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3700000076

第76章 学术综述(2)

在人类文明史中,语言扮演着极为独特的角色。它不仅是人类知识传播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文明积淀的重要链条;不仅是文明交往的外在形式,而且是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上座部佛教对傣族语言的影响表现最为明显。保所明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对西双版纳傣语的影响》[37]中,对这一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该文认为,在语音方面,西双版纳傣语受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增加了多音节词;二是复辅音。傣族群众就是通过这些宗教活动逐渐熟悉巴利语借词的,因此许多巴利语借词能够进入群众口语中,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另外,在语言观念、文字创制方面上座部佛教都显示了它的影响。

4.上座部佛教伦理的研究

上座部佛教伦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资源,对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赵玲在《我国南传上座部佛教伦理的作用与影响》[38]中,提及南传上座部佛教伦理思想集中体现在信徒们虔诚地“赕”及其一系列宗教活动中,而“赕”又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信徒们“毫洼”期间的核心内容。这与上座部佛教的戒律、仪轨、传播方式、思想都是一致的,并且对少民族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5.上座部佛教禅法的研究

上座部禅法是别与大乘佛教的一种佛教禅法体系,在整个上座部佛教的修道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林欣在《上座部佛教止观禅法》[39]一文中对此作了系统的梳理,把上座部佛教禅法划分为两种系统,即正念系统和止观系统,并对上座部禅法修行的基础、次第、境界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对上座部佛教现行禅法的研究,至于上座部佛教禅法和原始佛教禅法的区别等更为深刻的历史与理论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6.上座部佛教与社会生活之关系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应用社会学和民族学的方法,如谭乐山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村社经济———对中国西南西双版纳的比较研究》[40]。针对上座部佛教巴利语文献研究滞后的问题,姚珏提出应用佛教语言学和田野调查进行研究,这是方法的创新。此外,上座部佛教的特点、建筑艺术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问题,近年学术界也多有研究。严耀中先生的《戒律在云南佛教中的实施》[41]认为,戒律在云南佛教中已经超出宗教意义,而具有更多的政治色彩。此外,黄夏年先生的《鸡足山佛教与浙江佛教》[42]、《云南大姚妙峰山历史文化研讨会综述》[43]和《“中国宾川鸡足山佛教论坛”综述》[44]也是极为重要的成果。

总之,上座部佛教研究大大滞后于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研究,在上座部佛教的历史演变、佛教理论、与藏传佛教的关系等问题上,仍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三、居士佛教研究

佛教的信众基础主要由出家和在家两种人群构成。出家人住持寺庙,续佛慧命,是佛教的主体,从古到今始终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与此同时,居士群体以其人数众多、社会经验丰富、与大众联系紧密等多种因素而在佛教的传播与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佛教的信众类型来看,居士佛教与高僧佛教、民间佛教已构成了佛教学术的三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所谓居士佛教研究,就是以在家信徒的信仰、修行、学说、贡献等为研究对象的一种佛教学术研究,涉及居士佛教的组成、历史、特点及其在佛教中的地位、居士佛教与社会的关系、居士佛教在佛教中国化中的作用等问题。居士佛教研究对于从新的视角认识佛教中国化的形式和内容、中国佛教的特质、精英阶层的佛教信仰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居士佛教研究的代表作是2000年出版的潘桂明先生的《中国居士佛教史》[45],这是关于居士佛教的第一部研究专著,代表了当前居士佛教研究的最高水平。正如任继愈先生所讲:“这部居士佛教史不同于一般居士佛教史的地方,就在于它结合广大群众、社会思潮的大背景来考察佛教。它的意义就在于在过去佛教史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范围、更阔的视野。”[46]

除了《中国居士佛教史》,2000年以来还涌现出很多有关居士佛教研究的零星成果,分别在一些方面展开各有特色的探讨。总体上来看,2000—2006年,中国学术界的居士佛教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说明居士及居士佛教的含义

学术界对居士的界定基本达成共识,如潘桂明先生认为,从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发展过程中,“居士”的内涵发生了某些变化。居士一开始与种姓联系在一起,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居士主要指既富有资产又信奉佛法的在家信众。由此,居士佛教也就相应指“居士的佛教信仰、佛教思想和各类修行、护法活动”。可见,明确“居士”的含义是界定居士佛教的关键。居士佛教的含义还涉及居士佛教的特征、地位、作用。潘桂明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经济上支持佛教;政治上护佑佛教;阐述教义;传播佛教。这主要是从居士佛教在佛教中的地位来讲的。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居士佛教的另外几个特点:人数众多,分布广泛;信仰虔诚;对佛教的影响和贡献很大;缺乏约束机制。有些学者认为居士佛教信仰净土宗居多;具有稳定性和创新性。

2.确定居士佛教的历史演进

根据不同的标准,居士佛教的历时性会有所不同。潘桂明先生根据居士佛教自身的发展状况,将其分为几个时期:中国居士佛教的发端(东汉三国时期)、滋长(两晋)、壮大(南北朝)、繁荣(隋唐五代)、全盛(两宋)、反省(明代)、维系(清代)、改革(近代)。这种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对居士佛教的分类,是非常科学的。有些学者从居士佛教在佛教中的地位方面进行分类,认为中国居士佛教经历了发展(东汉到南北朝)、鼎盛(隋唐)、主导(宋元明清)、勃兴(近现代)几个阶段。谭伟的《中国居士佛教之历史与未来》[47]和《中国居士佛教略论》[48]对中国居士佛教之历史发展及特征、在佛教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中国佛教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了论述。他认为,中国居士佛教在中国佛教史、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巨大贡献。居士佛教将是中国佛教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3.理顺居士佛教的整体架构

首先,明确居士佛教的内涵、外延、表现、特征、研究现状、资料。其次,明确居士佛教在佛教的地位、作用。再次,梳理居士佛教的发展历程。最后,从横向探讨居士佛教的具体问题,如居士佛教在三教合一中的地位、作用;居士佛教对文化史的影响;居士佛教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相互关系;居士佛教与僧侣佛教、民间佛教的关系等。潘桂明先生的《中国居士佛教史》是这方面的典范。

4.断代的居士佛教研究

这种研究以《近现代居士佛学研究》[49]为代表。该书侧重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近现代的居士佛学,以杨文会、欧阳渐和吕澄为分析典型,并以此为基点探讨了居士佛学的困境、历史作用与现代价值。《居士与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运动》[50]、王路平的《民国时期贵州居士佛教考述》[51]、《论晚明居士佛学的思想特质及其效应———兼论晚明“狂禅”现象》[52]、黄海涛的《试论明代地主阶级居士佛学兴盛的原因及其社会流派》[53]、《清代佛教的衰落与居士佛教的兴起》[54]、《居士们在想什么?──关于目前佛教信仰情况的调查分析》[55]等也属于断代居士佛教历史的研究。断代研究方面的重点还是近代的居士佛教。在近代居士佛教研究中,重点探讨杨文会、欧阳渐、吕澄等在佛教复兴中的作用,并给予高度的评价。近代的居士佛教的勃兴是否意味着中国传统佛教史的衰落,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就居士佛教自身的发展来看,这是一个勃兴时期。有学者指出,近代居士佛教和民间佛教的兴盛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佛教的衰落,只是中国佛教的发展走向有了变化。

5.从文学视角审视文人士大夫或其作品与佛教的关系

以东方乔的《居士佛教与居士词论略》[56]、李尚全的《晚清士大夫佛教述要》[57]等为代表,涉及的人物有谢灵运、白居易、柳宗元、李贽等。东方乔认为,以居士佛教为主体的大乘佛教对词学颇有影响,词人、词籍等多以居士命名,居士佛教的概念词汇被移植进入唐宋词的创作之中,扩充了词学的境界与容量。居士佛教中维摩诘信仰的流行影响到艳词的产生。居士佛教给词学注入忧患意识、苦空观念,促进逃禅遁空词的滋生与发展。李尚全认为,以龚自珍、谭嗣同和杨文会为代表的士大夫佛教是晚清三大社会思潮之一。龚自珍首先张扬晚清“批判佛教”理性,而谭嗣同则第一次试图调和儒、佛和西学,杨仁山开始把天台宗和净土宗思想糅合在一起,创办佛教文化教育事业,出版经书,培养佛教僧俗人才,成为“民国学术佛教之祖”。

6.地域性居士佛教研究

以何绵山的《试论台湾佛教居士团体的勃兴》[58]和华热·才华加的《藏传佛教中的居士群体及其文化特征》[59]等文章为代表。何绵山研究认为,台湾解严后佛教的兴盛与居士团体的勃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居士团体的勃兴表现在居士团体的兴起、居士弘法、居士护法、居士修法、居士志工等五个方面。台湾解严后居士团体勃兴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台湾解严前悠久的居士佛教传统的影响;第二,都市化的生活使居士便于集中;第三,社会现实使信仰佛教的人增多;第四,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民众走进佛教奠定了基础;第五,周围环境的影响,因为随着佛教在台湾的迅猛发展,民众接触佛教变得极为容易。华热·才华加在他的文章中指出,无论从事相或理论上看,居士始终是佛教的基本力量。藏传佛教居士在护持佛法、财力供养、译介经典、修行著述、授徒讲学、建寺立宗等方面贡献巨大,又因为全民信教以及密宗无上思想等背景,藏传佛教居士有重视师承、重视密宗等特征。

总之,中国居士佛教内涵极为丰富,有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这有赖于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

四、民间佛教研究

民间佛教不同于精英佛教,甚至也不同于一般僧侣佛教和居士佛教,它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了印度佛教中国化进程中最广大的群众基础,也体现了佛教文化多姿多彩的变异特性,因此,研究民间佛教对于更清晰地认识佛教中国化的形式和内容以及中国化佛教的特征与流传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雅文化”,民间佛教并没有留下很多正统的记载,不过众多的历史典籍、方志、碑刻、笔记小说等为民间佛教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广阔的考察空间。在20世纪研究的基础上,2000—2006年汉语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又取得一定的进展。

早在20世纪上半叶,鲁迅、周作人、胡适、顾颉刚等知名学者,在五四运动弘扬平民文化的影响下,在文学等研究领域对民间佛教有所说明和论述。如鲁迅在《古小说钩沉》[60]中,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作了补遗,这为研究魏晋南北朝的民间佛教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他的《中国小说史略》[61]则从小说史的角度,对东汉至清代流行于民间的小说的演变进行了大致归纳,从而为研究民间佛教的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顾颉刚在《妙峰山的香会》[62]中,以社会调查为基本方法,结合历史史实,以妙峰山为研究对象,说明以妙峰山为代表的香会的历史演变和组织功能,这实际上是民间佛教的个案研究。这个阶段是大陆学术界民间佛教研究的萌芽时期,取得的成果非常有限,但其开创之功是不可忽视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陆学术界的民间佛教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民间佛教”作为概念被提出和应用,并相应出现了若干关于民间佛教的论文。学术界对民间佛教的含义、特征、表现、与其他宗教的关系等问题予以关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这时期对民间佛教研究基本上仍包含于文学、民间信仰等研究领域。

进入21世纪以来,大陆学术界关于民间佛教的研究以民俗学、社会学为基本研究方法,在民间佛教的含义、特征、表现、历史演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民间佛教的内涵和外延

同类推荐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本书通过多篇禅意故事,告诉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当下、知足常乐、珍藏本钱、顺其自然等积极健康的观念。
  • 圆满

    圆满

    人生难以圆满,然而,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就是另一种圆满。本书从十个方面,从人生观出发,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做事、学会放下,珍惜光阴,接受缺憾获得圆满。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热门推荐
  • 妻命难为:神品农女驯贤夫

    妻命难为:神品农女驯贤夫

    卧病再床的娘亲!瘦骨如柴的小弟!极品家人!这都是不事儿。无缘无故多了一个是高是矮、是圆是扁、是丑是美都不知道的夫君。这事儿就大了。不嫁吧!就只有等死。嫁吧!心里又有些不爽,她一个堂堂现代人一朝穿越了居然被人安排婚姻,这事怎么想心里都不爽。不过,换个思维想想自己其实也算是赚到了。不仅一朝成了高手中的高手,还有良田空间,嚣张灵宠作伴。咳咳!最最最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未来夫君居然正好是自己喜欢的类型____
  • 光辉战纪

    光辉战纪

    他,一身热血,一腔激情,一次追寻,从此踏上一条辉煌的路。他,一把重剑,一架酷车,一把金枪,一世肝胆洒出遍天风雨。他为感情而一蹶不振,却因失败而更加辉煌。友情常伴左右,忠义不分彼此。一个谜样的少年,在一群伙伴的陪伴下上演一出光辉战纪。
  • 八荒战圣

    八荒战圣

    战!战!战!与天战,其乐无穷;与地战,其乐无穷;与人战,其乐无穷;前世为地球联盟第一杀手,魂穿异界,修《战天诀》,一战永生,所向披靡,战无可敌!
  • 王俊凯今生只为遇见你

    王俊凯今生只为遇见你

    阳光下安静的少年,微微一笑让人着迷的侧脸,抱着吉他,手指轻轻拨动琴弦,弹出最温柔旋律,安雨晨一个平凡的女孩就是喜欢上这样一个不平凡的他,千里迢迢来到他的城市,来到他的学校,和他成为同学,然后又是兄弟。本来只想和他靠近一点点,靠近后又想得到更多,却把自己伤的遍体鳞伤。本以为他是在乎自己的,以为自己来到他身边可以住进他心里,现实偏偏那么残酷,亲眼看到他在大雨时扔下自己和一个女生离开,随后又宣布她是自己的女朋友,安雨晨笑自己幼稚,自己在他身边不过是以兄弟的身份罢了。离开,还是继续留下。。。
  • 虚实之峰

    虚实之峰

    一个整日过着颓废生活的市井小流氓林欲,无意间得到了一个能改变他一生的戒指。重生?不,这只是回忆往事。顿悟?不,这只是料事如神。一代世家公子,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且看我如何破茧重生,傲笑于巅峰之际!
  • 噬败丹田

    噬败丹田

    人有正邪之分,气有正败之别,世界本源因正败而分,由正败而合,是为阴阳,阴阳化天地。被封印记忆的“野仔”发现自己拥有个该死的丹田,它不按常规出牌,专噬破败之气,毒气能令他突破,死气能助他晋升,煞气、鬼气、尸气等一切破败之气皆是他的补品。丹田化毒、丹田炼丹,丹田杀敌……他就是个变态!他就是我,我就是邪王百里飞。何以为王?我吞便为王;何以傲视天下?我噬便能蔑视一切。何为至死不渝的爱情?残缺的记忆中,那一道倩影是那么的熟悉,她是谁?我要复仇,我要宰尽天下敌人,且看我如何颠覆风云,追逐武道巅峰。
  • 都市小子

    都市小子

    第一次写作品,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蔑视天下:腹黑魔尊妖临天下

    蔑视天下:腹黑魔尊妖临天下

    紫眸一瞥,谁与争锋.......她,魔尊之女,尊贵的魔界少尊,却陨落在诛魔剑下。再次重生,腹黑狡诈的她遇到了命中的他——“少尊,我乃你的‘童养夫’”“当年魔尊救我,就是为了让我好好服侍少尊。”某男。“我认识你吗?”某女。“不不不,你当然不认识我妈,认识我就可以了”.......当腹黑魔少尊遇到无赖的魔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化学反应呢?
  • 异类的觉醒

    异类的觉醒

    叶枫从女友家回程途中突遭车祸,醒来后却发现整个车厢内空无一人,他们是被人救走了还是......
  • 般泥洹后灌腊经

    般泥洹后灌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