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74900000027

第27章 小世界

歌乐山的环境尽管清静幽雅,却也给端木、萧红夫妇带来了困扰。一来歌乐山与端木办公、任课的地点都相距遥远,交通不便;二来这里老鼠猖獗,常常在夜里追逐嬉戏,把食物拖得七零八落。萧红见到老鼠,每每惊恐地惨叫,端木虽不怕老鼠,却也被萧红的尖叫声惊醒。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人商定,还是下山另找房子。

1939年5月,得益于复旦大学教务长孙寒冰的安排,端木和萧红搬到了嘉陵江畔的黄桷树镇,与内迁的复旦大学所在地北碚镇隔江相望。这里远离重庆市区,一向喜欢和朋友在一起的萧红,到了北碚,竟彻底开始了与端木的二人世界。正如绿川英子所不满的那样——“于是不久之后,他们就在北碚自囚在只有他们两人的小世界中”。

刚搬到北碚,教务长孙寒冰和《文摘》负责人贾开基就来家里看望,并邀请萧红也到复旦大学兼任一两节文学课,不料被萧红一口回绝,让孙寒冰和贾开基几乎下不来台。端木虽然也不会圆场,还是说,将和夫人再商量商量。

孙、贾二人走后,萧红便对端木说:“我怎么能去教书?教书必得备课,还要把讲义编好,与写小说、散文不一样。讲课时间一长,就会变成‘学究’,也只会写出‘教授小说’。有人写小说,就有学究味儿,我不教书,还是自由自在地搞我的创作好。”

端木知道萧红崇尚自由,又极为看重她的创作,就不再提教书的事了。

萧红笑着说:“有人巴不得到大学去教书呢,我可不稀罕什么教授头衔。”

端木听出萧红是在“嘲讽”自己,便也打趣道:“不去就不去吧,干吗把矛头对准‘在下’呢?”

萧红随即笑着解嘲:“我现在是教授家属,否则连住的地方还没有呢!”说着,夫妻俩高兴地笑作一团。

转眼间,鲁迅先生逝世已快三年了。萧红刚来重庆时,正值鲁迅逝世两周年,许广平曾写信给她,嘱咐她收集一些重庆方面纪念鲁迅逝世两周年的相关报道。当时的萧红预产期临近,无法出席纪念活动,待身体恢复后再想收集,时间已过去了很久,无法集全,只得给许广平去信解释。

萧红回想着这三年,先生去世时,她人在东京,哭声无法和大家的哭声混在一道;先生逝世周年时,她身处淞沪会战爆发后的混乱中,匆匆逃离上海避难武汉,所写的文字只有两篇不长的散文;先生逝世两周年时,她又即将临盆,身不由己。萧红深感,这三年来为先生所做的事情太少了。而今住在黄桷树镇,生活相对安定,她便开始写回忆鲁迅的纪念文章,这也是她长久以来的一桩心愿。

9月22日,萧红整理完成《鲁迅先生生活散记——为纪念鲁迅先生三周年祭而作》,此后又应邀写了《记忆中的鲁迅先生》、《记我们的导师——鲁迅先生生活片断》、《鲁迅先生生活忆略》等多篇文章。

10月下旬,萧红将这些文章整理成一本小册子,定名为《回忆鲁迅先生》,这篇长文,成为萧红最著名的散文之一,直到今天,依然以它的真挚、自然和温情感动着无数读者。这也是萧红在重庆期间写出的成就最高的作品。

文章里的鲁迅,不再是那个遥远的钢铁巨人,而是一个风趣的长者,一个慈爱的父亲。看似生活往事的随意叠加,却让我们看到了萧红对先生细致、独到的知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真实而鲜活的鲁迅——他永远活在萧红心中,活在她隽永的文字里。

1940年7月,《回忆鲁迅先生》由重庆妇女生活出版社初版,附录许寿裳《鲁迅的生活》和许广平《鲁迅和青年们》两文,出版后持续风靡,又多次再版。

在编写这本小册子时,对旧事的重温让萧红心中充满了思念和怅惘。自从在江津生产后,她的身体一直没有从虚弱中完全恢复,此时又出现了肺病的症状,脸色苍白,精神倦怠,人也越来越消瘦。流浪哈尔滨时的营养不良,从东北辗转到西南连年的颠沛、心情的郁结,以及两次非正常状态下的生产,这些都毫无疑问严重损害了她的健康。萧红担心自己精力和体力的不济会耽误工作,便请来当时复旦大学的学生姚锛帮忙,由她口述,姚锛做部分记录后,她再进行整理。姚锛回忆道:在黄桷树镇嘉陵江畔大树下的露天茶馆,饮着清茶,她望着悠悠的江水,边回忆边娓娓动听地叙述着她在上海接受鲁迅先生教益的日子。我边听边记,她根据我的记录,整理成文。

1939年秋,萧红随端木蕻良搬进一座名叫“秉庄”的二层小楼,这是黄桷树镇上唯一的新式楼房。搬家后的端木夫妇,除了参加一些文艺活动外,并不与人往来,与旧日的朋友越发疏远了。

胡风夫妇1938年底抵达重庆后,不久也应复旦大学文学院院长伍蠡甫之邀,在复旦任课。一家人原本住在重庆市区,因发生了“五三、五四”大轰炸,也于1939年6月搬到了黄桷树镇。

尽管同住在北碚乡下,萧红却再也没有去看望过胡风夫妇。胡风猜测,或许是因为萧红曾在梅志这里看到了萧军的照片,受到了刺伤,所以不愿再来走动了。

在一次赶集时,梅志远远地看见了萧红。她和保姆一起,在杂货摊边选购日用品,保姆手里提着砂锅、铁锅之类,萧红空着手,保姆要什么,她就打开皮包付钱,从不提出异议,似乎只想快点离开。

梅志看出,身为教授夫人的萧红虽然生活宽裕,却并没有兴致。“可能是想到了过去,那时可不是她一个人安家,一个人奔波操劳,那时她得到作为一个女人的照顾和爱护,而今天她成了保姆的主人,保姆头头罢了。”

一个月后,梅志去小学校接儿子晓谷,路经复旦的操场,她看见萧红穿着蓝底白花旗袍,一个人站在篮球架旁,望着远处的青山和将消失的红霞,似乎在沉思。梅志本不想打扰,萧红却转过头来,亲切地问:“你住在这里么?”

“我就住在溪沟那边坝子上的老乡家,怎么样?你稍等一会,我上街去接孩子,回来领你一道去我家坐坐。”梅志高兴地邀请她。

萧红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拒绝了:“不了,下次吧,下次我会去看你们的。”

梅志只好告别了她,等接了孩子回来,萧红已经不见了。

尽管不再来往,梅志却常常在街上见到端木和萧红。他们不是有说有笑地并肩走在一起,而是像陌生的路人一样——他低头在前边走着;她在他之后两米远的地方,也低着头,默默跟随着他。他还是穿着那件咖啡色夹克,她也还是穿着旗袍,有时在外面加一件红毛衣。然而她瘦了——瘦得不像样子,两肩高耸着,缩着脖子,背还有点佝偻,看上去完全不像一个还不到30岁的少妇。

想起几年前在上海的时候,她还是那个昂着头挺着胸,用劲儿地响着皮鞋在马路上赛跑的年轻姑娘,梅志感到说不出的心酸。萧红下定决心离开了萧军,可是现在,她得到了什么呢?

在秉庄,作家靳以是端木和萧红的邻居。这段日子里,他几乎是唯一与萧红有接触的文艺界的朋友。

据他回忆,萧红和端木在一起的生活很封闭,连窗口都用纸糊住了。身为一家之主的端木完全是一派艺术家的作风,披着长头发,入晚便睡,中午12点钟起床,吃过饭,还要睡一大觉。于是萧红不仅要烧饭、做衣裳,要在骄阳下跑东跑西,还要因为端木没有起床而饿着肚子等他吃饭。

一天,端木推开窗子,发现邻居家的女佣把一双脏兮兮的旧鞋子放在书桌前的窗台上晾晒。此前多次警告过四邻的女佣不要在窗台上堆放杂物,却还是有人不听话,这让端木不禁大为恼火,故意猛地一推窗扇,窗台上的鞋子便都被推掉了。女佣仗着主人家有势力,气势汹汹地找上门来。端木开了门,二话不说,一把将那妇人推了出去,妇人顺势倒在地上,不依不饶,大嚷大闹着大学教授打人。端木关上门,丝毫不理会这件事已在小镇传得满城风雨。

最后依然是萧红去收拾烂摊子。她到镇公所回话,又到医院验伤,最后赔钱了事,一切琐碎又麻烦的事情都是她一个人奔走。端木却一直心安理得地躲在家中,把房门关得紧紧的,就好像不是自己惹了事一样。

这件事,让靳以极为愤愤不平。直到萧红去世后,在回忆她的文章里,靳以依然难以抑制对端木的愤怒:当她和D同居的时候,在人生的路上,怕已经走得很疲乏了,她需要休息,需要一点安宁的生活,没有想到她会遇见这样一个自私的人。他自视甚高,抹却一切人的存在,虽在文章中也还显得有茫昧的理想,可是完全过着为自己打算的生活。而萧红从他那里所得到的呢,是精神上的折磨。她怎么能安宁呢,怎么能使疾病脱离她的身体呢?

这一年,端木应戴望舒之邀撰写长篇小说《大江》,2月1日在香港《星岛日报》副刊《星座》上开始连载。由于任课和办刊繁忙,连载小说为端木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写到第七章时,端木病倒,想写信告诉戴望舒在报上登载“作者生病暂停”的启事。萧红却劝端木不要停止连载,生病期间由她来代笔。这部近14万字的小说,最终于1939年11月24日完稿,其中萧红代写的部分,与端木风格迥异,然而为了纪念两人的合作,在出版单行本时,端木依然保留了萧红的文字。

——这是这段时间里,这对作家夫妇留下的少有的“趣话”。

继“五三、五四大轰炸”后,日军的空袭目标逐渐从重庆市区向周边郊区蔓延。1939年12月,由于日军探测到北碚藏有国军的军火库,加紧了对这一乡村小镇的轰炸。萧红和端木平静的书斋生活再一次被打破。

渐渐地,敌机不仅是白天轰炸,晚上也肆意盘旋骚扰,俯冲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人人都处在恐慌和疲惫中,原本身体就孱弱的萧红,更加忍受不了这种担惊受怕,昼夜不宁的日子。她与端木商量,决定离开重庆,另寻能够安心写作的地方。

武汉沦陷后,大批文人分流到了重庆和桂林,端木的想法是也转移到桂林去,舒群、艾青和鹿地亘等人已在那里。而萧红认为,战火或许还会再向西南蔓延,如果桂林也从后方变成了前线,他们就还要再次转移,不仅身体吃不消,也无法安心写作,不如直接到香港去,能获得较长时间的稳定。当时,萧红和端木都已有作品在香港发表,并且端木正在港报上连载小说《新都花絮》,两人在港的生计也不成问题。

端木顾虑,在内地的抗战热火朝天之时,“逃”到香港可能会招致不好的影响。萧红则说,身为作家,在战时能写出好的作品,就是对抗战最大的贡献,其他的都不重要。

为此,夫妇俩征求了正在重庆乡下养病的《新华日报》副总编华岗的意见,华岗在综合分析形势尤其是萧红的身体状况后,也认为桂林很难久留,支持二人到香港去。

那时,端木刚刚拿到了复旦大学全职教授的聘书,他去信告诉孙寒冰,自己和萧红有转移到香港去的想法。孙寒冰也表示支持,并说,复旦大学已在香港设立了大时代书局,端木和萧红到港后,可住在书店的楼上,希望他们可以帮忙编辑《大时代文艺丛书》。

就这样,端木和萧红定下了他们人生的下一站——香港,这也是萧红短暂的一生中,最后的停泊地。

【附录】

靳以(1909~1959),原名章方叙,天津人,现代著名作家。1927年从南开中学高中毕业后,来到上海进入复旦大学预科,后升入该校商学院国际贸易系本科。1932年大学毕业后,到哈尔滨帮助父亲经营五金行,后弃商从文。在哈尔滨盘桓的半年里,了解到一些底层人物的生活,并借此创作了成名作小说《圣型》。在重庆期间,任复旦大学教授,兼《国民公报》副刊《文群》编辑,并与端木一起合编复旦大学《文摘》战时旬刊。

华岗(1903~1972),又名延年,字西园,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人,中国现代哲学家、史学家、教育学家。192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开始从事职业革命活动。1938年1月,在汉口创办《新华日报》,任总编辑。1939年春,退出了具体的编务工作,暂住重庆大田湾乡下养病。

同类推荐
  • 笔著华夏:郦道元

    笔著华夏:郦道元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笔著华夏郦道元》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
  • 战国非常人物:揭开尘封的历史内幕

    战国非常人物:揭开尘封的历史内幕

    本书从赵毋恤写到苏秦,揭示权谋学的三个阶段,揭秘权谋家成功的手段,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全景再现战国中、前期群雄逐鹿的大国战略。
  •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1)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包玉刚:我的爸爸

    包玉刚:我的爸爸

    这是一本女儿写爸爸的书,字字感人动情:不仅让在“天堂的爸爸”安心,也使读者看到这位世界船王的内心世界。包玉刚是首位登上世界船王宝座的华人,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其自强不息、好学不倦的精神,是以家国为重、无视个人享乐的勤奁天性。身为包玉刚的长女,包陪庆时刻面对船王爸爸的严格要求和训勉但亦得到了非常可贵的栽培教育。女儿笔下.这位外严内慈的好爸爸.—生低调、实干、高效率,不仅是叱诧风云、举世瞩目的企业家,也是以诚待人、轻重分明的和平使者,对平衡上世纪的国际风云、使香港顺利回归,暗里著力良多不愧是包拯包大人之后。
  • 傀儡皇帝:汉献帝

    傀儡皇帝:汉献帝

    汉献帝,名刘协,字伯和。汉灵帝第三子,汉少帝弟。少帝被废后,被董卓迎立为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刺死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献帝。后献帝逃出长安,落到了曹手中。献帝在位31年,终被曹丕所废,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禅陵。《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傀儡皇帝(汉献帝)》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汉朝末代皇帝的悲哀一生。
热门推荐
  • 吐谷浑王国

    吐谷浑王国

    揭开土族历史神秘的面纱,穿过历史的烟云,去领略那一段峥嵘岁月。在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里,有这么一群造时势的英雄,他们豪情万丈,他们壮志凌云,他们用他们的血和泪,在西北高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写下过无数无数的传奇……
  • 脉学阐微

    脉学阐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和世界之间隔着一个机器人女友

    我和世界之间隔着一个机器人女友

    这是一本都市异能小说。不适合大部分读者。应该算是我第一本要写完本的作品,所以不会签约,时常断更,但还会写下去。小说读者群:484337632
  • 一世安然吧

    一世安然吧

    18岁,正值青春最美好的时刻,18岁那天,她订婚的日子,可是,18岁那天,她的订婚宴却成了别人的。她深爱的那个男人在给了她一枪后和另一个女人订婚。她的第一次却在生日前一个晚上给了一个陌生男子。18岁,一个刺眼的字眼。18岁,她经历了无数坎坷。都说上帝在给你关上一扇门后,又会给你开一扇窗。她怀孕了,却被外公强行拉去坠胎,她逃离A市,遇到和自己同命相连的好朋友,两个人都怀着小宝宝,她的朋友在生下两个小宝宝后难产而死,同一天,她也生下一对龙凤胎,之后,一个人抚养4个小孩。幸福的5个人的生活在一个女人的嫉妒中结束。这个女人就是夺走她未婚夫的女人,这个女人杀了她其中一个孩子。她回国,唯一的目的就是复仇!
  •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4)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惹上神探贵公子

    惹上神探贵公子

    被妹妹设计失去清誉,她还没有求负责,却被神探榜上身!本想甩开某男之际,不想亲人入狱,某男露出腹黑真面目:“女人,想要救人?用你终身来赌!”赌?被人陷害,有英雄救美;行动不便,还有美男送抱……唔,这场豪赌,好像稳赚不赔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颜倾城:美人如歌

    红颜倾城:美人如歌

    前世,她含恨而终。这一世,她穿越回古代,一心只想安稳终老。直到有一天,他说:为了她,我可以放弃一切,可以去死。他却说:为了她死算的了什么,为了她,我可以承受永生永世的孤独。
  • 暖心爱霸道恋

    暖心爱霸道恋

    青春期,是一个美好花季,在这个花季了又看似频繁的生活,可实际上是轰轰烈烈而不熄灭的烟火,在这个花季里相识真爱的人,或许是你一生值得托付的人。
  • 完瞳随往笙

    完瞳随往笙

    多年的纠缠,体内种种封印和毒素,还有一个不明物体,到底为什么一个十三岁的女孩会遇到这么多的坎坷。他的出现给她带来了什么,是好是坏,无人知晓。他的离开,失去的记忆,母亲错综复杂的安排,注定的大战到底会给她带来多少离奇的故事。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本书题为《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实际上涵盖了当代湖北诗歌的全部历史。简要勾勒1949年以来湖北诗歌创作的历程,是为了更好地显现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后新时期(即转型期)的发展脉络,突出当下,突出转型期的新变。不敢称之为“史”,是因为自知尚未涉猎湖北诗歌全貌,肯定遗漏了某些好诗和好诗人。把最具个人化色彩的诗歌写作分成几大类论述,确有图方便之嫌。很多丰富精彩、又不宜归类的个例被淹没被忽略,儿童诗亦未涉及,在这里只有抱憾了。本书也涉猎了部分以小说和散文名世的作家的诗作,但未以小传的方式介绍,只是为了体例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