谓一脉相承,一源相通。教有各宗,教理则一。释迦牟尼佛始终要我们善于思维,观察自心,从心上息除妄念。

色法随心之观照而变化。“境随心转”,“境由心生”,这都是佛教的名言。世间没有任何永恒不变的主体,一切烦恼、痛苦、欲念、喜、怒、哀、乐、爱、恶、惧皆由心所造成。杜甫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居易说:“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看到花,看到月,听到鸟鸣,听到铃声,各人的感受不同,是由于各人的“心”不同。同是看到一丛花,植物学家想,它是什么品种?诗人想,这是春天。商人想,它能卖多少钱?哲学家想,这是生命的必然。

林黛玉看了要哭,要唱出一曲《葬花吟》来。这就是佛说的“心生则法(不同的事物)生,心灭则法灭”。

44.人的心,究竟在哪里?

据说茶陵郁和尚有一次过桥,因滑倒而开悟,作一偈云:

我有明珠一颗,

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

照破山河万朵。

百丈怀海禅师也有一首名偈:

放出沩山水牯牛,

无人坚执鼻绳头。

杨柳芳草春风岸,

高卧横眠得自由。

那颗“明珠”是什么?为什么“久被尘劳关锁”?一旦发现了自己的那颗“明珠”,彻悟了,就是心解放了,果然“尘尽光生”、“无人坚执鼻绳头”,任运自如,与大地山河同在。杨柳春风,芳草横眠,得大自在。可是,有几人发现了自己的“心”,找到了自己的“心”?

有一天,佛陀静坐之后,在森林中漫步。这时,一群青年走来,向佛陀打听:“刚才你有没有看到几个女孩子从这里走过?”佛陀问:“找她们干什么呀?”这群青年说,昨晚同这些女孩在一起寻欢作乐,可是一早醒来,女孩子不见了,还卷走了他们的钱财。佛陀反问道:“是寻找女孩子和钱财重要,还是寻找你们自己重要呀?”

好一个“寻找你自己”!

寻找自己,不就是寻找自己的“心”,寻回自己的“心”吗?人,迷失了自己,既不认识自己,也不知寻找自己。这是人的根本问题。

许多人不认识自己,原因就是不认识自己的“心”。

不知道你有没有思索过:世界上有一样东西,永远不会老,永远不会死。这是什么呢?就是“心”。人会老,天会老,但“心”不会老。

人会死,万事万物都会死,但“心”不会死。人人都有一颗不会老不会死的“心”,为什么不去寻找?为什么不去找回来?为什么不知道去开发呢?人们都在忙于开发客观世界,开发小到细胞核大到宇宙空间的外部世界,为什么不来开发自心呢?

同类推荐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 烹禅煮佛

    烹禅煮佛

    《烹禅煮佛》的所有篇章,都是作者构思原创的,不是引经据典的那种。成书之前,其中的部分篇章,已经在《读者》原创版、《青年文摘》、《佛教文摘》、《报刊文摘》、《格言》、《知音》、《思维与智慧》、《语文报》、《语文周报》以及《2011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精选》(苏教版)等报刊教材上广泛传播。毋容置疑,禅是一剂灵丹妙药,救治迷惘失落的心灵。
  • 谈佛说道悟人生

    谈佛说道悟人生

    这不是一本说佛论道的书,这是一本让你用佛的境界和道的胸怀来点释人生的书,情感·利益·事业·修身·修为·修性。人生说起来或许真的很沉重,一路生活,一路坎坷。难以设计定局,一个偶然的选择,便被归入了另外一种生活,我们要明白人生的短暂以及命运的不可预知,所以只要安于生活,我们就能够活得精彩。
  •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这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书,告诉人们认清人生的本质,从俗世烦忧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趋向人生圆满的方法。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未知数:我来这个世界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价值是什么?活佛嘎玛仁波切告诫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可以开放的潜能。一个含苞待放的莲花和一个完全开放的莲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自己。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越“聪明”越烦恼,一日三省吾身,为获得永恒的快乐而自我修养,达到心灵上的逍遥和自在。"
  •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得失莫叹,随遇而安;忍辱为上,慈悲为怀;佛家的智慧与幽默;欲变其世,先变其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等。
热门推荐
  • 陨落异世之绝世红莲

    陨落异世之绝世红莲

    本是仙界并蒂仙莲,无意落入凡间。杨瑾萱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生日礼物是......穿越?!不小心穿越到了古代,没想到粑粑麻麻还都玩起了失踪,和自己一起穿越的双生姐姐也失散了.....身边还有个貌似是杀害前身的大长老......不过自己这身体倒是蛮强悍滴天啦撸,怎么办?当然是,努力修炼,报仇,找回亲人。他甘愿做那红花下的绿叶,帮助她,与她并肩作战,为她遮风挡雨。他们走过金国的紫云沙漠,也探险过木国的恶魔森林;他们在水国接受过爱情的考验,也在火国置之死地而后生;他们穿过土国的地底迷宫,进过蝙蝠岛禁地的时空镜。这世间最美的风景,是有你在我身边。另,还有几对逗比CP出没。他们是负责搞笑的谢谢~敬请期待哦!
  • 霸道总裁,傲娇妻

    霸道总裁,傲娇妻

    他是霸道无情的总裁,她是不服输的傲娇女,两人相遇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电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电

    本书主要介绍了电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电在农业、工业、家庭等的应用以及新能源的探索。
  • 红心恋

    红心恋

    他是一名警官,因为公务再也没能回来,而她因为爱去寻找男友,世间之大杳无音讯。陷入痛苦的她,苦苦盼望他的归来。甚为痛苦的时候却被父亲赶出家门,又遭到学校开除,无处可去的她生下儿子。为了生活,带着刚刚出生的儿子远走它乡寻找工作,被人从危难中救出,当她准备给自己感情作出了断,突发奇想……她的生活艰难曲折,感情出现危机,她与他们相遇……
  • 从地下城开始

    从地下城开始

    不会魔法,不爱争斗,闲暇时只想安静的钓鱼,这样的主角偏偏不断地被卷进各种各样的麻烦事里。入侵的魔物,魔法协会的内斗,三大国的尔虞我诈……一切的故事都要从地下城开始讲起!
  • 甜蜜追缉:家有傲娇千金

    甜蜜追缉:家有傲娇千金

    叶辰、雷若海、韩木林、丁轶群四人斗地主,丁轶群将内裤都输没了,忍无可忍,挑拨:话说把师姐带回家,总共分几步?雷若海:大概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吧。韩木林深深看了叶辰一眼,很无奈的总结:温水煮青蛙四部曲:欲擒故纵、诱敌深入、引君入瓮、克敌制胜。叶辰微微笑:难道不是因为颜值?雷若海:我确定不是!丁轶群躲在角落拿出手机,默默按下几个键:喂,妖妖灵么?我这里有人虐狗。
  • 蜜爱33天:裴少抢妻不手软

    蜜爱33天:裴少抢妻不手软

    他是孩子的亲生父亲,却亲口告诉她:“白念,多亏有你,我们的孩子早就死了。”五年中,裴俊驰穷尽手段找她,只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将丧子之痛悉数还给她,折磨她。而真当这一天到来,他可悲地发现自己又无可救药地爱上这个女人。
  • 光灰大陆

    光灰大陆

    太阳、月亮才是虚空的主宰。日月交替,半生之日,逐渐凝聚成了一片宁静的陆地——光灰大陆!光明与黑暗并不是大陆的主宰,有一种人统治了大陆,他们被大陆的人称之为——光耀魔师!上千年的追杀,使得光耀魔师接近于灭绝,主角能否在这大陆上觉醒属于自己的力量……欢迎加入光灰大陆读者群,群号码:463486954
  • 魔尊重出

    魔尊重出

    阳光宅男,穿越三次,神魔大战,魔王附体,仙女恋情。
  • 青春路无尽

    青春路无尽

    这是你我的青春故事。是一个普通80后职场发展的故事纪实,没有穿越历史的乱世英豪,没有出手阔绰的豪门总裁,更没有如花似玉的美女主动投怀送抱,这里,只有你我前进的脚步。现在的80后们,早已成家立业,生活的压力让我们无暇去回顾之前的岁月,只能咬紧牙关,一步一个脚印,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十年前的孤身一人,我们已然成了无数个家庭的中流砥柱,绝对力量,不管多苦,多累,我们用80后的特性告诫自己——绝不放弃。孟金时一个亿万80后农村娃的缩影,寒窗苦读,踏入社会,现实、竞争、压力、屈辱、动力、坚持……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你我共同奋斗的青春成长记录。或许你也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