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51400000013

第13章 范仲淹“先忧后乐”的道德情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所说的道德箴言,启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成为他们服赝的座右铭。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宋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资治通鉴》评价:“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慼,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创之。”说明范仲淹少年时就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不以个人贵贱穷通为念。他的“先忧后乐”的道德情怀和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精神,开启了有宋一代士人崇尚气节的风气。他的一生有许多生动的值得称道的故事。

“划粥割齑”少年励志

范仲淹两岁,当小官的父亲逝世,母亲寡贫无依,改嫁到山东省长县朱家,继父对他不薄,但范仲淹自小就独立性强,在附近长白山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讽诵不辍。他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凝结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些醋汁,将就吃下,继续苦读,留下了“划粥割齑”的美谈。

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藏书丰富,聚集了许多精英人物可作良师益友,学院免费,更是经济拮据的范仲淹求之不得的。“少有大志”的范仲淹继续清贫苦读。与他同舍的一位贵公子见他终年吃粥,赠以美食,他竟一口不尝,任其霉变。那位贵公子很不理解,范仲淹长揖致谢,说:“我已安于划粥割齑的生活,一旦享受美餐,日后就咽不下冷粥腌菜了。”他还就这件事,写诗给同学晏殊(北宋著名诗人,后官至宰相):“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期恨即消。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表明自己像孔子的好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虽然物质生活匮乏,但寄乐趣于“慨然有志于天下”的精神追求之中。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爱民、惠民的德政

1015年,范仲淹中进士,开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他曾做过泰州、楚州、陈州、睦州、饶州、润州、越州、苏州、延州、耀州、彬州、邓州、青州等地的地方官,每到一地,都致力于人民福祉,展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理念。

1021年,三十二岁的范仲淹调任泰州盐仓监官,职责是监督淮盐储运、转销,这原是闲差,但范仲淹却不愿闲适,而力求为百姓干好事实事。他深入调查踏勘,发现海堤多年失修,坍圮破败,盐场亭灶失去屏障,农田民宅受海涛威胁。大海涨潮,水淹泰州城下,灾民流离,租赋受损。范仲淹上书痛陈海堤利害,建议在长江北岸修建一道坚固的海堤塘堰。朝廷调范任兴化县令,全面负责修堤治堰。范仲淹率领四万民夫,奔赴工地。开工不久,遇暴风雪,大海潮吞噬了百余民夫的性命,一些迷信的官员说是触犯天怒,主张立即停工。范仲淹临危不惧,坚持筑堤之役。大风卷浪涛汹涌冲来,兵民退避,官吏失措,范仲淹站在水中,巍然不动,安定众心,终于修成了绵延数百里的堤堰,横亘海滨,保障了盐场农田生产,流民重返家园。百姓管海堤叫“范公堤”,兴化县衙留有祭祀范仲淹的“范公祠”遗址。

据沈括《梦溪笔谈》载:范仲淹晚年主政浙西,遇大灾年,饿殍枕路,富有政治智慧的范仲淹,实行了救灾的新模式。杭州一带喜爱竞渡(划船比赛),烧香拜佛,范仲淹顺应民俗,因势利导。他鼓励民众竞渡,地方官带头在西湖上游览宴饮,百姓争相仿效,空巷出游。范仲淹又招集各佛寺的住持,告诉他们荒年工价非常便宜,可以大兴土木,修缮寺庙。与此同时,还每天召募几千民夫兴建粮仓官舍。监察官上奏弹劾,说杭州不办赈灾事务,反而“嬉游不节,公私兴造,伤耗民力”。范仲淹上书答辩:“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就是说,游乐、兴造,是为了动员民间富余资金,拉动市场需求,每天提供几万个就业机会,赈灾事务,没有比这更好、收效更大的了。沈括评说:“是岁两浙,唯杭州安然,民不流徙,皆文正(范仲淹,谥文正)之惠也。”

值得大书一笔的是,范仲淹在历任高官之后,把多年节约的俸禄、赏赐全部用来建立“慈善基金”——购买扶危济困的“义田”。这种“义田”,都是近郊丰稔的好地,达千亩之多。他委托贤能公正的族人管理,按照规章实施。贫困的族人,每天发米一升,一年衣服一件。嫁女儿的资助五十贯钱,再嫁的减为三十贯。娶妻的,资助三十贯,再娶的,减为十五贯。葬丧,资助十五贯;幼者夭折,资助十贯。全族聚居九十多人,从每年收获中供给稻谷八百斛,收支相抵,绰绰有余。族人当官,则停止供应。尽管范仲淹救助的对象,局限于族人,但他已经竭尽全力,自己却一生清贫,死的时候,连装殓遗体、办理丧事的钱都没有。他留给儿子的“遗产”,只是救助贫困、养活族人的道义和责任。以上事迹收入《古文观止》的钱公辅所撰《义田记》有详细的叙述。钱公辅在文章里慨叹,世上位居三公、享禄万钟者,豪宅华车,妻妾成群,仅供一己独享;族人连门都进不去,更不必说贫困贤者了。较之范仲淹,他们真可以说是罪人。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当京官刚正敢言

1028年,三十九岁的范仲淹受到晏殊推荐,任秘书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校勘整理,属文学侍从一类,官阶不高,但能接近皇帝,预闻机密。这时,宋仁宗已二十岁,但朝政取决于六十多岁的刘太后。范仲淹认为这不符合皇家体制,上奏清刘太后撤帘罢政,交权于仁宗。晏殊大惊,责备范仲淹轻狂,难道不怕连累推荐者吗?范仲淹一向敬重晏殊,这次却不肯让步,答辩说:“我正是因为受到你的推荐,常怕不能尽职,让你难堪,不料竟因我直言进谏反而受你的责怪。”晏殊无言以对。结果朝廷还是谪贬范仲淹外任河东府(今山西省永济市)通判。三年后,刘太后死,宋仁宗调范仲淹回京,任右司谏,以言官身份,上书进谏更是名正言顺了。

1033年,东京、江淮大旱,又闹蝗灾,为安定人心,范仲淹奏请仁宗速派人赈灾,仁宗未回应。范仲淹当面问仁宗:“宫中半天不进食,会怎么样?现今几个州遭灾,民众挨饿,岂能不救?”仁宗省悟,派范仲淹安抚江、淮。他带回灾民充饥的野草,送给仁宗和后宫眷属,劝诫皇家戒奢从俭,体恤时艰。刚正不阿的范仲淹,坚持和邪恶势力斗争。宰相吕夷简是一个善弄权术的风派人物。刘太后在世时,他巴结逢迎;太后一死又说她坏话,狡诈行径,被郭皇后揭穿,吕夷简罢相。可是吕夷简宫中关系盘根错节,他勾结仁宗宠信的太监、妃嫔,诋毁郭皇后,挑唆仁宗废掉她。仁宗旨废郭皇后,明令百官禁议此事,吕夷简重登相位。范仲淹与御史台官求见仁宗,无人理睬,隔着殿门高呼:“皇后被废,为何不准台谏进言?”因而获咎,再度贬任睦州(今浙江建德)。范仲淹赋诗“分符江外去,人笑似骚人”、“轲意正迂阔,悠然万钟轻”,表明自己不怕像屈原那样被贬谪,甘愿学孟子执著正义而抛弃高官厚禄。

过了几年,范仲淹调任苏州知州,治水有功,再调回京师天章阁待制兼开封府知府。范仲淹觉察吕夷简滥用私人,朝政腐败,经过调查,写了《百官图》,面交仁宗,进谏说:“选用官吏,要按法制,皇上应当明白官吏升降的程序,不宜把权全委给宰相。”还指着《百官图》上的官吏名字,说明某些人的晋升符合程序,公平合理;某些人的任命不合程序,徇私枉法。吕夷简更加忌恨范仲淹,攻击范仲淹“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三度把范仲淹贬到饶州。范仲淹的朋友、诗人梅尧臣写了一首《灵鸟赋》寄他,大意说,你在朝中屡次直言,却被当作乌鸦不祥的叫声,愿你拴紧舌头,锁住嘴唇,除了吃喝之外,只管翱翔高飞。范仲淹立即回诗:“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八个字掷地有声,凸现了范仲淹历经三起三落,依然坚持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

“将军白发征夫泪”:为国戍边

1038年,甘州、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张掖一带)的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王国,称帝,调集十万大军侵犯延州(今延安),数百里边境受到掳掠或侵占。仁宗命夏竦为主帅,韩琦、范仲淹为副帅,率师抗击。当时,在战略指导思想上,韩琦和范仲淹之间有分歧。韩琦低估西夏军事力量,激于爱国义愤,主张集中各路兵力,大举出击。而范仲淹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宋军官兵战阵、后勤、防御多有弊端,主张积极的战略防御,先加强军事训练,构筑边防工事,加强后勤保障,待时机成熟,方可出战。夏竦派韩琦和参谋人员尹洙回京面奏仁宗,仁宗批准韩琦的方案。尹洙请范仲淹同时发兵,范仲淹与韩、尹虽为至交,但认为不可冒进,坚持不从。尹洙不理解,慨然叹息:“将帅应把生死置之度外,你区区过慎,看来不及韩公。”范仲淹回答:“大军一发,几万条生命都悬在统帅手里,置之度外的观点,我不知高在哪里!”

韩琦固执己见,派大将任福率大军出击,追敌至六盘山下,遭遇埋伏,十六名将士殉难,万余士兵阵亡。韩琦大败而回,路遇死者家属哭喊亲人姓名,祈祷亡魂归来,见此惨状,痛悔莫及。

严酷的事实教训了宋军,在范仲淹的主导下,采取积极的战略防御措施,裁汰疲弱兵将,从士兵和下级军官中识拨勇猛将领,严格训练,安抚团结毗邻少数民族,在边境构筑起纵横城堡相边呼应的坚固防御体系。西夏军中传说:“小范老子胸中自有十万甲兵。”范仲淹的军事谋略震慑敌胆,西夏不敢轻举妄动。

转眼夏去秋来,大雁阵阵南飞,范仲淹百感交集,写下了“苍凉悲劲,慷慨生哀”(彭孙通《金粟词话》)的著名词作《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燕然”一句,出自《后汉书.窦宪传》:窦宪率汉军出塞外三千里,追击匈奴,到达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勒石记功,凯旋。范仲淹久历军旅,未了边事。举目四望,只见长烟落日,遍地寒霜;听到的,尽是悠悠羌笛,凄厉号角。范仲淹抚摸苍苍白发,夜不能寐,想起战士们暗落思乡之泪,不禁难以抑制将军、战士共同的爱国戍边和渴望和平的感情。

经过范仲淹、韩琦等艰苦努力,宋和西夏双方达成和议,消除了西部边境战事。

“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整顿吏治的改革

宋朝与辽、西夏长期交战,军费开支巨大;兼之重文轻武,“高薪养廉”,冗员多,冗费大,造成国库空虚、积弱积贫的局面。宋仁宗为了挽回颓势,对朝廷领导要员进行了大改组,撤掉吕夷简、夏竦的军政大权,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韩琦、富弼为枢密院副使(最高军事副长官),欧阳修、蔡襄等为谏官。这些人都是贤良忠贞的一时之选。仁宗敦促范仲淹等尽快拿出改革政事的办法。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上《答手诏条陈十事》,这十条是:一、明黜陟。二、抑侥幸。三、精贡举。四、择长官。五、均公田。六、厚农桑。七、修武备。八、减徭役。九、覃恩信。十、重命令。他提出系统的改革方案。仁宗立即采纳,并以诏令的方式予以具体化,颁布实施,史称“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的核心是整顿吏治。所谓“明黜陟”,就是要改掉用人论资排辈而不论德才、政绩的陈规,强调官吏的任免、升降要严格考核。“抑侥幸”,就是要限制对高官的“恩荫”(让高官子弟沐恩出仕),防止纨绔子弟无功受禄、结党营私。“精贡举”,就是要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由原来的重诗赋改为重时事政治策论,借以选拔治国人才。“择长官”,就是要改变州、县地方政官冗滥的局面,强调经过推荐、考核、审查的程序,严加选择,范仲淹还派得力的监察人员到各地考察,发现作奸犯科、贪污腐败或庸庸碌碌的无能之辈,一经查实,立即撤换。据史书载:范仲淹一手拿官吏名录,一手持笔勾销被撤免官员的名字。富弼说:“你大笔一勾,就有一家人要哭。”范仲淹斩钉截铁地回答:“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庆历新政”的矛盾,主要针对权贵集团,权贵集团绝不会放弃既得利益,而必然强烈反对。权贵集团不惜使用阴谋,炮制伪证,诬陷富弼等力主改革的官员涉嫌架空皇帝,擅揽大权,并牵连到范仲淹。仁宗虽不相信,富弼也据理申辩,但一时难以澄清。仁宗作为皇帝,本质上是以权贵集团作为统治基础的。祖宗成法也桎梏他改革的步伐,他由动摇而退却,终于诏令废止他先前同样以诏令形式颁布的改革措施。只施行了一年多的“庆历新政”夭折了。权贵集团弹冠相庆。范仲淹、富弼等见大势已去,主动辞职,请求外放。

1052年,垂暮之年的范仲淹病死,走完了他六十四年的人生历程。

哲人已逝,风范长存。范仲淹以他毕生践行“先忧后乐”的高风亮节,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类推荐
  • 带个系统灭北宋

    带个系统灭北宋

    一个黑暗的王者穿越到了南唐,成为了历史上最为悲惨的帝皇。还没有做到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就要在暗流涌动的朝堂布局谋篇!战火纷飞的年代,李煜应该如何?使得自己的皇后不被宋太宗凌辱,自己能够改变那段悲惨的命运!我命由我不由天,赵匡胤你要谋取天下,你可曾问了我?且看一代帝王称霸之路!
  • 再活一百年

    再活一百年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恶之间可有界限。看胖子如何在大恶后,走向大善。又如何在善恶与爱情间两难。穿越三国后游刃有余的再活一百年,体会不一样的三国。品味善与恶。
  • 文豪至尊

    文豪至尊

    赵无悔前世是一名大鉴赏家,知识渊博的他来到一个和华夏古代相近的世界,他能否用华夏无数的诗词文章来征服这个世界的人们?征服你们的灵魂,掌控你们的命运。这里的美女倾国倾城,这里的书生意气风发这里的华夏狼烟满地,这里的英雄勇赴国难问天下谁主沉浮?舍我其谁?
  • 历史在女人面前拐弯(外国卷)

    历史在女人面前拐弯(外国卷)

    本书选择了海伦王后、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圣女贞德、白衣天使之祖——南丁格尔等14位影响外国历史的女性,对她们进行了全面地评述。
  • 赤宋

    赤宋

    巍峨大殿金碧辉煌,御座下群臣高呼万岁。你兴奋的以为自己是皇帝,结果身边响起了一句:“众卿平身。”金戈铁马战场,骑着高头大马,手握一杆方天画戟。你兴奋的以为自己是大将军,结果身边响起了一句:“拿我兵器来,且看爷爷与他大战三百回合。”春兰秋菊,个个花枝招展,拂袖长歌,酥胸半掩。你兴奋的以为自己是风流才子,结果身边响起了一句:“念奴,快去取上等的梨花白招呼大爷。”唐笑穿越到北宋太平兴国四年,没当成主持,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和尚。如何脱贫致富?如何富民强国?如何一步步走上功高盖主的道路?唐笑蹲在御座下叹息:“哥只是想贪点小财,没想过功高盖主。”
热门推荐
  • 力界之奇

    力界之奇

    一次意外,陈年穿越至力元大陆,两年的时间他逐渐适应了新的世界,新的亲人,但是一场剧变,一群马贼屠戮了整个山村......十岁的陈年如何照顾年幼的弟弟,如何报仇雪恨,如何在这实力为尊的世界走下去?没有惊天的资质,只有艰苦的修炼,还有偶得的一把破枪......人为凡,力之奇,人附力,自可化凡为奇......且看平凡的陈年,怎样化平凡为奇迹......
  • 神医皇后

    神医皇后

    我,穿越时空成为宇文若兰,来到史书上根本找不到的龙域王朝。轩辕家族和宇文家族,一个在走向辉煌,一个正在没落。我能改变这个不是历史的历史吗?我能成为龙域王朝的第三代皇后吗?我命定的夫君是他?还是他?
  • 少年神医

    少年神医

    原本花心的他,为了她,放弃了自己的地位,放弃了自己拥有的一切,堕入了轮回,只是耳边还一直回旋着离别前的话“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你还会找我吗?”
  • 三十六计的提醒

    三十六计的提醒

    本书通过《三十六计》介绍了军事方面的智慧,以及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 The Railway Children

    The Railway Childr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仙创世记

    修仙创世记

    地球远古时期,灵气浓郁,修仙盛行,仙人辈出。一少年偶然间踏入修仙门派,求长生仙途却一路不惜舍命斩妖除魔,历经种种爱恨情仇如此纠缠折磨,看诸友悲欢离合那么缠绵不舍。这是敌是友究竟如何评判?是非善恶到底怎样分说?贪爱痴欢终归该怎么割舍?人族的起源和前途难道就那么的曲折莫测?看稚嫩少年,如何助同门探险地苦修身结道侣,识尸鬼辩妖魔护人族斗外敌,闯诸界探究竟朝圣贤进星际。因为他,一场惊天的宇宙灭世阴谋被挫败;因为他,一个惊世骇俗的宇宙创世秘密被发现,而他也终于一步一步地明确正与邪、是与非的定义。这一切且从封神之前说起……
  • 灵界风云之鼎立苍天

    灵界风云之鼎立苍天

    大陆文明的发展,世界风云的变换,岂是人力可以更变?但是聪慧的人类却偏要逆天而行,他们盗取天地之力,妄想着长生不老,妄想着,问鼎天下,鼎立苍天!
  • 左手封印右手召唤

    左手封印右手召唤

    一个瓦罗兰大陆的最强法师莫名穿越到了一个废柴身上,从羸弱不堪的废柴变成了超级一流的法师,从此走出上了人生巅峰,瞧不起他的人卑躬屈膝,高高再上的达官贵人们也毕恭毕敬,就连那个狡猾老国王也不得不谨慎对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才能有的待遇?没错那就是他,罗恩!
  • 异世帝皇

    异世帝皇

    他本应是这世界上最有权势纨绔公子,但奈何生不逢时,刚出生就惨遭背叛。亲人分别,颠沛流离,沦为蛮荒之地的一王府公子。君王荒淫无道,天下民不聊生,他在一帮生死兄弟的陪伴下金戈铁马,破城池,斩群雄,气吞万里山河,建立新的帝国。为复仇救父,他打破天道隔绝,征服中州,将帝国的大旗插遍大陆,完成了帝国制度对宗教制度的取代。
  • 钢铁侠大战孙悟空

    钢铁侠大战孙悟空

    钢铁侠和孙悟空相遇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最终到底会鹿死谁手,请看钢铁侠大战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