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影芳踪,山水灵趣,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感悟锦绣河川的魅力!听高山流水,掬一捧清流,裁一片白云,山再高,有你便有情的相依;水再深,有你便有爱的呼应。待到山林合抱,花香盈野,只想偎着你——美丽富饶的家园,再唱一曲韩阳新韵。
啊,白云山
张炯
我走过祖国的许多名山大川,登临过井冈山的茨坪和珠砂冲,也登临过大别山的金刚台、泰山的岳顶、黄山的天都峰……,但我总忘不掉故乡的白云山!
从小我就住在白云山下一道溪谷的小村里。溪叫桥溪,所以村子也叫桥溪。桥溪的得名大概由于溪上曾架有一座飞檐木楼的跨虹形的大桥。这座全由杉木纵横交错、支在两岸岩石上架起的有屋顶、有廊柱,中间还有神龛的楼宇式桥梁,在别处我还未见过,称得上是就地取材的劳动人民的创造,在山村里显得气宇非凡,虽无雕梁画栋,却委实气概轩昂,是小时我所见到的最壮观的建筑了。人们可以坐在桥上的廊柱下聊天、钓鱼,善男信女更可以在桥上的神龛前烧香磕头。每逢迎神,大队人马抬轿、旌旗华盖、鼓乐锣钲,都可以熙熙攘攘从宽阔的桥楼中涌过对岸。这座桥是全村的政治、文化、宗教中心,也是飞短流长的新闻交流中心,可以说是远近闻名的。
那时,我在村子里的国民小学读书,经常跟伙伴们在这桥下的深潭游泳、跳水、打水仗。虽听说过白云山很高很高,却也只是高山仰止,从不曾上去过。
1949年4月,我从福州回到桥溪。那时我已是地下党员,跟几个同志奉命来到白云山区开展武装斗争,这才有机会登上了白云山。为了开辟一个根据地,就得先做群众工作,有一天,我和一个同志一道攀山越岭,来到白云山主峰下的里楼楼下村,住在我的一位亲戚——老贫农的家里。第二天一早便一鼓作气,攀上了白云山的主峰。
记得那一带布满密林修竹,山道很不好走。青青的大毛竹,一片森然。穿出竹林再往上攀,才见前面的山头平坦起来。及至登上山顶的一片平地,举目远望,心中豁然开朗。我当时高兴的不得了,因为屹立在这高高的山顶上,脚下的群山都走如龙蛇,“一览众山小”了。极目远望,不但可以见到穆阳镇,在叆叇的云中还可以看到闪着蓝光的三都澳港湾的海水……,这对于住惯了山凹子的我来说,实在是眼界大开,心胸为之一阔。山顶上倒不见白云,片片白云都沉到脚下的山谷里去了。但见天风荡荡,四处又极幽静。百里山河村廓,尽展眼底。
这是我第一次登上高山的极兴奋极新鲜的印象,也是终生难忘的印象。
后来,我们的一支游击队便出没在白云山的深山密林、溪旁桥边,由几个人发展到一百七八十人,东攻社口,南袭城山,西取穆阳,国民党反动派的县政府、县保安队、警察局再不敢在县城呆,逃窜到赛岐去了。游击队员大多数都是白云山区的村民。还在三十年代,这一带便有红军,富于革命的传统。虽然参加我们游击队的多已是红军的后代,但先辈的红旗他们没有忘记。当时尽管我们只有几个同志来到山区开辟工作,革命力量却发展得很快。那里的人民给我们送情报、供饭食、送子送夫来参加队伍,甚至没有枪就扛着锄头和大刀、梭标、鸟铳的,给我的印象深极了,这也是我终生不能忘记的。
我们的队伍在桥溪的桥楼上誓过师,学习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这座桥楼现在早已不存在,被洪水冲走了。换上的却是一座水泥桥。
1983年我回到桥溪,当年游击队的许多老队员都来看我,我们合影了一张照片,现在还留在我手里,尽管这些战友都已白发苍苍,但当年他们加入游击队的英姿笑脸,仍然活在我记忆里,就象白云山那青青的竹林,那潺潺的溪流,那苍苍的群峰,永远也不会衰老!
啊,白云山,我是多么想念您呀!
登白云山
[清]缪谕
峰顶凌?万石堆,芙蓉叠印望中开。
低临翠嶂千寻劈,俯瞰沧江一线回。
长啸声宜惊帝座,凭虚身恍在仙台。
双眸已遍大千界,次第归途晚磬催。
富春溪流韵
许怀中
福安市是我去闽东最早的一个县份,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在厦门大学中文系任教时,便和系主任一道去联系学生实习的事,当时是行署地区所在地,初次领略到福安的风景秀丽。改革开放以来,又数度重访,或开会、或采风、或参观,对福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感受加深。今春和一批作家去福安采风,富春溪的流韵,流进心河,交汇出今昔画面的叠印。记得24年前的暮春,在雨中行车到福安,冒雨观看了正在施工的革命纪念馆。县城的富春公园,风景佳丽,一片粗大的绿竹,向四面低垂,这是“中国绿竹之乡”福安一小角的缩写。竹丛和老樟老榕错落有致,鹅卵石铺成的小径,深幽幽地伸入原始森林,一湾明净的流水,犹如玉带绕腰间,当时我惊叹城中竟有如此美不胜收的风景。在福安电机厂参观,多种花卉把厂里的环境营造得十分优美。
此次来采风,得知福安县名的来历,还有一段佳话。先秦时期,越族聚居此地。周代为七闽地域,秦属闽中郡,汉初属闽越国,东汉属会稽南郡,直到宋淳祐五年(1245)置县。据载乡人殿中御史郑寀献诗理宗:“韩阳风景世间无,堪与王维作画图。四面罗山朝虎井,一条带水绕龟湖。形如丹凤飞衔印,势似苍龙卧吐珠。此处不堪为县治,更于何处拜皇都。”理宗阅后,御批:“敷赐五福,以安一县。”福安因而得名。历史上由皇帝赐的县名,并不多见。郑诗中描摹福安的秀丽如画、世上无双的风景,打动了皇心。“一条带水绕龟湖”,莫非是富春溪的流韵?
福安之美,确是名不虚传。这里依山傍海,山海相连,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拥有国家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省级自然保护区,又有红色文化、畲族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等有地方特色的丰富旅游资源,获“全省十大空中最美家园”之美称,并非偶然。
从福鼎到福安的当天下午,参观秦溪洋工业区远东电机集团途中,见路旁的小树,挂着一串串红花,当地人说叫千层红,像小灯笼垂挂而下,构成一道风景线。沿着高速公路,参观完下白石白马造船厂后,又来到丛贸造船厂,这个公司新建成投产2座10万吨级干船坞,已列全国第七位,居全省首位。福安市造船工业近年来发展如此之迅猛,也由于福安船舶修造产业是它的传统产业,早在唐代就开始兴建,民国初期盛极一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安船舶修造产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规模,现船舶行业有84家企业。我迎风站立码头,眺望白马港,水深浪平。富春溪流入的赛江,海岸线长达60公里,沿岸基岩固实,宜于建筑船坞、船台。福安的海岸线,全长100多公里,海岸水道风光可供旅游观赏,可谓是富春溪流韵之一。
“中国茶叶之乡”福安,翻开《福建省乡土志》,便见记载:“早在唐代,闽东闽北已开辟了许多茶园”,这里包括福安在内。唐代的“比屋皆饮”,宋代的“斗茶”盛行,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的“坦洋工夫”红茶脱颖而出。光绪年间,邻近各地之茶皆云集坦洋,是茶叶集散地。当时茶庄有30多家,茶叶出口量相当大。1915年,坦洋工夫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新中国成立之后,福安继续发扬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的品格,从红茶发展到绿茶、花茶、乌龙茶等多种类茶叶,推广茶叶生产制作的科技,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有关茶叶现场会多在福安召开。福安茶文化的繁荣发展,不能不提到设在福安的福建省农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我们驱车到已有70多年历史的老所访问,创始人便是百岁的茶泰斗张天福教授。一行人在会客室听了负责人介绍,他是我的老乡。雨中走过一段斜坡路,参观了试验茶园,有800多种茶叶。种植茶叶1000多亩。一片绿色海洋般的茶叶大观园,散发出茶文化的芳芬。
从省茶科所来到坦洋村,“坦洋工夫”所在地,留下清代古茶坊。坦洋溪靠码头,水运方便。村内保留下的古民居、武举人住宅、古茶行、炮楼、廊桥、天后宫、施氏和胡氏祠堂等,具有清代建筑风格。坦洋系历史文化名村,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的《福宁府志》上便有记载。因村形如长块木板,又称“板洋”。来到坦洋廊桥,楹联上写:“武帝桥跨两县界,坦洋十景一屏障。”放眼山水,景色怡人。“村前清流如练,村后桂树飘香,隔岸松杉苍翠,远近茶园碧绿”。此处有锣鼓争鸣、龟蛇遥望、云桂飘香、清溪飞凤、玉笔尖峰、骏马飞天、天台洞府、蒙井清泉、石门弄月、鲤鱼朝天等“坦洋十景”。这个历史文化名村,保留着一些独特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民间制茶工艺和民间艺术,富有特色。这个山清水秀的村庄,拥有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背景,集茶文化、古建筑与自然景观于一体,是富春溪流韵的一支独特风景线。
福安的历史文化名村中,和坦洋不同的是另一种人文品格的廉村。这是唐代左补阙兼太子侍讲、福建第一个进士薛令之的故里,曾出过23名进士,又被誉为“进士村”。薛令之与著名诗人贺知章并侍东宫,因李林甫与太子不睦,东宫官员受冷落,薛令之托病辞官回故里,隐居于灵谷草堂。唐肃宗即位时,薛令之已逝。肃宗叹其清廉,赐村名为“廉村”,其溪为“廉溪”,其岭为“廉岭”,突出了一个“廉”字,在福建省乡村史上独树一格,现为“省级廉政教育基地”。20世纪80年代末,我来福安参加兰田暴动60周年纪念大会,会后参观位于市区景色秀丽的天马山下一个工厂后,到溪潭乡廉村。它处于穆阳溪中游西岸,浓荫掩映,古榕拂水。我在《闽东秋意浓如许》散文中写道:“这廉村是唐开闽进士薛令之的故里。这片古老土地上,书写着一个大字‘廉’字。”古文物、古祠堂、古官道、古城墙、古字画,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它似是一个古文化的仓库,也是旅游胜地。
薛令之的精神,影响了福安一代又一代的仕人,“多以抗直辞归”。我曾留连在廉溪之旁、千年古榕古樟之下,思绪万千,由薛令之,联想到宋宣和进士陈最的一身正气,胆识过人,便是“薛风”的流韵。还有南宋爱国诗人谢翱,这个类似文天祥的历史人物。柏柱洋老区,也是“福安三贤”之一、宋会稽尉郑虎臣的故里。其父郑埙,宋理宗时任越州同知,遭贾似道陷害,流放至死。郑虎臣受株连,被充军边疆,后遇赦放归。德祐元年(1275)郑虎臣任会稽县尉,在押解大奸臣贾似道,经漳州木棉庵时,将贾诛杀。他疾恶如仇、勇于除奸的精神,为后人所称道。1995年和省文联采风团到郑虎臣祠堂,门口书“精忠报国”,匾上的“丹心任重”都表达了对郑虎臣的敬仰。把这条线连缀起来,是富春溪流韵之亮点。
畲族文化亦是富春溪的独特流韵。当地人正在把畲族文化进行旅游开发。闽东是畲族聚居地人口最多之地,有不少畲村至今保留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周边错落有致的竹林、茶山、梯田、果园、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是旅游胜地。畲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是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资源。畲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富有本民族特色历史文化,如畲族语言、畲族服饰、畲族歌谣、故事、音乐、舞蹈等文艺活动,畲族宗教、工艺美术、医药、体育(包括武术)、建筑、民俗、历史人物等等,丰富多彩。其中如畲族传统婚礼,是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是研究畲族民俗文化的“活标本”,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民俗遗存之一。畲族的祭祀巫舞,最能体现畲族原始舞蹈形态和畲族原始音乐和民间舞蹈,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抗争的精神风貌。畲族拳融畲族传统拳法和少林武功于一炉,具有独特风格和地域魅力。畲族民歌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畲族的饮茶习俗,体现少数民族的茶文化风韵。如果你来到福安的穆云畲族乡溪塔村游览,还可饱赏群众在溪西面用铁丝拉线搭架种植葡萄,形成绵延4公里的“刺葡萄沟”,被誉为“中国葡萄第三沟”。溪塔村民风古朴、畲族文化积淀深厚,被列为闽东的旅游点,又可从中窥见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
福安晓阳镇和穆云乡境内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区。群山耸峙,雄伟挺拔,山腰时常云雾笼罩,景色朦胧。晴日即拥翠护绿,由5个景区组成:即白云山景区、九龙洞景区、龙亭峡景区、金钟山景区和黄兰峡谷景区等。自然风景,是福安旅游路线之一,也属富春溪的流韵。
还有一条旅游线是柏柱洋红色景区。它是我国18个苏区中唯一的海滨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演绎过一场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史剧。在闽东发生过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游击战争、土地革命。这里是闽东革命中心,中共闽东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我党我军著名的革命家陶铸、邓子恢、叶飞、曾志以及马立峰等曾在这一带领导革命武装斗争,为中国革命做出突出贡献,现存有中共闽东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共青团、妇女联合会、闽东红带总会等旧址。如今提倡红色旅游,柏柱洋这边风景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