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闻名的长城,东起渤海之滨河北省的山海关(又一说鸭绿江畔),西至祁连山下甘肃省的嘉峪关。它宽8米、高5—10米,全长12000多华里。它像一条巨龙,蜿蜒在祖国北部的崇山峻岭之间,雄关高峙的长城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迄今吸引着人们来此游览考古,它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我们榆林的这段长城,东起府谷县的黄甫川,西到定边花马池,全长1300多华里,在整个长城中段,占全长城的十分之一;我县这段长城由横山县城关镇高烽村的大圪塔入境,与我县黄蒿界乡黄大梁村张窑子接壤,到中山涧乡李元峁村大台庄,与吴旗县长城乡榆树坪村的边墙渠连接。据史书载,榆林境内长城是公元585年隋文帝即位初建,明代余子俊受命来榆率役军四万补修,并沿线新筑了11个大城堡,93个墩台,896个崖寨工事,平均三、四里还筑一个战斗堡垒,逢镇堡之地还设障驻军。
站在长城上俯瞰,每隔不远的高处,有一个四方形高墩,亦称烽火台,这是古代用来报告军情的设施。如遇敌人入侵,烽火台上立即发出讯号——相传至军事指挥点,然后根据情报做好应战准备。远在宋时,沿白于山高峰山巅之墩,就有传告敌情之说。这些墩台,星罗棋布,近可相望。那时由于外夷骚乱频繁,防患事关重大,所以墩台上警报制度严格,组织严密,讯号分明。由定边至榆林这段长城称为西协,分为七把传递烽火,即:
一把为:新兴堡、石涝池堡、砖井堡、三山堡、定边堡、盐池堡、饶阳水堡;
二把为:把兔河堡、柳树涧堡、新安边堡、旧安边堡;
三把为:镇靖堡、镇罗堡、新城堡、宁塞堡;
四把为:威武堡、清平堡、龙洲堡;
五把为:池罗营堡、怀远堡;
六把为:响水堡;
七把为:从榆林城东永昌墩至保宁堡镇疆墩上。
讯号标志的规定是:白天以烟、旗号为志;夜晚以灯笼为号,为了区分敌方进退,又规定敌进加鸣炮,敌退则是日放烟、夜举火。为了报告敌方人数,规定在百骑以下者,白天高竖黄旗一面,夜间高悬灯笼一只;百骑至五百骑者,日悬青旗一面,夜挂灯笼两只;五百骑至一千以上,白天高挂皮袄,夜张灯笼三只;五千至一万骑的敌兵,日悬号带一条,夜张灯笼四只;如敌兵不退,便不分昼夜,每隔一个时辰(约两小时),照例发出情报一次,每当一处烽火台迎敌后,即分把传讯,指挥点接传讯情报,还击来敌。
1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