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7700000021

第21章 张爱玲年谱简编(5)

11月8日,因好友炎樱在日本,张爱玲欲东渡日本谋职,并准备由日本转道赴美。遂放弃港大的学籍赴日,此行无果,三个月后又回到香港。找到一份在美国新闻署香港新闻处做翻译的工作,译过海明威《老人与海》,玛乔丽·劳林斯《小鹿》、《爱默森文选》、华盛顿·欧文《无头骑士》等,并将台湾作家陈纪滢《荻村传》译为英文,书名为Fool In The Reeds。结识居住在香港的宋淇(笔名林以亮)夫妇,后来还参与宋淇主持的《美国诗选》、《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两书的翻译工作。这一期间开始用英文写作长篇小说The Rice Sprout Song(即《秧歌》)。

弟弟在郊区农村中学教书,住在学校。

1953年

2月,就职于美国新闻署香港办事处,与麦加锡成为朋友。

《秧歌》中文本先在以美新处为后台的《今日世界》杂志连载,英文本在美国出版,美国《纽约时报》、《星期六文学评论》、《Herald Tribune》、《时代》周刊相继发表书评。构思《色,戒》,直到1957年才写出发表。同时以中文写作长篇小说《赤地之恋》。

父亲在上海病逝,享年57岁。

1954年

《赤地之恋》先后在香港《今日世界》连载。7月,《秧歌》出单行本,《赤地之恋》由《今日世界》出版中文、英文单行本。(英文名The Naked Earth。)

同月,《张爱玲短篇小说集》由香港天风出版社出版。内容与《传奇(增订本)》同,加一篇序言。

10月25日,张爱玲将《秧歌》寄给居住在美国的胡适,并给胡适写了一封信。

《五四遗事》刊于夏济安主编的《文学杂志》。

1955年

1月25日,胡适将《秧歌》“仔细地看了两遍后”,回信表示对此书的欣赏。在胡适为此书扉页的题辞上说“写得真细致、忠厚”、“近年我读的中国文艺作品,此书当然是最好的了。”并要她多寄几本给他。

2月20日,张爱玲给胡适回信寄了五本中文版《秧歌》,及《传奇》、《流言》与《赤地之恋》的英文本。秋,由麦加锡作保,乘“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经由日本,移居美国。入境检查时体重一百零二磅,身高五尺六寸半,被检查人员误记为身高六尺六寸半。经炎樱介绍,住在纽约救世军办的职业女子宿舍。到纽约后,11月即与炎樱一道拜访胡适,自己又单独拜访一次。

11月底,胡适又到职业女子宿舍来看她,这是她与胡适见的最后一面。她后来曾写散文《忆胡适之》,追念这位长者。

英文版《秧歌》由纽约司克利卜那(Scribner)公司发表。

1956年

2月,获得爱德华·麦克道威尔(Edward Mac Dowell Colony)写作奖金,搬到美国东北部的新罕布什尔的Peterborough居住,为期两年,张爱玲计划写一部长篇小说,名为《粉泪》(即Pink Tears),也就是《怨女》英文本《北地胭脂》(Rouge of the North)的前身。在这里,她结识了美国左翼作家赖雅(FerdinandReyher)。赖雅1891年生于美国,二十几岁即有戏剧作品入选麦克道威尔基金会的戏剧节,1914年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曾在麻省理工学院执教。1917年赖雅与美国女权运动家吕贝卡·郝瑞琪结婚。20年代文名大振,结识庞德、乔伊斯、康拉德等欧美文学大师,与著名作家刘易士、布莱希特交往密切。

8月14日张爱玲与赖雅在纽约结婚。

9月12日,英文小说Stale Mates发表于美国The Reporter双周刊上。

从这一年开始,在宋淇安排下,为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编写剧本,计有1957年的《情场如战场》、1958年的《人财两得》、1959年的《桃花运》、1963年的《小儿女》、1960年的《六月新娘》、1962年的《南北一家亲》、1964年的《一曲难忘》和《南北喜相逢》等。电影剧本《情场如战场》开始摄制。

1957年

1月20日,小说《五四遗事》(中、英文)在台北夏济安主编的《文学杂志》1卷第5期发表。

3月,《秧歌》由哥伦比亚公司改编成剧本。搬家到彼得堡松树街25号公寓。4月15日,《秧歌》在该公司的电视频道上播出。

5月,小说《粉泪》被司克利卜纳公司退稿,出版受挫,张爱玲沮丧病倒,情绪极为低落。《粉泪》后改名《北地胭脂》于1967年在英国凯塞尔出版社出版,之后张爱玲又将它改译回中文,取名《怨女》在台北出版。

夏志清《张爱玲论》在台北《文学杂志》发表,肯定张爱玲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本年,《赤地之恋》英文本出版。8月,母亲病危,张爱玲给母亲寄去100美元和一封信,年末,母亲黄逸梵在英国逝世,享年61岁。

1958年

7月,由胡适作保,申请到南加州亨廷顿·哈特福基金会(Huntington Hartford Foundation)的一个半年期的名额。该基金会是A&P超级市场后裔办的一个文艺营,专门接待文艺家。半年以后又与赖雅移居波士顿。

7月26日,赖雅67岁生日,赖雅在生日后立下遗嘱,他全部的个人物品都留给张爱玲。

11月13日,向亨廷顿·哈特福基金会报到住下。居留期间,将中文《荻村传》改写并译成英文。后在香港出版。

12月,胡兰成将《今生今世》(上)寄赠张爱玲。

1959年

5月13日,告别亨廷顿·哈特福基金会,前往旧金山。住在布什街645号公寓,月租70美元。

9月,收到胡兰成《今生今世》(下)。

11月,收到美国入籍通知书,开始办理各种手续。8个月后,取得美国公民身份。

1960年

7月12日,在旧金山加入美国国籍。

1961年

10月13日,为创作剧本《红楼梦》赴香港。取道台湾,由麦加锡安排与台湾大学的青年作家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陈若曦、王祯和等会面畅谈,又由王祯和陪同到花莲、屏东,观看当地的山地舞与民族风俗。

10月底,赖雅在美国中风。由于身上的钱已经不够回美国家用了,得知赖雅病情基本稳定,无生命危险后,她又乘飞机到香港,预备赚些钱后再赶回去。

11月,到香港,努力撰写的剧本《红楼梦》未获通过,为了谋生给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编写改编《南北一家亲》、《桃花运》、《人才两得》等电影剧本。剧本中一些粤语对白系与宋淇合作。

本年,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在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用专章论述张爱玲,称她为“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夏志清论述张爱玲的文章由夏济安在台北《文学杂志》发表,引起台湾学界对张爱玲的关注。

1962年

3月16日,返回美国,精心照料赖雅。后与丈夫移居华盛顿,把根据好莱坞影片改编的《南北喜相逢》寄到香港。因剧本丢失,未拍摄。

7月,译玛乔丽·劳林斯(Marjorie Rawlings)的《小鹿》改名《鹿苑长春》出版,附“译后记”。

10月11日,《南北一家亲》在香港上映。王天林导演,雷震与白露明主演。

1963年

3月28日,在美国的《记者》杂志上发表英文散文“A Return to the Frontier”(《重回前线》),记这次台港之行。《美国诗选》(与人合译)在香港今日世界社出版。张爱玲译了爱默森五首诗、梭罗的三首诗。《欧文小说选》(与人合译),在香港今日世界社出版。张爱玲译了欧文的一篇小说《无头骑士》。

10月2日,剧本《小儿女》在香港首映,王天林导演,雷震与尤敏主演。

开始与夏志清教授通信,直到1982年共100封。

1964年

《爱默森文选》(翻译)在香港今日世界社出版。分“计划”、“生活方式”、“诗”、“人物”、“书信”五章,前有“译者序”。

4月,申请美国一所大学的教职,需要香港大学出具证明,港大仅只证明她“两入两出”,未提她拿过奖学金的事。

7月24日,剧本《一曲难忘》在香港首映,钟启文导演,张扬和叶枫主演。

9月,《南北喜相逢》在香港首映,王天林导演,雷震与白露明主演。

《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与人合译)在台湾出版。张爱玲译了辛克荣·路易士、欧纳斯特·海明威以及汤姆斯·沃尔芙三位作家的作品。

1965年

本年前后,由于麦加锡帮助,张爱玲为美国之音编广播剧,把莫泊桑、詹姆斯、索尔仁尼琴等人的小说改编成广播剧。长篇小说《怨女》在香港《星岛日报》连载;改写《十八春》为《半生缘》。申请迈阿密大学驻校作家,雇人照料赖雅,后来又将赖雅接到自己身边。

1966年

4月,《怨女》单行本由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英文版次年在英国出版,名The Rouge of the North。是年,开始《海上花列传》(出版时名《海上花》)的国语译注。

6月4日,为追讨在港大时所得奖学金的“名分”致函英国驻美使馆求助,这是张爱玲和港大最后一次的“沟通”。

本年,印第安纳大学比较文学系主办中西文学关系研讨会,张爱玲应邀到会,谈香港的电影业情况。并结识庄信正博士。

9月,开始担任迈阿密大学驻校作家。

1967年

在迈阿密大学做短期的驻校作家。

4月,到纽约康桥(坎布里奇),在哈佛大学雷德克里夫女子学院作驻校作家。开始英译《海上花列传》。在哈佛燕京图书馆看了《红楼梦》许多不同版本和有关研究著作,开始了对《红楼梦》的研究。在哈佛期间曾应华人女作家於梨华邀请到纽约州立大学做过演讲。

10月8日,赖雅在波士顿病逝,享年76岁。中英文对照的《睡谷故事》(即欧文的《无头骑士》)与他人译欧文的另一篇小说《李迫大梦》由香港今日世界社出版。

英文长篇小说The Rouge of the North(即《怨女》)在英国伦敦出版,反响不佳。

1968年

台湾皇冠出版社重印张爱玲的作品,《张爱玲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秋歌》、《怨女》、《半生缘》、《流言》先后在出版(《半生缘》在《皇冠》杂志刊出),掀起一场“张爱玲热”。同时着手《红楼梦》与《海上花列传》的研究。

台湾记者殷允经夏志清介绍采访张爱玲,在他后来出版的《中国人的光辉》一书中,张爱玲作为取得杰出成就的华人被描述。

1969年

3月,美国亚洲学会在波士顿开年会,张爱玲到场并参加夏志清主持的一个小组会。

同类推荐
  • 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他是家喻户晓的反面典型,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第一部秦桧传记,讲述他如何由一个不为人知的乡村教师,凭借权谋、运气、才气,在南宋末年的战乱中浮沉,一步一步迈向权力的巅峰。
  • 鲁迅读书记

    鲁迅读书记

    这是一部具有新视野的人物特色大传,作品通过跋涉在传统文化书山、放舟于西方近代学海、沐浴自然科学之光等华彩乐章,充分展示了鲁迅读书治学的三大板块,给人以去天盈尺欲泊无涯之感,通过对传主读书目的,态度及其方法的精审条陈,读者从中获致深刻肯綮与良多教益,而有关传主之盘桓书肆、披沙简金雅事趣写,则将一代传人行藏,万种书缘风情染得相当丰饶与葱茏。本书作者可谓将其有关积累扫数捐出,而心境笃读在致,笔墨平朴不奢,琢华夏之璞,写五岳之势,于是,鲁迅白一个新的切面向我们走来,剑锋般的人生态度,色正芒寒,巨轮似的求索之路,履深载厚。
  • 毛泽东与斯大林

    毛泽东与斯大林

    这是一部有丰富内容的好书,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教科书。毛泽东和斯大林,是众所周知的两位伟大人物,是中国和苏联一代革命人民的领袖。我与毛泽东和斯大林都见过面,谈过话,有过接触,并在他们指导下做过一些工作。后来,党组织分配我任毛泽东的俄文翻译,先后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十七年。1948年,斯大林派米高扬秘密访华,和毛泽东会谈,我任翻译。1949年,毛泽东派刘少奇访苏,和斯大林会谈,我仍任翻译。1949年12月至1950年春,毛泽东、周恩来访苏和斯大林及苏联领导人会谈,我仍然任翻译。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毛泽东与斯大林》这部书编得基本上是真实的,实事求是的。
  • 我和溥仪

    我和溥仪

    溥仪是个悲剧人物,也是个喜剧人物,因为新凤霞和全国政协的劳改队有过一段一起劳改的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溥仪、沈醉、杜聿明等给新凤霞的印象都很不错,她认为应该把这段共同的经历记录下来。最终在沈醉的鼓励下新凤霞将他们在“文革”中一起劳动值得回味的故事写了出来。同时这些故事也作为溥仪传记的一些补充史料被记录了下来。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在无限的世界旅程中成就希望

    在无限的世界旅程中成就希望

    少年接受了被称作原罪的古龙的求助,来帮助古龙重返故乡。在各个位面世界中奔走,以求自己能够真正领悟希望的真谛,化身希望。“这个世界,需要希望!”
  • 冷情皇后

    冷情皇后

    睡了一觉就不小心穿了!穿了就穿了,一样能把世界霸权拿到手!这是……出了意外
  • 找对人办对事:有效提高办事能力的62条黄金法则

    找对人办对事:有效提高办事能力的62条黄金法则

    本书从找人办事入手,着重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去拓展人们在社会以及生活中的思维方式,升华思维格局,提供实用独特的方法、技巧、手段等,针对不同方面的难事一一破解,为已经走入社会的朋友以及还没踏入社会的朋友提供找人办事之捷径及方法。
  • The Last Stetson

    The Last Stets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度(上卷)——交替的时空

    异度(上卷)——交替的时空

    古老的小城,宁静的学校。乌云浓稠的天空闪烁着死亡的气息。学生接二连三的失踪,老师离奇惊悚的死亡,异度的世界充满着幽深的灵异。闪电在黑幕中亮起。在死亡的结局未被揭开之前,谁会是下一个失踪者?
  • 天机志

    天机志

    算天算地算不尽天下人看生看死看不透天下事
  • 水浒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

    水浒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腹黑竹马:只爱高冷青梅

    腹黑竹马:只爱高冷青梅

    他,是她的竹马。她,是他的青梅。本是各不相干的人,却被各自的亲妈凑在一起。于是,故事就是这么开始了。(注:读者群已解散)
  • 仙剑奇谭之唐狐洗扇录

    仙剑奇谭之唐狐洗扇录

    在该追妹纸的热血年纪,云朝仙门潇洒无忌的唐狐却对美人师兄宋渔渊寸步不离,只因这个师兄太贤妻良母。美人师兄登台比武,他携剑相助,送他一身容光美人师兄擅入禁地,他跪地背锅,护他一世长安。后来,美人师兄闯下弥天大祸,他心甘情愿背负一切。只因有宋渔渊,世上才有无忧无虑的唐狐。后来,星辰依旧,只留唐狐孤身携酒,才明白原来不过一场醉生梦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