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红尘间的诱惑,它让你修养定力前进的道路上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诱惑,让你对前途产生怀疑,动摇最初的决定,这时候,能否坚持下去就成了成功的关键。当摘取胜利果实的那一刻,我们回过头来看曾经的诱惑,会发现是它让我们又一次战胜了自己;是它让我们学会了脚踏实地,坚持到底;是它让我们成为了真正的胜利者。
001 保持人格的清洁,不要被浮名遮蔽双眼我们提倡做人要品格高洁,那么就需要做到忍名、舍誉、去贪欲。也就是说要以正当的途径获得名誉,在不属于自己的美名前要止住脚步、忍住诱惑,莫为浮名遮望眼,以保持自己人格的清洁,以免留下终身的骂名。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谁也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而且客观地说,求名并非坏事,一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但凡事以适度为宜,求名心太切,受其诱惑,妄图功名,有时就容易生邪念、走歪门、无中生有,结果名誉没求来,反倒臭名远扬,遗臭万年。
中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叫尼古拉·塔尔达利亚的数学家,他热爱数学,才智过人,又十分勤奋好学,在国内的数学擂台赛上享有“不可战胜者”的盛誉。他经过自己的苦心钻研,找到了一元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
这时,有个叫卡尔丹诺的人找到了塔尔达利亚。他是医生,拥有高尚的职业,数学是他的业余爱好,他诚心又热心地向塔尔达利亚讨教,声称自己有千万项发明,只有一元三次方程式对他是不解之谜,并为此而痛苦不堪。
善良的塔尔达利亚被哄骗了,把自己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卡尔丹诺。谁知仅过了几天后,卡尔丹诺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一篇阐述一元三次方程式新解法的论文,并大言不惭地宣称这是他自己最新的发明,却只字不提塔尔达利亚的名字,这就是“卡尔丹诺公式”。卡尔丹诺担心塔尔达利亚指证自己,便暗地收买亡命徒秘密地将塔尔达利亚杀死了。
卡尔丹诺的这一欺世盗名、丧尽天良的无耻行径虽然在相当一段时期里欺瞒住了人们,但真相终究还是大白于天下了。现在,卡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已经成了“数学骗子”、“剽窃者”的代名词。
卡尔丹诺并非无能之辈,就他自己的成就来说已然不错。糟糕的是,他人心不足、欲无止境,他过分追求浮名,意图流芳百世,以致弄巧成拙,美名变成恶名,真是可悲。他因求虚名而身败名裂的例子确实发人深省。
求名并无过错,关键是不要死死盯住不放,盯花了眼。有时,既未沽,也未钓,更未盗,美名便戴到了自己的头顶,这又当如何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与日军在依洛吉岛展开了激战,最后将日军打败,把胜利的旗帜插在了岛上的主峰,心情激动的陆战队员们在欢呼声中把那面胜利的旗帜撕成碎片分给大家,以做终生的纪念。
无疑,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场面,后来赶来的记者打算把它拍照下来,就临时找来六名战士重新演出这一幕。其中有一个战士叫海斯,是一个在战斗中表现一般的人,可是由于这张照片的作用,他成了英雄,在国内得到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他的形象印在邮票、香皂物品等上,家乡也为他塑了雕像。
这时,海斯的心是极为矛盾的:他一方面陶醉在周围众多的赞扬声中,一方面又怕真相被揭露,因此又陷入名不副实的内疚、自愧之中。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每天只好用酒来麻醉自己,最终以死亡祭奠了对他充满赞歌的人世。
美名,美则美矣!只是对于还有一点儿正义感、有一点儿良知的人,面对不该属于他的美名,受之可以,让他坦然却未必办得到!得到的是美名,得到的也是一座沉重的大山、一条捆缚自己的锁链,早晚会被压垮,压得喘不过气来。
君子求善名,走善道、行善事。小人求虚名,弃君子之道,做小人勾当。还是苏东坡先生说得好:“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名是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志,但应该做到取之有道、名副其实。所以,做人诚实一些,自己没有功绩就坦白地承认,这样你反倒有可能得到美名。
事实上,个人的名声和成绩是否能够流传后世,绝对不是仅靠自吹自擂、强拉硬扯就能行得通的。真正取得过显赫成就却又视名声和荣誉为浮云的人才活得真实、活得自在,也才更受世人称道。那些人格清洁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无论外界有多少诱惑,他们都会固守自己的人生原则,保持清醒的心智,不过分追求个人名誉,不为浮名遮望眼,忍名、舍誉、去贪欲,办实事、求实绩。
在这一点上,季羡林先生为我们做了良好的典范。
季羡林先生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著作等身,精通12国语言,是深受众人敬仰的大师。这不仅因为他在学术上的非凡成就,还因为他崇高的人品,尤其是他不图虚名,三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顶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光荣桂冠,始终能够踏踏实实做学问,这在社会各界已传为美谈。
对于众人给予的三顶桂冠,季羡林先生感觉是“浑身起鸡皮疙瘩”。对此,他在《病榻杂记》中力辞这三顶“桂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杀老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我一生做教书匠,爬格子,在国外教书10年,在国内57年。说我一点儿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但是,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在一次会议上,北京市的一位领导突然称我为‘国宝’,我极为惊愕,大惑不解。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这三个桂冠摘下来。”
“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季羡林先生如是说,“学术是老老实实的东西,不能掺半点儿假,沽名钓誉。通过个人努力或集体努力,老老实实地做学问,得出的结果必然是实事求是的。这样做,才算是有学术良心。”
季羡林先生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浮华所惑,坚守人格操守,把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三顶帽子统统甩掉,只为“一个自由自在身”,表现了其不慕虚名的风骨,此等才高品亦高的言行风范不能不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庄子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忘掉自我,修养较高的人无意追求功业,有学问道德的人无意追求名声”。这是告诉我们,功名是虚浮之事,也是身外之物,我们不应被其左右。
让我们始终牢记这样一句话:追求功名要正当,要留清白在人间!
慧心物语
名是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志,但求名应做到取之有道、名副其实,不能沽名钓誉,更不能乱捧瞎吹、炒作起哄、欺世盗名。我们提倡做人要有胸襟,有气度,就是莫为浮名遮望眼,懂得如何对待人生中的诱惑,做到忍名、舍誉、去贪欲。
002 克制贪欲,人不能钻到钱眼儿里去
人们常把金钱称作万恶之源,其实可怕的不是金钱而是贪欲。当面临金钱诱惑的时候,无法做到理智清醒、坚守自己,就会为其所困,甚至一生都要为它所左右。正如哲学家所说的那样:“他并没有得到财富,而是财富占有了他。”
每个人都有追求财富的权利,赚钱是可以的,致富也应当,但切不可钱迷心窍、见利忘义,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赚钱,走歪门邪道去致富,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道德与良心。
不可否认,钱财对于人来说很重要,但人不能钻到钱眼儿里去,因为世界上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大义。利和义是一个矛盾体,大到国家和社会的治理,肯定需要平衡利和义的矛盾,否则社会肯定出大问题;小到家庭和个人关系,也需要处理好利和义的对立统一的问题。
人生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化的利益,而是正义和尊严。中国历史上,许多仁义之士轻利重义,为了坚守心中的正义与良知,果断地弃利取义。中国有句古话云:“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说的就是做人要有骨气,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利益浮华所诱惑,不轻易放弃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
《三国演义》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关羽重义轻利的义举。
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东汉末年,汉室倾颓,董卓篡权,天下大乱,豪杰并起。自小家境贫寒的关羽投奔打着“复兴汉室”旗号的帝室之胄刘备。之后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三结义,许下了同生共死的誓言,由此关羽开始为刘备赴汤蹈火,屡立战功。
当关羽与刘备、张飞在曹操的追剿下被冲散之后,为了保护刘备的夫人,他在曹操部将张辽的游说下暂时投降,但“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为了收买关羽的人心,用尽请客送礼等各种办法,还相继给关羽送来美人、黄金、战袍、赤兔马,又利用手中的权力封了关羽一个“汉寿亭侯”。
尽管这些物质利益很诱人,但始终未能改变关羽对刘备的忠义,他坚持“若知皇叔下落,虽赴汤蹈火,必往从之”。当打听到刘备的下落之后,关羽毅然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克服了重重困难险阻,护送嫂子回到刘备身边,兄弟相聚,真可谓忠义关云长,令人肃然起敬、为之动容。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荀子曰:“义中之利,君子所贵也。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在利与义之间,他们的做法是舍利取义,这正是君子之所为。
因此,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固守内心的一份坚定,控制对金钱的欲望,张弛有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通过正当的手段劳动致富,这样的钱财拿着才放心,也更容易获得安心的生活方式。
徐鑫是一家IT公司的技术骨干,由于公司准备改变发展方向,他觉得公司不再适合自己,准备换一份工作。以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以及自身的能力,徐鑫决定去本市最大的一家IT公司应聘。
该公司负责面试的经理对徐鑫的资历和能力很满意,却提了一个让徐鑫大为吃惊的条件:“我听说你原来的公司正在研究一种新软件,你也参与了这项技术的研发,如果你能把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告诉我们,明天你就可以来上班,而且你的工资将会是原来的两倍……”
尽管徐鑫对这家公司的影响力和实力都很满意,但他保持住了理智清醒,他认为为了个人利益出卖公司万万不可,于是他态度坚决地说:“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尽管我已经离开原来的公司,但我决不会因求取一份工作而做出卖公司的事情。”
徐鑫以为自己不可能得到这份工作了,但就在当天晚上,那位经理打来了电话,他诚恳地说:“你被录取了,并且是做我的助手,不仅是因为你的能力,更因为你舍利取义的优秀品质。你是好样的!”
当公司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徐鑫没有为了自身利益而出卖原来公司的机密。这样的做法正是舍利取义。这样的人是值得信任的,也是值得尊敬的,结果他获得了面试官的认可,得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工作。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以节义贞操为重,不为利益浮华而变,不因贪图财富而不择手段,不为个人利益出卖道义,我们就一定能达到君子之境界,获得人生的更大成就。
慧心物语
钱财对于人来说固然重要,但人不能钻到钱眼儿里去,因为世界上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大义。在利与义之间,正确的做法是舍利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正是君子的坚定之所在。
003 坚持走自己的路,别把自己“弄丢”了在追求事业理想的过程中,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坚守清晰的人生目标,坚持走一条自己的路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倘若总是朝三暮四、随波逐流,这种人要么是懦夫,要么是伪君子,绝不是能成大事的人。
有这样一个人,他一心一意想升官发财,可是从风华正茂熬到斑斑白发,却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小公务员。他整天都是郁郁寡欢,每次想起自己的一生就唉声叹气,有一天竟然号啕大哭起来。
一位新同事刚来办公室工作,见此场景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何如此难过,他回答道:“唉,你有所不知。年轻时,我的上司爱好文学,我便学着作诗、学写文章,想不到刚觉得有点儿小成绩了,却又换了一位爱好科学的上司。于是我赶紧开始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学历太浅,还是不重用我。后来,换了现在这位上司,我自认文武兼备,人也老成了,谁知上司喜欢青年才俊。我一直想得到上司的欣赏和重用,为上司们活了一辈子,但是……”说着,这个人又禁不住地哭泣起来,“如今我年龄渐大,过不了几年就要退休了,但是却一事无成,你说我怎么不难过?”
故事中的这个人处心积虑地为上司而活,太在乎上司的眼光,一味地讨好上司,随着上司的喜好东一锤子,西一棒子,如此没有自我的生活必然是索然无味的、苦不堪言的,心也是不得轻松、绵软无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