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9400000008

第8章 《孟子》的主要内容(1)

第一节《孟子》的篇章体例

《孟子》一书分为七篇,共包括二百六十章。东汉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分为上下两卷,计十四卷。这一体例后来便延用下来了。同《论语》的各篇篇名一样,《孟子》各篇的名称,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只是取每篇首句中的两个或三个字以为名目,便于指称查检。篇中的各章,原书里是没有标题的,后世一些注本选本中所标的章名,都是注者和选者们自己加的。一般的作法是取该章的第一句作为本章的标题。例如,第一篇第一章中的第一句是“孟子见梁惠王”,“孟子”自然不能做篇名,便取“梁惠王”三个字做第一篇的名称,取“孟子见梁惠王”作为第一章的标目。根据赵岐《孟子篇·叙》的说法,《孟子》七篇的次第先后,是按照各篇首章内容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赵岐说:“孟子以为先圣之盛,唯有尧舜,尧舜之道,仁义为上,故以梁惠王问利国,对以仁义,为首篇也。仁义根心,然后可以大行其政,故决之以公孙丑问管晏之政,答以曾子之所羞也。政莫美于返古之道,滕文公乐返古,故次以‘文公为世子’,始有从善思礼之心也。奉礼之谓明,明莫甚于离娄,故次之以‘离娄之明’也。明者当明其行,行莫大于孝,故次之以万章问舜往于田号泣。孝道之本,在于性情,故次之以告子论性情也。性情在内而主心,故次之以尽心也。尽己之心,与天道通,道之极者也,是以终于尽心也。”这当然是赵岐自己对《孟子》一书编著者意图的一种揣测。实际上,《孟子》一书的篇章体例,是模仿《论语》而来的。全书只是对孟子言论的随机辑录,并无什么条理、系统可言,每篇中的各个章节都是随缘而发、因机而道的言论,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而每篇也都没有一个贯穿各章的中心思想。所以,要想弄清孟子思想内容的特点,需要翻遍全书,精挑细选其中的有关言论,统而观之,而后方有眉目。

第二节孟子言论的基石和中心

《孟子》一书记录的,有孟子对齐宣王、梁惠王、滕文公、鲁穆公等诸侯国君的游说,有孟子同诸侯大夫庄暴、白圭、沈同、戴盈之、慎子等人的对话,有孟子与纵横学派的景春、宋尹学派的宋、农家的陈相、墨家的夷子等异门学人的论说,有孟子对弟子乐正子、万章、公孙丑、公都子、匡章等人疑问的解答以及孟子个人的一些言论。孟子的这些言谈,都是在特定的场合因缘而发的。乍一翻看,这些言谈内容广泛、散漫无序。但是,作为一位思想家、一位影响深远的儒学大师,孟子的话决不会是漫无目标的闲扯。如果联系孟子生活的时代,对这些言谈辨析分类,爬梳整理,我们就可以发现支配孟子全部言论的思想基础和中心内容。

社会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孟子言论围绕的核心。孟子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以特定的政治形势为背景,以士阶层的崛起和多元私学的兴盛为依据,当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学术的高峰。诸子纷起,百家争鸣,学派林立,攻讦驳难,而探索社会的政治经济问题,寻求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则是诸家各派论争的主要目标。孟子作为孔子思想的捍卫者、继承人,要发扬光大儒家学说,自然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政治经济问题上。不过,孟子学说的特征,在于他将自己仁政王道的政治思想建立在伦理道德的基础之上,即治国平天下依据发掘、培养“不忍人之心”和“仁义礼智”而实现。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夫子,就已经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思想。孔子认为,政治是道德的延长,修己与安人、安百姓相贯通,为政者所应遵循的政治准则和为政者所应具有的道德修养是二位一体的,仁就是这种政治准则和道德修养的统一。孟子承继了孔子这种内圣外王的伦理政治学说,但是他强调、发展了其中“内圣”的一面,明确地提出和系统地阐释了儒家的人性论。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公孙丑下》第十六章)“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尽心上》第二十一章)“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尽心下》第四章)……孟子人性论的主要内容是:人性本善,善根于心,只要返求诸己,扩充人性善端,树立至善人性,尽心、知性而知天,达到天人合一的内圣境界,就可以为政治统治提供深层的心理依据和不可抵御的道德力量,由内圣仁义而仁政王道,从而可以治国、平天下。性善说是孟子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的基石,是贯穿孟子天命观、政治观、道德观、认识论、教育论等思想的线索。养善心、行仁政是孟子社会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孟子》一书的核心。“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滕文公上》第一章)。这是孟子的弟子对老师一生言论的集中概括,也是我们理解《孟子》全书内容的关键。

第三节《孟子》各篇的要点

我们拟在本书的第五章里系统地介绍孟子的思想体系。在这里,我们希望通过逐一介绍《孟子》各篇的要点及一些重要章节,使大家对《孟子》七篇十四卷的内容有个具体的了解。

《梁惠王》上篇共计七章。主要阐述的是孟子的仁政王道思想。王道是孟子的政治哲学,它是与霸道相对而言的。霸道基于力,以力服人,难服其心;王道基于德,以德服人,可使其心悦而诚服。仁政是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仁的内涵是爱人,仁政即以爱人之心行政,一切政治措施符合仁义之道。孟子的仁政论是建立在他的性善论基础之上的。正因为人性本善,所以国君也好,民众也好,都是有善根的。国君生而有善根,所以才能通过掘发、扩充此善根以行仁政;民众有善根,所以才能接受仁义之道,为仁义之道所感化,从而能蒙国君惠泽而心灵感化,以使国泰民安。这里孟子提出的仁政措施有两条:首先是“省刑罚,薄税敛”。(《梁惠王上》第五章)“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梁惠王上》第七章)即减轻刑罚和征税,让民众有一定的产业,生活有保障。具体的做法是:分给民众一定的土地,并且在农作季节不去征兵征役,以免妨害生产,这样八口之家就有足够的粮食可以免受饥饿之苦。分给每户五亩园宅,让他们种桑养蚕织帛,还可以饲养鸡、犬、猪等家畜,如此,老人们就可以穿上温暖的丝绵之衣,吃上可口的肉食。另外政府规定禁用密网捕鱼,禁止滥砍乱伐,以保证民众有食之不尽的鱼鳖,用之不完的木材。孟子认为能做到这些,就可以使人民养生丧死无憾,而这标志着仁政王道的初步完成。仁政措施的第二条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梁惠王上》第七章)即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选举德才兼备,认真负责的士君子,对民众施行道德教化,使其明白孝悌人伦,明白亲亲敬长的道理,建立良好的家庭社会秩序。

孟子指出,能实行他这种仁政的国君,可以“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梁惠王上》第七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梁惠王上》第七章)行仁政者将无敌于天下,这是孟子在战争连绵的时代藉以打动为政者,推行其政治学说的诱人的口号。

本卷的第一至第五章都是孟子与梁惠王之间的对话。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第一章)“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民欲与之皆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梁惠王上》第二章)他告诫梁惠王单靠在灾年施行一些小恩小惠是无补于经国之大业的,为政者应该从根本上改革政治,实行仁政,爱护百姓。第六章中孟子劝告梁襄王:“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梁惠王上》第六章)“齐桓、晋文之事章”是较全面地阐释孟子政治经济思想的一章。本章里孟子劝说齐宣王放弃通过战争去称霸天下的霸道思想,而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第七章)实行推己及人、制民之产的王道。并且孟子在齐宣王的请求下,较详细地说明了自己的仁政方案的具体措施。

《梁惠王》下篇共有十六章。如果说上篇重点在于阐述王道制度、仁政措施的话,下篇则主要涉及了为政者的思想,即如何将仁义之道作为处理国家政事的根本原则,贯彻到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一章“庄暴见孟子章”、第二章“文王之囿章”、第四章“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章”和第五章“人皆谓我毁明堂章”中,孟子从不同的角度,反复阐述了自己“为政者当与民偕乐”的政治理想。这几章里孟子的谈话对象都是齐宣王。

仁义之君如何同邻国交往呢?孟子指出“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梁惠王下》第三章)仁君心胸广博,在处理与小国的关系时能做到忍让而使天下安定。智者善明时势,在处理与大国的关系时能做到顺从而又不受侵犯。他还劝告王者“无好小勇”,(《梁惠王下》第三章)不要以匹夫之勇,凭个人意气行事,争强好胜,而要像文王那样,成为大勇之人,为人民的利益奋勇向前。

如何奖善抑恶呢?孟子指出在选用贤人和惩罚恶人时,要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深入调查了解,实事求是地任用和舍弃。按人民的意愿办事,擢拔真正贤能之人,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与别国交战时凭什么决定攻取进退呢?孟子说:“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梁惠王下》第十章)“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梁惠王下》第十一章)他告诫齐宣王在战争中也要贯彻仁义的原则,以民众的好恶为行动的指南。

《公孙丑》上篇共计九章。主要阐说孟子的个人修养观及其四端论。

孟子说他自己“四十不动心”。(《公孙丑上》第二章)四十岁以后已经心志坚定,不会疑惑畏惧了,能够“持其志,无暴其气”。(《公孙丑上》第二章)不再滥用意气了。他说自己主要有两个长处:知言和善养浩然之气。孟子自己也觉得难以给浩然之气下一个很明确的定义。不过他描述了这种浩然之气的特征:一、至大至刚。大到什么程度呢?孟子说如果直养而无害,即按照其本性来培养不去妨害的话,它可以大到塞于天地之间,弥漫霄汉之中。刚到什么程度,孟子没有说。二、浩然之气是与义和道相配合的。义是道德标准,即做应当做的事;道是真理原则,即按事理规律行事。浩然之气葆有道德的、真理的特征。三、该气是集义而成的,要多行义事,一点一滴积累渐进。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抱有功利的目的,操之过急,拔苗助长。这里需要指明的一点是:不动心与浩然之气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不动心是保持理智,不为外物所动;浩然之气是坚持正义,无愧于心。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所谓知言,就是“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公孙丑上》第二章)

有关士人修养问题,孟子还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公孙丑上》第七章)“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公孙丑上》第八章)孟子品藻古之贤人伯夷、柳下惠说:“伯夷隘,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公孙丑上》第九章)劝告士人们不要心胸狭窄,也不要玩世不恭。

前文里我们说过,性善论是孟子尊王贱霸、仁政王道学说的理论基石,是贯穿孟子宇宙观、认识论、道德观、教育观的主线。而“四端论”则是性善论的基础,是孟子整个思想体系的起点。所谓的“四端”,是指人先天具备的四种善端,它们是仁、义、礼、智四德的萌芽状态。孟子的“四端论”包括下列六个要点:一、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人心之四端,这是人与禽兽区别的标准。二、人之四端犹如人之四肢,是生而有之的,具有先天性。三、不忍人之心即恻隐之心具有超功利性,“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公孙丑上》第六章)这种对他人危难、痛苦和不幸的同情是来自人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是无比纯洁的,不带有任何私心杂念。四、恻隐之心是四端之首,仁就植根于其中;羞恶之心即羞耻心和憎恶坏人之心,它是义的肇始;谦让知礼发轫于辞让恭敬之心;智识则萌芽于明辨事物善恶曲直之心中。五、四端不是人性道德的完成,它只是一种开端和趋势,后天的培养可以扩充、发展它,后天的糟蹋也会遏制、窒息它。六、保养四端,力行仁义,就能有不可抗御的力量。

《公孙丑》下篇一共有十四章。该卷辑录的主要是孟子在齐国的一些活动和他离开齐国时的一些事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孟子的人格操守。

同类推荐
  • 西洋文化简史

    西洋文化简史

    本书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形成、发展、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是从古希腊文化讲起,涉及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等,以最简洁的方式概述了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
  • 中国辟邪文化

    中国辟邪文化

    说起辟邪(也有学者使用“避邪”一词,其实不妥,因为就语义而言,“避”是消极被动的,无法概括“辟邪”积极主动的一面)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认识,辟邪器物、辟邪行为、辟邪现象时不时地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说到辟邪文化,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而把辟邪文化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模式来加以审视与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
  •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从礼仪概述、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餐饮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公务礼仪等七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礼仪知识和规范。既可作为党员干部和社会人才培训教材使用,又可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群体人们的阅读需求。
  •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神话与对于女娲的崇拜信念及行为,很难说其产生孰先孰后、孰因孰果。不过,此文化对我们现在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神话带着对女娲及其事迹的虔信和崇敬,成为当地民间女娲信仰的组成部分。不过如今大部分女娲神话已逐渐脱离了原初浓厚的信仰色彩,神圣性、虔敬化的程度已大为减弱,但从中依然反映出民间对于女娲的情感和观念,所以也是我们研究女娲信仰时的重要参考材料。
  •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生命的保存,往往被认为更多地带有自然性;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色彩。人类未必是惟一对死亡有清醒认识的动物(据说大象也有类似人类葬礼的行为),但却是惟一能对死亡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的动物。人类可以在他的生命之轮的前行运转中为自己安排种种的活动,帮助自己生存得更好,从而也使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礼谷(民俗学的规范术语为人生仪礼,鉴于“礼俗”一词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故而书名使用“人生礼人俗”)正是人类安排的使自己的生命有内容、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热门推荐
  • 魁拔外传之天下我有

    魁拔外传之天下我有

    一点也不娘与奇怪的福尔摩奇组合回来了!我相信他们的经历一定会让你爱上当侦探的!
  • 老母文集

    老母文集

    老母个人原创及改编作品集!原创诗词歌赋等,尽请期待......
  • 快穿之打倒白莲花

    快穿之打倒白莲花

    为报复“真爱小三”的丈夫,苏宛接受了韩骁“收集女主破碎之心”的任务。于是,苏宛穿梭在各个剧情成为恶毒女配,踏上了打倒女主白莲花的道路……想傍富二代的校园白莲花,蹬女配上位的娱乐圈白莲花,陷害女配还装纯的修仙白莲花,纯傻白甜善良到无脑的总裁文白莲花……渣男贱女,看哪儿呢?虐渣虐的就是你们!
  • 极品修真之高手纵横

    极品修真之高手纵横

    战,时他强大无比,即便是,弱也要咬牙坚持,他是王牌特种兵,然而命运弄人,强大的他却被安排到学校里面保护校花,谁知校花骄横无比,我本家里有房又有田,谁知虎落平阳被犬欺!
  • 绿茵史诗

    绿茵史诗

    有人YY一个华夏球员能在欧洲赛场称王称霸,也有人YY华夏国家队能在世界赛场称王称霸。我认为,这两种YY都太小家子气,都没有体现YY的真谛。YY,就要最勇敢地去YY;YY,就要厚颜无耻去YY;YY,就要不顾一切去YY。于是乎,我如是YY:华夏足球能够单挑全世界、甚至能够战胜全世界。在本书中,你将会看到:中原省队能够吊打巴西队,川江省能够吊打阿根廷,江南省能够吊打德国,燕赵省能够吊打法国,齐鲁省能够吊打意大利,南粤省能够吊打西班牙,吴甲、粤甲和冀甲的豪门俱乐部,甚至能吊打皇马和巴萨。如果你认为本书YY过度,那你就错了,事实上本书绝对科学,没有一句话不合情理之处。YY的最高境界,就是科学!
  • 李春天的春天

    李春天的春天

    大龄女青年李春天,被老妈逼婚,恨不得像卖白菜一样嫁出去。为闺蜜调停战火,给老姐牵线搭桥,李春天马不停蹄 然而在她的世界里,却比谁都缺一个能让她心安理得地把自己嫁出去的男人。一次偶然的吏通肇事,却是李春天桃花不败的开始.那个开宾利被她撞的男人粱冰,阴错阳差地成了她的领导,臭贫、得瑟、话痨,挤兑她,还成天喊她牵小辫儿。喜欢的男人没感觉了,讨厌的男人动心了,爱还是不爱?下手还是放手?梁冰耍她.逗她,身为公司老总却马上要和女秘书结婚了就在李春天走投无路时,收到一行字儿:“你这年龄找个合适的挺难的,要不我发扬发扬爱心,咱俩一块儿搭帮结伙过日子得了。是的,我在向你求婚,嫁给我吧,李小辫儿。”
  • 只为那些回忆

    只为那些回忆

    无论得到抑或失去,无论美好抑或悲伤,青春,都是我们抹不掉的记忆。等我们走出大学的校门,当我们走入社会,当我们事业有成,当我们年老迟暮······我们收获了成长,收获了成功,品尝了世间的酸甜苦辣,见惯了人世的人情冷暖,但是,即便年迈,我们仍然无法忘记的还是那段清纯岁月,那段岁月里有我,有你,还有他···当年华逝去,青春不再,只希望,我们还是以前的样子···
  • 齐乘

    齐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春系列:坚强女生】

    【青春系列:坚强女生】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她,父母离异,母亲自杀。倔强的她,有着惊人的商业天赋。她,不相信爱情,忧郁是她的代名词。她,父母双亡,报仇是她的目标。坚强的她,最终成了一名顶尖杀手。她,没有安全感,冰冷是她的伪装。他,成熟稳重,鼎立于商业界。一直怨恨父亲的他,独自品尝着寂寞的味道。严肃是他的外表,孤独是他的内心。他,温柔冷静,和母亲相依为命。勤奋细心的他,却是个私生子。他内心的世界,充满了悲伤。他,暴躁野蛮,是个养尊处优的大少爷。娇生惯养的他,对爱情始终如一。霸道的他,不允许被拒绝。他,寒冷阴暗,痛苦的记忆使他自我封闭。他沉默少言,可谓是惜字如金;他我行我素,可谓是冷酷无情。当他们·她们相遇,会怎样呢?是情比金坚的友谊?是轰轰烈烈的爱情?还是痛彻心扉…
  • 纵风华年少

    纵风华年少

    我必须要说,遇见一个只喝牛奶的吸血鬼――这个,如非亲眼所见,我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是的,我现在的第四名队员,以后的搭档是个只喝牛奶的吸血鬼。用文须知:1.吸血鬼党派名称使用非原创2.作者是个文案废3.懒癌早期,欢迎催更4.划重点,我不说你也知道女主是个吸血鬼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