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当水上的红荷开得正盛的季节,红莲店里的生意闲了下来,红莲也不见了。几天后,在红莲家后的运河里,在红莲的窗下,一大早忽然就来了几只迎亲的红船。迎亲的队伍在吹吹打打的乐曲声里下来,径自走进了红莲的家里。这时人们才发现,俊秀的新郎正是那渔家菜馆的主人。
010 草儿
1
草儿爷爷的小屋傍河而筑。河水静静流泻,两岸是漫漫漾漾片片芦苇,挺立的苇秆上有纤柔的星星草相伴相生。草儿那年出生时,正是大河的汛期,水丰草长,爷爷望着苇丛中闪闪的星星草说,就叫草儿吧。
草儿会说话会走路的时候,父母忙着地里的活计,把她放在了爷爷的小屋里,于是,草儿就成了爷爷的宝贝。爷爷在闲下来的时候,会折几片苇叶叠许多小船让草儿放进河里,还会用星星草扎成漂亮的蝈蝈笼,然后带草儿捉几只蝈蝈放进去。每早每晚,草儿就是在蝈蝈们的乐曲里醒来和睡去的。
爷爷还管着一条小船,负责摆渡两岸的乡亲。那时队里有规定,本村人过河不收钱。但爷爷心善,就是外地人上船,给钱就接着,不给也不会说什么。风里雨里,草儿早已习惯了小船的飘摇颠簸,而似乎在一转眼间,爷爷发现草儿已到了上学的年龄。
2
小学堂是从前一家大户人家的院落,很大很静的一个地方。古朴整洁的老屋,院内有十几株粗壮挺拔的梧桐。草儿一来就爱极了这个地方,星星般的双眼一眨一眨看着这陌生的一切,有些好奇,还有些朦朦胧胧的激动。
不久,草儿对这里的一切仿佛那样的熟悉。每天早上,她都是在蝈蝈的叫声里,在爷爷咿呀的摇橹声里起床,然后第一个来到学校。走进这个院落,草儿的心就会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亲切静谧,还有发自心底的想探究的渴望,小小的年纪,有时却会望着盛开的梧桐花发呆。
草儿的成绩出奇的好。可是,又一年梧桐花开的时候,草儿要去河对岸的镇中学读书了。草儿似乎有些留恋,不想离开这里。
屋檐下的蝈蝈在低唱,爷爷在细细的雨丝里收拾昨晚下到河边的虾笼,草儿在床上醒着,但没有起。她在怀念那个梧桐花开的地方,爷爷看出了她的心思,草儿在回想昨夜爷爷说的那些话。
爷爷说,那座错落有致的大院子和那些古老美丽的梧桐其实属于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一个清末的举人,后来做大官进了京城。这位举人十分了得,光姨太太就有几房,都是名门闺秀。三房是京城女子学堂的一位才女,姓什么不知道,只听人叫她梧桐。后来举人大太太厉害,举人就在老家给梧桐建了这处宅院。草儿有些明白了,也知道了为何院子里会有那么多的梧桐树。
“那后来呢?”草儿眨眨眼睛。
“后来啊,”爷爷停了停,“后来,那举人就死了。”
“死了?”草儿问。这时她听见河水里有鱼翻浪的声音。
“死了。说是参加革命党,被一个很厉害的女人害死了。”
草儿知道,课本上说那个女人叫慈禧。
“再后来啊,”爷爷知道草儿还会问,接着说,“梧桐就带着两个儿子到了这个地方。”
那一晚,草儿知道了,梧桐在这个梧桐花开花落的院子里过了许多年,直到她去世了。梧桐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梧,一个叫桐,但没有人知道他们最后的去向。
011 宛在水中央
1
少时,家乡多水,记得曾不止一次写下过这样的文字。因为,确确实实,在那些飘远了的记忆里,那一座错错落落的小村庄里,确确实实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水塘。水塘里的水,四季常清,而且不增不减,每日里静静地映照着蓝天白云。
可是,这不过是留存于记忆里的影像,那些水早已不见了踪影,只可以在突然来临的雨季里,才能依稀见到它们曾经的影子。而且,当年生长芦苇,也生长游鱼的地方,早已经长满了房屋和道路。
确确实实,那些地方原来曾经长满了芦苇。每年的这个季节,应该是它们最好看的时候;柔软挺秀的躯干,婆娑青翠的叶子,如一个俊朗怡人的少年,在五月的风里翩翩起舞。
那些静静的芦苇绝不贪心,只是生长在了水渚岸边;或者长在了水中央高起的地方,给那些游鱼留出了足够自由的空间。
每年的这个时候,一定会有好事的少年来到了水岸,轻轻探出身去,采摘碧绿的芦苇的叶子。然后灵巧而飞快地折叠出大大小小的苇叶船,小心地放在那一泓碧绿的水面上。如果有风,那一只只陆续入水的小船,就会歪歪斜斜、摇摇摆摆,驶进那一圈圈微微漾开的涟漪的波心里。它们或者一圈接一圈地在那里打转转,或者,会有调皮的鱼跃上来,把一只芦苇船忽然打翻。
而且,这个季节,一定还会有不少人家采了苇叶包粽子。虽然离端午节还有些日子,空气里也可以闻得到那种稻米和苇叶混在一起的清香。那种感觉,永远无可代替,因为那种诱人的香气,早已经长在了你的心里。
那种感觉,即使过去了多少年,即使你离开了家乡多少千里遥远,也永远不会忘记。那是一种声音,仿佛离你很远,可是你知道,它们又确确实实离你很近。
就如,在这青葱的五月,你站在了岸边,看水中央的那些芦苇;那一株株的芦苇,也在看你。
2
蒹葭苍苍,说的是芦苇在秋风秋阳里将飘未飘的情景。可是,这是在生机勃勃的暮春五月,而且,在那些地方,已经很少可以看得到它们;至多,只是一株或者几株,在那里孤零干枯地长着,绝没有了当年的繁茂飘逸。我知道,那些图景与感觉,永远也回不来了。
那些旧时光,虽有些青涩,却又如此地美好;那些难忘的记忆,仿佛已经远去,却又如此地清晰深刻。一如那些秀美的芦苇,仿佛就在泛着轻轻涟漪的水中飘摇着,却又够不到;也正如《诗经》里的一首名篇所写,“宛在水中央”。
在我们的人生里,还会有多少相似的情景和感觉,如此清晰,却又如此的迷茫。是我们曾经的过往,却又随风而去;如此让人感动,却又让你如此无奈。这种感觉,既要每每引诱着我们回头,又要引领着我们向前走;因为美好的回忆总是无休无止,未来的日子也仿佛无边无际。
那些择水而居的芦苇,那些择水而居的日子,那个临岸凝望的少年,那些懵懂静好的岁月。一切,如此远;一切,如此近。
那是一种对自己曾经的生活的爱,是对自己生命里的一份留恋和纪念。这种爱,会永远穿行于我们的人生岁月里。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的一生,总会为什么而来;或者孜孜以求,或者漫不经心,或者永远也说不清楚。
也许已经如愿以偿,也许已经倾心相许;也许,只能是一种永远也看不到边际的追寻。
也许,只能如一株千年芦苇,永远在水岸守望等候,却是如此欢欣与虔诚。
012 上善若水
几乎一切的文明,都是因水而起;一切文明的流动,都要上溯到那最初的活水源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一句流传了千年,也将继续让人感叹千古的呼喊。岁月如歌,流年似水,当文明之水流经至孔子脚下时,人类进化的脚步,正焕发出日益灿烂的光辉。
发源于高山雪域间的那一缕清澈的雪水,几经千回百折,终于峰回路转,在这一片大地浸漫开来,创生出这个地域文明的原发地。这一片丰腴的土地,林木葱茏,草长莺飞;先民们“生于斯,歌于斯”,结绳记事,钻燧取火;这里,被世人称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