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Towl,A.R.)指出:“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
2.案例评析的概念
案例评析,是研究者对前述的问题性案例、专题性案例或综合性案例评价与分析的活动。与教育叙事研究相比,它们同样需要以案例为基础,要有明确而新颖的主题,详细生动的情节,引人入胜的文字叙述等等,不过案例评析强调的是对所提供的案例的客观的评价与分析,叙事研究是叙述教师本人的反思与感悟。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析的意义
(1)总结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策略。案例评析可以促使教师更深刻的认识自己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事实上,所有能成为评析对象的案例,往往是教师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问题,例如活动主题的产生过程、活动中的生生合作,学生劳技过程与作品的评价等等。研究者在对这些案例的梳理与评价过程中,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和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策略,并上升为教育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和他人的教学工作。
(2)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写作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析的过程(包括积累素材的过程),实质上经历了反思的全过程,有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有对个人教育经验的反思;也有对教育关系的反思;更有教育理论的反思。如果教师能长期地不间断地写作案例评析,而不是一时冲动或为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那么他就等于长期地不间断地进行反思,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加强教师教学经验的分享与沟通,提供课题研究的原始材料。教师工作是个体化的劳动,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不多,而不同教师个别的、分散的优秀案例,通过写作案例评析进行交流,成为广大教师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不同学校教师之间交流的快捷途径。这不仅有利于教师之间教学经验的分享与沟通,而且为学校和教师的后续研究包括课题研究提供了扎实的事实基础和原始材料。
(4)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前我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存在诸多困难,在国家和地区没有统编教材,多数学校没有精力和能力编写系统的符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理念和基本特点的校本教材的情况下,好的案例是该学科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参考来源。另一方面,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日积月累的案例评析,也为校本教材的编写奠定了基础。
三、案例评析的基本要素
案例评析应具备下列基本要素:
1.案例主题
案例主题是所叙述的案例要反映的核心理念和观点。案例主题的确立,要具有时代特征和指导意义,能引起阅读者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带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关注。撰写者可从新课程理念、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与要求,活动实践过程中的教学关系的处理,教师角色的转换,活动评价等方面选择与确定案例主题,并围绕主题选择和确定案例。
2.案例背景
案例背景是指案例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包括学校、教师、班级的历史与现状、时间、地点、任务和事件原因。如果是教学案例的评析,一般还应说明案例设计的指导思想并分析教学内容。
3.案例描述
对案例的描述是案例评析的基础。要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和解决的结果。在写作时要注意下列几点:
(1)围绕主题筛选原始材料,具有典型性。要根据主题和问题对原始材料进行选择与筛选。例如,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的激发问题的案例,就要把与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有关的内容例如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形式,学生角色的定位,教师的即时评价等,作为叙述的重点,而与学生积极性关系不大或无关的内容,就可以少写或者不写。例如学生作品的质量与数量,虽然可以从中反映出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但不是学生积极性的主要相关因素,就可以少写。
(2)案例叙述要真实、客观。所叙述的案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任意夸张扭曲甚至杜撰虚构。如果因为某种客观的原因得不到某些必要的事实,应当加以说明。
对案例的叙述应当是客观的,不应包括作者个人的观点。作者个人的观点应该在案例评析部分加以阐述。如果要在叙述中写上其他人的观点,也应在页末注中加以说明,不要当作事实来呈现。在对教师当时的心理活动、情感等方面的描述时,应当是坦率的,不要用教师事后的心理与情感代替当时的心理与情感。
(3)要有对师生内心世界的揭示。案例描述中既要有对师生双边活动的描述,也要注意揭示师生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情感等。因为只有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才能让阅读者知道案例情节为什么会这样发展,才能领悟案例的主题与深刻的内涵。
4.案例评价与分析
案例评价与分析是撰写者在所叙述的案例基础上对案例的多元解读,以进一步揭示案例的意义与价值。可以是对案例利弊得失的看法与分析;可以是对案例主题所表述的观念和理论的认识与反思;可以是教学经验和策略的归纳与总结。撰写这一部分时,要注意:
(1)分析要实事求是。案例分析要求实,针对性要强,切忌人为地拔高和任意打压。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案例评析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将案例所提供的教育事实,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但理论要指导实践,为今后的教育改革实践服务。
(3)突出重点,有独特的见解。案例评析时要依据主题和问题,突出重点,抓住要害,把道理说清楚。撰写者要力求有独到的见解,既善于发掘案例中不为人注意的“闪光点”,又善于捕捉到可以深入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四、案例评析的范例评析
【范例11.2.1】案例评析范例
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关系
(一)数学综合性学习课“节约用水”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调查家庭和学校每月的用水量及水龙头的数量和水价等情况,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及统计的方法。
2.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计算水龙头的滴水的速度及滴水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
4.使学生从“一滴水”的测量实验和计算中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把因特网上查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后,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播放录音和图片,让学生从我国严重缺水的惊人数字中,提出“节约用水”的课题,激发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兴趣,萌发自身关心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责任感。
2.实验操作,自我感悟
给学生测量滴水量的工具(量筒、钟表、水桶、滴水台等),让学生进行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3.探索讨论,深化理解
让学生根据一个水龙头一天滴水24.48升这个结论,结合大家课前调查到的有关信息进行综合讨论,提出他们想研究的问题,然后小组研究讨论探索。
4.拓展延伸,巩固成果
在讨论出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后,请学生完成两项作业,一是给自己设计的节水宣传语配上一幅画(也可用数据来说明);评出最好的作品贴在学校的宣传橱窗里。二是把所研究的内容写成一篇实验报告。
(二)综合实践活动——节约用水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发现身边问题的习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2.运用网上查询、查阅资料、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体验组织、设计、合作的乐趣,培养协作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
活动过程:
1.上网收集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输入关键字(如中国+水资源),搜索我国水资源信息。指导学生遇到有用的信息就下载到提前建立的文件夹中。如果不止访问一个网站,那应按所用关键字、网站名称及重要信息,分别记录每一个网站的网络信息。
2.实地调查,补充资料
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对水资源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学生觉得有必要实施实地考察。特别是“我们黄州用水情况”这一研究小组在网上并没有查到特别有用的信息,心里非常着急,更觉得有必要实地考察。于是各小组利用休息日到黄州东湖去采集水样,并用照相机、摄像机拍下黄州东湖受污染的情况,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
3.收集整理资料,交流信息,形成成果
各小组把通过上网查找的资料以及实地考察得到的资料进行整理。通过与小组长联络,得知学生们有的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制成演示文稿,有的画成一幅幅的图画,还有的以手抄报、统计图、网页等形式展示出来。
4.成果展示及活动评价
由于各小组研究的小课题不同,对其他小组研究的结果也并不清楚,因此信息的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交流汇报,展示成果——第一组:黄州的用水情况;第二组:我国的水资源状况;第三组:全球的水资源状况;第四组:怎样节约用水。
[原作者评析]:
这节数学综合性学习课的主要特点是:(略)
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特点是:(略)
同一个内容“节约用水”,一个是数学综合性学习课,一个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从上面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它们的不同点。
1.从目标上看:数学综合性学习课主要定位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上。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定位是提高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组织、设计、合作的乐趣,培养其协作精神,激发其创新意识。两个活动的共同目标就是主题目标: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
2.从教学时间上看:数学综合性学习课主要是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目标,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
3.从教学内容上看:数学综合性学习课主要从数学的角度来引发问题,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事例整合,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
4.从教学流程看:数学综合性学习课基本上由教师划定研究内容,而综合实践活动则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如本课题研究中的几个小课题。
5.从研究的方式上看:数学综合性学习课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它有目的地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当然,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