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9400000009

第9章 《孟子》的主要内容(2)

孟子是一位有理想、有气节的思想家。他游说诸侯,是为了实现他仁政王道的政治理想。他不看重金玉满堂、官爵显赫,但是他希望国君能够尊德乐道、礼贤下士。把他当作老师来请教。他说:“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公孙丑下》第二章)“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公孙丑下》第三章)由于齐宣王不能诚心地推行仁政措施,孟子最后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准备离开齐国。齐王挽留他,说:“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孟子则回答说:“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以上两句均见《公孙丑下》第十章)表明自己的去留不在于所得财物的多寡,而取决于国君有无同他合作的诚意。孟子离齐时在齐之昼邑住了三夜,期待齐王能够幡然悔悟召回自己,共商仁政王道大计。尹士质问孟子说:“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孟子答道:“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则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以上两句均见《公孙丑下》第十二章)这里足见孟子忠厚、博大的胸怀。

孟子虽失意地离齐而去了,但是他忧世忧民、自信乐天的精神却依然故我,他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公孙丑下》第十三章)

《滕文公》上篇共有五章。“性善”二字始见于本卷,但该卷并未就此展开论述。这五章的内容,是孟子与滕文公之间交往的一些事情以及孟子对农家学派观点的驳难、对墨家学派主张的攻击。

滕文公对古代的圣贤之道很感兴趣,他经常向孟子请教有关问题,甚至父亲死后办丧事,他都要先向孟子问明古代丧制后再行办理。滕国是个小国,但孟子认为“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滕文公下》第一章)他勉励滕文公努力效法尧舜,以仁义之心行政,把滕国治理好。孟子引用《论语》里的话教导滕文公说:“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滕文公上》第二章)要求滕文公以身作则,为下面的官民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孟子还详细地向滕文公论述了治国的方法,他说:“民事不可缓也。……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滕文公上》第三章)孟子希望滕文公能结合本国实际,实行井田制。他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滕文公上》第三章)孟子还将井田制的具体措施,即周朝的助法,一一作了说明。

辟异端,距邪说,弘扬儒家思想,是孟子一生中主要活动之一。当时农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许行,主张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要参加劳动,即使是国君也不能例外。孟子对农家学派“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餮而治”的思想做了系统驳斥(《滕文公上》第四章)。他指出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对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样样都亲自去制造,是不可能的。社会不仅需要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分工,而且需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分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滕文公上》第四章)贤明的君主应努力治理好国家,勿需亲自去耕地。理论阐述之后,孟子还引证古代尧、舜、禹诸圣贤治理天下的例子以说明一面治国一面耕种是不可能、不必要的。

《滕文公》下篇共有十章。本卷辑录的主要是孟子对理想人格的阐说以及孟子对杨朱、墨翟的非难和驳斥。

孟子认为士君子要有自己行事为人的准则,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他指出:“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滕文公下》第一章)士君子应以身作则,垂范于人。学有所成后,要积极出仕为官,为国家和民众贡献自己的力量。像孔子那样,“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以上两句均见《滕文公下》第三章)。但他同时又强调,君子应该是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实现自己的理想,造福于民众而出仕,仅仅因爵位、利禄而做官,是可耻的钻营投机。“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滕文公下》第三章)士人与诸侯交结,该见的则见,志不同,道不合的就不要见,应该保有士人的气节和人格尊严。他引用曾子和子路的话说:“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滕文公下》第七章)孟子还极力推崇士人的社会地位,认为士人“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滕文公下》第四章)。士人受到优厚的俸养是毫不为过的。

纵横学派的景春问孟子,像公孙衍、张仪这样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侯,使天下时而合纵,时而连衡的纵横家,是不是称得上真正的大丈夫、理想的士君子呢?孟子回答说:“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第二章)

前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孟子对农家学派的驳难。实际上,孟子一生最痛恨、力拒以至于谩骂的,则是杨朱学派和墨家学派。孟子何以要对此二家深恶而痛绝之呢?这是因为在孟子的时代,杨朱学派和墨家学派最有影响,“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滕文公下》第九章)。孔子的思想因此而淹没不显。以孔学传人自任的孟子,自然与杨、墨之说势不两立了。孟子视异端之说为洪水猛兽,他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他接着指出:“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孟子最后说:“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以上三句均见《滕文公下》第九章)表明自己是为了端正人心,使天下安定,迫不得已才攻击他人的。

《离娄》上篇共计二十八章。本卷汇集的多是孟子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言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第五章)即治理好国家,平定天下的基础在于统治者个人的道德品质。为政者应内省乎己,反身求诚,由内圣而外王。孟子的这些思想,是对《中庸》修齐治平学说的继承。

孟子指出,要想做平定天下的国君,就必须以仁政取得天下民心。欲行仁政,须先做仁人,广积仁德:“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离娄上》第三章)“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离娄上》第七章)“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离娄上》第九章)

在如何行仁政得民心的具体措施上,孟子又提出三条:一、遵循尧舜之道。“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离娄上》第二章)“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为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离娄上》第一章)

二、行有不得,自省其身。“爱人不亲,友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上》第四章)。“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离娄上》第八章)

三、敬重贤明的大夫。“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离娄上》第六章)

在如何做一个贤臣的问题上,孟子也提出了他的看法:“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离娄上》第十二章)

在如何为人的问题上,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离娄上》第十九章)“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离娄上》第二十七章)

《离娄》下篇共计三十三章。本卷继续阐述了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并通过介绍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颜渊、子思等儒家历代代表人物的思想言行,显示了儒家道统生生不息的脉络。

孟子说:“先圣后圣,其揆一也。”(《离娄下》第一章)他指出居仁行义是儒家人物的共同特征,并且具体介绍了他们的仁义之举。“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离娄下》第十九章)“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离娄下》第二十章)“孔子则取法于水,踏踏实实,耻声闻过情。”(《离娄下》第十八章)“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离娄下》第二十九章)曾子处在师长的位置上,敌人来了就避开;子思作为臣子,临敌不惧,保护君主。他们的做法虽迥异,然而“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离娄下》第三十一章)。他们都是在贯彻儒家的伦理原则。

结合儒家先圣们的言行思想,孟子进一步阐发了修齐治平之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离娄下》第三章)“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离娄下》第五章)“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离娄下》第六章)“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离娄下》第十一章)“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离娄下》第十二章)“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离娄下》第十六章)“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下》第二十八章)

《万章》上篇一共九章。本卷前面数章论述的是有关大舜维护人间伦常,敬父慈弟的事迹,后面几章则是关于帝位传承问题的阐说。

孟子说:“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万章上》第一章)他推崇舜为大孝的典型。当弟子万章对舜不禀告父母而娶妻表示疑惑不解时,孟子解释说:“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万章上》第二章)舜的弟弟象屡次图谋害死舜,而舜承帝位后却将他封为诸侯,孟子解释这件事说:“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万章上》第三章)

本卷后面几章里,孟子通过对“尧传贤于舜”和“禹传贤于子”这两个历史事件的阐释,宣扬其“君权天授”的思想。

同类推荐
  •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主要讲述的是地方县——蓟县的一些地区文化和历史。
  • 重门天险:居庸关

    重门天险: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 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本书立志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些人类历史未解的谜团,分别从外国军史谜团、中国军史谜团、历史疑云、名人疑案、古老的文明、传说中的历史、迷雾重重的宝藏这七个方面向读者一一展示了人类历史所存在的扑朔迷离、神秘奠测的谜团。此外,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将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谜题以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话题,借助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描绘得栩栩如生,从而披露出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再现历史的丰富与变幻。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本书主要指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包括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生命的保存,往往被认为更多地带有自然性;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色彩。人类未必是惟一对死亡有清醒认识的动物(据说大象也有类似人类葬礼的行为),但却是惟一能对死亡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的动物。人类可以在他的生命之轮的前行运转中为自己安排种种的活动,帮助自己生存得更好,从而也使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礼谷(民俗学的规范术语为人生仪礼,鉴于“礼俗”一词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故而书名使用“人生礼人俗”)正是人类安排的使自己的生命有内容、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热门推荐
  • 美男,别跑!

    美男,别跑!

    在这个风花雪月的世界里,只有做到女王般的存在,才能保护你想要保护的人
  • 银狼突击

    银狼突击

    银狼,江河人的古老图腾;狼性,才是江河人的最强血脉。小鬼子,到了银狼手里,你们还有指望吗?银狼,重责任,重情义,重承诺,迅捷如狼,柔情似水,真汉子也!(各位朋友,本书将改为每周一三五各上传一节。从此本书纯粹为兴趣而写,希望向朋友们展示一个完整的故事,愿朋友们喜欢。至于其他,则在其次。)
  • 武修万古

    武修万古

    我要追求至高武道,我要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成为让人仰视的绝世武修。
  • 白千鸢

    白千鸢

    白叶诀,我最后一次问你。你,爱我吗?你这个笨蛋,谁说我不爱你。一次救赎,一生缘劫。他,高高在上的天山掌门,温柔之至却唯独对她残忍至极;她,一只微不足道的妖界小白鸢,痴情至极却唯独对他笨愚至极。初见,她呆呆萌萌却委屈之极地看着他说:“你能不能陪我走完这一段路啊!”他凝眸不语。再见,她天真烂漫地问他:“你能不能给我取一个名字?”他简洁吐字:“白千鸢。”如梦如幻。当仅仅残留的一点点美丽的幻想被一招击碎之际。月圆之夜,她阴狠着美瞳,细手慢慢探入他衣间,殷红的唇瓣微微勾起:“天山上仙白叶诀,难得你前来,大战在即,你这是来跟我共度最后一夜良宵的吗?嗯!为什么不说话,难道你不想要我吗?毕竟我们曾经是夫妻,不是吗?”“白千鸢!”白叶诀狠狠的抓住了她的手腕,历声道。“白叶诀!”她美瞳一寒,反手抓住他的手放在自己的胸口,寒声问道:“事到如今,你,还是不肯爱我吗?还是,在你心里从来就没有我?”
  • 仙神星月

    仙神星月

    话说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孕育出第一批神力通天之辈,此辈之人为夺盘古遗留之下的先天至宝,经常大打出手,然而其中一代火祖祝融融合十大巫祖之神力与三清天尊决战之时被其永久封印在幽冥血海!只有三清天尊与鸿钧老祖女娲几位通天之人留在世间一统洪荒!就在封印火祖祝融之时,祝融一丝意念之力不灭,随风消散!百万年后转世投胎成就林莫聪,莫聪自出生之日便是异像横生,被村中之人称为不详之兆,天生便有操作火种之力!恰巧被昆仑仙家一名道修看中便接回昆仑,由此一场修仙之旅展开!摆在莫聪面前的是一场通天大道还是被三清天尊几人及早扼杀?且听下文慢慢道来...
  • 引鬼上身之常命

    引鬼上身之常命

    如果说一个逗比是一台戏的话,那两个逗比就是一出连续剧了,一群逗比那直接就撑起了收视率啊!我我我我我……我滴个妈呀!见人了!逗比与鬼同居的日子,斗鬼?逗鬼!一切完美的故事,都是由不完美开始…
  • 纽约恶魔

    纽约恶魔

    恶魔在纽约,纽约无恶魔。。。。。。。。。。。
  • 邻家竹马诱青梅

    邻家竹马诱青梅

    “穆哥哥,老公是干什么的,可以吃吗?”七岁的苏夜景一脸单(狡)纯(猾)的问夜穆。“老公是干什么的你以后会知道的,至于能不能吃那要看你的表现了!”于是苏夜景整人不成反被调戏...“宝贝儿,现在知道老公是干什么的了?那现在可不可以吃了?”夜穆压着苏夜景问道...这就是一个腹黑的竹马灰狼花式诱骗呆萌青梅的故事......简介无能看正文哦!
  • 蝙蝠恋曲

    蝙蝠恋曲

    主人公子书拓本是妖界贵族美男,阴霾的双眼闪烁着一丝邪气。可命运偏偏让他喜欢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女生。女主面对着朋友的出卖,还有自己的所有抉择,未来的路漫长艰辛,他们现以站在分岔路口,未来的命运该作如何抉择,请大家关注。《蝙蝠恋曲》
  • 凤凰泣血之所爱非人

    凤凰泣血之所爱非人

    她是黑暗中的女王,杀手界的传奇,一朝穿越即成痴傻儿,欺辱打骂从未少过,好,好得很,以前的叶茗雨已经死了,现在的叶茗雨只为复仇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