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9400000021

第21章 《孟子》的哲学思想(7)

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第二十四章)

古时相传有个叫逢蒙的向羿学习射箭,完全掌握了羿的射箭技巧,他想天下只有羿超过他,于是就杀死了羿。对此事,孟子认为羿也有罪过。他列举了学射的例子来说明,选择朋友一定要选正派的人。由于子濯孺子选择了正派的尹公之他传授射箭技术,尹公之他又选择了正派的庾公之斯传授射箭技术,所以庾公之斯没有伤害子濯孺子。而羿由于选择了不正派的逢蒙做学生和家臣,结果被逢蒙杀害了,这不可不算是羿的罪过。

孟子还认为从天子、国君、大夫到普通人结交朋友,都不能倚仗势利,而应该重视道德,他曾在《万章下》中向万章讲述了交朋友的原则: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蔬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第三章)

孟子交友的原则是:不倚仗自己年纪大,不倚仗自己地位高,不倚仗自己兄弟的富贵。交朋友,因为朋友的品德而去交他,因此心目中不能存在任何有所倚仗的观念。孟子列举了鲁国大夫孟献子结交乐正裘、牧仲等五位朋友,小国国君费惠公以子思为师、以颜般为友,大国国君晋平公与贤者亥唐交朋友,天子尧帝与舜交朋友,他们都是不倚仗势利来与贤者交朋友的。所以孟子最后说,地位低的人尊敬地位高的人,叫做尊重贵人;地位高的人尊敬地位低的人,叫做尊敬贤人。尊重贵人和尊敬贤人,其道理是一样的。尊重贵人,是因为贵人的品德好;尊敬贤人,是因为贤人的品德好。品德好,是交朋友的先决条件。

孟子还谈论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应出于恭敬之心。《万章下》载: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

孟子曰:“恭也。”

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却也。”

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

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第四章)

孟子认为,与人交际应该出于恭敬之心,如果心中怀疑人赏赐的礼物来路不明,就是对人不敬。所以不要怀疑,也不要拒绝。只要按照原则来进行交往,按照礼节来进行接触,这样孔子也会接受他人赠送的礼物的。这是孟子在与人交际过程中所持的指导思想。

第六节关于许行、杨墨批判论

孟子以儒家的仁义为依据,对春秋战国以来各种学派展开批判,不仅对法家的霸道思想进行抨击,也对许行、杨朱、墨翟的学说进行猛烈的批判。关于法家的霸道思想,本章第二节“仁政论”已有阐述,本节着重谈孟子对许行的批判和对杨、墨的批判。

许行是战国农家学派的代表。他晚年到滕国游说,鼓吹“贤者与民并耕而食”,自理炊事,不烦他人代劳。其中的要旨是在肯定分工互助的基础上,提倡人人平等劳动,物物等量交换,以实现其改革的理想。许行的主张遭到孟子强烈反对。孟子认为,农民和手工业者都要有所分工,各种工匠的事本来是不可以一面耕田一面做的,何况是君主呢?他在《滕文公上》中说: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第四章)

孟子这段话是用以驳斥许行“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农家主张的。他从陈相所说“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出发,自然地推而广之,认为全社会的事情都必须有分工。各种工匠尚且不能一方面耕种一种方面做工,那么贤者也同样不能一方面耕种一方面管理国家。因此,分工应该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所以孟子认为,有的人从事脑力劳动,有的人从事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管理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管理;被人管理的人供养别人,管理人的人由别人供养。这就是天下通行的原则。孟子选取了尧、舜、禹忙于治理天下而无暇亲自耕种的事例,以此驳斥许行的“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的主张。他说: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同上)

孟子还用后稷、契、尧终日为管理人民的事情操劳而无暇他顾的事例,来驳斥许行的“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的主张。他说: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同上)

孟子还说,尧、舜关心的是选拔贤臣治理国家的事情,农民关心的是耕田种地的事情。孟子以此说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再次驳斥许行的“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的观点。他说: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同上)

孟子还批评陈相兄弟放弃儒家学说而学习许行的农家学说,是由文明倒退到野蛮,是由好向坏转变,是对自己老师的背叛。他说:“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同上)

相传农家学说的创始人神农最早设置市场,这种市场里出售的物品只以长短、轻重、多少、大小来论价,而不论其质量的精美还是粗劣。就如《滕文公上》所载许子的市场交易方法: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同上)

按许子的学说,市场上的物价是一致的:布匹丝绸的长短一样,价钱便一样;麻线丝绵的轻重一样,价钱便一样;谷米的多少一样,价钱也一样;鞋的大小一样,价钱也一样。这是小农的平均主义主张,和当时生产的发达引起分工和交换的发达形势是不相容的。对于许子这种错误主张,孟子批评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同上)

孟子指出“物之不齐”是“物之情”,这是辩证的观点。生产物作为商品出售,交换的价格是由价值规律支配的,必须体现等量的劳动。倘若以平均主义来代价值规律,不实行等价交换,必然使生产交换遭受破坏。所以孟子认为应该按质论价,如果不按质论价就会使粗制滥造的物品充斥市场,就会给国家带来混乱。孟子对许行学说的批评是有道理的。

在孟子时代,能够与儒家抗衡的就算杨朱、墨翟两个学派。因此,孟子对这两个学派展开了激烈的抨击。他曾在《滕文公下》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第九章)

这段话概括地阐述了杨朱、墨翟学说的宗旨及其影响,以及批判杨、墨学说的意图和重要意义。孟子认为,自春秋之后,圣王也不再出现,诸侯无所忌惮,一般士人也乱发议论,杨朱、墨翟的学说充满天下,于是天下的言论不属于杨朱,便属于墨翟。杨氏主张为我,这是目无君主,否定对君上的尽忠;墨氏主张兼爱,这是目无父母,否定对父亲的尽孝;目无君主,目无父母,就是如同禽兽。公明仪说:“厨房里有肥肉,马厩里有肥马,老百姓脸上却有饥色,野外有饿死的人,这就是率领禽兽来吃人!”杨朱、墨翟的学说不消灭,孔子的学说不发扬,这就是让荒谬的学说欺骗人民,仁义就要受到扼杀。仁义受到扼杀,也就等于率领禽兽来吃人,人与人也将互相残杀。孟子为此而深感忧虑,便出来捍卫古代圣人的学说,反对杨、墨的学说,驳斥错误的言论,使发表荒谬议论的人不能抬头。那种荒谬的学说,从心里产生出来,便会危害工作;危害工作,也就危害了政治。关于杨、墨学说的宗旨,孟子还在《尽心上》中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贱道也,举一而废百也。(第二十六章)

孟子批评说,杨朱主张为我,拔一根汗毛而有利于天下,都不肯干。墨翟主张兼爱,摩秃头顶,走破脚跟,只要对天下有利,一切都干。这两人都趋于极端。孟子认为子莫对杨、墨两派的主张采取折中的态度,比较正确。但是如果每件事都采取折中的态度而不知随时随地的变通,那也违背了圣人之道。孟子批评异端之说,是为了维护儒道。

由于杨、墨学派都是反儒的,孟子为了维护儒道一定要竭力地拒杨、墨。他在《滕文公下》又说: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第九章)

为了继承大禹、周公和孔子的事业,孟子挺身而出,要端正人心,消灭荒谬的学说,抵制偏激的行为,驱除蛊惑人心的言论,与杨、墨学派的人进行辩论。

孟子还提出,对于那些已经知错改过的反对派应该采取宽恕的态度。他在《尽心下》中说: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第二十六章)

孟子对于杨、墨二派的抨击是很激烈的,然而,如果反对派承认了错误,归附于儒家学派,他认为应该不咎既往,就接受他算了。

孟子批判许行、杨朱、墨翟等异派学说,适应了战国中期封建大一统形势的要求。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地主阶级思想家都在为统一思想舆论而斗争。孟子与其他学派的“邪说”、“诐行”、“淫辞”的斗争,使后来封建社会中的法家、墨家等学派,几乎都被作为异端来对待了。

同类推荐
  •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 中华农耕文化漫谈

    中华农耕文化漫谈

    本书作者在毕生研究农史的基础上以文化漫谈的形式写成了此书,内容包括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稻作、丝绸、茶叶、水产等诸方面的发展历史。作者以写实又诗意的笔触表达了对传统农业的回顾,同时以学者的人文情怀对现代科技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现状表现出怀疑与忧患。
  •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孔永编著的《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为丛书之一,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解析,挖掘藏在画作中的未解之谜。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阴棺冥妻

    阴棺冥妻

    一个漂亮的女鬼姐姐向我求婚,可在成亲当晚,她........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杭俗遗风

    杭俗遗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们的故事,有多长

    我们的故事,有多长

    原本以为那天晚上的事情可以忘掉,但由于他的出现让沈妍感到了无尽的害怕……直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是一场误会
  • 一压定禽:总裁太粗鲁

    一压定禽:总裁太粗鲁

    送花,送礼物,最后直接升级送钱——这是高冷的莫少爷追女人的方式。人家不领情,他直接夜夜闯香闺。第一夜,他强吻。第七夜,直接升级一块睡。第十一夜,床都塌了……她是人生的赢家,收获了一个全世界最强最帅的男人。他是对她百般宠溺的大男人。她是对他千捣万蛋的小女人。听说,她是他舍不得骂,手下不了打的小妻子。听说,他每天纡尊降贵接她上下班。听说,他……
  • 莱莱过来

    莱莱过来

    “莱莱,过来!这个位置,就是当初听到你名字的位置!春风拂面,一如初见!”一见钟倩,说起来是那么的简单,做起来是那么的难。为了爱你,我变成了最好的自己。第一次知道自己喜欢你的时候,心里在颤抖个不停。
  • 冷酷首席残忍妻

    冷酷首席残忍妻

    他向来以不管闲事自称,为人冷冽张扬。他以为他喜欢的是男人,可是自从她走进她的世界后他就发现自己变了!“除了我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就都是闲事!我没必要管。”变成了“你现在是我唯一在乎的人,你不许再离开我。”
  • 天怜莲

    天怜莲

    南宫庚辰,三界之帝,用毒草封印她记忆,囚禁在自己身边,只为能够相伴;上官梦莲,医仙法圣,心甘情愿服毒被囚,守护在他的左右,只为能够相伴;千年以后,事与愿违,相伴成愿,相爱成煎;她扼住他的咽喉,微微轻扣;他被束缚在石柱,深深凝望;“我的一切,现在,都是你的,如果能减少你对我的怨恨,我愿承受任何惩罚,我会坚守,决不抵抗,决不忤逆的誓言。”他闭上双眼,等待着惩罚让他解脱;他不知,这天帝也有真假,这三界另有神话,眼前人还在爱他。她的泪,独自在心中流。她的手,却在将他送向死亡……欢迎加入曦之家群号:542729927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倾世萌灵

    倾世萌灵

    “看!那边走来一只狐狸!”“不!劳资是小!狐!妖!”(把酱油打飞)“看!那个人无家可归!““你才无家可归,你全家都无家可归!我是上官家的养女!”“看!她好暴力!”“师傅!一起来打死他!”(本文走微搞笑,较为爽文风。喜欢的亲们快快收藏!)
  • 杀生丸

    杀生丸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与妖怪并存的时候,遥远的西国是西犬族的领地,年轻俊美的犬大将是那片土地上所有妖魔鬼怪的首领,而犬大将的儿子,也可能是他唯一的继承人,便是那个传说中绝美而冰冷的小犬妖——杀生丸。一袭雪白而华丽的衣裳,雪白的肌肤,银色的长发,金色的眼眸,冷冷的眉宇间一弯月芽,脸颊上鲜艳的妖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