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61100000009

第9章 拜访古代先贤(2)

郑虎臣曾寓居苏州鹤舞桥东。在那里他曾潜心著述,写有《集珍日用》和《元夕闺灯实录》各一卷,编有《吴都文粹》十卷。至今存世的《吴都文粹》保留了大量东南文献,后来收入清代的《四库全书》。

郑虎臣登科走进仕途的时间,在度宗朝,即国难当头的咸淳年间。元朝蒋正子《山房随笔》就说“武学生郑虎臣登科,……乃假以武功大夫(即皇城史,平常无职掌)押其(贾似道)行”。与郑虎臣同时代的周密在《齐东野语》中也说“郑武弁(职阶低的武官)……虎臣有力焉”,这些虽属野史,然著者均是见闻很广的文人,他们的记述说明,在南宋之末国势危难的时候,郑虎臣放弃了悠闲的雅士生涯,加入到为国效力、习武从政的行列中来。因为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南宋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危机即将全面爆发。

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绰号“贾八哥”,台州(今浙江临海)人。是《宋史》奸臣传列举的奸臣15人中最后一个奸臣。贾似道晚年在重大国事的决策中失误,导致南宋覆亡,其政治道义责任不可推卸。

景定八年(1264),宋理宗病死,25岁的度宗皇帝登位。这位荒淫昏庸的皇帝把朝政完全交给同样荒淫昏庸的“师相”贾似道,而贾似道以“再造宋室”的三朝元老身份,每三天上朝一次处理政事,后来改成每六天一次,最后改成“十日一朝”。当时传唱的“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羽书莫报樊城急,新得娥眉正少年”反映的就是贾似道养尊处优、醉生梦死的情境。他居然十分专业地研究起蟋蟀的品种、习性、斗技,酒色余暇,竟写成蟋蟀专著《促织经》传世。贾似道虽坐享富贵,却仍知权力的重要,不肯分权他人。凡谏官弹劾、官员选拔、都城大事,不经他批准,谁也不敢擅行。

咸淳十年(1274),危机终于爆发。忽必烈以丞相伯颜为统帅,一举攻占长江中游,度宗惊恐病死,贾似道仓皇上阵,丁家洲一战,贾似道败走扬州。他上表自劾,乞保余生。但朝野大哗,舆论不容。德祐元年(1275),理宗的遗孀、太皇太后谢道清以朝廷的名义解除贾似道宰相职务,贬其为团练使,循州(广东南)安置,籍其家。理宗的弟弟福王赵与芮素来痛恨贾似道,招募敢杀贾似道的人押送他,时任会稽县尉的郑虎臣欣然应募,愿为监押官。贾似道启程时,身边的侍妾还有几十人,郑虎臣把她们都遣散了,没收了贾似道的金银财宝。启程时,虎臣撤去轿盖,让贾似道在秋日阳光的暴晒下行进。一路上,虎臣令轿夫直呼贾似道姓名,高唱杭州民谣给似道听,百般羞辱误国奸臣: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

吴循州,贾循州,十五年间一转头,人生放下休。

同是秋天,局势迥异。贾似道坏事做尽,自然恶有恶报。这样的歌谣很能击中似道心中要害,使他无地自容。

一日,郑虎臣的监押队伍来至一座古寺,寺壁有被贾似道迫害的前宰相吴潜南去时的留题,虎臣故意问似道:“贾团练,吴潜是什么缘故到的这里?”心中有鬼的贾似道答不出话来。船过南剑州(今南平)黯淡滩时,虎臣指着溪水试探似道:“这水清得很,为什么不在这里死呢?”贾似道说:“太皇太后答应过我不死的。如果真有旨意令我死,我才敢赴死。”此时,已是九月秋天,朝廷又发旨要追回贾似道鞫问,文书正在驿站间飞递。当郑虎臣押送似道到了漳州南二十里的木棉庵时,他眼见似道不肯自杀,似乎也怕情况发生变化,于是下定了诛杀贾似道的决心:“吾为天下杀似道,虽死何憾!”在贾似道如厕之时,“拉其胸杀之”。那一年郑虎臣56岁,贾似道63岁。

过了一年,元军统帅伯颜进入临安,宋宰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罡(宋端宗)即位于福州,鞫问“虎臣不奉朝命私杀似道罪,斩虎臣”(据南宋郑思肖《心史.大义略叙》说少保张世杰斩郑虎臣。而据清毕沅《续资治通鉴》说“陈宜中至福州,捕虎臣,毙于狱”。姑并存二说。)

郑虎臣诛杀贾似道,显然顺应了当时普遍的民意。《会稽县志》记郑虎臣此举“人咸称快焉”。明代《福安县志》认为贾似道误了国家,罪大恶极,朝廷不处以极刑只流放他,是国家刑罚的失当行为,结果反而让郑虎臣担当“擅诛”的罪名而死,是朝政的错上加错,既可悲又可叹。《福安县志》认为,明代大学者李东阳的诗可作为千秋定论:

君王不诛监押诛,父仇国恨一时摅。监押虽死名不灭,元城使者空呕血。

因郑虎臣而名闻遐迩的木棉庵,在漳州古驿十三庵中属仅存的古驿庵。南宋以来,吟咏诗文不绝如缕,并遗有明抗倭名将俞大猷所立碣石“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木棉庵现已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福安修建“三贤祠”,郑虎臣与薛令之(唐)、谢翱(南宋)并列,并称为“福安三贤”。

清康熙五十年(1711)郑虎臣的十三世后裔报经福建学使范光宗批准,在南山村重修祠堂纪念虎臣,并修墓立碑。郑氏宗祠墙榜书“精忠报国”,内存署名文山、张蔚然(明福安县令)、范光宗等人题写的黑漆鎏金楹联五对。其中署名“文山”的楹联是:

作正气人都为名教肩任,

到成仁处总缘大义认真。

郑虎臣生有二子,柏柱郑氏自虎臣传至今已三十余世。

木棉庵

[清]黄任

片石长悬万古羞,当年来路贾循州。

楼台无地营三窟,蓬颗何日问首丘。

落日狐狸官道晚,空山蟋蟀野田秋。

会稽小尉真强意,为复中原万姓仇。

以诗立县说郑寀

余挺

南宋绍定二年(1229)五月十四日。

都城临安(今杭州),凤凰山麓巍峨的皇宫里。

集英殿内气氛庄严而隆重,理宗皇帝即将在朝臣的簇拥下御临,主持他登位后的第二次赐进士唱名礼,皇帝将亲自决定本榜进士的前三名,并批准其余554名“进士及第”和“进士出身”,唱名如仪后在礼部贡院外张榜布示。

长溪县举子郑寀也在这里静候佳音。他已经42岁,与其他举子比较,略显得成熟沉稳。当皇帝临轩,宰臣呈进名单,经皇上审阅允准后,唱名便开始了。

老天不负有心人,郑寀何止十载寒窗苦读。此刻,他听得分明:“福州郡长溪县郑寀,甲科进士及第!”

郑寀,绍定二年黄朴榜甲科进士,从此踏上了二十年的官宦之路。

艰难时世苦读生涯

宋朝的国势远没有汉唐的强大,尽管它的文化在历史上灿烂得十分眩目耀眼。到了南宋,积贫积弱,偏安东南,跟北方的金人、蒙人打仗老是输得一塌糊涂。军费和赔款的开销,朝廷只能从人民身上榨取。在农村,年成即便丰收,大多数人还是不免穷饿,所谓“春秋生成一百倍,天下三分二分贫”,讲的就是当时的人世。

郑寀便是在这艰难时世,于淳熙十四年(1187)诞生在长溪县永乐乡钦德里的西铭村,曾祖“少以行艺推三舍”,则是国子监太学生。祖父以“风义闻一乡”,是以道德品行知名的人。父亲郑之明,字畯之(1152~1237),“学博文高,为乡先生,后进尊事,以越百里来从游者”,是说他学问广博,文章高明,是永乐乡执教为业的先生,学生们都尊敬他,乐于事从,其名声使百里之外的学生都赶来向他求学。(均见宋刘克庄大全集《枢密郑公行状》)。郑之明两次娶亲,都是缪家的女子,养育二男二女,他35岁时郑寀出生,是长子,后攻习举子业,其人生目标当然是科举仕途。学博文高的郑之明自然对儿子的前程作过认真的思考。他看到,比起北宋,南宋庞杂的行政机构需要更多的官员,即以本县永乐乡、灵霍乡(两乡大约相当今日之福安)来看,本朝在郑寀之前就有40名进士,大大超过北宋时代的7人。宋都南迁杭州,其科举入仕对闽地读书人产生的吸引力远超历朝。郑之明自家的堂弟郑之悌就是走读书之路中了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的,后来他任职国子丞、浙江严州知州和湖北提举使。

知子莫如父。郑之明相信儿子终能成龙。而郑寀也一定在郑之悌艰辛的科举之路中获得了启示。寒窗岁月如此漫长,我们今天已无法知道在那些日子里发生过什么。我们只知道郑寀“家贫,借里中书,手抄口诵,遂贯通百家”。刘克庄的这句话高度评价了郑寀的求学精神和学识成就。

宋理宗即皇帝位的第三年,是宝庆二年(1226),40岁的郑寀娶了30岁的阮淑为妻,第二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郑斿,但那年冬天,阮淑便不幸死去。这位匆匆来去的薄命女子给郑寀留下刻骨铭心的痛苦和怀念。

郑寀很快从悲痛中清醒过来。因为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便要举行科举考试。年龄的压力使他感到,这是一番决定命运的搏斗。

绍定二年(1229),郑寀迎着料峭的春风启程,到“行在”临安通过省试、殿试,终于取得进士功名。据《淳祐三山志》,当年考试,福州黄朴是进士第一(状元),而郑寀名列黄朴之后,可见郑寀是本榜福州郡进士第二人。

8年后,郑寀因“丁父忧”带着郑斿回到福安,在妻子阮淑的墓前(墓在隆坪村),他在一张黄笺上用文字告诉妻子,皇帝已任命自己为殿前侍御史,他还告诉妻子,儿子郑斿已经长大成人,如此等等。然后父子在墓前焚燃黄笺、冥钱,告慰这位不安的地下魂灵。这便是郑寀为妻子撰写的墓志铭中“燎黄”一词的含意。在墓铭中,郑寀对妻子早逝流露出歉意和感伤,文末的“亦可悲也夫!”使人仿佛听见历尽沧桑的一声长叹。

入幕州府历经磨炼

郑寀进士及第后,《宋史》说他“初历官为秘书省校书郎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等“馆职”,职掌国家的经籍图书,记录朝野重大事件,刊正重要书籍文件等。但《福安县志》明确的记载更合实际,郑寀是在中进士12年之后的淳祐元年(1241)召试馆职的。郑寀中进士后,一般要外派州县历练。郑寀约在绍定六年入隆兴(今南昌)知府陈韡幕下,参与隆兴府的军政,后来朝廷正式任命他为隆兴府推官(专司审理刑事)。郑寀任推官时,隆兴府有一个富僧死去,隆兴人汪刚中当时在朝任侍御史,闻讯想谋取富僧的遗产,写信暗示并威胁郑寀一帮府僚。郑寀愤然地说:“腕可断,笔不可曲!”汪刚中的谋财阴谋落了空。如果把这则记载与郑寀任临安观察判官时成功处理一桩“立继”案联系起来看,我们可以说郑寀是审判民事案件的能吏。陈韡是开禧进士,理学家叶适的弟子,《宋史》评论说“陈韡,将帅才也”。他曾兼任福建路兵马钤辖及招捕使,先后打败汀州的晏彪起义军,陈三枪起义军和衢州起义军,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郑寀与陈韡一直保持友好的关系。郑寀的孙子郑嗣翁(任建宁府麻沙镇税兼烟火公事),陈韡的孙子陈文鹿,后来都分别娶福州宦门许峻之女,成为通家亲戚。

郑寀调任京城临安,大约是南宋“端平入洛”事件以后。端平元年(1234),宋蒙联军攻击金军,金朝覆灭。七月,南宋以偏师出河南,企图一举收复三京,但遭蒙军伏击,大败而还。“端平入洛”的失败,使初登帝位的理宗皇帝下决心整顿朝廷的内政。这就是南宋朝政的“端平更化”。理宗拔贤黜佞,起用理学名臣(理宗庙号即由此来),特别重视升任京官的制度,选拔在州县任过职的官员“改官”入京。郑寀约在此时入朝,先任京城运使的辅官,即“运干”。端平三年(1236),在运干任上,他“迎侍”父亲郑之明来临安。当年老先生已经风烛残年,他79岁那年,曾因为寿明太后(已故宁宗的杨皇后)庆寿而受封承务郎的荣誉官阶。此时来京,老先生已无遗憾。他于次年以85岁高龄逝世,归葬穆云大澄村,郑寀亲自为父亲撰写了墓志铭。

皇帝近臣建邑首功

郑寀的名字在《宋史》和《续资治通鉴》等史书数度出现是在淳祐四年至九年(1244~1249)的记述中。这意味着,郑寀已成为皇帝的近臣。在淳祐七年(1247),他以侍御史升任为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这些官位是郑寀宦途中的顶峰点。端明殿学士是正三品,同签枢一般认为是从二品。特别是枢密这一机构,是南宋执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政令的最高机构,凡禁宫侍卫诸班的值勤,内外禁兵的招募、阅试、迁补、屯戌、赏罚,都由枢院职掌。它是与丞相府平行的中央机构,称为“二府”。枢密院的长官副官同左右丞相一样,被统称为“执政”。郑寀进入南宋的“政府”,说明理宗皇帝十分重视郑寀。郑寀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抓紧时机,举重若轻,以一种风雅的方式,把闹了二十年的长溪分县、县治定址这件家乡大事顺利地解决了。

大约是淳祐四年至五年之间(1244~1245),郑寀一定是在理宗皇帝心情舒畅的时刻,向皇帝呈上了他那首在福安脍炙人口的《韩阳风景》诗:

韩阳风景世间无,堪与王维作画图。

四面罗山朝虎井,一条带水绕龟湖。

形如丹凤飞衔印,势似苍龙卧吐珠。

此地不堪为县治,更于何处拜皇都。

这首诗显然勾起了皇帝的诗兴,他回宫在扇子上题诗赐答:

秋思太华峰头雪,晴忆巫山一片云。

去国归来犹未得,诗篇遥赠北山君。

同类推荐
  • 山水佳迹对联(下)

    山水佳迹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三凰山(澧县)”、“会龙山(益阳)”、“岳麓山(长沙)”等等。
  • 蒙学:蒙学教育读本

    蒙学:蒙学教育读本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家教蒙学与文化内涵。包括《家范》《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菜根谭》《蒋氏家训》《明太祖高皇帝訓》《曾国藩家书》《潜川徐氏家规》《合族公议条例列后》《孝友堂家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弟子规》《幼学琼林》《增广贤文》《三字经》等。
  • 消逝的世界(读好书系列)

    消逝的世界(读好书系列)

    楼兰古国消逝了,庞贝古城覆灭了,佩特拉城从人间蒸发了,“沙漠之狐”的珍宝不知所踪,渡渡鸟灭绝了,华南虎芳踪难觅,青海湖有什么危机?月牙泉还会存在吗?
  • 生肖民俗

    生肖民俗

    生肖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肖民俗》归纳、总结、展示了十二生肖文化的内涵、历史传承和其基本构成,让每个属相、而又意欲了解其知识的人都能从中有所获益,抑或是为临时需要者答疑解惑。它能成为您的案头之物,贴近您的生活。
  • 诗性的飞翔与心灵的冒险

    诗性的飞翔与心灵的冒险

    本书系国内实力派青年文学评论家张宗刚博士的评论自选集。书中所收文字及所评对象,显示了作者诸体兼擅的能力和评论多面手的风采。全书好处说好,坏处说坏,高屋建瓴,激浊扬清,既具美文路数,亦富思辨色彩,整体上堪称剑与歌的合鸣。
热门推荐
  • 毛头小子成道记

    毛头小子成道记

    这村里,除了大壮,二娃,我最大。。不是只吃了几颗花花草草就要做这糟老头的徒弟吧?会说话的猴子,白毛的老虎,五彩毛的鸡,长了鳞片的蛇,爬得很快的乌龟,竟然都是真的。————————你说你的大道是完整的,为何你还要求道。你说你能重组大道,为何大道弃你而去。————————我心即我道,心中有道,自然成道。且看一个放牛野小子,是如何在一个爱恨情仇,光怪陆奇的仙侠世界里成就完美大道的。
  • 都市之神棍千金

    都市之神棍千金

    被丢到末法时代的都市,明汐头一件事情就是抱了一个又粗又壮的大腿,将自己跟新老爸紧密的绑在一起。作为一个低调的富二代,明汐表示咱们要将金光闪闪的金砖光扬光大,同时将自己的看家本领一一的展现给世人。只是谁能告诉她,明明她现在是个富二代,有个金光闪闪的富二代老爸,自身还有牛哄哄的天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知祸福吉凶,想看相,可以提前预约,过时不候,还有牛逼哄哄的金砖大爷在手,一砖在手,天下有我,可是这个事事站在她的面前,事事维护的小子是怎么回事?还有那朵小白莲,你特么的含泪看着本小姐想要干什么?告诉你丫的,本小姐只喜欢帅哥,不喜欢美女,你再哭再没用。(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思之若慕:爱我你怎么舍得放手

    思之若慕:爱我你怎么舍得放手

    她是让人无法忘记的美好她带着执着只为一人的漫长时光万劫不复中,煎熬压抑,只因爱到此处却无法成全自己他是万人敬仰的最高掌权者他是生来就无可比拟的王者纷乱俗世中,空心独处,只因还未等到那个她他和她在阴谋中纠缠,在爱恨中无法脱身他和她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的对彼此的爱那不露欣喜不藏悲伤的眸光,大概就是他们之间的至死不渝
  • 万古圣尊

    万古圣尊

    绝世强者林凡,被人偷袭陨落,十年后转世重生,附身在一名少年武徒身上,面对着今生同门的嘲笑和欺压,凭借前世的修为知识,将敌人狠狠踩踏,用他们的鲜血,成就自己万古圣尊的辉煌。
  • 校花之绝品狂少

    校花之绝品狂少

    一年前,他穿越魔域,成为一代魔帝。万年后,魔域被毁,修为尽失,他回到了陌生却熟悉的都市。是一切重头再来,还是安心平凡,听天由命,故事从遇到了校花女神的那个夜晚说起......。
  • 妃常了不得

    妃常了不得

    轻轻那一抹笑,当现代名医轻儿遇到古时极宠富家女笑笑,当一个个极品帅男美少出现,谁是谁的缘,谁又是谁的劫。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只羡鸳鸯不羡仙?还是不负如来不负卿,但愿君心似我心的群美男相伴?当一切尘埃落定,繁华落幕,只愿彼此相安,幸福永远。
  • 神仙的365天

    神仙的365天

    挣钱不容易,养活自己更不容易,虽然我是神仙。
  • 花言传

    花言传

    很久很久以前,便有一个传说流传下来……花家,五百年便会出现一代妖神,其可以穿越过去,超越生死,可以替你完成你所遗憾的事情……所以无论人妖神三界,便争相追逐,花家一族,也一直隐居世外,直到这一个五百年到来……你有未完成的愿望吗?花言替你完成……
  • 都市妖行

    都市妖行

    一个都市的普通上班族,身体里居然寄宿着死神的化身。而这一切,在他二十岁生日之前都浑然不觉。直到一步一步揭开真相,他发现童话从未如此残酷。他卧底全球最大的暗杀组织、以特工的身份藏身校园、为了破案结交黑社会的大佬!就在他破获了一个又一个的妖异奇案之后,他发现真正的妖不在于世间,而在于人心。杀手、校花、道士、警察、古惑仔……盖棺定论。本书集合都市、玄幻、犯罪、悬疑多种元素,有笑点,有泪点,有萌点,邀你一起都市捉“妖”!
  • 神魔高校

    神魔高校

    一觉醒来,白昊上大学了。只不过,这座大学和白昊见过的大学有些不一样!语文,数学,英语对不起,这里不教;基础格斗——基础剑术——白木级剑法,黑铁级格斗术——这些才是我们教授的内容,只要你有足够的学分,一切都不是问题,这里是强者的乐园,这里是神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