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以后,方案设计的合理与否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关键。本章讨论了如何围绕所研究的课题进行文献检索、课题论证、选取样本、选择研究方法、撰写课题申报书并设计研究方案,从而为实施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文献检索与课题的论证及评议
文献检索是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与方法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尤其是在初步确立了研究课题以后,围绕课题查阅文献资料,是实施课题研究前重要的材料准备。它关系到对研究课题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确认,研究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的质量和效益。
一、文献检索的概念与作用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古人以“文”为典籍记录,献就是贤者的学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献”的含义也有所变化。在现代社会,人们是把文献视作记载知识的一切载体,即把人类的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载下来的有价值的典籍,包括各种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带、光盘、幻灯片及缩微胶片等。口耳相传、实物传递等知识的非载体形式则不被视为文献。
与教育研究有关的,即是教育科学文献。有较大的理性认识价值或实践指导价值的文献,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情报源和信息源。围绕研究课题对教育科学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综合的过程,就是文献检索的过程。
美国学者威廉·维尔斯曼在论述文献检索的价值时指出:除了为研究提供内容参考外,它还将有下列一个或所有方面的意义:
(1)更具体地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假设;
(2)告诉研究者在本领域内已做了哪些工作;
(3)提出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用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
(4)对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的修改意见,以避免预想不到的困难;
(5)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6)为理解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
在初步确立了研究课题以后,进行文献检索的特殊意义在于:
首先,提供已有研究信息,明确课题方向。
科学研究有如接力,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文献可以告诉研究者在他所要研究的领域内前人已做了哪些工作。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搜集现有的有关信息,可以对研究者所要研究的问题作系统的评判性的分析。内容包括:该课题领域内前人或他人的主要研究成果,达到的研究水平,研究的重点、方法、经验和问题。要了解哪些问题已基本解决,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修正和补充,在此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从而进一步明确自己课题的研究方向,找准研究的突破口。例如,某市教研室在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与创新”这一课题时,就通过广泛涉猎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思考本市有地方特色的创新之处。由于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研究者最初提出的课题,可能会涉及很多因素,要选择适合研究者的兴趣和物力的便于操作并有望取得明显效果的研究变量,并非易事。这就需要从已掌握的文献资料中,通过筛选和比较进一步缩小研究范围,找出比以往同类研究中更集中的变量范围,形成更凝练,更准确的研究假设。
其次,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使研究有较高的起点。
通过文献检索,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研究者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不但可以获得所研究课题的有关线索,使研究范围内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提供了研究规范,为研究者准确判断研究对象的本质,更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有说服力的、丰富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工作有较高的起点。
第三,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研效益。文献资料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信息,研究者通过文献检索,充分占有有关材料。可以少做或不做前人已完成的研究过程,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或重犯前人已犯过的错误,从而提高科研效益。
在我国,由于研究人员不太重视文献检索或缺乏文献检索的条件,使得不少研究处于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的状态。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尖锐地批评说:“中国科研项目的40%是与国外重复的”,也有人估计说:由于重复研究“耗掉科学家和工程师时间的85%”。国外的研究者都十分重视图书情报的收集与信息加工工作。据美国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凯斯工学院研究基金会调查统计,科研人员在一个科研项目中研究图书情报资料上的时间,理工科约为30%,社会科学类则高达52.9%。
二、文献的种类
由于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记载和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教育科学文献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
(1)按教育科学文献的来源及公开性来划分,可分为正式文献和非正式文献。
①正式文献。正式文献指专着、论文、科学研究报告和总结、丛书、学报、专刊、文集、统计材料、表册、年鉴以及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教材、参考书等,还包括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正式出版物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等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指示、决定等。
②非正式文献。非正式文献指未正式出版的各种材料,以及私人通信、日记、个人声明等。
研究人员的文献检索一般以正式文献为主,但非正式文献所提供的信息也值得参考。
(2)按文献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统计资料、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和实物资料。
(3)按文献的功能划分,可分为如下五类:
①事实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事实证据的文献,包括古今中外已被发现和证实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事实资料,如文物、教育专着、各种测验量表、各类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名家教育实录等。
②工具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检索咨询的文献。包括工具书、网上检索查询、学术动态综述等。
③理论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理性认识的文献。包括教育专着、论文、文集、教育家评传、方法论着作等。
④政策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政策依据的文献。包括规章制度、政府文件与统计资料等。
⑤经验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感性认识的文献。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经验、教育参考书、各级各类学校教科书、教学大纲等。
(4)按文献的加工程度划分,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①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专着、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档案资料等原始资料。这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是最接近事实的文献,能较具体地反映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环境状态,具有创造性。参考和借鉴的价值很高。不过此类文献一般贮存分散,不够系统。
②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是将分散的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等优点,是文献检索的重要工具。
③三次文献。又称参考性文献,是指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将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
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全书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相对于前二种文献而言,具有主观综合性质,信息量大,覆盖面宽,浓缩度高,内容新颖等特点,参考价值大。
三、文献的主要分布
由于创造、记录与传播的方式不同,教育文献的分布极其广泛且形式多样。主要有书籍、报刊、交流文献三大类。
1.书籍
是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的情报源,包括以下数种:
(1)名着要籍
名着要籍是指一个时代、一门学科、一个流派最有影响的权威着作。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教育,古今中外着名教育家、哲学家的教育名着等。它们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治学和研究的基础,是进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必读书、必备书。
(2)教育专着
教育专着是指就某一教育问题作系统全面深入论述的着作与论文集,内容包括有关问题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研究方法和成果,不同学派的观点和争论,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一般专着后面还附有大量的参考文献和书目,会成为研究者寻找新文献的线索。专着大多是作者多年研究的结晶,反映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论文较系统,形式较规范。论文集往往汇集了许多学者的学术论文,问题集中,论点鲜明,情报容量大,学术价值高。如瞿葆奎主编的26卷本大型《教育学文集》即属此类。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出版社为了牟取利润而汇编的“论文集”,作者只需交纳一定的“审稿费”或“版面费”即可入编,大大降低了“论文集”的声誉与价值。
(3)教科书
教科书是专业书籍,具有严格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内容一般包括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以及讨论的问题。它要求具有学术的稳定性、名词术语的规范性、结构系统的严谨性、文字叙述的可读性。由于教科书学术上的稳定性和出版周期较长、更新速度较慢等原因,教科书往往滞后于学术研究的进展程度。
(4)教育年鉴、手册
年鉴是查阅事件、概况的工具书。教育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或数年内重要事件、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的工具书,以记事为主,内容包括专论或综述、统计资料与附录等。由于年鉴具有记载翔实、内容丰富、项目齐全等优点,是研究者重要参考工具书。如《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中央教科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教育年鉴》(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2003》(叶澜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国际教育政策发展报告2004》(何致瑜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等,以条目形式,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各个年度各类教育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教育法规及重大事件等。
手册则往往汇集经常需要参考的文献资料,就某一分支学科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方法和结果以及各种争论观点作广泛客观的叙述,不涉及作者本人见解。手册具有类例分明、资料具体、叙述简练、小型实用、查阅方便等特色。例如:《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2003》就分别介绍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德育原理、课程论、教学论、教育管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比较教育共11门分支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5)资料性工具书
资料性工具书是指教育辞书、百科全书和检索工具书。
教育辞书提供教育科学的名词术语的有关资料,有一定格式,规范、精确、准确,以条目形式出现,常用的教育辞书除《辞海》外,有《教育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教育学辞典》(北京出版社)、《简明教育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西方教育辞典》(上海译文出版社)、《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
百科全书则是对人类一切门类或某一门类知识的完备概述。不仅提供定义而且有原理、方法、历史和现状、统计和书目等多方面的资料,着重反映当代学术界的最新成就,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反映了一个国家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1985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是我国第一部教育百科全书,包括教育科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中国教育、外国教育六个部分,收词目800多条,内容丰富,条目清晰,是全面系统了解和查检有关知识的重要工具书。
检索工具书主要供查阅论着之用。如要查阅全国最近出版的新书则需查阅年刊《全国总书目》,其教育部分分为教育理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家庭教育、自学等,所有的书目都附有内容提要;要了解国内外出版的报刊,则有上海图书馆编的月刊《全国报刊索引》,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的季刊《中文报刊教育论文索引》、中国人民大学的年刊《报刊资料索引·文化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双月刊《国外社会科学论文索引》、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内部资料索引》等。
2.报刊
包括报纸和期刊类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
(1)报纸
以出版迅速、情报及时而为研究者所重视。目前我国出版发行的教育类专业报纸有几十种。如《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报》,以及各省市的教育报如《上海教育报》、《教育时报》、《教育导报》、《教师报》、《教育信息报》等。《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等的教育专栏,也很受研究人员的关注。
(2)期刊
期刊出版周期短、内容新颖、论述深入、发行量大、影响面广、反映学术界当前最新研究成果,是研究者的主要参考资料。期刊包括杂志、学报和文摘。
①杂志。主要刊载有关科研论文、研究报告、文献、综述、评述与动态,兼容性较强,适合一般研究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