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9400000006

第6章 《孟子》的作者及其成书经过(1)

第一节《孟子》的作者

先秦圣哲贤智的著述,大多围绕着一个主题,即治乱兴废与世道人心。它们最初与最终的目的,并不在于著书立说,创立一家之言。而是希望拯救时世。而这,必然造成他们对藉书留名的作法采取漠然的方式,这种做法就使后人常常被迫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这本书的作者究竟是谁?哪怕像《孟子》这样一本广为流传的书,也同样无法逃避这一追问。

对《孟子》的作者是谁,在争论与研究中便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看法认为《孟子》是孟轲自己写的。赵岐在《孟子题辞》中说:“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焦循《孟子正义》引元人何异孙《十一经问对》阐明此说云:“《论语》是诸弟子记诸善言而编成集,故曰《论语》,而不号《孔子》,《孟子》是孟轲所自作之书,如《荀子》,故谓之《孟子》。”他揣测孟子著书的原因在于:“孟子亦自知遭苍姬之讫录,值炎刘之未奋,进不得佐兴唐虞雍熙之和,退不能信三代之余风,耻没世而无闻焉,是故垂宪言以诏后人。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于是退而论集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

后来,宋代朱熹从文章风格的一致性上来论证《孟子》是孟轲自己写成的。虽然他有时也作些调停之论,如说什么“然其间有如云‘孟子道性,言必称尧舜’,亦恐是其徒所记,《孟子》必曾略加删定也”(《朱子语类》)。但他主要议论仍是:“《论语》多门弟子所集,故言语时有长长短短不类处。《孟子》疑自著之书,故首尾文字一体,无些子瑕疵。不是自下手,安得如此好?”又说:“观七篇笔势如镕铸而成,非缀辑可以就。”(《朱子大全》)其后元代的金履明,明代的郝敬也持这种观点。

到了清代,阎若璩和魏源又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来推断《孟子》是孟轲所著。即《孟子》书中没有记述孟子的容貌。他们在书中说:《论语》成于门人之手,故记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记言语或出处耳。(《孟子生卒年月考》)

七篇中无述孟子容貌言动,与《论语》为弟子记其师长不类,当为手著无疑。(此说参见《孟子年表考》)

第二种说法认为《孟子》是孟轲死后门下弟子记述整理而成的。这种看法由唐代的韩愈和张籍最早提出,但都没有举出佐证来。此后唐代林慎思和宋人苏辙也附和其说,宋人晁公武对其说加以阐明:按此书韩愈以为弟子所会集,非轲自作。今考其书,则知愈之言非妄也。书载孟子所见诸侯皆称谥,如齐宣王、梁惠王、梁襄王、滕定公、滕文公、鲁平公是也。夫死然后有谥。轲著书时,所见诸侯不应皆死。且惠王元年至平公之卒凡七十七年,孟子见梁惠王,王目之曰叟,必已老矣,决不见平公之卒也。(《郡斋读书志》)

清代崔述在这个基础上又多加了两条证据,即:《孟子》七篇之文,往往有可议者,如禹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伊尹五就汤五就桀之属,皆于事理未合。果孟子自著,不应疏略如是。……七篇中于孟子门人多以子称之,如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徐子、陈子皆然,不称子者无几。果孟子所自著,恐未必自称其门人皆曰子。细玩此书,孟子门人万章、公孙丑等所追述,故二子问答之言在七篇中为最多,而二子在书中亦皆不以子称也。(《孟子事实录》)

周广业也认为《孟子》这本书不是孟子所著,但其中却也有一些片断是孟子写好后由门人后来加入进《孟子》一书的。他的理由是:此书叙次数十年之行事,综述数十人之问答,断非辑自一时,出自一手。其始章丑之徒追随左右,无役不从;于孟子之言动,无不熟察而详记之。每章冠以‘孟子曰’者,重师训,谨授受,兼法《论语》也。……迨还自青齐,既难必于行道,而孟子亦欲垂教后世,取向所进说时王,传授弟子者润饰而删定之。……至其后编次遗义,又疑乐正子及公都子,屋卢子、孟仲子之门人与为之。何也?诸子皆孟门高弟,七篇中无斥其名,与滕更呼名之例不同,当是其徒所追改。而首篇以孟子始,以乐正子终,未必不由此也。(《孟子出处时地考》)

第三种看法是以司马迁为代表。它源于《史记·孟荀列传》中记载的这句话:“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从这句话中,我们得知《孟子》这本书的编成,虽然有“万章之徒”的参加,但主要的作者还是孟子自己。

以上三种说法,虽然都有自己的理由,但能够符合史实的只有第三种。司马迁的话是可信的。他所处时代较早,当时所见的材料,所听到的传闻,比后人多而确实。尤其是以《孟子》一书来验证,或者考究孟子的生卒,另外两种说法都不能成立。

赵岐说孟子“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其实就说明《孟子》的编写有弟子的参与。朱熹也没否认在著作过程中有弟子参加,他只是从文体上判定《孟子》的定稿人是孟子。所以第一种看法和第三种看法差异不大。

第二种看法则刚好相反,它不承认《孟子》是孟子写的,并举了三个理由。一是《孟子》书中有地理知识和历史事实的偏差。我们认为这些偏差完全有可能是孟子故意主观地加以改造来证明自己论点的。况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真是孟子有所错误,也不足为怪。另一个理由是“果孟子自著,恐怕未必自称其门人皆曰子”。这点,魏源的话已经说得明白。《孟子》既是“万章之徒亲承口授而笔之书”,那么称其师为“孟子”,称同门为“乐正子”等又何尝不可?周广业以此和《论语》看待,认为是乐正子等的门人所编,那是错误的。我们只要问,如果真是乐正子等的门人所编,为什么七篇中记乐正子诸“子”的问答反而少呢?而记万章之徒的问答又何其多呢?况且“子”字的用法,在春秋和战国时期虽然同是男子的美称,却已分别有所不同。《论语》中,学生可以对孔子称“子”,如《论语·公冶长》中子路也对孔子说:“原闻子之志。”而在《孟子》书中,孟子称学生为“子”,如《离娄上》第二十四章,孟子对乐正子说:“子亦来见我乎?”“子来几日矣?”而学生对孟子说:“先生何为出此言也?”又公孙丑问孟子“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这就是说,“子”作为人称代词,在春秋时代相当于今天的“您”,而在战国时代,就只相当于今天的“你”了。明白了“子”这一代词的时代变化,就能理解为何《孟子》书中孟子的弟子称“子”的原因。第二种说法的第三个理由是诸侯死于孟子之后,书中各诸侯却都称谥。梁惠王、滕文公、鲁平公死于孟子前,本来就应这样做。至于梁襄王、齐宣王死于孟子之后也称谥的原因,也许清人阎若璩的解释是合理的,即《孟子》“卒后为门人所叙定,故诸侯皆加谥焉。”(《孟子生卒年月考》)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可以肯定:《孟子》一书确属孟子和他的门人共同所著,它不是后人伪作。

第二节《孟子》的成书经过

我们知道:一定的著作都是一定思想的结晶,而其思想,又必然是一定的历史时代及其环境的产物。孟子和他的弟子一起写成的《孟子》一书,也应该和当时的现实政治密切相关。《孟子》不仅仅是几个人的创造,更是那一个时代的产物。自从这本书出现以来,对中国人民影响深远,但从古至今,褒贬不一,也许我们了解一下作者所处的时代与他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情况,能够更公允地洞察此书的利弊得失,了解它的成书经过。

孟轲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形成的战国时代,春秋时还有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诸侯国,到了战国只剩下秦楚燕韩赵魏齐七个国家。孟子所处时代生产力比前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开始解体,为了适应封建制的兴起,各国逐渐着手改革,实施新法。然而,孟子不赞成法家的富国强兵之术,也反对“霸道”,他主张“省刑罚,薄税敛”,“制民之产,藏富于民”的“王道”政治。他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梁惠王上》第三章)

孟子也主张统一,齐襄王问他“天下恶乎定”,孟子说“定于一”。(《梁惠王上》第六章)但是他不同意用武力,而是以避免流血的“王道”来达到。由于当时“天下方务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的言论自然免不了被视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为了宣传推行他的仁政思想,带着他的弟子公孙丑、万章、乐正子等人,游说诸侯,宣扬“王道”,反对“霸道”。从《孟子》一书考察,孟子曾先后游历齐、宋、鲁、滕、梁等国家,前后约有四十余年,但到最终,他发现他的政治理想永远无法实现,于是“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司马迁是西汉人,他距孟子时代不远,其说较可信。荀况在《非十二子》中也提到《孟子》的思想。这就说明《孟子》一书成于战国时代,儒家此时已成显学,这本书影响想来不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恶儒生之好是古而非今也,因此下令“焚书坑儒”,孟子党徒几乎尽数灭绝,《孟子》一书也消失得不见踪影。一直到了汉河间献王方始重显于世。献王是汉景帝的儿子。据《汉书·河间献王列传》:王修学好古,从民间得善书,必为好写留真,加金帛赐以招之;四方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献王所得,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

同类推荐
  • 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山东大鼓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而系统、体制宏大而完备、兼具学术价值的家训,其中提出的为人处世、为文从艺、仕宦出处等思想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此书语言顺畅,运用了大量的故事、典故、逸事,往往从小处入手,将所阐述的道理蕴含其中,可读性很强。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编译和评析,以当代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重新编排。希望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髓,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
  •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神话与对于女娲的崇拜信念及行为,很难说其产生孰先孰后、孰因孰果。不过,此文化对我们现在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神话带着对女娲及其事迹的虔信和崇敬,成为当地民间女娲信仰的组成部分。不过如今大部分女娲神话已逐渐脱离了原初浓厚的信仰色彩,神圣性、虔敬化的程度已大为减弱,但从中依然反映出民间对于女娲的情感和观念,所以也是我们研究女娲信仰时的重要参考材料。
热门推荐
  • 异世的召唤

    异世的召唤

    一个学霸倒霉蛋因为目睹自家女神亲吻别的男生愤而翘课,回家途中被一枚戒指砸中,就此开启异界游~
  • 包游记

    包游记

    讲述了一个未知之域——包子世界的仨个好朋友拯救包子世界的故事。主角:风云包,汐莹,冰封包,豆沙包(想吃吗?)
  • 致青春:终将逝去的年华

    致青春:终将逝去的年华

    人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小时候,他们希望自己快点长大;长大了,又叹息时光匆匆。那些美好的时光碎片,被抛却,辗平,再也无法捡拾。青春,终将散场。以此书来纪念我终将逝去的青春。
  • 都市之午夜幽灵

    都市之午夜幽灵

    一个隐匿在都市酒吧里的男人,一段关于爱情伦理的苦苦挣扎,一串故事,一段人生。
  • 青莲至尊

    青莲至尊

    杨旭,一个青莲学院里的天才少年,一次一次地把自己逼上绝路,再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己……终于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路!
  • 逆剑帝尊

    逆剑帝尊

    神州大陆广袤无垠,百族林立,其中人族昌盛,雄据中央,分天下为九州,视九州外为蛮荒之地。一个天生白发的废物少年,要凭着手中的剑,逆天而行!
  • 纨绔腐女:调戏腹黑王爷

    纨绔腐女:调戏腹黑王爷

    一场车祸穿越到一个架空的时代,拥有绝色容颜,难得赶回潮流穿越的,怎么也得调戏几个帅锅才成......翠儿今晚小爷带你去花楼,见见世面...某女身着男装扇子一摇,走起。。。。“小姐你没事吧”韩筱筱眼睛紧盯着眼前这个扶住她的腰,让她免于跟大地亲吻的男人。。。哎呀,太特么的帅了,这真的是人么。。。
  • 带着联盟去穿越

    带着联盟去穿越

    龙皇是什么鬼,一个惩戒解决。四大神兽是什么鬼,一个惩戒解决。什么狗屁的遁地术,老子有闪现,有传送。一个电竞职业选手的穿越之旅,还附赠联盟系统哦!
  • 来时风雪满楼

    来时风雪满楼

    一步错,步步错。所有人到最后,才猛然发现都错了......玉成雪错在因爱生恨,因爱生妒,终是联合众人逼死他,使他尝尽背叛和绝望;洛嫣儿错在信他太深,她以为只要她觉得他没有变,他就还是那个温眸倔强的少年;温少倾错在失而复得之后对他爱得卑微,如履薄冰寸寸冰凉,反而换来他越走越远的背影;他呢?他错在步步为营机关算尽,最后赢了棋局,却痛失最心爱之人。然,最后也不过一个爱字......在爱的面前,谁是对,谁又是错?
  • 谜样爱情

    谜样爱情

    她以为是世界上最幸运的女人,却不知这份幸运包藏了一份毒药。他以为这一辈子不会爱一个人,却遇到了她,学会了跪地求饶。一段豪门恩怨史,一段血泪爱情,夏晓雨爱的无悔,痛的彻底,也收获了一段价值连城的爱情。两人蜜语:她说:“如果,你爱我就跳崖吧!”他毫不犹豫的跳了下去......她说:“我累了,给我洗脚吧!”他屁颠屁颠找来水桶为她泼水洗脚......她说:“女人啊,要懂得享受,男人欠调教。”他甘之如饴,眼中充满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