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革命论”者歪曲中国近现代历史,片面的肯定帝国主义侵略有功和中国腐朽统治集团存在合理,他们认为,“帝国主义侵略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地主阶级的自救努力能够把中国引向现代化。而革命和激进的变革运动却打断了这一进程。一些“告别革命论”者提出,洋务运动本来可以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可惜康梁发动的戊戌变法中断了它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机会;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在政治上、经济上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又一次提供了使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难得机遇,可惜其进程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断了,使中国再一次丧失了机会。这些观点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面前是站不住脚的。帝国主义侵略的主流是掠夺、剥削、压迫中国人民,阻碍中国的进步和现代化,其对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某些积极作用也只是局部的,将这一作用无限夸大,是错误和片面的。同样,地主阶级的自救努力也无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在中国开始洋务运动的时候,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而甲午战争的结果证明了变革更为彻底的日本把抱残守缺,故步自封的大清帝国远远甩到了身后。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打垮洋务运动的不是维新变法,而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不肯根本变革体制的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势必被淘汰。而清末新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预备立宪和皇族内阁的丑剧充分反映出清朝统治集团坚持专制统治,拒绝进行政治改革的实质,这样的统治集团自然会被历史和人民抛弃,而清末新政也只能落得一个“看似一番新气象,仍是两样旧东西”的评价。革命的到来取决于社会内部结构变化和矛盾运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革命不是“告别革命论”者可以随心所欲告别得了的。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恰恰是奠基于革命性的变革之上。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上承1840年以来的“自强求富”,下启独立民主的民族民主革命事业,是20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民族独立和现代化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辛亥革命在中国革命史和现代化历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开辟了一条通过体制外革命进行社会制度重构的道路。
辛亥革命前的现代化运动主流倾向是幻想在不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体系的前提下,或采用“中体西用”的原则,或用改良主义手段解决中国问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制度体系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桎梏,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通过政治革命导向现代化的道路选择。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初步建构了三权分立、国会、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等近代民主共和的“民族国家”形态,第一次走出了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革命的体制循环怪圈,既与改良主义政治划清了界限,也有别于农民革命的政治追求,从而一定程度上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而实现现代化创造了制度前提。
第二,经济上,辛亥革命解放了受封建专制统治束缚的生产力,为民国初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开辟了道路。
南京临时政府连续发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法令,打破重农抑商的传统思维,保证资本主义经营企业的合法地位,激发了资产阶级投资实业的积极性。民国初年,各种实业团体、工矿企业迅速增加。据农工商部统计,1912年,注册的工厂有1504家,较上年增加243.73%,增长之快,世所罕见。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后,依然致力于实业。他在1912年到1913年的58次演说中.专讲他的工业化理想多达33次。他亲任铁道协会会长、中华实业银行名誉董事、全国铁路督办等职。1917-1918年间,他提出《实业计划》,主张发展交通运输、实业,发展城市,开发西部,对外开放、引进外资而“主权归我”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当前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也是继承了近代史上许多先进人物、尤其是孙中山未能实现的夙愿。
第三,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解除了中国人几千年的精神枷锁,开启了中国社会意识现代化的闸门。
辛亥革命以“扫荡三纲,煎涤五伦”之势,彻底打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制度权威,临时政府废止尊孔读经,提倡“自由、平等、博爱”,民主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做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做疯子。”1915年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和1917年的张勋拥戴溥仪复辟,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人民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开始产生、增强,在辛亥革命后的两年间,全国出现的政治性团体达320个之多,1911年,报纸杂志达700余种之多。中国政治开始步入平民化、世俗化时代。而这种价值观念的变革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营造了氛围。
第四,世界意义方面,辛亥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产生广泛影响。
受辛亥革命鼓舞,1912年,越南在华侨民组织了越南独立党,提出民族解放和建立共和国的主张,1913年,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人们奋起反抗殖民统治,日本的社会主义者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独立必将给予我们莫大之教训”,号召日本人民推翻“日本的满清朝廷”。此外,越南、印尼、菲律宾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直接接受过孙中山的影响。列宁高度称赞:“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他把辛亥革命看成是“亚洲的觉醒”中的重大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