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5100000014

第14章 曲牌联套体戏曲的兴衰概述(4)

以时代先后而论,乔孟符《两世姻缘》第四折金殿相认的情节可说是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的因袭,但是《两世姻缘》无论就一折或全剧而论都超过前者。很可能这是长期流传中彼此渗透的一个例子。王子一《误入桃源》肯定迟于郑廷玉《忍字记》,但由于《误入桃源》同它结尾的紧密联系,很难说它们第四折结尾的构思起源于《忍字记》,而不是彼此影响。白朴《梧桐雨》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第四折各以夜雨和孤雁起兴,触景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作者本人对个人身世和国家命运的感叹,成为千古绝唱。很难把两者形异而神似的现象,看作雷同和因袭,而不是它们在漫长流传过程中自然交融的产物。

有一点必要的补充:雷同和因袭不限于杂剧之间,杂剧和别的世代累积型的集体创作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关系。《西厢记》杂剧立足于同名诸宫调的杰出成就之上,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杨显之的《潇湘雨》第四折同南戏《拜月亭》的驿亭相会出雷同,关汉卿同后者同名的杂剧没有这一关目。关汉卿《五侯宴》母子相会则来自南戏《白兔记》。

至于文字的蹈袭,如关汉卿《绯衣梦》第一折《点绛唇》之于白朴《梧桐雨》第二折《粉蝶儿》,史九敬先《庄周梦》楔子《赏花时》之于《梧桐雨》第三折《驻马听》,那只能说积习难返,或作者一时兴之所至,说作抄袭,并不冤屈。

金元杂剧作为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它同个人创作的另一根本区别是它的题材大都来自历史故事或传说,很少由剧作家自己构思。他们习惯于以现成的故事或传说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一点很像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三十多种剧作,只有《暴风雨》没有查出它的来源。在当时具体条件下,剧作家缺乏创作自由,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习惯成自然的金元杂剧创作方式。在剧作家着手编剧之前,不少传统剧目在面前供他们随意选择。甚至我国现代的传统戏曲剧团中仍然保留着这样的创作方式。1949年以后,成百的传统剧目被发掘整理出来。除了他们的同事,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们的改编者。《梁山伯祝英台》和《柳荫记》,《西厢记》和《红娘》,《李慧娘》和《红梅阁》由不同的剧团同时演出。

后来就逐渐减少了,质量也不如开始时。正如同后出的《拍案惊奇》就总体而论不如早出的《三言》一样。《宋元戏曲考》认为第一期作家和作品多而且好,后来在质和量方面都是江河日下。传统剧目尽管浩如烟海,毕竟是有限的,而改编者总是先选择最好的那一些着手,剩下来的自然是被挑剩的一些。

创作杂剧的书会才人多半是失意文人,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史修养。

在杂剧曲文中,来自文史典籍和书面资料的东西比南戏多。杂剧在民间艺人参与的流传过程中一再被改编,有时不免会走样或以讹传讹,以致很难同史料对上号,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杂剧的这一特性。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金元杂剧中以公弼作为知府或府尹的名或字的有八本之多。姓郑的是《争报恩》的济州知府和《曲江池》的洛阳府尹;姓李的有《救风尘》的郑州太守和《酷寒亭》的郑州府尹;《金钱记》的长安府尹王辅字公弼,《红梨花》的洛阳太守姓刘,《竹坞听琴》的郑州府尹姓梁,另有《倩女离魂》女主角的亡父姓张,按照剧情看来,他也很可能是知府。除《金钱记》和《倩女离魂》外,他们任职之地都不出开封、郑州和洛阳,都在今河南省境内。据《宋史》卷三一一,北宋名臣吕夷简的儿子公弼曾任龙图阁直学士、开封知府(代理)和郑州知府。在上述八本杂剧中,以《救风尘》和《酷寒亭》为最早,它们也最接近史实,吕公弼应是两者所提到的郑州府尹的原名,因音近而误为姓李。金元杂剧同宋代及开封的特殊关系也由此得到新的佐证。

金元之际的时代影响在以西汉、三国、杨家将和岳飞为题材的杂剧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汉强匈奴弱的西汉现实,通过晚唐和宋末诗人的吟咏,逐渐变成了汉弱匈奴强的形势,于是产生了《汉宫秋》杂剧。魏蜀吴三国鼎立被赋予辽金宋对峙的现实内容,于是在三国戏和《三国志演义》中出现了尊刘贬曹倾向。《昊天塔》和《东窗事犯》的凄楚情调无异宋遗民的长歌当哭。这些历史题材的言外之意容易为人所接受。另外一些杂剧,由于现实性在悠长的岁月中受到侵蚀而淡化,或由于辗转流传而逐渐失真,现在已经很难识别了。

以唐诗宋词元曲明传奇依次代兴的说法,既说清文学史上的一些基本事实,也容易给人以误导。王世贞《艺苑卮言》中的《曲藻》说:“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这就错得离谱了。北曲采用七声音阶,以五个全音和两个半音组成;南曲采用五声音阶,由五个全音组成。七声音阶和五声音阶在世界上,在中国南北各地同时并存,并没有迟早之分。

杂剧比南戏受到官方和文人的重视以至扶植要早得多,杂剧成为中国剧坛的主宰比南戏早得多,这是不争的史实,但就两者原本在民间流传的情况看来,没有任何资料足以分清孰早孰迟。

南戏就是戏文,除上面所说的时代迟早外,还有一个误会,那就是把南戏和温州不可分割地联在一起,称之为温州杂剧。

南戏广泛地流传于我国南方各省,并不局限于温州一隅。我们承认温州人士曾对南戏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不要排斥其他各省广大地区同南戏的联系。

南戏和温州的关系最早见于明代中叶的三条记载,即叶子奇《草木子》卷四、祝允明《猥谈》、徐渭《南词叙录》。

旁证材料有:

一、周密《癸辛杂志别集》卷上《祖杰》:“乃撰为戏文,以广其事。”事件发生在温州。

二、《张协状元》开场《满庭芳》说:“占断东瓯盛事。”第二出《烛影摇红》说:“九山书会,近目翻腾。”九山在温州,可见《张协状元》在温州编成。

三、《琵琶记》作者高明是温州瑞安人。

四、成化本《白兔记》开场说:“亏了永嘉书会才人在此灯窗之下,磨得墨浓,斩(蘸)得笔饱,编成此一本上等孝义故事。”

南戏和杭州的关系至少同温州同样重要:

一、元刘一清《钱唐遗事》卷六《戏文诲淫》云:“至戊辰、己巳(1268-1269)间,《王焕》戏文盛行都下(杭州),始自太学有黄可道者为之。一仓官诸妾见之,至于群奔。”据此,戏文源出杭州。《王焕》有这么大的感染力,不会是它的最早作品。

二、世德堂本《拜月亭》开场《满江红》:“自古钱塘物华盛。”第四十三折《尾声》说:“亭前拜月佳人恨,酝酿就全新戏文,书府翻腾旧本。”戏文当在杭州编成。

三、《永乐大典》本《小孙屠》由古杭书会编。

四、《永乐大典》本《宦门子弟错立身》的编者是古杭才人。

五、天一阁本《录鬼簿》云:“萧德祥名天瑞,杭州人又有南戏文。”

贾仲明词曰:“武林书会展雄才戏文南曲衠方脉,共传奇、乐府谐。”曹本在他的名下列有《小孙屠》、《杀狗劝夫》。按该书体例,以上作品当是杂剧。他的戏文作品不详。

六、天一阁本《录鬼簿》云:“沈和甫,钱塘人以南北词调和腔(曹本作:“以南北调合腔”),自和甫始。”南北合腔是南戏借以提高发展的艺术手段之一。

张炎词集《山中白云》卷五《满江红》小序:“赠韫玉,传奇惟吴中子弟为第一。”有的论者把小序标点为“赠《韫玉传奇》,惟吴中子弟为第一”,然后依据明代初年《文渊阁书目》卷一〇或叶盛《菉竹堂书目》卷四“东嘉韫玉传奇一册”坐实它是南宋时的温州南戏。这样做,有几点难以说通:一、诗词只能赠人,哪能赠一个作品?二、整首词描写一个色艺双绝的妙龄男旦,他就是韫玉,如果说是《韫玉传奇》,岂不是标题和内容不相一致?三、韫玉既是人名,那就同《东嘉韫玉传奇》没有关联。《东嘉韫玉传奇》倒是有可能误解《山中白云》的记载而出现。张炎生于南宋理宗淳佑八年(1248),蒙古攻破杭州时,他29岁。《满江红》云:“洗尽人间笙笛耳,赏音多在五侯家。”它和另一首词《蝶恋花·赠末色褚仲良写真》倒可以证明南宋已有戏文演出。“传奇惟吴中子弟为第一”,当时海盐腔已风行于吴中,包括京师临安在内。

同杭州有关的记载还包括它的附近地区:

一、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卷三云:“张镃字功甫,循王(俊)之孙,豪侈而有清尚。尝来吾郡海盐,作园亭自恣。令歌儿衍曲,务为新声,所谓海盐腔也。”前文提到的张炎是张镃的曾孙。

二、元姚桐寿《乐郊私语》云:“州少年多善歌乐府,其传皆出于澉川杨氏。当康惠公梓存时,节侠风流,善音律,与武林阿里海牙之子云石交以故杨氏家僮千指,无有不善南北调者。由是州人往往得其家法,以能歌名于浙右云。”宋元以来,海盐腔兴起于离杭州不远的海盐州,它是已知南戏所用的最早唱腔。

三、《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云:“(沈)约之韵,乃闽浙之音南宋都杭,吴兴与切邻,故其戏文如《乐昌分镜》等类,唱念呼吸,皆如约韵。”

以上三条是杭州外围地区同南戏的关系。现在让我们再来察看在广东潮州出土的三本南戏。第一本是《新编全相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第二本是《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正字即正音,它同乡谈正好相反,正字用的是中州音韵,而乡谈则是当地方言。第三本潮剧《荔镜记》,它的第二十出《驻云飞》、第二十二出《黄莺儿》、第二十四出《梁州序》、第二十八出《醉扶归》、第四十九出《四朝元》都注明“潮腔”。这就是说除了这五支曲牌用的是潮腔外,这本戏的绝大部分都采用各地一致通行的南戏唱腔即海盐腔。尽管我们会发现其中某些曲牌和原来的句格有所不同,但这种情况在民间戏曲中并不少见,并不妨碍它仍然属于海盐腔的范畴(现在潮剧则又可能受到弋阳腔的影响)。

以潮剧为例,人们对南戏起源温州说自然发生疑问:南戏如果起源于温州,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声腔?既然迄今为止,文献上没有发现提及温州所特有的声腔,而其他一些以偏僻城镇如以青阳、义乌命名的失传声腔却有不少记载。另一方面,温州艺人、作家所谱写的南戏,《琵琶记》的最初传说“死后是非谁管得”等两句诗见陆游《小舟游近村》,作于他的家乡绍兴,可见赵五娘故事在陆游时代(1125-1210)已经在杭州附近流行。没有任何资料足以证明这一传说起源于温州地区。温州人高则诚改编《琵琶记》也不在温州,而在离家相当远的宁波地区。它可用海盐腔或昆山腔演唱;久已失传、不再演唱的《张协状元》、成化本《白兔记》也同海盐腔没有明显不合,可见“温州南戏”并没有土生土长的腔调作为依托,可见文献所记的“温州南戏”或“永嘉杂剧”指的是温州艺人创作的南戏而不是声腔,不能作为南戏起源温州说的依据。

同类推荐
  • 家庭收藏指南(时尚生活指南)

    家庭收藏指南(时尚生活指南)

    随着社会发展的与日俱新,生活的节奏也不停的加速前进。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使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穿梭的人群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着,我们抬头不难看见林林总总的商业,琳琅满目的街道,社会的主流一直是围绕着人的消费来进行的,而时尚的生活,其实是一种消费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对待价值观的态度。积极,乐观,时尚,这些都是生活的元素,想要让自已变开心,就需要懂得如何能汲取古典和渲染新潮的生活方式。
  • 莫奈艺术书简

    莫奈艺术书简

    这本《莫奈艺术书简》由克劳德·莫奈著,张恒译。克劳德·莫奈是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他率先在户外作画,在光与影的舞台上灵活地跳舞。他热爱城市的天际线,喜欢房屋在晴空下呈现的灰白色块;他喜欢马路上奔走、忙碌、短打装束的行人,他喜欢赛马场,贵族们前呼后拥的驾车出游;他喜欢我们的女士,喜欢她们的遮阳伞、手套,她们的服饰装束,甚至她们的假发套和搽面香粉……
  • 技术:艺术思维

    技术:艺术思维

    本书介绍了技术-艺术思维分析、技术-艺术思维操作、技术-艺术思维生产、技术-艺术思维训练等内容。
  •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画坛上的创新潮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热门推荐
  • 紫皇至尊

    紫皇至尊

    主角何为侠穿越到形势复杂的龙骧国,东有雷音国,西有三天盟国,北有拉伯帝国,还有各国的神秘教派,蠢蠢欲动。他的军事才能与好运气让他在数次大战中缕缕绽放异彩。他是一千年一见的紫皇传人,肩负九天十地扫除群魔的重任,压制三清,击杀撒旦,令佛陀顿首,阿拉膜拜,新一代的至尊诞生。
  • 永恒的国

    永恒的国

    他的左手缠绕着地狱的焰火,他的右手笼罩着天堂的光芒,他踏上了永无止境的进化之路,身后便是虚无。
  • 魔法学院记

    魔法学院记

    叶雅月一位普通的女孩,在开学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而之后进了学院,身边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情似乎都和这个梦有关。她的身世是什么到底呢?这魔法学院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一切的一切都将解开……
  • 境界王者

    境界王者

    一境界一王者,一步一轮回,三千轮回,只为她。一步一回忆,三千天梯,定生死。手握苍穹,脚踏乾坤,定天地。……一个从地球穿越到神武大陆的少年演绎着一条强者之路。境界中的王者,与天魔作战,打出位面,一步一步登上宇宙之路,成就最强的王者。
  • 尘埃如血

    尘埃如血

    携《无上》真典,战万千雄豪,化千变阴谋,惩百般魍魉,领十域势力斗神魔,以一人之力救师尊。吾曾为一宗之主,曾为天英榜十杰之师,曾为尔等眼中的丧家之犬,如今又如何?可还敢欺我、弃我,杀了我?
  • 异能之灭世

    异能之灭世

    在这里有着两种人普通人和异能人,异能人指的是强啊的人类能使用出异常的能量....
  • 温暖的我,想看到你美丽的笑容

    温暖的我,想看到你美丽的笑容

    此文是写关于动漫“今天开始做魔王”第三季过后的续集,也是因为森森看了五六遍后才有的启发,而主文是讲有利和沃尔夫拉姆的情感路线的,问我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人家是有保党了。下列会即将开始正文。。。。
  • tfboys之恋爱说

    tfboys之恋爱说

    tfboys之恋爱说。三小只恋爱啦。请大家不要打我
  • 左手疼爱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

    左手疼爱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

    如今的大多数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疼爱有加,而疏于管教。疼爱孩子是没有错的,而且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疼爱容易转变为溺爱,成为一种对孩子的伤害。而管教孩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但过分管教孩子却容易使孩子形成叛逆孤僻的心理。这两种情况应该怎样解决呢?那就需要父母“左手疼爱,右手管教”。《左手疼爱 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一书正是从疼爱孩子与管教孩子这两个方面详细叙述了父母应该如何在对孩子疼爱的过程中管教好孩子,从而使父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疼爱与管教。如此一来,就能够使孩子健康、快乐、卓越地成长。《左手疼爱 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由李建芳编写。
  • 逆天画神

    逆天画神

    我有一笔可画乾坤!我有一画可装山河!乘风破浪,笔画江山,手握乾坤笔,称圣做仙。镇万千世界天骄,横行在古今,一笔压万雄,唯我画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