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他武艺高强、谋略深广、文辞豪放、人格高尚,是古代名将中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宋史·岳飞传》赞他“有诸葛孔明之风”。
岳飞事母至孝,雍容谦退,温厚如书生;善待士卒,凡有赏赐,全都分给部下,秋毫不私。有人问:“天下何时太平?”岳飞答:“文臣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岳家军军令严肃,士卒取百姓一缕麻,立斩示众,军中口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岳飞善以少击众,谋定而后战,战必克捷;猝然遇敌,巍然不动。金军畏惧他,称之为“岳爷爷”,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一
岳飞一生功业,在抗击金兵。宋高宗赵构南渡临安(今杭州),北方金军虎视眈眈,铁骑随时准备南侵。赵构为保住小朝廷,不得不笼络、重用武将,曾亲书“精忠岳飞”,制旗赐岳飞褒奖战功。绍兴七年(1137)秋,岳飞入觐,陈说用兵计划,赵构在寢阁密谕岳飞,“中兴大事,完全委卿”。但赵构本质上是主和投降派,金军紧迫,国势危险,他被迫抗御,但稍有缓解就力求议和。岳飞奉密谕正准备大举,秦桧提出议和,赵构就不再提出兵。此时,金国废伪齐刘豫,怕中原百姓不服,想出一条诡计,把伪齐原管的黄河以南土地“赐”宋,允许高宗奉表称臣,尊金为上国,自列藩属。赵构喜出望外,更不让岳飞出兵得罪金国了。绍兴八年(1138),赵构竟在金使面前跪拜称臣,激起了爱国人士的强烈反对,枢密院编修官胡铨痛切指斥:“堂堂大国,相率而拜仇敌,曾无童稚之羞,而陛下忍为之也?”赵构悍然不顾,还把胡铨贬官放逐。赵构以为大事已成,下诏给官员晋级庆喜,授岳飞以最高待遇——“开府仪同三司”。岳飞力辞,奏称:“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敌人。”揭穿“金人无事请和,此必有肘腋之虞,名以地归我,实寄之也”,意思是,金人无缘无故地提出议和,一定是担心自己统治的地方会有不测的变故,名义上把土地划归我国,实际上等于寄存在这里,随时可以取回。果不其然,只隔一年,金人起举国精锐,大举进攻,宋守臣纷纷逃跑、投降,归地全部丢失。赵构情急惊恐,不得已而亲札岳飞抵御:“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好不容易得到这个抗金良机,即日全军出征,派部将王贵、牛皋等分路经略河南诸郡,遣梁兴渡黄河,集合北方民间抗金义师,扰乱金人后方,袭取河东州郡。他亲自率领主力部队长驱北上,与金军遭遇于郾城。岳飞派长子岳云出战,训令:“不胜,先斩汝!”岳云直冲敌阵,鏖战厮杀,金兵死伤遍野,岳云衣甲尽赤。金军统帅兀术势急,派出了他的王牌军——特种部队拐子马一万五千骑,人马披双重铁甲,三马用皮带相连,很有杀伤力。岳飞命令步兵手持麻扎刀,不要仰视,专砍马足,拐子马捆在一起,一马扑倒,其余两匹马便不能前进。岳飞纵兵奋击,金军大溃。兀术痛哭说:“自从开战到今,全靠马军获胜,现在全完了!”岳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仅四十五里,岳飞鼓励将士:“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正要渡过黄河,乘胜进取,秦桧却嗾使赵构,一天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岳飞退兵。岳飞愤怨流涕,慨叹:“十年心力,废于一朝!”岳飞班师,百姓拦住马头痛哭:“相公回去,我们只有死了!”岳飞也悲泣,拿出诏书给大家看,说:“我不得擅留。”这时兀术正想放弃占领已久的北宋首都汴京城,有书生劝说:“岳飞快退兵,你不必走。”兀术说:“岳飞五百骑破我五十万,京城百姓日夜盼他来,如何说可守?”书生说:“权臣在内,大将能立功于外,自古无有。岳飞性命将不保,还望成功吗?”兀术恍然大悟。岳飞兵退回后,所收复的州郡又全部失去。
绍兴十二年(1142),兀术密书秦桧:“汝朝夕请和,必杀岳飞,才准汝所请。”秦桧于是想尽办法谋害岳飞,嗾使谏议大夫万俟等弹劾岳飞。秦桧党羽枢密使张俊逼岳飞部将王贵等诬告张宪、岳云谋反,捕张宪械送牢狱,再收捕岳飞父子对证张宪“谋反”事。岳飞撕裂衣服,把背上所刻“精忠报国”四个字让万俟看,对天发誓:“我无所负国家!”岳飞知道秦桧一伙必欲置己于死地,在供辞上大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誓不背负反叛恶名。韩世忠抱不平,质问秦桧。秦桧说:“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发怒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力争申冤,秦桧不理。秦桧妻王氏性阴毒,提醒秦桧:“捉虎容易放虎难啊!”秦桧计决,请高宗下诏赐岳飞死。岳飞遇害,年仅三十九岁。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秦桧之杀岳飞于临安狱中,都人皆涕泣,是非之公如此!”
二
岳飞与秦桧,没有私人宿怨。秦桧杀害岳飞,纯属主和派与主战派之间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结果。兀术责秦桧必杀岳飞始可议和,则是催化剂。
秦桧作为铁杆汉奸,乃是盖棺定论。但他的堕落有一个过程。秦桧中了进士当官,还讲是非。靖康元年(1126),金军攻汴京,秦桧提出:金人狡诈,要加强战备,不可松懈,反对割地给金。他的变坏,是在与徽、钦二帝一道被俘到北方,为了苟且偷生,秦桧媚颜事敌,向金国献计:最好的办法是南北分治,派人劝说赵构“子子孙孙”向金朝纳贡称臣,既免于直接占领南宋,激起人民反抗,又坐收大量金帛之利。金国君臣看到秦桧如此死心塌地,十分赏识,“纵之南归”,约为“议和内助”。
秦桧见到赵构,君臣交谈,臭味相投,一拍即合。赵构竟当着众大臣,称赞秦桧比谁都忠。不到一年,就让他当宰相兼枢密使,执掌南宋最高军政大权,这就大大方便了秦桧充当金国的内奸走狗,君臣合作,导演了诏杀岳飞的风波亭冤狱。秦桧这番丑恶转身,把自己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从历史的道德的尺度看,秦桧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十分沉重的。
秦桧设家宴,戏子扮小官,头上戴的大环掉在地上。另一戏子问:“这是什么环?”答是“二胜环”(“二圣还”的谐音)。另一戏子讽刺:“你坐太师椅,竟把二胜环掉在脑后!”秦桧大怒,把戏子打入大牢。
明代有一姓徐的女子,作了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对跪倒在岳王坟前,受到万人唾弃的铁铸的秦桧及其毒妇王氏,党羽万俟、张俊,表示了无比鄙视。
有的人在秦桧坟前便溺,说是“太师坟上土,遗臭遍天涯”;有的人在秦桧坟前种桧树,用刀劈开,叫做“分尸桧”。
相传,民间为泄恨,用面团制成人形,丢入油锅,称之为“油炸桧”,演变为今天的油条。
后世还有秦姓士人咏诗:“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凡此种种,都是国人对汉奸卖国贼的愤怒痛斥和庄严审判。
三
赵构杀岳飞,也属事出必然。
赵构是北宋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封康王,是一贯畏金如虎的主和投降派。金军胁迫钦宗割地、纳款,以亲王、宰相当人质作为议和条件,赵构就表示赞成,并“慨然请行”到金营充当人质。当时,南犯的金兵烧杀掠夺,军民无不愤慨,身在金营的赵构却“意气闲暇”,若无其事。
赵构即位为南宋高宗,继续推行父兄的妥协投降政策。主要表现为:
一、卑辞厚礼,屈辱求和。赵构登位不久,就接二连三地派官员使金求和。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惜“包羞忍耻,为退避之谋”。求和后也“无不曲尽哀祈”,一副卑躬屈膝的丑态。
二、畏敌逃跑,苟安一隅。南宋政权建立后,爱国军民都盼望赵构还都东京,收复故土。而赵构的心态却是离金兵越远越安全,从临时首都河南应天府逃到扬州,再渡江逃到镇江、江宁,又“下海避敌”,乘船逃窜浙江越州、明州、温州、台州,漂泊三四个月,才折回临安(杭州)。经营几年,杭州成为繁华都市,赵构更醉心于安乐窝。正如林升《题临安邸》诗所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岂止“杭州作汴州”,进而恋杭州而弃汴州了。
三、“喜金人之所喜,恶金人之所恶”。张邦昌变节降金,属“国人皆曰可杀”的卖国贼;但为“金人所喜”,赵构便赞他的变节是“知几达变”,恩宠有加。爱国将领李纲为“金人所恶”,赵构便罢免了他的宰相。岳飞是金人必欲杀才可议和的死对头,岳飞之死更难避免。
岳飞冤狱,出于秦桧炮制,但最后拍板下诏赐死岳飞的是赵构。明代文徵明写了一首《满江红》:“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有何能,逢其欲。”
词说得很清楚,为了笼络利用岳飞,曾御书赐勅。由于害怕岳飞收复中原,迎还二帝,不惜残酷杀害。
一直以来,人们痛骂的多是前台表演的秦桧,而对幕后的最高决策者赵构却不甚了解。揭开庐山真面目,把杀害岳飞的元凶赵构拉出示众,似乎是让广大读者弄清南宋史重要一页所需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