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9400000007

第7章 《孟子》的作者及其成书经过(2)

这就是汉初《孟子》一书的流传情况。而东汉时期,赵岐研究《孟子》,写了《孟子题辞》一书以指明孟子的写作意图和《孟子》的成书经过。他说:此书孟子之所作也,孟子耻没世而无闻焉,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问答;又自撰法度之言,著书七篇。

应劭《风俗通·穷通篇》说:“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班固《汉书·艺文志》也说“《孟子》十一篇”。这样,《孟子》一书究竟有几篇,就产生了争论。而事实上《孟子》应该只有七篇。司马迁就仅仅说“作《孟子》七篇”,这说明他当时根本没有见过其余四篇。赵岐说:又有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其文不能宏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托也。

可见,赵岐虽然见过《外书》四篇,却以为它是伪书,所以删去不与作注解。后来,宋朝孙奕《示儿篇》说:尝闻先辈言,亲见馆阁中有《孟子·外书》四篇,曰《性善辨》,曰《文说》、曰《孝经》、曰《为政》。

刘昌诗《庐浦笔记》也记载“予乡新喻谢氏多藏古收,有《性善辨》一帙”。于是,《孟子》有《外书》四篇似乎有了佐证。然而我们要问:自赵岐不注《外书》,且言明其伪,此四篇湮没已久,怎么会在南宋时又突然出现?孙奕、刘昌诗或其“前辈”确实亲眼见过《外书》面目吗?这些问题都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所以《孟子》只能是七篇。至于现在所传的《孟子·外书》,纯属明代姚士粦伪撰。清代时,吴骞把它刊行于世,立刻就被周广业指责“显属伪托”,丁杰在《小酋山房文集》中也对它进行驳斥,梁启超更进一步指明此书为“伪中出伪”。

这些伪书谩言,对《孟子》的研究是很不利的。这也说明《孟子》原本对研究《孟子》的重要性。然而一直到唐代,由于书籍的流传都靠人手抄,数量既少,又不便于保存,没有留下《孟子》的抄本。

东汉以后,研究《孟子》的人渐渐多了。《隋书·经籍志》载:“注孟子者,有赵岐、郑玄、刘熙、綦母邃四家。”现在只有赵岐的《孟子章句》十四卷还流传在世。它也是现存的最早为《孟子》作注的书。此后,唐代陆善经作《孟子注》。张镒作《孟子音义》。丁公著作《孟子手音》。然而这三本书都已散佚,只是宋代孙奭根据这三本书写了《孟子音义》二卷,至今尚保留。现在流行的《十三经注疏》便采用赵岐对《孟子》的注和孙奭对《孟子》的音义。不过,有不少人认为《孟子音义》并非孙奭所作。《宋史·邢昺传》称:昺与奭等校定《孝经》、《论语》、《尔雅》义疏。

而没有说孙奭写了《孟子》的注疏。朱熹也说“其书非出孙奭手”。《朱子语类》说:“今《孟子疏》乃邵武人士假作,蔡季通识其人,其书全不似疏体,不曾解出名物制度,只绕缠赵岐之说尔。”宋儒厌于汉代经生之专言名物制度,而略于探求孔孟义理,故转而致力于论《孟子》书,其成绩表现最突出的是朱熹的《论孟集注》。朱子杂取赵岐以下到同时的程颐、尹焞等十余家之言,更申之以己意,成《孟子集注》一书。自元代到清代,朱子的注疏都称得上是各注本中的扛鼎之作。当时朝廷制艺命题,无不以朱子注本为据,而且其注本广为流传乃至于家藏而户诵。周广业《孟子古注考》评论道:北宋制科,以《孟子章句》命题。金制亦遵赵注;自元延祐设科,《孟子》题专用朱子《集注》,而赵注日益微矣。

清代考据学兴起,治经者又一反宋儒空谈义理的旧俗,而复遵汉儒讲求训诂的风气。凡一字一义一物之微,务求旁征博引,详推细证。受这一风气影响,乾隆年间,甘泉人焦循著《孟子正义》一书。这本书以赵岐的《孟子》注本为本,荟萃众说,洋洋十万言。《孟子》一书注释之翔实,大抵没有能超过这本书的。此外,戴震曾作《孟子字义疏证》讨论孟子的哲学思想。

到了近代,关于《孟子》的译注与选讲的书越来越多,研究《孟子》的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去探讨相关问题,取得了不少成绩。

这就是《孟子》书成之后在中国流传的大概过程。

第三节《孟子》的版本

阅读古籍,应该讲究对版本的选择。古书流传至今,其间辗转传抄,一再翻刻重印,难免有讹文错字,或者篇章脱落,妄加增补。如果不加以分辨,往往会以反为正,以正做反,作出错误的判断。所以,在研究《孟子》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不注意版本的优劣真伪。

就版本而言,《孟子》一书千百年来,翻刻传抄,精芜混杂。清代,阮元《孟子注疏校勘序》中有注本目录,除宋石经残本外,有北宋蜀大字本,丹桂堂巾箱本、岳本、廖本、孔本、韩本、日本国古本、足利本等。纪昀总编《四库全书》,作《四库全书总目》。这本书记录有《孟子》类书多种,现在把它记录下来,供读者作参考。

一、《孟子正义》十四卷(内府藏本)

汉赵岐注,其《疏》则旧本题宋孙奭撰。是注即岐避难北海时,在孙宾家夹柱中所作。

二、《孟子音义》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孙奭撰。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于群经皆有《音义》,独阙《孟子》。奭奉敕校定赵岐《注》,因刊正唐张镒《孟子音义》及丁公著《孟子平音》二书,兼引陆善经之《孟子注》以成此书。其序文前半,与后世传《孟子正义》序同,盖《正义》伪序即缘此序而点窜也。书中所释,称一遵赵《注》,而以今本校之,多不相符。

三、《孟子解》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苏辙撰。旧本首题“颍滨遗老”字,乃其晚岁退居之号。以陈振孙《书录解题》考之,实少年作也。凡二十四章。

四、《孟子传》二十九卷(内府藏本)

宋张九成撰。……此本为南宋旧椠,实作《孟子传》,不作《孟子解》。又《尽心篇》已佚,而《告子篇》以上已二十九卷,则亦不止十四卷,盖通考传写误也。

五、《尊孟辨》三卷,《续辨》二卷,《别录》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余允文撰。允文字隐之,建安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是书,卷数与今本合。朱彝尊《经义考》仅云附载《朱子全集》中,而条下注“阙”字。盖自明中叶以后,已无完本矣。

六、《论孟精义》三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朱子撰。初,朱子于隆兴元年辑诸家说《论语》者为《要义》,其本不传。后九年为乾道壬辰,因复取二程、张子及范祖禹、吕希哲、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尹焞、周孚先等十二家之说,荟萃条疏,名之曰《论孟精义》,而自为之序。时朱子年四十三,后刻版于豫章郡,又更其名曰《要义》。《晦庵集》中有《书论语孟子要义序后》,曰:“熹顷年编次此书,锓版建阳,学者传之久矣。……豫章郡文学南康黄某商伯既以刻于其学,又虑夫读者疑于详略之不同也,属熹书于前《序》之左,且更定其故号《精义》者曰《要义》云云,是其事也。后又改其名曰《集义》,见于年谱。今世刊本仍称《精义》,盖从朱子原《序》名之也。凡《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书前有纲领一篇,不入卷数。朱子初集成是书,盖本程氏之学以发挥经旨。其后采撷菁华,撰成《集注》。

七、《癸巳孟子说》七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宋张栻撰。是书亦成于乾道癸巳。于王霸、义利之辨,言之最明。

八、《孟子集疏》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蔡模撰。模字仲觉,号觉轩,建安人。蔡沈之子,蔡杭之兄也。赵顺孙《四书纂疏》载模所著有《大学演说》、《论语集疏》、《孟子集疏》。今惟此书存。

九、《孟子杂记》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陈士元撰。士元嗣辑此书,第一卷叙孟子事迹,后三卷发明孟子之言,名以杂记,实则经解居多。其所援引亦皆谨严有体,不为泛滥之厄言。

十、《苏评孟子》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旧本题宋苏洵评。考是书《宋志》不著录。孙绪《无用闲谈》称其论文颇精,而摘其中引洪迈之语在洵以后,知出依托。则正德中是书已行矣。此本为康熙三十三年杭州沈季云所校,其子心友刻之。然无所谓洪迈语者,岂经绪指摘,故削之以灭迹耶?抑并非孙绪所见之本,又伪本中之重佁耶?宋人读书,于切要处率以笔抹。故《朱子语类·论读书法》云:先以某色笔抹出,再以某色笔抹出。吕祖谦《古文关键》、楼昉《迂斋评注古文》亦皆用抹,其明例也。……此本有大圈,有连圈,有重圈,有三角圈,已断非北宋人笔。其评语全以时文之法行之,词意庸浅,不但非洵语,亦断非宋人语也。

十一、《孟子解》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旧本题“宋尹焞撰”。邢正夫尝刻于岳阳泮宫,其书世罕传本,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已佚。此本出浙江吴玉墀家,莫知其所自来。每章之末,略赘数语,评论大意,多者不过三四行,皆词意肤浅,或类坊刻史评,或类时文批语,无一语之发明。焞为程氏高弟,疑其陋不至于此。又书止上下二卷,首尾完具,无所阙佚,与十四卷之数亦不相合,殆近时妄人所依托也。

十二、《孟子发题》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施德操撰。此书所述《孟子》七篇之旨,大意谓孟子有大功四。……张九成门人尝取附九成《横浦集》末,锓版以传。

十三、《论语孟子考异》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宋王应麟撰”。凡注疏诸儒之说与《集注》互异者,各为改订。然应麟著作,传世者多,而此书诸家皆不著录。今考所载,实皆采之《困学纪闻》中,盖书肆作伪之本也。

十四、《孟义订测》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管志道编。是书诠解《孟子》,分《订释》、《测义》二例。订释者,取朱子所释而订之。测义则皆自出臆说,恍惚支离,不可胜举。

由上述书目,我们可以看出《孟子》一书注本的繁多,然而《孟子》因为时俗所共重,坊刻之本多为射利,并非都是善本,阅读这些书时便不能盲目迷信这些本子。唯《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一书中所记载的《孟子》善本比较令人放心,读者颇可取为参考。今人杨伯峻作《孟子译注》一书,则参核了不少刻本作了较细致的文字校对,亦可视为“善本”进行阅读。

同类推荐
  • 士子名流(兰州历史文化)

    士子名流(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消逝的世界(读好书系列)

    消逝的世界(读好书系列)

    楼兰古国消逝了,庞贝古城覆灭了,佩特拉城从人间蒸发了,“沙漠之狐”的珍宝不知所踪,渡渡鸟灭绝了,华南虎芳踪难觅,青海湖有什么危机?月牙泉还会存在吗?
  • 中国地名灯谜解析

    中国地名灯谜解析

    本书收入以地名为谜底的灯谜两千七百多条,既有省、市、县等行政区划地名,也有风景名胜、历史古迹等地名。
  •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是一本用小标题形式解读中外文化常识的书籍。本书从风俗礼仪、文学集萃、影视戏剧、书画歌舞、饮食、服装服饰、医学医药、名胜古迹和天文历法等多个方面,分类讲述中外的文化常识,让读者开阔眼界,全方位了解文化常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 桂海苍茫

    桂海苍茫

    一个人的体验,一位作家的眼光,穿越千年广西,穿越地理桂海。于是,赤子之心发现了一份份被遗落的时空形态,一片片人们应该拾捡的文明碎片。本书是著名散文家、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冯艺关于广西的人文地理笔记。笔记里有许多广西史书上不该忘却的背影,许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人文墓碑。作者以本土作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一腔人文情怀,描述了广西这方水土浓密的阳光和水气背后的苍茫的人文地理。丰沛而智性,详实而诗意,融文化积淀与个体体验于一体,意境苍凉。于是,从本书您也许会看到另一个人文的广西。
热门推荐
  • 太空知识探秘

    太空知识探秘

    本书介绍了太空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和科普知识,引领青少年朋友追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足迹,走过一个个以现代和未来航空航天为主题的场景,体验波澜壮阔的太空旅程。让青少年朋友在进行宇宙之旅的同时,兴致盎然地探索太空的奥秘。本书极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主题明确,内容丰富,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人们最好奇的太空知识,充分满足了青少年朋友探索太空的渴望。
  • 情武缘梦

    情武缘梦

    一场幽梦一场雨,莫名她就在我身后,一个在现代从小职员到被人称为商业天才的风,在经历了生死考验终于换来了好的生活时,在他背后的那个神秘人终于忍不住对他采取了非常手段,在一次车祸中失去她后,风在无尽的沉睡中重生到了古代,,,,
  • 爆宠十世:废柴要成仙

    爆宠十世:废柴要成仙

    有萌宠、有空间、有帅哥……打打怪、降降妖、升升级……种田穿越好危险,遍地开满金手指,爆宠九世嫌不够,废柴咬定神仙师。一直在神界任司命的小仙,因助东华圣君历劫完满,偷改命格,被情敌花蕊上仙告密,触怒锦宸天妃,剥去仙籍,打下凡界。锦宸天妃却未料自己与帝君的玩劣之子北辰上神得知后,一向玩司命小仙上瘾的儿子竟然舍身相救,被诛仙台下的戾气伤得魂飞魄散。锦宸天妃又怒又恨,誓要将司命小仙打入牲畜轮回之道,却是阴错阳差。今次,司命小仙与北辰上神两两转世,孟婆如是说,纵喝孟婆汤,亦可两不忘,单看,那情深几许?
  • 护理美学与礼仪

    护理美学与礼仪

    本书编写着力构建具有护理专业特色和专科层次特点的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力求满足学科、教学和社会三方面的需求。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两大板块。其中,基础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构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基础理论教学体系。专业课围绕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突出护理、注重整体、体现社区、加强人文的原则,构建以护理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结合;注重整体优化,处理好不同教材内容的联系与衔接,避免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
  • 女人现实男人疯狂

    女人现实男人疯狂

    一直有种说法,叫女人是感情的动物,男人是理性的动物。如果颠倒过来,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
  • 空亡屋

    空亡屋

    世上有一种屋子,屋门永远开一半,关一半。开着的一半,代表活人进来。关着的一半,代表死人进来。这种屋子,叫做空亡屋。而我,正好是其中一间空亡屋的屋主。三年的时间,见识了缠人的恶鬼,也见识了缠鬼的恶人。
  • 泥人老太太

    泥人老太太

    父母之间的爱意传达或许不像年轻人那么的激烈和热情,平淡生活中的点滴,才知道几十年的相互搀扶诠释出的爱情二字
  • 冷酷王爷倾城妃

    冷酷王爷倾城妃

    蓝心有严重的恐男症,却因一时气话去偷拍某花心男的偷情照片并不怕死的要挟人家做她三个月契约男友.男人一碰她就抓狂,怎么演情侣?可谁也没有想到正是由此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记忆里的人物一个个出现在身边,模糊的身世渐渐浮出水面……刻意的伪装被揭穿,他们又将有着怎样的未来……
  • 息息华夏

    息息华夏

    远古华夏,炎黄九黎,几千年的传承至今!而在另一个世界,九黎与炎黄的纷争还在继续!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