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9400000022

第22章 《孟子》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孟子》的文学成就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最主要的儒家代表。在他的时代,杨朱所主张的“为我”学说和墨翟的“兼爱”学说布满天下,孟子乃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奋起而坚决反击杨墨学说,维护儒家学派,并发展了孔子学说的仁义部分,在当时思想界中有很大的影响,对后世思想界的影响更是深远。

《孟子》一书,集中反映了孟子的学说和思想。他提倡“性善论”,如《滕文公上》说:“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第一章)认为人性本是善良的。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贵族们武力兼并和虐政害民,痛斥桀、纣等暴君为民贼。行仁政的具体内容就是要求封建统治者注意改善劳动者的生活处境。他认为最要紧的是应该让农民不失去土地,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梁惠王上》第七章)这样才能使农民不致起来反抗,君主统治才能巩固。孟子还强调尽心、知性、知天的自我修养的方法,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上》第一章)的修养论。同时,孟子还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有决定一切的“天命”论。如他在《万章上》中对“天命”所做的解释:“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第六章),认为一切都是天命所决定的。此外,孟子还以“性善论”为根据,提出自己的处世哲学。孟子的思想和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少是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的。

从文学上讲,孟子的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占有重要位置的。为了坚持和宣传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孟子不能不经常展开激烈的辩论。他在辩论当中,气势磅礴,感情充沛,富有雄辩力和说服力,而且用词警辟,比喻精当,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如《齐桓晋文之事章》(《梁惠王上》第七章)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时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本章系统地阐述了孟子关于王道的理论和具体主张,指出人君只要能善于扩充不忍人之心,就可以施行仁政,所谓“推恩足以保四海”。文章首先肯定了齐宣王不忍牛的发抖是仁心表现,为实行王道的基础。接着,孟子批评齐宣王不行王道是不去办而不是办不到,并启发他应当推广仁心,使百姓得到好处。继而,孟子进一步阐明用武力称霸是靠不住的,行仁政才可以统一天下。最后,孟子向齐宣王提出行仁政的具体办法:即“制民之产”和“申之以孝悌之义”。在谈话的过程中,孟子通过许多巧妙的比喻和论辩,反复地论述了他“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语言生动、形象、畅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是一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很好地结合的语录体说理文。

又如《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上》第三章)也是阐述孟子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是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第三章)

本文在游说技巧、谋篇、结构和修辞诸方面都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在游说技巧方面,孟子善发机巧,善于擒纵,由远而近,由比喻而事实,层层进迫,使对方陷入自己的圈套。如文中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让梁惠王自下判断,然后以梁惠王的判断,去否定梁惠王自以为爱民的想法,使梁惠王无言以对。孟子还善于迎合对方的心理而进言。如他是反对战争的,但他却以“战喻”,正好抓住梁惠王的所好,使其往孟子设计好的圈子里钻,并针对对方的要害,以达到游说的目的。在谋篇方面,作者文中的详略是处理得很恰当的。如言及“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言及河东时,文章则说“亦然”,不再重复,显得精炼。而在描述理想社会时,作者则不惜笔墨,文章先说:“五十者可以衣帛”,次说“七十者可以食肉”,再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最后说“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表现出作者谋篇布局手法的精到。此外,文中修辞手法也是高明的,如“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贴切,形象生动;又如“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则运用了排比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其次,《孟子》在文章的描写技巧上,不仅以简约的含蓄取胜,而且还有一些比较精细的刻画,如《滕文公下》塑造了一位具有怪僻性格的廉士形象: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第十章)

文中写廉士陈仲子居住于陵,三天没有吃东西,耳朵没有了听觉。井上有个李子,金龟子已经吃掉了大半,他爬着去,拿来吃,吞了三口,耳朵才有了听觉,眼睛才有了视觉。一位生动的廉士形象跃然纸上。又如《梁惠王上》中刻画了梁襄王这样一个庸才君主的形象: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第六章)

孟子在背后议论梁襄王,说他外表不像一个国君,言谈举止也不值得人们敬畏。为了具体描绘梁襄王的庸才形象,孟子又转述了梁襄王与他的一场对话,使梁襄王的形象更加生动、可感。《孟子》还善于运用篇幅较长的议论文字,如《告子下》载: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第十五章)

本文论述了人要担当大任必须先经受艰苦的磨炼,国要长治久安必须有忧患观念。文章先列举了六位古代贤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崛起的事例,说明有作为有成就的人物,总是在艰难曲折的痛苦磨炼中成长的,备受考验,才能为日后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接着,论述了人有了过错能改正,就会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增长自己的才干;经过困苦的思虑,才能创出奇计异策;痛苦的磨炼表现在脸色上,吐露在语言中,才能被人了解。这是成就大业的杰出人物的必由之路。最后,从一正一反两方面的论说归纳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文章通篇由排比句构成,气势恢宏,极富雄辩力。

此外,《孟子》中寓言故事很多,含意丰富,说理巧妙。如《揠苗助长章》: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公孙丑上》第二章)

作者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描绘了拔苗者的憨态和愚笨,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违反客观规律办事的人,从而说明一个人的浩然之气是依靠平日不断行义,逐渐积累自然地培养起来的,绝不能像拔苗者那样急于求成。此外,又如《齐人有一妻一妾章》(《离娄下》第三十三章),通过一个戏剧性的情节,勾勒出了一个卑鄙虚荣的小人形象,尖锐地讽刺了战国时代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利达的人们。孟子这些具有故事情节的寓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提高了作品的文学性。

第二节《孟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孟轲在儒家中是有重要地位的,汉代曾设有专研究《孟子》的博士官。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对孟轲大加推崇,后来《孟子》被列入“经书”。《孟子》不仅在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苏洵、王安石、苏轼等,不独在思想方面受它的影响,在文章方面也是努力学它的。

韩愈极力推尊孟子,甚至以孟子道统的继承人自居。他说:“孟氏,醇乎醇者也”(《读荀子》),“以为功不在禹下”(《与孟尚书书》)。他曾以宣扬“仁政”为题,写过一些反对官吏聚敛,要求轻徭薄赋的作品。陈祥耀《唐宋八大家文说》“韩愈文说”中说:退之之文,最得力于孟子与史迁,然于先秦、两汉诸家,又多所取资;其文化骈为散,然其铺张排比处,又得奇偶相生之妙。(《总说》)

他还引了林云铭对《本师说》的评论:

行文错综变化,反复引证,似无段落可寻。一气读之,只觉意味无穷。史臣称其与《原道》、《原性》诸篇,皆兴衍宏深,与孟轲、扬雄相表里。(《赋、论及杂著》)

《孟子》对北宋古文家苏洵的影响也很大,他在《上田枢密书》中说:数年来退居山野,自分永弃,与世欲日疏阔,得以大肆其力于文章。诗人之优柔,骚人之精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投之所响,无不如意。(《总说》)

苏洵又在《上欧阳内翰第一书》中说他自己: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总说》)

南宋朱熹在《语类》中评论说:

老苏只就孟子学作文,不理会他道理,然其文亦实好。

明朝文学家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也说:

苏文公崛起蜀徼,其学本申、韩,而其行文杂出于荀卿、孟轲及《战国策》诸家,不敢遽谓得古人六艺者之遗。

北宋著名诗文作家王安石也深受孟子的影响,他竟比喻孟子为“委蛇于苍旻”的“日月”(见《杨雄三首》之一);他一再称引孟子所谓“先王之政”,“治国养民之道”,要求神宗皇帝“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上皇帝万言书》),还强调:“至‘狗彘食人食则检之,野有饿莩则发之’,是所谓政事。”都是借孟子及其言论,抒发自己之所主张。王安石曾经在一首题为《孟子》的诗中写道: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王氏在这首诗中对千余年前被视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的孟子如此表示向慕,引为知音,正好说明他们的政治态度、政治理想有共鸣之点和相通之处。在散文创作方面,王安石亦是深受孟子影响的,如刘熙载《艺概》中所说:“王介甫文取法孟、韩。”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性格强毅,襟怀超旷,文才卓绝。世人认为他思想融合佛、道、儒三家,实际上他是以儒家思想为本,有立身济世之志节。苏轼的散文,初如其父,得力于《孟子》、《战国策》、贾谊、韩愈诸家,后来取资甚宏,儒道释之书无不能心积而手运。释惠洪《石门文字禅》曾评论说:“东坡盖五祖戒禅师之后身,以其理通,故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中亦自然而成文,盖非语言文字也,皆理故也。自非从般若中来,何以臻此?其文盖自孟轲、左丘明、太史公而来,一人而已。”刘熙载《艺概》亦云:“东坡文,亦孟子,亦贾长沙,亦陆敬舆,亦庄子,亦秦仪。心目窒隘者,可资其博达以自广,而不必概以纯诣律之。”唐末文学家皮日休以小品文著称于世,也曾进书“请孟子为学科”(见《请孟子为学科书》)。

唐代大诗人杜甫和白居易也偶有把孟子某些生动的比喻、犀利的议论,化用到自己创作的抒情或描写中去,得心应手,自然贴切,表现了对孟子思想的熟稔和会心。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采地黄者》:“与君啖肥马,可以照地光。原易马残粟,求此苦饥肠。”这都是从孟子“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梁惠王上》第四章)脱胎而来。

南宋诗人陆游也是一个同情人民、要求改革弊政的诗人。他在《秋夜感遇》中说:“所愿在仕者,努力苏元元。”《舟中作》中说:“惟有愚忠穷未替,尚余一念在元元”,主张“政本在养民”(《书叹》)。他还在《岁暮感怀》中竟也提出了一个“井田制”的政治思想:“井地以养民,整整若棋画。初无甚贫富,家有五亩宅。……谁能讲古制,寿我太平派!”这里的所谓“古制”,就是按照孟子的图本设计的。

同类推荐
  • 格萨尔王全传

    格萨尔王全传

    本书对古代藏族部联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民的经济生活、生产劳动、意识形态、理想愿望等,都作了生动真实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描绘。
  •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一书付梓,既是对定南改革发展的回顾,也是定南人民感谢伟大的党、讴歌伟大时代的另一种表达,更激励着我们在奋进的历程中以务实铸就辉煌,以豪迈续写新篇,定南的发展步伐也定将因有名家们的印迹而更加深远、更加铿锵激越。
  •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新旧习俗对比来介绍中国的婚丧喜庆文化:结婚、丧葬、寿诞、节日。
  • 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可以说,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就了人的性格。所以,恩格斯所说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便成了至理名言。然而,是否能够由此而引申出人的外貌与性格之间就有着必然的联系,却很难轻易地下结论。但是,自古以来,外貌与性格两者的相关性说法较多,同时这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特有的偏重于感性的模糊经验型思维方式。《外貌与性格》就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 三字经新读

    三字经新读

    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新读(第2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原著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新读(第2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热门推荐
  • 豪门女人的情人

    豪门女人的情人

    出门没有看黄历,撞见帅哥不说,天上还掉下一枚大钻戒。是真的钻戒吧,看上去好多克拉的样子。以为自己是要交好运了呢,没想到卷入一场惹不起的风波。某女:“帅哥,我真的换不起,你这么有钱不如就算了吧!”某男:“算了是不可能的,还不起没关系,做我的情人吧。”
  • 闻天语:神之使

    闻天语:神之使

    神之语,涩难晓。神之使,听天语。她,明明是这样一个懦弱的中学生,却被卷入家族背后无休止的肮脏乱斗中。上一辈的恩恩怨怨,通通压在这个弱小的孩子肩上,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这种浸满鲜血的生活,这些疼痛的领悟,是她心中午夜梦回的梦魇。在这个充满谎言的世界里,真的还有神存在吗?……“嘘……这不是人类该触及的……”在这最后的牢笼里,肆意编织只属我们的狂欢乐园……一步步坠入黑暗,一步步在恐惧中成长,一步步沦为长辈的复仇工具……【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叶族本就是这样一个为了力量而不择手段的肮脏世家,你诞生的意义,便是成为我们野心家的工具,窥天语的工具……】【因为橙子是中学生,学习紧,暂更一段时间。】
  • Dona Perfecta

    Dona Perfect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级警官

    神级警官

    这是一个关于国宝——七十二清明上月珠被盗所发生的故事。楚妙然作为刑警中的高手,被称为“神级”,自然而然就被委以重任,于是不远万里出国夺宝,且看楚妙然如何夺回国宝。一切精彩尽在神级警官!
  • 至强之路

    至强之路

    杜家少爷杜云,被未婚妻背叛,经脉尽断,沦为废人。经过一番打击的他放弃了心中对于爱情的天真幻想,为了复仇走上了一条追求力量的至强之路!
  • 原来都是改变

    原来都是改变

    想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还是被别人改变,这都在一念之间,但是,真的那么简单吗。。。。。。
  • 超神机甲

    超神机甲

    当人类的科技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人类的星舰群已经可以在宇宙中任意翱翔。终于,人类接触到了那个不该触碰的隐秘时空。远古神王:“这里是众神沉睡的世界,渺小的人类不该来打拢我们的安宁!”孟浩天:“人类己经拥有越超神魔的力量,你们这些早己在无尽岁月中沉伦的存在,安心的成为人类进化的踏脚石吧!”终极之战,谁才是最后的王者?看一个普通的凡人,如何进化成超神的存在,这一切只是为了生存!
  • 我的妹妹才不可能会是魔女呢

    我的妹妹才不可能会是魔女呢

    好吧,在这我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从昨天开始,我的妹妹居然变成了魔女...【这是一个不会死的骑士哥哥,与魔女妹妹的故事】
  • 不再纷繁的人生

    不再纷繁的人生

    通过描绘学生的生活,用校园中爱情友情亲情的发展与变化来展示出社会的残酷,同时通过人物之间命运的不可预测来表现出人生际遇的神奇。这样的感情的交集也会引起人们对于学生时代的共鸣,使人们想起自己不再的青春岁月,证明我们曾经也爱过也恨过。
  • 染血三千界

    染血三千界

    “千万年后,你真灵回归那刻,若我还不能让三千世界尊我为主,我必会用战火点燃三千界,让三千世界任何一地都传颂我的歌谣!不论属于你的那朵真灵之花开在何处,你必会得知我的消息,你的故事中定会有我!”与人争锋,与天争运,这是一个故事,是一件传说故事,是一件由无数传奇组成的传说故事。传说,修为至圣,真灵不灭。当死亡时真灵会化成一朵花,千万年后,花朵绽放,真灵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