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保护孩子免受伤害,是父母的责任。但爱孩子的同时,也要学会适当放手。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一切都一手包办,无形中把孩子当成一个宠物,而不是一个人。每个人都是在体验中成长的,成长是不能代替的,所以体验也是不能代替的。对孩子过度保护,会使他丧失自己飞翔的能力。而且,很多被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会有依赖性强、人际交往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生活自理能力差等不良的个性特征。因此,过度保护您的“潜力股”只会让他丧失潜力。
林烨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学习成绩也很优异。妈妈对林烨百般宠爱,唯恐他受一点委屈。冬天,妈妈把林烨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的,把他送到教室门口,再亲自为他摘下帽子、手套,脱下棉衣,还嘱咐他下课了千万不要出去活动,免得冻着了生病;夏天,林烨的奶奶会牺牲午觉时间,在课间给他送来饮料和水,说不放心学校的饮水卫生。在林烨的上课时间,妈妈要是凑巧从学校路过,就会买一些点心饼干给林烨送过来。按说林烨的身体被这样呵护,应该是很健康的,实际上却不然,他的身体很虚弱,脸色经常是苍白的,而且他的性格在这种过度保护下,越来越内向,跟同学们也不大合得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过度保护往往会适得其反。像林烨这样年纪的男孩子,应该是生龙活虎的,每天和同学们一起在阳光下玩耍,冬天在雪地里奔跑、打雪仗……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体魄;还有,妈妈、奶奶对他的过度照顾,导致他性格脆弱、依赖性强,不会关爱别人,无法跟他人和睦相处。像林烨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林烨的父母如果不及早“撒手放养”,也许不久的将来又会出现一个“高分低能”的“人才”,这会给林烨今后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有位心理医师遇见这样一对夫妻,两个人是为儿子而来的。原来,他们的儿子大学毕业三年了,一直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拒绝上班,也没有朋友。现在都二十五岁了,还跟个孩子一样。这位父亲说:“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了,比如让他去亲戚的公司上班,他去了一天就回来了,说人家看不起他。”母亲在一边指责说:“这不都是你惯的吗?”这位母亲望着心理医师,激动地说:“从小到大,什么事儿他都依着孩子。现在可好,惯出毛病来了吧?”
这位父亲觉得没有面子,就恼怒地说:“事情都到这个份儿上了,你再提原来的事还有什么用呢?”妻子转向丈夫:“从小什么事儿你都包办,现在好了吧,你能包办他一辈子吗?”
这位心理医师说,他已经接待了好几个这样的案例了,都是二十多岁的男孩,有的大学毕业,有的退伍回来,他们都拒绝进入社会,不愿像同龄人那样正常地上班和交友。心理医师还说,这些男孩子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症,并且从心理学上分析,都应归咎于父母的过度溺爱和保护。
这些家长是如何想的呢?他们的想法是,养育孩子就是让他成才,所以要以最快的速度,让孩子少走弯路,早日让孩子获得成功。孩子有想法的时候,他们也会压制孩子的想法,让孩子照着自己的意志来做,因为自己经历过,有经验。如此一来,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凡事都要父母插手,凡事都要父母包办,他们对自己的人生不管不问,能逃避一时是一时。
其实,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是营养。孩子的路终归要自己走,遇到挫折也需要他们自己勇敢面对。父母不能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这样会扼杀他们作为权利主体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一开始他们在家庭中缺乏独立的机会,逐渐缺少独立成长的内在动力和勇气,弱化了在现实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甚至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自立于社会的人,这是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败。
培养潜力股
过度保护对孩子的成长如此不利,父母怎样做才能给孩子正确的爱和帮助呢?
父母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父母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看是不是对孩子有过度保护的心理和言行。如果有,就要进行自我调节。要知道真正的爱,不是过度的溺爱和保护,而是尊重孩子的需要和感受。
不要把孩子当做一个宠物。
孩子是有独立尊严的人,父母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真正的人。当然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真正的爱,是让孩子学会独自飞翔,而不是抱着他走。
父母要学会爱自己。
孩子终归是要脱离自己独自生活的,他应该有长大独立的那一天。父母当然要爱孩子,但不能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而不去爱惜自己。若是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终有一天会把孩子“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