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8个大项是:游泳、射箭、田径、羽毛球、棒球、篮球、拳击、皮划艇、自行车、马术、击剑、足球、体操、手球、曲棍球、柔道、现代五项、赛艇、帆船、射击、垒球、乒乓球、跆拳道、网球、铁人三项、排球、举重和摔跤。
2.冬季奥运会
冬季奥运会简称冬奥会,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冬季奥运会届数的计算方法与夏季奥运会不同,是按实际举行的次数计算届次。1924年1月27日~2月5日在法国夏蒙尼举行了一次冬季运动会。后来国际奥委会正式确认这次运动会为第一届冬季奥运会,并规定冬季奥运会也是每4年举行一届,与夏季奥运会在同一年举行,但不得在同一城市。从1924年至2006年共举行了20届冬季奥运会,而且运动会的规模越来越大。
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有:花样滑冰、雪车、滑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冰球、北欧两项、速度滑冰、速度滑雪、跳台滑雪、高山滑雪、雪橇、现代冬季两项、越野滑雪、短跑道速度滑冰、冰壶、钢架雪车等。
3.奥林匹克运动的其他活动
奥林匹克运动的其他重要竞赛活动,包括各大洲的洲际运动会、伤残人奥运会等国际奥委会承认的竞赛活动;大众体育活动主要是每年6月23日都举办的“奥林匹克日”,旨在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扩大奥林匹克影响;奥林匹克科学、文化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开办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建立奥林匹克博物馆、召开奥林匹克科学大会等。另外,还有为表彰一些为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作出贡献的团体或个人而进行的颁奖活动。
(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1.奥运会圣火
奥运会圣火象征着和平、正义、友谊、团结和青春活力,因此,自1928年起,在奥运会开幕时都要点燃圣火。无论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奥林匹克火炬都得在希腊奥林匹亚村希腊女神赫拉庙前,按照传统仪式将火炬传到举办国,并在开幕时,由主办国一着名运动员高擎火炬,穿过主体运动场,登上火焰塔点燃圣火,圣火将一直燃烧到大会闭幕为止。
2.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是沿着由个体到社会,由微观到宏观的逻辑顺序构建的。首先是个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扩大到社会,最后扩大到国际社会。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一种国际性的社会运动,它的目的并不限于促进这一运动的参加者个人的发展与完善。它担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这就是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
3.奥林匹克标志
奥林匹克标志(Olympic Logo)是由《奥林匹克宪章》确定的,也被称为奥运五环标志,它由5个奥林匹克环套接组成,可以是单色,也可以是蓝、黄、黑、绿、红5种颜色。环从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黄、绿环。整个造形为一个底部小的规则梯形。奥林匹克标志象征五大洲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奥林匹克大家庭”主题。
4.奥林匹克格言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着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亦称奥林匹克口号)。这一格言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迪东(HenRI Didon)在他的学生举行的一次户外运动会上,鼓励学生们时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在这里,你们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
顾拜旦将这句话借用过来,用于奥林匹克运动。1920年国际奥委会将其正式确认为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虽说只有短短的6个字,但其内涵却非常丰富,它不仅表示在竞技运动中要不畏强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而且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气蓬勃,永远进取,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5.奥林匹克会旗
奥运会会旗是1913年在顾拜旦建议下确定,并在1914年巴黎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为庆祝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而首次升起。会旗的图案是在白色无边的绸布上绣上奥林匹克五环,旗为长方形,环的颜色由左到右依次为蓝、黄、黑、绿和红。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结束后,比利时国家奥委会将大会使用的那面旗赠送给了国际奥委会,这面旗就成了国际奥委会的正式会旗。从此以后,历届奥运会都有会旗交接仪式,但使用的是替代用品,图案一样,只是规格要大一些。
6.奥林匹克会歌
奥林匹克会歌是希腊着名作曲家萨马拉斯于1896年创作的。原是献给第一届奥运会的赞歌,后由希腊诗人帕拉马斯配词而成《奥林匹克颂歌》。1958年国际奥委会在东京举行第55届全会,正式决定将雅典奥运会演奏的赞歌作为奥林匹克会歌。
第三节 校园体育文化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与价值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
任何文化的诞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创造的主体、对象以及一定的文化创造进行的手段和环境。所谓文化,从宏观的意义上说,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大层面,物质文化或精神文化又包含着许多层面。校园文化是整个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它是一个多层次主体化的有机的整体。作为这个整体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说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体育活动与文艺活动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最有活力、最富创新意识的“两朵鲜花”。这是与校园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特色相一致的。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这一群体具有年轻、有朝气、富于幻想、富有活力的特点,因此,作为校园文化重要载体的体育活动就以其特有的观赏性、挑战性、普及性而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两种体系交汇产生的,两者互相影响、融合、渗透、促进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校园体育文化可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其主要形式有:
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小型运动竞赛、体育讲座、专题报告会、体育技能表演、学校体育节等。其中体育节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一种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成为目前校园文化的亮点之一,因为,它以自身独特的风格吸引着全体师生来参与体育活动,起到活跃校园生活的作用。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1.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
(1)校园体育文化是提高学生社会道德水准的规范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有赖于群体的共建,同时又反作用于每个个体,使个体把这种集体的行为风尚,内化为自我要求。因此,在客观上它对学生的行为方式必然产生一种学校“规范”和“约束”的效果,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规范约束的作用。
(2)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促进社会文明的精神文化。文明孕育体育,体育促进文明。作为校园文化一部分的校园体育,一方面对学生个体自身文明素质的培育与提高产生积极作用,同时,还会通过多种形式和传播载体,对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乃至社会体育的内容、形式及风气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当他们进入社会,转变角色以后,学生时期形成的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锻炼习惯,会随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传播于社会,从而使这种良好的体育行为产生应有的社会效应,对体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3)校园体育文化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人体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是校园体育文化最本质的特点之一,并决定了校园体育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能改善和提高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促使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调节学生的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4)校园体育文化是提高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校园体育文化对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体育本身是一种健与美统一的活动,体育锻炼能使学生体魄健美,体形匀称,姿态端正,动作矫健,这些既是健康的标志,又是人体美的表现。校园体育文化能以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动作美、姿态美、仪表美和心灵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2.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
(1)校园体育文化与德育。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既是德育的任务,也是体育的任务,两者在全面教育中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在学校教育中往往寓德育于体育之中。
事实证明,校园体育文化是培养学生共产主义品德及完善个性的重要手段。这主要是因为:校园体育文化以它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着广大学生;校园体育文化多以集体为单位,便于进行群体教育;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经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作为一种进行教育和充实余暇时间的手段,对于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教育犯有过失的学生,具有显着的作用。
(2)校园体育文化与智育。校园体育文化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根本原因是:健康的体质,特别是健全的神经系统,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可以使学生进行积极性休息,清除大脑的疲劳,恢复和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8—1>8(指从8小时中拿出1小时进行身体锻炼,其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大于8小时连续工作)这个富有哲理的公式,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3)校园体育文化与美育。校园体育活动对学生美的修养更具促进作用。美,作为人个性的和谐发展和精神文明的综合标志,是寓于德育、智育和体育之中的。思想品德和情操的美,是德育的主要内容,而风度美、语言美、环境美等又是与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美学修养直接有关的。至于“美”与“健”的关系更为密切,离开了“健”去谈“美”是不可思议的,而没有“美”,“健”也会失去光彩。只有体育与美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集“健”与“美”于一体的人。
总之,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有助于创造生动丰富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冲破校园文化的封闭性,增强开放性;有助于弘扬校园文化的创新精神。
二、体育节
(一)学校体育节的意义
学校传统的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展示学校体育成果和学校精神风貌的窗口。学校运动会(以下简称校运会)以竞技体育活动为内容,“少数人参与,多数人看”,历来如此,似乎是天经地义。如今当我们用素质教育的视角去审视过去的校运会,不难看出它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着本质的错位。
现行的校运会重尖子、轻群体,重胜负、轻参与,重选拔、轻普及。一句话,抓了少数人,丢了大多数。忽视和剥夺了广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平等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权利,把少数学生在校运会上获取名次与奖牌当成了主要目的。而校运会的本质意义应是推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学校师生的文化生活,对全体学生进行以培养体育意识与实践能力,提高体育素养为中心的全面素质教育。近年来兴起的校园体育节活动就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途径之一。在校学生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体,营造一个活跃、丰富、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有利于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节的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素养,扩大知识面,培养综合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因此,基于以上原因,现介绍一下把校运会作为活动内容之一的学校体育节。
(二)学校体育节的发动、组织与实施
搞好学校体育节必须抓好制订方案、思想发动、组织实施几个基本环节。总的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订方案
根据活动的工作环节内容等具体要求,先由学校领导层拟订一个基本框架,然后由承办部门(体育部)拟订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分三个层次:
(1)组织领导
建立以主管体育的校长挂帅,由宣传、体育、共青团、保卫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体育节领导小组。下设活动组织组(部)、新闻宣传组(部)、安全保卫组(部)等办事机构,并由领导小组副组长中的秘书长具体负责各办事机构的工作协调和落实领导管理工作。
活动组织是办事机构中的一个重要机构,也可以说是活动的主体机构。其主要的任务是:制订总的实施方案,对全校体育节的活动作总体安排,包括主要内容、时间、场地等安排。
掌握基层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联系、沟通、检查、督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