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51400000004

第4章 司马迁与李白的文化之旅(1)

从历史的审美角度看,旅游是文化创造、继承和传播的一种方式。中国旅游史上,留下若干意义深远的煌煌巨篇,如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开拓了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玄奘西涉印度,鉴真东渡日本,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等。

对我来说,更为感动难忘的,恐怕要算司马迁(前145-前90?)和李白(701-762)的文化之旅了。

司马迁:文化之旅是《史记》的源头活水

提到司马迁,人们立即会想起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宕,颇有奇气。”他指出《史记》有一种气势恢宏、奇丽感人的色彩和情调,而这种风格的源泉之一,便是“周览四海”、“交游豪俊”。

司马迁的漫游,不是即兴式的消闲娱乐,而是有自觉性和目的性的。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位资深的官方史学家,长期担任太史令。他深感作《春秋》的孔子死后四百多年,到汉初四海统一,很有必要把这段历史记载下来,可是他没有来得及做这件事,便去世了。司马谈临终嘱咐司马迁子承父业,实现遗愿。这个家世背景,说明司马迁的旅游,如同古人倡导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样,把历史著作建立在足够的书面资料和亲见、亲闻、亲历的历史事件考察访问基础之上。

根据现有资料,可以把司马迁的行踪大致概述如下:司马迁二十岁从京师长安起程,到长沙,访问了屈原自沉的汨罗江,感伤而凄然流涕,想见屈原的为人。他从长沙溯沅江,考察了传说中帝舜南巡,死葬九嶷山以及潇湘二妃凄美的故事;再沿长江东南行登会稽(今浙江绍兴),传说大禹治水时在这里会诸侯记功。司马迁再渡长江北上到淮阴,这里是大名鼎鼎的韩信故乡和封侯之地,从父老口中,听到不少关于韩信的动人事迹。而后,他过淮水,到达春秋时鲁国都城曲阜,参观了孔子的陵墓、庙堂、车服、礼器,亲见孔子遗风,儒生习礼,低回留恋,不忍离去。司马迁感叹说:“天下君王贤人多的是,活着荣耀显赫,死后销声匿迹。孔子以一介布衣,学说留传十几代,为世人尊奉,从天子诸侯起,谈古代文化,都要参照孔子思想做标准,孔夫子可谓至高无上的圣人了。”这次游历,司马迁还着重考察了楚汉对峙的必争之地,也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汉高祖刘邦和丞相萧何、曹参起义之地的沛县,信陵君魏无忌策划抗秦救赵的魏国都城大梁。司马迁绕了一大圈,回到长安。

时隔十多年,汉武帝派司马迁到巴蜀、南越(今川、滇)等西南地区视察、慰问。以后司马迁随从汉武帝到山东泰山举行拜祭天地的封禅礼,还巡行碣石(今河北昌黎县)、辽西(今辽宁义县)、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有机会放眼长城内外,领略北国风光。

司马迁时空漫长辽阔的游历,是壮举,也是创举。他踪迹遍及祖国的南北西东,接触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感受各地的民情风俗,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胸襟,这些对于司马迁历史观中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司马迁的漫游阅历,使他接触了百姓,他的思想感情与人民是相通的。他又发扬了前辈史官不惜杀身、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这些因素体现在《史记》的一个最大特点,便是忠实于客观事实,亦即“实录”,“不虚美,不隐恶”。写刘邦,既不抹杀他结束楚汉相争,建立统一国家的作用;也敢于揭露他虚伪、狡诈、无赖的嘴脸。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说了几句公道话,被惹怒了的汉武帝处以腐刑,身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和痛苦。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手软,而是旁敲侧击,流露了对当今皇上残暴统治的悲愤和厌恶情绪。《酷吏列传》写了十个残暴的恶官,全出在汉朝,其中九个是汉武帝任用的。这些酷吏“执法”,完全看武帝眼色行事,有的竟公开声称:“三尺安在哉!前帝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皇帝的话便是法律,是酷吏凭以恣意杀人的依凭,以致有的地方,一日“竟杀四百余人,郡中不寒而栗”;有的地方,大举屠杀,“流血十余里”。对这些屠夫,“上(汉武帝)以为能”,亲信倚重。这充分说明武帝本身就残暴刻薄。

与刘邦、刘彻成为鲜明对照的,是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对这位英雄的悲剧,司马迁倾注了深深的同情与惋惜。他写项羽,当然一以贯之地遵循“实录”原则,不回避项羽政治上短见,刚愎自用、杀降屠城等等,甚至批判他只懂武力打天下,而且至死不悟,说什么“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是很荒谬的。但主要的,司马迁着力刻画了项羽的讲道德、重感情的人格魅力。例如“鸿门宴”,其时项刘兵力对比悬殊,项羽要除掉刘邦易如反掌。他的智囊范增布置“项庄舞剑”,多次向项羽使眼色,暗示他下决心动手,可是项羽“默然不应”。这种明人不做暗事、不怕放虎归山的磊落气概,司马迁是欣赏的。及至“垓下之围”,项羽“四面楚歌”,危在旦夕,好心的乌江亭长驾船等候,劝他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宁肯尊严地死,决不屈辱苟活。他谢绝了亭长,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不独愧于心乎?”从容赴死前,项羽诀别深爱的美人与战马,流露了高贵的人性美与人情味。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铁汉,泪流满面地唱起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歌。他把伴他出生入死的战马送给了乌江亭长说:“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在人生的最后一幕,人们看到的似乎不是曾经杀人如麻的西楚霸王,而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一个完美的殉情殉道者。司马迁饱蘸着心灵的血泪写出的项羽,引起了后人广泛的共鸣,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李清照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司马迁漫游各地,广泛接触了游侠、刺客、策士、隐士、医生、商贩、卜者等底层社会的平民百姓,写出了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如《游侠列传》中司马迁盛赞朱家、郭解等:“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驱,赴士之厄。既以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不伐其德。”这就是说,游侠是很讲义气、很有道德、很讲诚信的。他们扶危救困,打抱不平,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对于这些值得称道的事,游侠却从不居功自傲,炫耀自己的才能和德行。类似这样的“小人物”,司马迁很注意发掘,予以生动的刻画,把他们和帝王将相一起写进了历史。可以设想,只记帝王将相家谱式的事件,而没有活跃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众多“小人物”,历史将会显得苍白和干巴巴。就这个意义上说,司马迁站在了他那个时代的思想高峰。

司马迁深入民间的游历,在与各地父老兄弟的沟通中,收集了广泛流传于社会生活中的谚语、俗语、歌谣,这些活的口头语言,往往凝结着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包含着某些哲理,因而富有表现力和启发性。例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令智昏”、“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等等。司马迁运用语言,力避古奥艰涩,注意畅晓明白,刻画人物的语言则吻合其性格,闻其声而知其人。司马迁努力做到语言的规范化、通俗化,说明他清醒地认识到著作只有让人读懂,才能发挥作用。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经过司马迁的精心锤炼,提升到了更加准确、鲜明、生动的新水平,成为后世文史创作的典范。

李白:“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向名山游”

司马迁与李白,一个史学宗师,一个诗坛巨匠,如果要找他们之间的可比性,这就是他俩都经历了漫长的内涵丰富的文化之旅。而他们的文化之旅,又同中有异:司马迁的游历,带有任务目的,是求真的,现实主义的;李白则是自由自在,是审美的,浪漫主义的。

李白的青少年在四川故乡度过,曾刻苦攻读诸子百家典籍,有很好的文化修养。他兴趣广泛,精剑术,善弹琴,诗酒放歌,高谈雄辩,是一个风度翩翩的英豪之士。李白的思想相当复杂:一方面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欣赏老庄清静无为,遗世独立,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俗、礼教,甚至流露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他的主导思想,乃是积极入世。他志存高远,以当世之务自负,“想一举而至卿相”,“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二十五岁时,他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已经确立,渴望到祖国的广阔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多年来徜徉于巴山蜀水而培养起来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也驱使他到祖国各地观光览胜。如他自己所说的:“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同类推荐
  • 师唐

    师唐

    他天赋异禀,不到三十就已是京华大学工科院院长,在一次探访老朋友的路上遭遇事故,意外地穿越到了唐朝,变成了一个年仅十二的风华少年。凭借丰富的学识和经验,他在东都洛阳建立了大唐第一所真正的大学。这里教天文地理,教物理化学,还教算术农学,唯独不教诗词歌赋!火药不只用来做鞭炮,还用来做火枪大炮;指南针也不再用来看风水,而用来征服海洋;造纸术和印刷术更是被用来延续中华文明!前世的耻辱这一世要用鲜血来洗刷,我要到北海牧羊,到帕米尔高原看星星,到澳洲掘金,到檀香山看日出……
  • 重返三国之辅佐诸葛亮

    重返三国之辅佐诸葛亮

    历史是什么?三国时代为什么会出现五胡乱华的悲剧?诸葛的蜀汉精神能否带动两千年中国历史走向更强盛更理性的轨道?一位诸葛亮的粉丝回到三国,辅佐心中的偶像。在三国历史的舞台沉浮奋斗,在熟悉的历史中反思创新,在战火中成长壮大。谱写儒家精神的新篇章,书写热血沸腾的新三国历史!
  • 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

    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

    《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讲述了保安族文化产生、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社会背景等等......
  • 周游列国志

    周游列国志

    穿越到了从未听说过的皇朝,周衍表示很无奈,穿越成了闲散王爷的四公子,周衍表示很期待,每天打打麻将,溜溜小狗,逗逗小妞,这样的米虫生活不是自己一直所向往的吗?
  • 历史的悬案

    历史的悬案

    历史的悬案人类社会总是在纵横捭阖中不断激荡和前进,历史从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被湮没,那些尘封于岁月中的离奇悬案同样不会被后人忘记。无论是名人的离奇死亡,还是战争的不解谜团,所有离奇跌宕的谜案背后似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历史的悬案》将带你回顾那些历史的瞬间,为你拨开重重迷雾,重新探索和追寻历史的真相。
热门推荐
  • 豪门遗珠之与子成说

    豪门遗珠之与子成说

    他是照进她漆黑生命里的一抹暖阳,温暖而炙热,让她在人生最灰暗的那段时光里重拾信心。因此重归家族后,她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报答他。怎么报答最好呢?少年时的他一脸玩味——……以身相许吧。可为啥当落羽杉再次碰到这个男人的时候,他有了未婚妻?!!本作品独家首发于晋江文学城,谢绝转载
  • 末日人皇

    末日人皇

    末日来袭,人类终于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没有想象中的丧失满地,有的只是无尽的怪物,昔日可爱的宠物如今都已变成嗜血的怪我,弱小的草食动物杀起人来一点也不仁慈
  • 女人就要这样活

    女人就要这样活

    “女人,无不希望自己活得更好。那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活得健康、活得美丽,活出自己的风采呢?本书通过发人深省的语言告诉每位女性朋友,不要再为那些百般挑剔的男人而活,因为女人可以决定一切。或许你现在还不敢这么想,但是读完本书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无穷潜力——原来,我们还可以这么做女人!本书告诉女性朋友,不要小看自己,女人原本可以决定一切。可以爱男人,但是不要一切都指望男人。不为爱情而活,爱情往往会更幸福。在本书中,我们将会带着每位女性朋友,从改变观念开始,一步步“激活”自己各个方面的潜力,为自己赢得事业、爱情、友情多方面的幸福。”
  • 愿学集

    愿学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魏晋玄学会要

    魏晋玄学会要

    本书采用传统史书会要(主题)的体例,对存世的魏晋玄学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归类和整理,这些史料见于正史、文集、笔记等各类文献中,经过作者长时期地收集和整理,本书成为魏晋玄学文献的渊薮,为研究者和读者了解魏晋玄学的面貌提供了方便,因而具有显著的学术意义。
  • 撞出的火花

    撞出的火花

    这是一个无厘头的故事,男女主角误打误撞撞出了一场有了后续的故事……
  • 仙侠奇缘之仙逆妖若

    仙侠奇缘之仙逆妖若

    他的倾诉其实很简单,很简单。“若儿,我想要告诉你的只有三点:第一,这世上或许没有单纯的爱情,但请你相信我的情感是含有最少杂质的。第二,我没有心,我有的只是你们都看不到的永恒的魂魄。第三,我不是魔不是仙,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渴望爱上你的男人。”****魔族入侵,仙界劫难,满门屠灭,一道密令之下,她将元神封印转世,寻找失去的亲情时却意外爱上了不该爱的人,一神一魔器,修炼的道路上不变的难道真的只有信念吗?黄泉碧落,我知道,你在那里等我,已经很久了。
  • 唐诗精品鉴赏

    唐诗精品鉴赏

    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 人生谋略与理财高招

    人生谋略与理财高招

    本书是一本可使你一生成功富有的书,书中有不可不学的精彩谋略、起死回生的谋略、抓住机会的谋略、感恩的谋略、改变格局的高招、点石成金的高招、笨人的高招、扭转危局的高招、一块钱赚钱的高招、推销的高招、求职和升职的高招等。
  • 剑动云荒

    剑动云荒

    接踵而来的重重危机,究竟是意外,还是——宿命?一块神秘的残破玉佩,一道诡秘的奇异绿光,是偶然,还是早已注定。当伴随着清风而来的古剑直刺灵魂时,无奈不见了,苦笑渐渐隐去……读网络文学就用盛大Bambook,多款优惠套装官网促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