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不是失去,我们可以打一个比喻:一个苹果,如果你不与别人分享,那么你只能尝到苹果的滋味,但假设你把苹果分成两半分享给他人一半,那么你将品尝到三种味道:苹果的味道、和别人交换的水果的味道,最重要的是得到别人的友情和好感。当别人有了别的水果时也一定会和你分享,你就可能得到不同的水果。
在动画片《人猿泰山》中,为什么泰山有难时只要大叫一声,每种动物都会出来帮助他?为什么他被推举为森林之王?大象、狮子、老虎的力量都比他强大,他甚至还没有猴子灵敏。他之所以能在森林称王,靠的是与他人分享快乐,他和每种动物交朋友,关心、照顾它们,所以大家都喜欢他,愿意帮助他。
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的智慧和才能都是有限的,分享则是内化、借鉴、更新的过程。学会分享,就能以群体智慧来解决个别的问题,以群体智慧来探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就培养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的精神,促进了大家共同学习和进步。当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的长处、经验拿出来分享的时候,所有的人就能优势互补,一起进步,成功的机会就愈大。
在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独自研究一个问题时,可能思考了五次,还是同一个思考模式;如果拿到集体中去研究,从他人的发言中,也许一次就可以完成自己五次才完成的思考,并且他人的想法还会使自己产生新的联想,这就是分享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
现在,我们来看看日本商业领袖井深大的故事。
井深大刚加入索尼时,索尼老板盛田昭夫将他安排在最重要的岗位上,全权负责新产品的研发。虽然井深大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但他深知这项工作绝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做好的,必须依靠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才行。
在研制新产品的过程中,井深大无私地将自己工作多年的经验分享给了大家,比如,晶体管技术目前已成为收音机的核心技术,收音机的辅助功能有哪些。销售部的同事则总结出了公司磁带录音机销路不畅的原因:一是太笨重,二是价钱太贵。经过多次的交流,新产品研究有了方向——轻便、价格低廉。
井深大和工人们团结起来,精诚合作,终于一同攻克了一道道难关,试制成功日本最早、最轻便的晶体管收音机。井深大本人被任命为索尼公司的副总裁。在被盛田昭夫夸奖时,井深大并没有独吞功劳,而是与大家做了分享。他在盛田昭夫面前夸赞了其他人所付出的努力,结果所有人获得了三倍的奖金。大家知道后,表示愿意以后跟着井深大,为公司继续努力工作。
那些在工作中善于协作共享的人总是给人谦和大度的印象,能够轻松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欢迎,并且调动整个团队所拥有的能力、智慧等资源,这无疑比个人所能创造出的价值总和要多得多,最终既可以给团队带来帮助,又能够让自己走向成功,这正是井深大的成功故事给我们的启迪。
仔细观察微软、英特尔等商业巨头,你也会发现,它们的成功秘诀正是善于分享。以微软来说,视窗操作系统让微软大赚了一笔,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并没有“私藏”这项技术,而是与所有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做了分享,一起挣钱。现在,很多硬件厂商的产品都支持微软的所有操作系统和软件,所有的软件厂商的产品也能在微软的操作系统中运行,这就是微软的分享精神。正是因为这种分享,微软才能称霸全球操作系统市场。试想,如果比尔·盖茨气量狭小,不把操作系统市场与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分享,微软仅凭一己之力能够有今天的辉煌吗?恐怕它会成为众多人眼中的“吝啬鬼”,以致留不住优秀人才,抵抗不住竞争对手的压迫。
古时陶弘景与友人分享“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的山中美景;苏轼夜游承天寺时,也与人分享了“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月下之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磅礴的气势,不正是李白在与他人分享这天之绝色吗?学会分享,是对心的洗礼,是对境界的提升。
人生的乐趣在于分享,正如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学会与人分享,这是一种豁达的心胸,更是一种难得的智慧。你把你的给我,我把我的给你,这种力量可以让一加一等于二,等于十一,甚至等于无穷大。
慧心物语
生活有着各种各样的风风雨雨,如果你想交到朋友,想获得帮助,一定要学会与人分享你的生活,分享你的物质财富,分享你的痛苦和快乐。学会分享,是对心灵的洗礼,是对境界的提升。
007 保持谦逊,让自己虚怀若谷
谦虚是一种美德,是每个成功人士必备的品质和修养。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谦虚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一个谦虚的人周围总是聚集着许多朋友,总能赢得人们的认可、赞许、尊重和爱戴。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知晓这个道理。不少人骄傲自负、恃才傲物,对某方面不如己者,要么不屑一顾,要么恶语相向;更有甚者,以己之长量人之短,以己之聪明衬人之笨拙。这样的人看似聪明,实则让人生厌,于无形之中破坏人际关系,走向孤立无援的地步。
黎苗是某文化公司策划部的成员,她做事干脆利索,工作效率高,但是不懂得谦恭。当别人的工作出现问题时,黎苗总会用夸张的语气说道:“不会吧,那么容易的事情也会出错?”当别人指出她的方案有问题时,她第一个反应是:“那也没办法呀!因为我提出的方案通常都是最好的嘛,何况你们提不出比我更好的办法。”渐渐地,同事们谁都不喜欢和黎苗一起工作了。
例子中的黎苗拥有横溢的才华,却不懂得谦虚,她的言行正是高看自己低看别人的最好体现。她事事自以为是、恃才傲物,别人受了几次难堪后,谁还愿听她夸耀的言论,只会对她敬而远之、嗤之以鼻。正可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花艳群芳,必遭采之”,对此,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虚心的人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们能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低的位置,不吝于向别人请教。当以谦逊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会很容易被他人接受。尤其在对峙双方地域不同、文化背景各异的情况下,偶然一句“我不太明白,你能再说一遍吗”、“恕我愚笨,我没有理解你的意思”之类谦恭的言语,会使对方觉得你富有涵养和人情味,真诚可亲,从而赢得别人的好感。
更何况,古曰“谦受益,满招损”,人生无止境,事业无止境,知识无止境。谦逊的人永远觉得自己知道得很少,把自己放在较低的位置上,这就给人留下了谦和的好印象,也就能获得别人的帮助和支持,进而不断提升自身实力。这道理就像一个杯子只有把其中的水倒掉,才能接受新的甘泉。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很久以前,一个小有成就但心气颇高的学者去一个寺庙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学者自认为自己各方面的造诣很深,言谈之间流露出对禅师的傲慢无礼,不但在禅师讲话时不停地插话,甚至轻蔑地说:“哦,这个我早就知道了。”
禅师没有停下来指责学者的出言不逊,他只是停了下来,拿起茶壶再次为学者倒茶,尽管茶杯里的茶已八分满,禅师却没有停下来,只是不断地在茶杯中倒水,直到茶水从杯中溢出,流得满桌都是。
学者见状,连忙提醒禅师:“大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您为什么还要往里倒水呢?”
禅师听了放下茶壶,不温不火地说:“是啊!如果你不先把原来的茶水倒掉,又怎么能品尝到我现在给你倒的茶呢?”
听罢,学者大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人没有骄傲的理由,相对于世界,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谁也不可能是个“万事通”,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所学的知识一辈子够用,这就更需要我们克服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毛病,用一颗谦虚的心对待别人,谦虚有礼,不耻下问。
古今中外那些成就大业者,除去自身的能力外,无不是谦和为人、虚心学习的典范。他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身上总显现着虚怀若谷的谦逊。正因为这种精神,他们拥有了丰富的人际关系资源,其传奇的经历让人津津乐道。
比尔·盖茨带领他的团队创造了IT业界一个又一个神话,作为微软第一任华裔副总裁的李开复,除了景仰比尔·盖茨的商业成就之外,最景仰的就是他谦逊的性格。而关于比尔·盖茨谦逊的性格,还有一个故事广为流传。
微软专门帮助盖茨准备讲稿的一位职员说,每次演讲前,比尔都会自己仔细批注并认真地准备和练习讲稿。而且,比尔每次演讲完,都会下来和他交流,问他:“我今天哪里讲得好,哪里讲得不好?”并且他还会拿个本子认真地记下来自己哪里做错了,以便下次更正和提高。
当一个人事业上如此成功,却还能这么敬业、这么谦虚,还能放低姿态向下属请教,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很多人成功了就变得很自大。而比尔·盖茨的行为如何叫人不敬服?
因此,我们千万不能沉迷于过去的成功,要及时收起自己的妄尊自大,随时从成绩的顶峰上走下来,将心里的杯子倒空,表现得谦恭一点儿,放下身份学习。当谦虚成为一种气节和修养,成为一种延续的常态、一种不断时刻要做的事情时,相信我们定能不断接受更新的思想,不断发展、创造新的辉煌,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要知道,身份并不是自己本身就有,而是别人给的。也就是说,当你实力越来越强时,那么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著名的文学家柴斯特·菲尔德说过:“如果你想受到赞美,就用谦逊去做诱饵吧。”借用这句话,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就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吧,在所有行为中都要努力保持谦逊的作风,千万别在社会上撞得满头包。
慧心物语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这也知道,那也知道。收起自己的妄尊自大,表现得谦恭一点儿吧。唯有谦恭,我们才容易被他人接受,才能获得别人的帮助和支持,进而不断提升自身实力。
008 留一些面子给别人,等于留一条退路给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面子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甚至有种说法认为人最看重的不是钱财,也不是名誉,不是权位,而是面子。“面子”是什么东西呢?说白了就是尊严。谁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尊严,被人重视,被人尊重。
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的面子却不考虑别人面子的人,小则可能与他人翻脸,大则闹出一些人命;如果你能时刻想着给别人留点儿面子,那么你必定是个受欢迎的人。谦和为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关键时候照顾别人的面子。
先来看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