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
(一)体育文化的含义
体育文化的含义应先从文化含义的认识开始。文化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我国古籍中,文化主要指文治教化,与武功相对应。在西方,文化的含义最早是指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出来的事物,是与自然存在的事物相对而言的。文化一般具有传递性、复合性、象征性、超理性、超个人性和变迁性等特点。
从对文化的认识可以肯定地说,体育无愧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体育是人类、也只有人类才能创造出来的一种社会活动。动物各种肢体活动和嬉戏来自于它们的本能活动,不具备任何文化意义。而人类创造的体育是后天习得的;其次体育具备文化的各种特征;再者体育运动不仅有它外在的身体活动形式及设施、器材等物态体系,而且具有内在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等。
体育文化的含义应该是指人类所创造体育运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感情、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
(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
世界体育发展的历史表明,由于生存的环境不同,文化传统不同,世界各地区的民族都创造了各自内容不同、风格各异的体育活动形式。这些体育活动形式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其主要特点可归纳为“西方”和“东方”两种主要形式。前者以古希腊体育为代表,其特点是重视表现自我的竞技体育运动;后者以亚洲的中国和印度为代表,其特点是重视医疗体育,最有特色的当属武术和气功。
从决定文化特点传统思维方面来认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可以说强调整体性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最大特点。因为中国人自古代起就习惯于从整体方面认识事物,把人、自然和社会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以主客体统一为基础,把世界看作是由两种相对应的事物(即阴阳)构成的统一体,并由这两种对应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生发展。
在这样一种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特征的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带上了十分明显的整体性思维方式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传统体育追求与自然的统一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的典型代表,虽然它的拳种流派很多,但一般都要求根据大自然季节和地理环境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练习方法,如形意拳锻炼时要与四时相配,要按四季发展的规律,即春发、夏放、秋收、冬藏。流行广东的“少林八卦五行功”则要求练功者根据不同的季节,分别进行卧功、坐功、站功和走功的练习。
除了在练功时间上追求与自然变化相统一外,对练功地理环境的追求也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点。在传统武术训练中,一般都要求训练场所“须择山林茂盛之地,或奇观庄严之处,或房屋洁净之区”。
2.中国传统体育追求练神与练形的统一
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思维活动,包括意识、心理等活动。形是指形体,包括人体的皮肉、筋骨、脉络、脏腑及充盈其间的精血,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外壳。在对待形与神的关系上,我国传统观点历来是主张形神为一、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并有“精神内伤,身心败”之说(引自《黄帝内经》)。
中国传统体育主张以动养形,以静养神,形神共养。针对人体之形体喜静不喜动,人之精神喜动不喜静的特点,汉代名医华佗亦说:“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是也。”他还由此创编了运动强身法“五禽戏”,后世所创编的丰富多彩的运动健身方法也是由这种思想而来。在中国古人主张动以养形的同时,对以静养神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创编了无数以静养神的方法,即以“气功”称之的各种功法。
最能体现形神共养、共练特点的是,中国传统体育强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如气功中的静功是指练功时躯体在空间保持不动的一类功法,虽从外形上没有有意识的肢体运动,但气血却要在意念的支配下形成有意识的运动状态,这是动静结合的一种形式。另外一种形式是指气功中动功和武术的一般练习方法。指练功时,躯体在空间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的一类功法,此时人体外形在有意识地运动,而精神却要求保持专一宁静,从而做到了动静结合,在传统武术练习中留传有“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说法。这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整体性的特点。
3.中国传统体育追求培养人与社会相和谐的意识
这一特征反映在中国传统体育上即中国武术的武德文化。中国武术众多的流派,几乎都无一例外地重视对习武者武德操行的培养和教育,从而制定了许多戒约、规定。如《昆吾剑言》规定了“十不传”即“人品不端者不传;不忠不孝者不传;文武不就者不传;借此求财者不传;俗气入骨者不传;市井人不传;拳脚行不传;宁可失传也不轻传”;如《少林戒约》云:“平日对待师长,宜敬谨从事,勿得有违傲慢之行为。对待侪辈,须和顺温良,诚信勿欺。”
中国传统体育这种追求培养人与社会相和谐的意识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体育的整体性特点。
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
(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成为中国传统体育社会的标志
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群众之间,文化所表现的区别要比人类的肤色或任何其他生理现象所表现的区别深刻得多。地域、疆界只能划出两个国家、民族形式上的区别,只有文化才能表现出其内在本质上的区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也不例外。只要一说到武术、气功或体育文化的整体性特征,人们马上会想到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东西;而一说到奥林匹克运动会,人们也会认识到那是属于西方体育文化的范畴。
(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使中国传统体育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
通常来说,有了文化,人们便有了行为标准。文化也使人们相互间的行为功能协调和相互配合。文化使一个社会的规范、观念更为系统化,文化集合解释着一个社会的全部价值观和规范体系。同样,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也使得中国传统体育社会的各种规范和观念更为系统化,包括诸如习武者的所属门派、饮食、穿着、庆贺的要求和方式、拜师的仪式、行为的戒约规定、追求的最高理想等。
(三)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使中国传统体育社会的团结有了重要基础
这一点被称为文化的整合功能,即使社会形成一个整体。从文化整合的观点出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等都从不同侧面维持着中国传统体育社会的团结。体育观念文化,如武德文化从思想上驯化着中国传统体育社会的成员;制度文化,如各种戒约规定约束着体育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着控制作用;器物文化,如各门派所传授的各种功法、拳法,器械操作要求等,都使得各门派的师徒产生认同和友谊。
(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体育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社会学认为,人刚生下来时还只是一个生物的人,没有思想和知识。从一个生物人演变成一个社会人,主要是一步步接受了文化。中国传统体育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正是一步步接受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熏陶后,才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社会成员,一名具有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特点的社会成员。
第二节 奥林匹克文化
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的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奥林匹克运动包括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或各地区奥委会三大支柱为骨干的组织结构体系和以奥运会为周期性高潮的活动内容体系。
一、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古代奥运会”)是希腊人民的伟大创举,也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巨大文化源泉。尽管古代奥运会的起始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但直到公元前776年才有正式记载。据历史记载,古希腊各城邦的平民百姓多信奉万神之首宙斯,因城邦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使民间的各种祭祀活动时断时续。公元前776年,在人民渴望和平、自由生活的要求下,古希腊伊利斯国王、斯巴达国王和比萨国王在“神”的旨意下,签订了“神圣休战”的协定,并决定在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前举办祭祀活动和举行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以后每四年一次。
到公元394年为止,古代奥运会举行过293届。每届奥运会均在能容纳5万观众的奥林匹亚运动场上举行。最初只有短跑(192.27米)一项比赛,后来逐渐增加了长跑、跳远、标枪、铁饼、角力、五项全能(赛跑、跳远、标枪、铁饼和角力)、拳击、赛马和赛车等运动项目。
在举行古代奥运会期间,不仅进行运动员之间的比赛,而且还为学者、诗人、音乐家和艺术家举办文艺汇演。所以,古代奥运会有力地促进了体育、艺术的交流与发展,被认为是人的力量与精神和谐缔一的源泉。
然而,公元前146年,罗马帝国入侵吞并了希腊,使人民完全失去了自由。在4世纪末,基督教在希腊上升为国教,于是公元394年,笃信基督教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以异教之罪名废止了古代奥运会;公元436年,其后继者狄奥多西二世又下令烧毁奥林匹亚的大部分建筑与设施;加上公元55l~552年的两次强烈地震,把这一片废墟深深地埋入地下。这样,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代西方体育文明,就被凶残的人祸和无情的天灾彻底地埋葬了。
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世纪初,人们为了探索欧洲文明的起源,开始研究古希腊的奥林匹亚竞技会。1824年,考古学家考察了深埋地下的奥林匹亚村宙斯神庙的遗址。希腊人札巴斯向其国王建议,恢复奥林匹亚竞技会。于是从1859~1889年,在遗址上,希腊再次举行了五次只限希腊人参加的竞技会。虽然竞技会的规模小、项目少,但国外反响却很大。1888年,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提议创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ModernOlympicGames)。他想将体育作为教育手段,以培养青少年健壮的体魄、刻苦进取的精神和工作能力,并以此来影响和改革法国的教育制度。为此,他在国内外做了大量的工作。1892年11月25日,他在索邦神学院发表了“复兴奥林匹克”的着名演说,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和拥护。1894年,在巴黎召开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12个国家的79名代表参加了大会。6月23日,成立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领导机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选举希腊诗人维凯拉斯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主席,顾拜旦为秘书长。会议决定从1896年起,每四年举行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活动内容与形式
奥林匹克运动具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包括奥林匹克运动会、大众体育以及与体育有关的教育、科学和文化等活动,以奥林匹克主义贯穿一系列活动,形成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奥林匹克活动体系。在奥林匹克运动众多的内容中,4年一度的冬、夏奥运会是最重要的活动,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旋律。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国际性综合运动会。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活动内容包括竞技运动比赛、奥林匹克仪式、奥林匹克文化节、奥林匹克青年营等。竞技比赛是奥运会的主要内容,所有项目都必须是经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奥林匹克仪式,如圣火传递、开、闭幕式和发奖等,是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给奥运会以浓烈的节日气氛,而且升华了奥运会的境界,使其庄严而神圣;奥林匹克文化节是奥运会期间的一个重要文化活动,使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一同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奥林匹克青年营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在奥林匹克的旗帜下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借以深刻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
1.夏季奥运会
夏季奥运会简称奥运会,为有别于冬季奥运会称为夏季奥运会,每4年举办一届。夏季奥运会沿袭古奥运会旧制,不管运动会举办与否,届次照算。自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起,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止,共举办了29届。因两次世界大战,实际只举办了26届。2012年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
现代奥运会自产生以来,便得到了迅速发展。第一届奥运会仅有13个国家的295名男运动员参加,有9个比赛项目,42个单项。到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参加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4个,参赛的男女运动员超过万人。奥运比赛项目已增加到大项28个,单项30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