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妹:征凶,无攸利。
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说(悦)以动,所以归妹也。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下卦“兑”是少女,上卦“震”是长男,卦象为少女嫁给长男,是说正夫人的妹妹以介妇的名义从姐姐嫁去为妾,又古时女人出嫁为“归”,所以卦名“归妹”。下卦“兑”是悦,上卦“震”是动,因此这类婚嫁包含着凶险。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天地之间的第一正事,但是不可违逆常理,凡事做得出格。作为现代人应该摒弃旧的婚姻理念,修身养性,洁身自好。通过违理现象看未来的结果,做到尽可能避害趋利,防患于未然。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娣”,古代是一夫多妻制,妹妹可以跟随姐姐同嫁一个男人,就是妾。称“娣”。
初九在归妹卦的最下方,刚爻得正,象征德行端正贤良的女子。但地位低,在上又没有正当的相应,初九不能独自出嫁,只能随姐姐出嫁做妾,不能做正室。就像是脚有毛病,行走不便,活动范围有限。尽管如此,初九毕竟有妇人的良好品德,仍然能够协助姐姐共同侍奉丈夫,以尽妇道,所以吉祥。
这一爻,是说虽然位卑,但能够坚守纯正,并不影响贤良端正的美德。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象曰: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
九二阳刚,处于下卦中位,象征有中正的德性;但阳爻阴位不正,好比不能得良配,居正室,就像瞎了眼睛。尽管如此,九二内心里洁身自爱,虽然不利于出嫁,于闺门之内仍然能够操守贞静。
象传说“未变常也”,是说九二能够保守中正的常德。
这一爻是说,眼有残疾,心地端正,居家静守,不失常德。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
“须”,即待。
六三,阴爻阳位不正,无才无德,十分轻佻。六三本来已经订婚,但婚期未到就急着要嫁到夫家去,男方推迟了婚期,她只好耐着性子再等待一段时间,仍不守本分,终于被男方看出是个品行不端的女人,于是就不要她了,也就是“反归”被休回娘家。这样一来,本来地位并不算低的六三只好降低身份,作为陪嫁的妾才能嫁出去。
象传说“未当也”,是专指六三品行不端,行为不当。
这一爻是说,品行不端,就会把自己耽误了。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象曰:衍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愆期”,即延缓而过期了。
九四刚强而没有相应的人,因而很难找到配偶,因为刚毅,所以做事丝毫不苟,就连婚事上也不肯轻易地许配,如此就延误了婚期。但是一旦遇有良缘,终究会成功。
象传说,所以延迟未嫁,是在选择适当的对象,有所等待是也。
这一爻强调,宁可延误,也不随便凑合。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帝乙”,指商汤,因其于乙日诞生,所以就以“帝乙”称之。袂:衣袖。
六五以阴爻居君位,又和下卦的九二相应,代表着君王的女儿将下嫁于臣子。女子重德不重色,六五柔顺中正,能够谦虚待人,不因为居高位而骄傲自夸,也不会刻意地去修饰服饰,因此衣着就不如妾的华美好看了。然而在品性上却尽量要求完美,如同十五的满月一般皎洁光明,因此吉祥。
象传说:六五中庸高贵,比较重视品德,所以出嫁之后也就不太讲究服饰。
这一爻教人应重内在的德行,而不要看重虚华的外表。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羊无血,无攸利。
象曰: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筐”,是装东西的竹篮。“士”是宰割的意思。
上六已是最末一爻而又无正应,表示婚姻终究没有成果。古时结婚时于宗庙祭祀上,新娘该捧着装有东西的竹篮,才有敬意也合礼节,如今新娘的篮中竟空无一物,新郎看新娘如此不尽职,也无心祭拜,当要宰割羊当祭品时,竟割不出血来,所以这祭祀的典礼致败而返。
象传说:这是由于女方不称职,虚有其名而空无其实,以致最后也是没有结果。
这一爻教人不该虚有其表,而要充实内在。
远离邪僻正道而行
“归妹”从头到尾讲的是“婚嫁”的复杂过程。从其六爻中只有两爻打了折扣的吉利,而其余皆凶的情况来看,它所主张的是女子应通过礼俗明媒正娶,与人作正妻;而违反礼俗、自作主张嫁与人作侧室,则不会有吉利的结果。这明显是古代婚嫁制度的一种反映。然而应当认识到,在这里,“婚嫁”只是一个表面喻象,如果我们能够从其表面主张深入探究并有方向地进行发挥,则可以有另外的发现。归妹卦的卦辞从反面设喻,指出行为不正必有凶险,无所利。而六爻则以不同情况为例,阐发了卦辞的意义。其核心是强调女子出嫁必须严守“正”道。初九命该偏房而能安守本分则征吉;九二嫁夫不良而能守正不渝则利贞;九四为选如意郎君宁愿愆期,为此待时,而并非难嫁;六五以帝王之女嫁为正妻却能做到尊而能谦,获得吉祥;六三与上六则不同了,由于居位不正,六三有非分之想,上六则难行祭祀之礼,这就显示了卦辞所言的“凶”、“无攸利”。可见无论是作偏房也好,作正室也好,是帝王之女也好,百姓之女也好,在婚姻生活中,正则吉,不正则凶。
那么,由此我们则可从中感悟到这样一种思想,即远离现实中错误乃至丑恶的陋规陋习,以正道而行,从而防止自己的路走向偏邪,出现凶恶的结果。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做人做事而言,不仅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有警戒意义。
春秋时期的阳虎是鲁国季孙氏的家臣,一直辅佐鲁国的执政者季平子,拥有很大的权势。他野心勃勃,一心想成为一国之君。季平子去世后,他把皇位的继承者季桓子囚禁起来。从此阳虎一手遮天,成了鲁国幕后的国君,掌握着所有的实权。
当时孔子已经步入中年,他主张的“仁政”在社会上很有名气。阳虎为扩大自己的影响,希望孔子到自己手下做官,他三番五次地邀请孔子商谈做官事宜,都遭到了孔子的断然拒绝。原来孔子看穿了阳虎囚君篡位的面目,决心不和他见面,想方设法避开他。
阳虎并没有就此放弃。当时有个礼节,诸侯赠赏礼物给士,如果士刚好不在家,那么他回来时,一定要亲自拜访诸侯,以表示感谢。于是阳虎趁孔子不在家时给他送去了一份厚礼,他想这样一来,孔子就会亲自登门拜见。可是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孔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趁阳虎出门在外时回访了他。
一次,孔子远远地看见阳虎朝自己走来,便转身往回走,可阳虎已经快步跑过来。
阳虎说:“你提倡‘仁’,但不帮助国家,解决国家问题,你这是‘仁’吗?”孔子默不作声。
阳虎见孔子没有说话,以为他心有所动,又问:“岁月不饶人,你现在上了年纪,却一次次错失送上门的机会,你这算聪明吗?你不是想干一番事业吗?现在我给你崇高的地位和享之不尽的财富,你还等什么呢?”
孔子回答说:“正因为我提倡‘仁’,所以我要看看我侍奉的国君是不是仁君,值不值得我去辅佐他!”
孔子说完就径直朝前走去,并且从此不再与阳虎打照面。
其实孔子在内心里一直都希望能被重用,但他为何又对阳虎一直持躲避态度呢?原因就在于,他的施政理想和方式是一定要坚持正道,倘若是那种歪门邪道,则他宁愿选择放弃,以避免像归妹卦中那种“女承筐无实,士羊无血,无攸利”的结果出现。阳虎后来的结局果然不妙,这也从反面证明了孔子认识的正确性。
整体来说,归妹卦的卦义,虽然其在人事方面的喻意并不直白显露,但它所蕴涵的那种“远离邪僻,正道而行”的思想,也应当被作为一种警戒原则而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