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水氵存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本卦的上、下卦都是“坎”即陷阱,象征其险无比。“坎”卦的上下爻均为阴虚而中爻为阳实,象征心中实在,故有“维心”之辞;“坎”形与古字“水”相似,当水流动时,前有凹陷,必注满之后溢出才继续前行,无论前方有多少凹陷,水绝不违背这一原则。
习:两个相同的卦相重,两个坎卦相重,两个离卦相重,两个艮卦相重……都叫习。有孚:诚信。
坎卦是说虽然总是不顺利,大志难伸,但还应该讲信用,保持心胸开阔、品行高尚。这是告诫人们,即使长期处在不顺利、不得志的境地,也需要胸怀广大和坚守正道。另外,习坎是险上加险,在险难面前,水直往前流而不只是装满坑坎,穿过种种险阻而不失掉往前流淌的信念。这是以水的“诚信”来比喻人要讲诚信。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窞”即陷。
初六柔弱,在坎卦重重险难的最下方,是陷入陷中的陷,亦即陷的最底层,无法脱身,所以凶险。象传说:到这种地步,已经失去脱险的方法,凶险到了极点。
这一爻,告诫人们不可深陷于险中,以致不能自拔。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九二也在艰难中前方又有险阻,不过,九二阳刚得中,虽然不能完全克服险难,但所求不大时,仍然可以达到目的。象传说:这是由于还在危险中没有脱离的缘故。
这一爻,告诫在险难中,不可操之过急,应逐步设法脱险。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勿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坎坎”是前临是险,后倚有险。
六三阴柔,不正不中,而且夹在上、下两个坎卦的中间,进退皆险,处境既险,且倚赖奸险之人,是入于险地,已经陷入危险的深处,任何行动都不会有用。所以象传说:终究都不会成功。
这一爻,告诫在重重险难中不可妄动,应先求自保以待变。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樽”是酒器。“簋”是装谷物的竹盘。“缶”是没有文饰的朴素的瓦器。“贰”即二。“约”是俭约。
六四接近尊位的九五,本来君臣之间的分际非常严格,但在险难的时刻,刚强的顺臣与柔的君就不能不省去一切繁文缛节而以诚意代替了。就像一樽酒、一盘饭,再用朴素的瓦器陪衬,由窗户将简单的食物送给君王。这样才能渡过险难,终于没有灾祸。
象传说:这是刚与柔能够坦诚地来往、合作无间的缘故。“际”是两墙相合的界限,有相合相亲的含义。
这一爻,说明险难中应不拘泥于常规。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这一爻辞也不易解,“祗”是敬慎意。九五在上卦“坎”的中央,水还在流入,没有漫出,还不能脱险。但九五阳刚中正,而且在尊位,无论德性与地位,都是以拯救天下的艰难为己任;而且,九五已在接近坎卦结束的位置,相当于流入坎中的水已到达平面,不久即可溢出,亦即脱险,所以无咎。
象传说九五虽然得中,但还不够大。
这一爻,说明虽然有希望脱险,也应把握最有利的时机。
上六:系用徽纟墨,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系”是缚,“徽”是三股的绳。“牠”是两股的绳,“迆”与置相同。
上六阴柔,在坎卦的终极,就像绳索重重束缚,放置在荆棘丛中,三年都不能走,所以凶险。象传说:这是上六违背了道理。
这一爻告诫人们在险难中轻举妄动,愈陷愈深,就无法自拔了。
以正以勇排难脱险
坎卦第二十九,序次于大过卦之后。序卦传说:“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意思是说,事物的发展不能终久地过泰过甚,过极之后,必有险难,所以大过卦后自然就有坎卦,“坎”即是险陷的象征。
彖传也说:“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水流不满坎陷,象征其深危莫测。人生有险,事出自然。但是处坎之时,待险之道,因人而异,效果不同,这是坎卦一再谆谆告诫的道理。
那么,在遇到困难艰险的时候,就很有必要按照坎卦所指示的那种精神进行决断行事,因为其所面对的和所有的一举一动,并不仅仅代表着自己,而是身负着对一定局势和群体有重要影响的责任。
因此,“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就是一种必然选择了。有信心,有正气,有胆略和魄力,这样才能“行险而不失其信”,“往有功也”。而一旦“失道”,则“凶也”。
在历史上,刘邦与项羽是两位英雄。二人成败的原因,古来多有不同的说辞,我们从“习坎”的角度入手,也可以从一方面得出其或成或败的原因。
当年,在秦王朝终于被消灭之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在汉中、巴蜀的荒凉险阻地带,堵塞他返回关中的道路。刘邦被置于封闭的险境,却能安然处之,积蓄力量,立定脚跟,徐图进取。此时的刘邦虽处于“未出中也”的处境,仍坎险重重,但他能够正确应对,因此也就能够“求小得”,这样坚持下来,终于渐渐占了上风,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而项羽的做法则与此相反,偏离了坎卦之道。在公元前202年,楚汉对决,项羽被汉军围困在垓下,此时的局势对于他来说,是“入于坎,凶”。但令人可叹的是,项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仍是错误和消极的。当时项羽在垓下营帐中,晚上听到汉军四面都唱起楚歌,项羽于是大惊道:“汉军都已经得到了楚地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项王就连夜起来,在营帐饮酒,与美人虞姬大唱悲歌,之后虞姬自刎。
项羽带部下壮士侍从八百多人,乘夜色突破重围,往南飞马奔驰。天明,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率五千骑兵追赶。项羽渡过淮河,骑马能跟随的只有一百多人。项羽到达阴陵,迷了路,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往左”。往左,就陷入大沼泽中。因此,汉军追了上来。项羽就领兵往东走,到东城时,只有二十八个骑士了。汉军骑马追赶有几千人。项羽自己揣度不能脱逃。他对骑士们说:“我起兵至今八年了,身经七十多次战斗,阻挡的被击破,攻击的被降服,未曾失败过,才能天下称霸。然而,今天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我,并非我作战的过错。今天固然非死不可,愿为各位痛快一战,一定连胜汉军三次,替各位破重围,斩汉将,砍汉旗,让各位知道是上天要灭我,并非我作战的过错。”于是他把骑士分为四队,向四面出击。汉军层层围住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士们说:“我替你们拿下一员汉将。”于是命令骑士四面飞马急驰而下,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项羽大声呼叫,驱马飞驰,随之汉军溃散,就斩杀一员汉将。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里,就分军三路重新包围。项羽又驰马冲杀,斩杀汉军一都尉,杀汉军几十上百人,再集合他的骑士,仅仅丧失两名骑士。项羽就问道:“怎么样?”骑士们都佩服地说:“正像大王所言。”
这时,乌江亭长停船靠岸等待,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但土地方圆千里,民众几十万,也足以称王了。请大王急速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到,无船渡江。”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渡江干什么?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进,如今无一人生还,纵然江东父老兄弟怜我爱我,以我为王,我有何面目见他们?纵然他们不说,难道我能不问心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一位忠厚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经一天走千里之远,不忍杀掉,把它送给您。”于是命令骑士都下马步行,持短兵器接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汉兵数百名。项羽也身受创伤十多处。回头看见汉骑司马吕马童,说道:“你不是我的老熟人吗?”吕马童不敢正视项羽,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羽。”项羽就说:“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购我的人头,封邑万户,我给你们一点恩德吧。”说完就自刎而死。项羽这样一死,一切也就灰飞烟灭,刘邦顺利夺得了天下,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作为各自阵营的领导者,面对艰难危险的局势,刘邦和项羽因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措施,也就得到了不同的结局。刘邦转败为胜,项羽则转强为弱,直至最后被消灭,这虽然有各种复杂的原因,但首先那种面对坎险的态度,恐怕就已经为他们未来的方向定下了调子。
综合来看,坎卦阐述了身处陷险之境如何冲破艰险的原则。艰难陷险时期,也正是体现人性光辉的时候,临危不惧意志坚定,对光明的前途依然执着追求,这应该成为一种深刻的领导思想。陷险绝非好事,因而尽量不要陷入;若已经陷入,则不可操之太急,而应稳步涉险,徐图解脱。陷入既深,更不可轻举妄动,而应寻求自保之策,静以待变。居于领导地位的人,应发挥自己的勇气才能,以求化险为夷,帮助民众一起脱离险境;同时,因事关全局,更宜小心谨慎,以防稍有不慎,导致“三岁不得,凶”。在坎险之中愈陷愈深,最终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