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4600000028

第28章 安阳殷墟与中国古代青铜器(4)

铲:古称“钱”,为铲土除草用的农具,与现在的锹相似。青铜铲是从新石器时代的石铲、骨铲发展而来。在长方形青铜片的一端连铸着一个截口为方的或椭圆的銎,銎内可装柄。目前所发现的商周时代的青铜铲,大致有两种形式:一是椭圆銎、方肩、宽刃;二是长方銎、斜肩、狭刃。后者一直沿用到战国,甚至西汉的铁铲还有这种形式。

又作镢,挖土的农具,属于锄一类的器具。其形状作长方形,形似斧而比斧身宽,厚体狭刃,有长方銎,銎安装方木,木上安柄,柄与镢体成直角。青铜在商代早期出现,流行于商至战国时期,是一种较常见的农具。也可能是用于建筑工程的用具。

锸:又写作臿,一种开沟渠和做垅的农具。锸头方形或椭方形,三面有刃、有銎,可安宽厚的长方形的木肩,肩上连着柄,使用时用足踩肩部使之插入土中将土层剥离。西周、春秋时期的锸多为凹口銎,用以装柄。

锄:除草、疏苗的农具。青铜锄出现于西周,到战国时期仍在沿用。锄的刃口呈弧刃,也有为一字长条形的。顶部有呈长方形銎,銎长与宽比例约为四比一左右。使用时应先在銎内装入木柄,然后插入木叶以便紧固。传世和出土的青铜锄都很少。

耨:又作槈或,短柄除草农具,主要发现于江浙一带。是一种带有两翼的三角形器具,两翼的锋刃有锯齿,两翼中间连着小口銎,銎上有横阑与翼相连。也有一种没有銎的,但两翼内侧可嵌装木柄。使用方法是执柄平坦向前切割。

镰:收割用的农具,有手握的和装短柄的两种。前者呈片状,拱背有孔,穿绳后可套在手掌中以割取禾穗,这种镰又称为瓜镰,北方地区较多。后者在古书中称为“铚”,近似现代的镰,多呈弯月形,小拱背,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有锯齿纹的农具出现在南方,后才逐渐影响到北方。

斧、斤、锛:用于农业生产,也是木工用具。斤其实就是斧。斧与锛的区别在于:斧是直刃,刃部两面都是直的;锛是偏刃,一面平,一面微拱,有一个弧度。两者的安柄方式也有区别。

凿:凿孔或挖槽用的木工用具。凿体细长,上宽下窄,直銎,刃部略呈弧形,使用时借助锤子一类工具锤击。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已开始使用,春秋战国时期较多见。

2.兵器

兵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类,主要有戈、矛、戟、钺、刀、剑、弩机、矢镞等。

戈:用于钩击的最常见武器,由戈头、柲、柲冒和柲末的4个部分组成,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戈绝大部分只剩戈头了。单就戈头来说,每一部分都有专名:长条形锋刃部分是援,连接援插入戈柲的部分称为内,靠近柲的下端延长部分称为胡,其上有穿,以皮索固定于柲上,在援紧贴柲的部分有短柱形突出,这是为了使戈头牢固地缚于柲上,称为上下阑。戈起源于石器时代,铜制的戈头,在郑州二里岗文化已有直内、曲内两式戈出土,但为数甚少,商代晚期出土渐多。

矛:刺兵。矛体由矛身和矛骹两个部分组成,矛身具一锋二刃,中为隆起的脊,矛骹即矛的銎,直筒状,用以装柄,柄称为柲,柲下端铜的装饰称为镦(),骹旁常有两环耳,或叶身基部留出两小孔用以系绳穿在矛柄上,防止拔矛时矛头从木柄上脱出。矛始见于二里岗上层文化晚期,是商周时期一种重要的较习见的青铜武器。

戟:戈、矛的复合体,是一种既可刺杀也可钩杀的兵器。它是车兵器,也可用于徒兵。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戟上似矛的部分称为刺,刺和戈有分铸的,也有合铸的。在商遗址中已发现有合铸的戟,西周时期也是合铸的,但数量都较少。春秋时开始分铸,到春秋后期内延长,且内上也有刃,这样的戟三锋六刃,无论前刺、后勾、逆推、旁挥都可伤人。

钺:劈兵。刃与柄平行,体形似斧,长方或正方形,弧曲宽刃,两角上翘,有长方形短内。可能有三种用途,可作征伐砍杀用的兵器,也可作为刑具,另有形制特别大的一种,制作精致,可能是仪仗用具或具权杖性质。在良渚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玉钺。青铜钺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代晚期。

刀:砍杀兵器。盛行于商至西周早期,后随着青铜剑的普遍使用而被取代。可大致分为短柄翘首刀和长柲刀两类。短柄翘首刀,长身、宽刃、刀头上翘、后有短柄,刀柄插于把手中。长柲刀又有卷首刀和曲刃刀两种。

剑:随身佩带用以自卫防身,可斩可刺的兵器。剑出现于商代晚期,西周早期开始流行,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是青铜剑最盛行的时代,汉代铁剑流行后,青铜剑逐渐被排除。它的变化特点是剑体愈益增长。剑一般由剑身和剑把(茎)两部分组成,每个部位各有其专名:剑身部分,前端的尖突称作锋,中央一条凸起的棱称为脊,脊两旁称为从,从两边的刃称为锷,脊、从、锷称为腊。茎和腊连接处呈凹字或中间条形物起护手作用的,称为格,茎末端的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一般的剑都有鞘。

弩机:弩是古代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是具有远射和杀伤力较强的武器。弩最早发现于春秋晚期的楚国地区。它的各部分构件包括钩弦的牙、牙外的郭、郭上的瞄准器——望山、郭下的扳机——悬刀。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弩机,均无郭,仅有牙、望山和悬刀。两汉、三国和两晋时,弩的使用相当普遍,出土的数量也多,并且机件部分加大,均有郭,铸造也精,有的还镶嵌金、银丝,在望山上增加了刻度。

矢镞:又称矢或镞,是箭铤前端的锋刃,即箭头。形体为一尖锐的锋和张开的两翼,以及脊和铤组成。前端的尖头称为前锋,两边称为翼,翼上的锐利部分称为刃,两翼下端的刺称为后锋,后锋与脊相连处称为本,中间为脊,脊后端与铤连接处为关,关后为铤。弓矢的发明远在石器时代,青铜矢镞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开始出现,以后即大量铸造。商周时的铤很短,战国时出现了长铤。矢镞必附于箭杆始能远射,杆之基部扣弦处为括,括上占全杆五分之一处设羽,羽的用途是防止箭飞射时的摆动。

3.食器

青铜食器有炊煮器、盛食器和取食器,主要包括鼎、鬲、甗、簋、、簠、敦、豆、盂、俎、匕等类别。这些器物在商周时期大多属于礼器。

鼎:饪食器,既用于烹饪,兼可盛食。其最初的作用是煮食,但商周时期专用于烹饪的鼎很少,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于盛放已熟的肉食品。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初的铜鼎虽是模仿陶鼎而制的,但又有陶鼎所没有的某些特征,其基本形状为两耳、圆腹、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和圆形、方形的扁足鼎、分档鼎等。它的形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鼎出现于商代早期,后一直沿用至两汉、魏晋时,是青铜器中使用时间最长,数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礼器。各阶段鼎的造型变化也很大。

鬲:也是一种炊器,作用与鼎相似。特征为:大口,袋形腹,其下有三个较短的锥形足(目的是加大腹部的受热面,使食物能较快的煮熟)。商代晚期以后,袋腹逐渐退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陶制的鬲,最初的青铜鬲就是仿陶鬲制成的,青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在商代和西周早中期数量较少,西周晚期和春秋初期较多,到了春秋晚期就基本退出礼器的行列,到战国时期就很少见到了。春秋战国之际的鬲多是以偶数组合与列鼎同墓随葬的,一组鬲的形制、大小、纹饰、铭文基本相同,一般二、四、六鬲配五、七鼎,八鬲配九鼎。

甗:蒸煮器。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以蒸食物的称为甑,下部煮水以产生蒸汽的是鬲,中间有箅以通蒸汽。有的甗上部的甑内加隔,可同时蒸两种食物。青铜甗流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商代早期已有铸造,但为数甚少,到商晚至西周早期已较多,特别是西周末春秋初,是随葬礼器中的必备之器,其后一直沿用到汉晋时期。春秋始,甑、鬲多分铸,甑底即为箅,使用时把两者套合在一起。甗虽不是普遍存在的礼器,但在一定场合使用时有特殊重要性,是一种重要的礼器。

簋:用以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形体犹如大碗,多数为圆腹、侈口、圈足,无耳、两耳、三耳或四耳。在考古发掘和传世的青铜器中,簋的数量仅次于鼎而列第二位,是商周时期重要的礼器,和鼎一样,也是标志贵族身份等级的器物。在西周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享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据礼书记载和考古发现证明,簋往往成偶数出现,如:四簋、五鼎,六簋、七鼎,八簋、九鼎相配。

的名称是根据器物铭中自名而定的,也是盛稻、粱、黍、稷的一种器具。

其形制似簋而呈椭方形,口微敛,鼓腹,有盖,盖上有4个矩形纽或圈足,可以仰置盛物,两旁有兽耳或附耳,下为圈足或四足。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中晚期,到春秋时期便绝迹了。因流行时期短,数量不多,造型上差别也不大。

簠:即文献中的胡或瑚,也有写作“匡”的。簠、簋连文见于古籍的很多,簠、簋原是同一类器。《周礼·舍人》郑注说:“方曰簠,圆曰簋,盛黍稷稻粱器”,可知簠的用途与簋同。其基本形制为长方体,口外侈,平底,有盖,器与盖的形状、大小相同,合上为一器,打开则成为相同的两个器皿(这一特征在古器物学上又称为“却立”或“却置”),器、盖各有方形圈足或矩形组成的方圈。簠始于西周早中期,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一直沿用至战国末期。

敦: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皿,其形状较多,基本特征为圆腹、三短足、二环耳、有盖,器和盖上下对称,相合成为球形或卵圆形。因外形酷似西瓜,故俗称西瓜敦或西瓜鼎。也有圈足的,似上下两碗相覆之形,还有上下不完全对称或完全不对称的。盖可仰置使用,故每一单件的敦都可以当做一对食器。始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秦后逐渐消失。

豆:高足盛食器,主要用来盛放肉酱、腌菜等一类调味品。青铜豆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陶豆,基本形制为上有浅盘,中有柄(称为校),下有圈足(称为镫)。豆之名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青铜豆始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出土和传世的青铜豆都很少。另有一种形制与豆相似的盛食器,称为铺。其上为一直壁浅盘,与豆的区别在于没有细长的把柄,在盘下连铸甚粗的高圈足,多为镂空。铺是此种器物的自铭,也有铭为簠的,应是同声假借。青铜铺出现于西周中期,春秋以后未见。豆也是礼器的一种,常以偶数组合使用,但也有奇数组合的。

盂:大型盛饭器,亦可盛水或盛冰。圆形,侈口,深腹,圈足,附耳或兽耳,基本形制似簋而比簋大得多。青铜盂最早出现于商代晚期,流行于西周,春秋时代已极少见。出土的数量也较少。盂的形制一般都较大,甚至有巨型的,大型的盂一器最少可容十余簋。商和周初的盂大体上是趋于中型的,西周中晚期的以大型居多,它可能和簋配合使用。

俎:切肉、盛肉的案子。亦为礼器,常与鼎、豆相配。基本形制为长方形,中部微凹,案下两端有壁形足。青铜俎出现于商代晚期,春秋时期也有所见。但传世和出土的青铜俎都甚少。

匕:挹取食物的匙。一般为椭圆形,后有细长扁平的柄,为挹取方便,有的匕前端作尖形。有的柄部雕出精美的花纹,礼制上称这种匕为疏匕。考古发现的匕常与鼎、鬲、簋等同出一墓,而古籍记载中则常是匕俎从设。

4.酒器

酒器有容酒器、饮酒器、温酒器和取酒器,主要包括爵、角、觚、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盉、缶、勺等。

爵: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是一种饮酒兼温酒的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爵的定名始于宋代,这是取雀的形状和雀鸣之意。另外,爵还可作为古时饮酒器的总称。其基本形制为深腹,前有倾注酒用的流,后有口沿收缩成尖状的尾;流和口沿相连处饰有柱,腹的一侧有鋬,下有三个锥形足。青铜爵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陶爵,最早在二里头文化中出现,盛行于殷墟时期,西周早期突然减少,西周中期以后衰退(可能与西周禁酒有关)。爵是一种重要的酒器,在商代墓葬中,陪葬的青铜饮酒器至少一爵,有一爵一觚成组合的,也有爵与斝成组合的。

角:角的用途,据《礼记·礼器》载:“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可见也是一种饮酒器。角是爵的变种,形状似爵而无流无柱,前后皆为尾,有的有盖,作展翅的鸟形,造型极为生动。青铜角最早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期,流行于商周之际,西周早期已不多见。因其流行时间短,故现存数量甚少。

觚:饮酒器,也是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之一。它的容量比爵大,是一种有圈足的侈口高足杯,长筒状身,上口似喇叭,长颈、细腰、高圈足,体形修长。青铜觚源于商早期的陶质觚,主要流行于殷墟时期,西周晚期趋于衰落。传世的觚很多,在考古发掘中往往与爵共出,爵与觚是一组最基本的青铜饮酒器组合。

觯:饮酒器。青铜器中无自名为觯的,其名称来源于宋人的《博古图录》。有扁体和圆体两种形式。扁体觯:椭扁体,侈口、束颈、深腹、圈足,大多有盖。圆体觯:

圆形,形似侈口的小瓶,圆腹,圈足,多无盖。青铜觯最早出现于商代中期,盛行于商周之际,扁体的在西周后期就很少见,圆体的则沿用至东周时期。

同类推荐
  •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本书是我们三人精诚合作的结果。本卷的写作启动于1990年,经过六七年的风风雨雨,直到1997年万建中和陈顺宣才将各自承担撰写的初稿交给主编审阅。1998年底,主编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是作者王寒多年来生活所感杂记,主要包括作者对浙江省十一地市风土人情独到的见解,文风戏谑,多以当地名胜古迹、美食趣事为题材,以片段的形式对每一城市进行描述,令读者得以快速阅读中体味到浙江各地的城市形象。
  • 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人文知识分子的起源与使命

    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人文知识分子的起源与使命

    本书试图从人文哲学角度对知识分子的本质提供一种阐释。本书又不属于教科书式的“知识分子学”原理研究,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视作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潮录。
  • 起名高手

    起名高手

    本书重点讲解了作者五维全息起名法,提供了人物起名、改名、签名实例,介绍了姓名吉祥文化研究成果,解析了中国名人起名、改名缘由,论述了姓名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 从“物化”到“异质性”

    从“物化”到“异质性”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6立项,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重点课题。本书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经过近80年发展中经历的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为出发点,经过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和启蒙批判和在60年代经历的分化而形成的消费主义的历史,探讨其中经过物化观念到异质性的消费主义时代逻辑转换的内在机制。
热门推荐
  • Of the Origin of Government

    Of the Origin of Governm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界独舞

    万界独舞

    诸天万界,一人独舞!(想写一本很长很长的小说,希望有人喜欢)
  • 战神狂妃:废材大小姐

    战神狂妃:废材大小姐

    天定圣女,却天生废柴,现世杀手,一朝穿越,成为至宝之身。废物就得被随意欺凌?恶毒后母,阴险姐妹,敢这样欺辱她,统统去死!紫眼睛的阴险家是她的共生体?你这么坏,还敢骗她,死了也得把你扒出来!身世成谜,还有一个鬼魂娘亲?我得好好想想!结冰的尸体要她负责?凤环耳坠,魔兽儿子,这就想让我娶你?神祗降世,要取她性命?你算老几,滚粗去死!步步忍让你却步步紧逼,与世无争你害我性命,那就恣意天下,逆天而动,待到长风起,天地浩荡,箭破苍穹,枪指天下,最是天定风华,成就战神无双。“你害了我,你该对我负责。”初次相见,就埋下了命运的长线……
  • 一世繁华:江上为聘

    一世繁华:江上为聘

    他是这乱世之中的帝王,冷血无情,杀伐果断,数万人的生死皆在他一念之间,世人皆羡慕他手握重权,身份高贵,殊不知在这至高无上的权利的背后隐藏的是一颗孤独的心。她是将门之后,一朝入宫贵为贵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却无人知晓她只求一生一世一双人。在雪地之中的初次遇见,殊不知,她早已悄然的走入了他的心房。
  • 我们从未分离

    我们从未分离

    “如果我说我爱你又会怎样?就像在明亮的房间里点燃了烛光。”在宋暖暖看来,她不过是陆识生命中那抹可有可无的烛光。可在陆识看来,宋暖暖是他生命中不可多得且独一无二的温暖……
  • 冥夫别过来

    冥夫别过来

    小时候术士给我算过命,术士说我是阴年阴月阴日阴时出生,命格纯阴,易招鬼煞,22岁是我的大劫。我本来是不信的,可是22岁那年……
  • 修士的海贼王之旅

    修士的海贼王之旅

    死亡是新的开始!命运早已注定!然而,修士的存在便是为了改变命运!且看天才修士如何改变海贼王的世界!(PS:主角不知道剧情)
  • 致我们的美好年华

    致我们的美好年华

    在最好的年华遇见对方,也在最好的年华失去对方。徐若一直爱着林如,林如也一直爱着徐若,但可惜,可能注定两人只能失去对方。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敢爱敢恨,一种人敢恨却不敢爱。徐若林如,若即若离,如影随形。
  • 明星道士

    明星道士

    一个万受瞩目的小说作者,居然在开始写灵异小说以后收到了来自地狱的信,从那以后他所写的所有内容居然变成了真实的事情,与土夫子的交易、恶灵、实体化的血灵,所有不解之谜原来终究都是一个天大的阴谋!
  • 女神速成手册

    女神速成手册

    喜欢女神?尖尖脸大波卷水蛇腰事业线?好吧,作为死宅这苛刻的要求几乎无一合格…且慢,别着急走呀,不就是修炼女神!有何难?先容我甩掉这百八十斤白肉,再捏小这方正浑圆颊骨,摇动妖娆妩媚小蛮腰,挤出事业线即可!莫师弟你可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