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5100000083

第83章 再论《水浒传》和《金瓶梅》不是个人创作(3)

第二例:《水浒》第三十一回的赞词:高山峻岭,峭壁悬崖。石角棱层侵斗柄,树梢仿佛接云霄。

烟岚堆里,时闻幽鸟闲啼;翡翠阴中,每听哀猿孤啸。弄风山鬼,向溪边侮弄樵夫;挥尾野狐,立岩下惊张猎户。好似峨眉山顶过,浑如大庾岭头行。

同书第三十二回的赞词:八面嵯峨,四围险峻。古怪乔松盘翠盖,杈枒老树挂藤萝。

瀑布飞流,寒气逼人毛发冷;巅崖直下,清光射目梦魂惊。涧水时听,樵人斧响;峰峦倒卓,山鸟声哀。麋鹿成群,狐狸结党。穿荆棘往来跳跃,寻野食前后呼号。伫立草坡,一望并无商旅店;行来山坳。周围尽是死尸坑。若非佛祖修行处,定是强人打劫场。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赞词将两首合成一处,第一首开头、结尾各二句被删;第二首文字略有出入,大体相同。末二句作:“应非佛祖修行处,尽是飞禽走兽场。”《封神演义》第五十五回和《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前面已有比较,《封神演义》可能是原作。

《水浒》尽管成书比《西游记》、《封神演义》早,但它第三十一回的赞词却不太符合正文所说的月下景象。“幽鸟闲啼”,樵夫在山,很难说是在晚上。显然这不是《水浒》的原作。

第三例:《平妖传》四十回本第十六回赞词:十字街渐收人影,九霄云暗锁山光。八方行旅向东家,各队分栖;七点明星看北斗,高垂半侧。陆博呼卢,月下无非狎客酒人;五经勤诵,灯前尽是才人学士。四面鼓声催夜色,三分寒气透重帏。两支画烛香闺静,一点禅灯佛院青。

《西游记》第八十四回赞词:十字街灯光灿烂,九重殿重蔼钟鸣。七点皎星照碧汉,八方客旅卸行踪。六军营,隐隐的画角才吹;五鼓楼,点点的铜壶初滴。四边宿雾昏昏,三市寒烟蔼蔼。两两夫妻归绣幕,一轮明月上东方。

《水浒》第三十一回的赞词:十字街荧煌灯火,九曜寺香霭钟声。一轮明月挂青天,几点疏星明碧汉。六军营内,呜呜画角频吹;五鼓楼头,点点铜壶正滴。四边宿雾昏昏,罩舞榭歌台;三市寒烟隐隐,蔽绿窗朱户。

两两佳人归绣幕,双双士子掩书帏。

《金瓶梅》第一百回的赞词《十字街荧煌灯火》同上文,只有个别文字差异。

《水浒》、《金瓶梅》和《西游记》各自的三、四两句都有明显的误夺。它们和《平妖传》的差异较大,但互相蹈袭的痕迹仍然可见。

三、同一作品前后蹈袭的情况:第一例:《水浒传》第二十二回的赞词:门迎阔港,后靠高峰。数千株槐柳疏林,三五处招贤客馆。

深院内牛羊骡马,芳塘中凫鸭鸡鹅。仙鹤庭前戏跃,文禽院内优游。疏财仗义,人间今见孟尝君;济困扶倾,赛过当时孙武子。

正是:家有余粮鸡犬饱,户无差役子孙闲。

同书第三十七回的赞词:前临村坞,后倚高冈。数行杨柳绿含烟,百顷桑麻青带雨。

高陇上牛羊成阵,芳塘中鹅鸭成群。正是:家有稻粱鸡犬饱,架多书籍子孙贤。

第二例:《封神演义》第四十三回的赞词:势镇汪洋,威宁摇海。潮涌银山鱼入穴,波翻雪浪蜃离渊。

……丹崖上彩凤双鸣,峭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鸾啼,石窟每观龙出入。……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源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同书第七十五回的赞词:势镇东南,源流四海。汪洋潮涌作波涛,滂渤山根成碧阙……丹山碧树非凡,玉宇琼宫天外。麟凤优游,自然仙境灵胎;鸾鹤翱翔,岂是人间俗骨。琪花四季吐精英,瑶草千年成瑞气。

且慢说青松翠柏常春,又道是仙桃仙果时有。修竹拂云留夜月,藤萝映日舞清风。一溪瀑布时飞雪,四面丹崖若列星。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它们又和《西游记》第一回的赞词《势镇汪洋》雷同。

第三例:《金瓶梅》前后文互相因袭:甲、第二十回和第九十七回都有引首诗《在世为人保七旬》,除末句外,文字全同。两者又和《水浒》第七回的引首诗,除末二句外,文字出入很少。

乙、第二十二回和第七十三回的引首诗《巧厌多劳拙厌闲》只差三个字。

丙、第八十一回和第一百回的赞词《十字街荧煌灯火》只有七个字不同,它们又和《水浒》第三十一回的赞词雷同。

丁、第六十二回的赞词《非干虎啸,岂是龙吟》可说是第七十一回首二句相同的长篇赞词的压缩,或后者是前者的扩展。

戊、前已指出第十九回和第九十四回的引首诗《花开不择贫家地》只有一字之差,而又和《水浒》第三十三回重出,只有个别文字出入。

我曾在《金瓶梅成书新探》中指出,潘金莲和陈经济调情的情节,小说第十九回和第五十二回竟然有一半相同。同一作家在同一作品的后半部居然“抄袭”前半部的一段文字,这是难以想象的。对《金瓶梅》五回的引首或赞词同另外五回蹈袭,这些话同样适用。

现在摆在前面的事实是:互相蹈袭的现象在《水浒》、《平妖传》、《西游记》、《封神演义》以及《大唐秦王词话》等章回小说中竟然一样存在,虽然在程度上不及《金瓶梅》。

对拙作持反对意见的评论家曾这样加以解释:“《金瓶梅》大量借用现存的诗词戏曲和话本小说的现象,也是反映了作家初次尝试独立进行长篇小说的幼稚粗疏的一面。”如果《金瓶梅》的不足起因于此,请问它的一些精彩篇章又怎样解释呢?是不是作者写到第二十六回宋惠莲和她父亲的悲剧时文笔老练,因为那是全书最好的章节之一,而当他写到下一回时,却又“抄袭”别的短篇小说《如意君传》,重新还原或倒退成为未入门的文学青年呢?不限于《金瓶梅》,诸如《水浒》、《西游记》的作者是不是也因“初次尝试”而着手“抄袭”,使自己变得幼稚呢?文学创作可以由模仿入手,世界上却没有一本名着其部分章节由“抄袭”而完成。评论家的解释难以令人首肯。

指责本文所列举的雷同现象为抄袭,那是完全不了解产生这些作品的社会历史条件。只有当作品能给作者带来精神或物质的报酬,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条件下,才会出现抄袭。一无名,二无利,谈不上作品的版权问题。“捻杂剧班头”,编小说能手,可以在勾栏中成为风流浪子,却不免得罪于名教。许多小说戏曲作家的生平难以考查,包括《金瓶梅》在内的许多作品,不知出于谁的笔下(或编着写定),一由于社会对他们的轻视或淡漠,二是他们自己不想署名留姓。只有对书会才人和讲唱者说,作品才是必要的谋生手段。由于同一传统的影响,时至今日,剧本、评弹、快书的演出,都不必向作者支付演出报酬,或事先征求同意。从古以来,别人的剧本既可以自由演出,也不妨随心所欲地进行改编。词话、话本也一样。

不断的推广和淘汰、改编和增订,既可以移花接木,也不妨推陈出新,说唱艺术有它独特的演变和进化过程。这是小说戏曲中大量存在的因袭现象的由来,它伴随着《水浒》、《三国》以至《金瓶梅》的产生和形成,同时它也显示了截止万历年间的古代小说发展史的真实轮廓。

本文以上所作的多种小说之间的对照,主要以引首词和赞词为主,因为它们都是演唱部分,可能是早期的遗留,比正文更接近于当时口头文学的原貌。《水浒》第五十一回记载书中的女艺人演唱词话,就以四句七言诗开头。

对拙作持反对意见的评论家根据欣欣子序和廿公跋都称《金瓶梅》为《金瓶梅传》,断言词话二字是后人随意所加。他没有看到《大唐秦王词话》编次者友人写的序就称它为《唐秦王本传》,词话二字同样被省略。拙作《金瓶梅成书新探》早就指出,沈德符《野获编》卷二五将《金瓶梅》列于“词曲”之部。如果原本没有词话二字,那它就和词曲没有关联,作者是不会这样随意编排的。

评论家引用徐梦湘的分析:“《金瓶梅》第二十九回西门庆叫吴神仙给他家中人相面,吴神仙对每个人都说了四句诗,这四句诗就包含了每个人的结局……由此体现出来的《金瓶梅》小说的整体性充分说明了它是作家有计划的创作,谈不上什么原来的分段独立性,说其曾经过分段演唱,或是分段演唱的集合,是和作品实际不符的。”

按照本文的看法,《金瓶梅》在成书前虽曾分段演唱,如同所有说唱的长篇词话或话本一样,至迟在后来接近成书时,当然已经逐步由艺人加以统一,否则,一个矛盾百出的故事怎么能独立成书呢?但它留下了许多不相衔接处,正如同《水浒》一样。我在两篇旧作中已经指出多处,现在再就《金瓶梅》补充一条如下:第十八回陈经济和潘金莲初次见面时,小说写道:“正是:五百年冤家,今朝相遇;三十年恩爱,一旦遭逢。”这句话难以理解。当时潘金莲27岁,第八十七回她被害时32岁。她和陈经济之间只有五六年交往。这可能表明原来的传说中有一个分支,潘、陈的结局和今本大异。

评论家又以1967年上海市嘉定县宣姓墓出土的明成化年间词话底本为证,声称:“词话的唱词主要是七言句,只有少量的十言(称攒十字),并没有词调之词和骈丽(当作俪)之词,更没有曲。”准此而论,拙作所云词话之词泛指诗、词、曲等韵文而言,他自然认为我是错了。

同类推荐
  • 西北风:文论集

    西北风:文论集

    本书分为回忆卷、论文卷、评价卷三个部分,收录张弛对父亲母亲及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及其关于歌词艺术特质、西部音乐文学、回族歌曲创作等方面的论文,以及李镜如、丁跃、张涧、荆竹等探讨张弛作品的评论文章。
  • 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现代生活百科)

    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现代生活百科)

    现存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书法艺术起源于何时?不过,我们可以从文字研究中得到某些启发。汉字最初叫做“文”,甲骨文写作,像经纬交错的织纹。上古陶器多以织纹作为美饰,因此“文”字引申出美饰的含义,如古汉语中的“文饰”、“文身”等。古人用具有美饰含义的“文”来给汉字定名,说明汉字从一开始就注意美饰,具有艺术化的倾向。并且也可以由此推断,书法艺术与汉字一样古老,书法艺术的起源与汉字的起源是同步的。
  • 怎样读一幅画

    怎样读一幅画

    该书以西方名画为切入点,作者通过一百幅名画,给读者详细介绍了西方数百年来的精品画作。通过该书,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西方著名美术作品,还可以看到该书作者引申开的个人思维。全书贯穿作者所思所感,既有对画作的鉴赏,又有对画家的品评,还渗透着作者自身的人生哲思和艺术旨趣。文字洗练朴实,清顺流畅,而又不失力度。
  • 中国十大古曲

    中国十大古曲

    《中国十大古曲》介绍的这些古曲经历了由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末年,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历久弥新。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创作的主体始终是文人,创作的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吸收宫廷和民问艺术,在复古和创新的交织中演进。
热门推荐
  • 西升经集注

    西升经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领手记:领导为什么不生病

    金领手记:领导为什么不生病

    这是一本金领自己写自己的杂文集,作者是美国通用电气中国公司公关传播总监。《金领手记》写商业、商务人士的生活、职场生存的秘诀,这些听来严肃的主题在作者笔下变成“成功必有怪癖”,“老板为什么不生病”,“商务人士为什么都白头发”,“你会不会雇漂亮的女秘书”这样轻松诙谐的故事,故事中又带着对职场、对人生的体验和思考,让人读来时会意而笑,时怅然若失,时击节叫绝,时颌首无语。一部值得关注的职场佳作。
  • 透明的地狱

    透明的地狱

    我坠落与此,那个人已经不存在了,没有人会来了,他见一朵红色的小花浸泡在水里,便捞了起来,放在袖口带它离开,还未等他趟过河水,花又掉了下来,他只好捡起来,可后来又掉了,如此反复,最后他只好把它种在岸边,再后来他再次降临,竟然发现还活着,便以心头血浇灌,终有一天,有人懒洋洋的叫他“华阳”,可是,他还是失去了他只当是一个普通的任务,却不想某人厚脸皮的粘上了,从此蹭吃蹭喝,怎么也扔不掉,最后总算扔掉了,可却倾尽所有也换不回来了而他,只是她捡到的罢了,却被她扔掉,该怎么告诉你“我没有死,我回来了”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百年轮回之魂

    百年轮回之魂

    一个平凡的青年,两个奇怪的老头,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造就成了一个奇奇怪怪的人。注:变身文,不百合不嫁人,可能完本字数会有点少,可以当短篇看看。
  • 王俊凯你逃不掉了

    王俊凯你逃不掉了

    不喜勿喷,毕竟是棒棒糖第一次写文文,写的不好请多多指教
  • 爱就一生繁歌

    爱就一生繁歌

    每个人都会在那段属于你的温暖时光,遇到对的人,邂逅那只属于你的或甜蜜或痛苦的爱情。当然,在那片只属于季梵歌和刘夏的天空,亦是!刘夏:“那段似锦的年华我遇见你,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自此,繁歌四季。”季梵歌:“你以为告白就能掩饰你带球跑离开我的事实?想得美!”刘夏:“╮(╯-╰)╭好啵···············”季梵歌:“况且...我们青梅竹马。”刘夏:“···············”季梵歌:“无话可说?”刘夏:“.......闭嘴!”季梵歌:“呵...恼羞成怒!”
  • 冬慕爱恋

    冬慕爱恋

    在家她是乖乖女,一到学校她就变成暴力女,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男主去到女主班级,(偶,火药味十足),会擦怎样的火花呢?
  • 凌乱江湖

    凌乱江湖

    凌乱江湖的霞光剑影,痛快淋漓的武侠生活。
  • 奢侈

    奢侈

    什聂染青不清楚习进南为何要娶她,这个问题至今与UFO同属不明事物。习进南求婚的时候,她戳着桌子直视他,很认真很负责地提醒他:“你要想清楚,我不够好。”但是习进南只是平平淡淡一笑,就像是以后无数次微笑一样的那种微笑,依旧托着那枚闪闪发亮的钻戒:“没有关系,够用就好。”她只是沉默了十秒,就点头答应。聂染青原来一直以为,陆沛就是她的未来,没有他她会活不下去。不过到后来她才发现,原来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成熟这东西,装着装着也就像模像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