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3700000049

第49章 佛教散论(7)

[27][后秦]僧肇集:《注维摩诘经》卷一,《大正藏》第38册,第331页上。

[28]《佛说法集经》卷六,《大正藏》第17册,第650页上。

[29]《佛说法集经》卷六,《大正藏》第17册,第643页下~644页上。

[30]该经梵文本已发现,日本学者铃木大拙、泉芳璟校刊出版(京都,1934~1936)。

[31]后世所流行的《华严经》是唐代实叉难陀的八十卷译本,其中《入法界品》中的观音译作“观自在”,故抽出的有关善财参拜观音菩萨的经文称作“观自在菩萨章”。

[32]《华严经》卷五十,《大正藏》第9册,第717页下。

[33]《佛说罗摩伽经》卷上,《大正藏》第10册,第859页下。

[34]《华严经》卷五十一,《大正藏》第9册,第718页上。

[35]《佛说罗摩伽经》卷上,《大正藏》第10册,第859页下。

[36]《佛说罗摩伽经》卷上,《大正藏》第10册,第860页上。

[37]《华严经》卷五十一,《大正藏》第9册,第718页中。

[38]上述词语均引自佛陀跋陀罗译《华严经》卷五十一,《大正藏》第9册,第718页中。

[39]《佛说罗摩伽经》卷上,《大正藏》第10册,第860页中。

[40]《华严经》卷五十一,《大正藏》第9册,第718页中。

[41]《佛说罗摩伽经》卷上,《大正藏》第10册,第860页下。

[42]《华严经》卷五十一,《大正藏》第9册,第718页中—下。

[43]《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大正藏》第8册,第217页上。

[44]《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一,《大正藏》第8册,第687页上。

[45]《大智度论》卷二十六,《大正藏》第25册,第255页中。

[46]《大智度论》卷三十,《大正藏》第25册,第283页下。

[47]《大智度论》卷三十三,《大正藏》第25册,第305页下。

[48]《大智度论》卷五十一,《大正藏》第25册,第309页上。

[49]《大智度论》卷四十,《大正藏》第25册,第350页上。

[50]《大智度论》卷四十,《大正藏》第25册,第350页下。

[51]《大智度论》卷七十五,《大正藏》第25册,第615页上。

[52]经云:“弥勒、文殊、观世音、普贤等而为上首,如是等恒河沙诸大菩萨,若人于百劫中,礼敬供养,欲求所愿,不如于一食顷礼,拜供养地藏菩萨。”见:北凉失译《大方广十轮经》卷一,《大正藏》第13册,第685页上。

[53]《思维要略法》,《大正藏》第15册,第300页下。

[54]现存此经的梵本,有在尼泊尔发现的大本和日本保存的各种传写模刻的小本两类。1864年,比尔始据本经奘译本译成英文。1884年,马克斯·穆勒同日本学者南条文雄校订本经大小两类梵本,1894年,穆勒重将本经译成英文并编入其著名的《东方圣书》之中。

[55]《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正藏》第8册,第847页下。

[56]关于昙无谶来姑臧时间,史料记载不一。此说根据协助昙无谶译经的道朗所记。见:[北凉]道朗《涅槃经序》,《大正藏》第55册,第59页下。

[57][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二,《大正藏》第55册,第11页中。

[58][唐]智升:《开元释教录》卷四,《大正藏》第55册,第519页中。

[59][隋]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卷六,大正藏》第49册,第62页上、64页中。

[60]《悲华经》卷二,《大正藏》第3册,第174页下。

[61]《悲华经》卷二,《大正藏》第3册,第175页上。

[62]《悲华经》卷二,《大正藏》第3册,第175页下~176页上。

[63]《悲华经》卷二,《大正藏》第3册,第176页中—下。

[64]《悲华经》卷二,《大正藏》第3册,第179页中。

[65]《悲华经》卷三,《大正藏》第3册,第185页下~186页上。

[66]根据唐代静泰的《众经目录》卷三,《大正藏》第55册,第197页中—下。

[67]隋代《法经》记载:“《光世音大势至受决经》一卷(晋世竺法护译)、《观世音菩萨受记经》一卷(宋世沙门昙无竭于扬州译),右二经同本异译。”见《众经目录》卷一,《大正藏》第55册,第117页下。唐代智升记载昙无竭译此经时说:“《观世音菩萨受记经》一卷(一名《观世音受决经》,第三出,与西晋法护、道真出者同本。见王宗僧李廓《法上》等录及《高僧传》)。”见《开元释教录》卷五,《大正藏》第55册,第530页中。

[68]《观世音授记经》,《大正藏》第12册,第355页下。

[69]《观世音授记经》,《大正藏》第12册,第356页上。

[70]《观世音授记经》,《大正藏》第12册,第356页下。

[71]《观世音授记经》,《大正藏》第12册,第357页上—中。

[72]《中阴经》卷下,《大正藏》第12册,第1070页上。

[73]《佛说佛名经》卷二,《大正藏》第14册,第124页中。

[74]《佛说华手经》卷三,《大正藏》第16册,第146页下。

[75]《佛说佛名经》,《大正藏》第14册,第185页下。

[76]《佛说佛名经》卷三,《大正藏》第16册,第147页下。

[77]《佛说佛名经》卷九,《大正藏》第14册,第163页上。

[78]《宝云经》卷一,《大正藏》第16册,第209页上;《大乘宝云经》卷一,《大正藏》第16册,第241页中。

[79]《大方等如来藏经》,《大正藏》第16册,第457页上。

[80]《佛说造塔功德经》,《大正藏》第16册,第801页上—中。

[81]全称《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收于《大正藏》第16册,第714页下~718页上。

[82]《佛说解节经》,《大正藏》第16册,第711页下。

[83]《佛说解节经》,《大正藏》第16册,第714页下。

[84]《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大正藏》第16册,第714页下。

[85]《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大正藏》第16册,第715页上—中。

[86]《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大正藏》第16册,第716页中—下

[87]黄心川:《中国密教的印度渊源》,《东方佛教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41~42页。

[88]梁僧祐的《出三藏记集》卷四将此经列入失译录之中,但到了隋代的费长房根据《法上录》认为其为东晋竺难提所译。分别见:[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四,《大正藏》第55册,第22页中;[隋]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卷七,《大正藏》第49册,第72页上。此后各经录沿袭费长房的说法,如[唐]智升:《开元释教录》卷三、卷十二,《大正藏》第55册,第89页、第601页上。

[89]根据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二,《大正藏》第55册,第13页中。

[90][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十一,《大正藏》第49册,第95页下。

[91][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十一,《大正藏》第49册,第100页下;[隋]翻经沙门及学士等合撰:《众经目录》卷一,《大正藏》第55册,第152页中

[92]《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一,《大正藏》第21册,第542页上。

[93][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十一,《大正藏》第49册,第112页中。

[94][唐]智升:《开元释教录》卷十三,《大正藏》第55册,第624页中。

[95]吕建福:《中国密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8月,第140~141页。

[96]《观世音说灭罪得愿陀罗尼》,《陀罗尼杂集》卷六,《大正藏》第21册,第612页下。

[97]《观世音说除一切眼痛陀罗尼》,《陀罗尼杂集》卷六,《大正藏》第21册,第613页上。

[98]《观世音说咒涧底土吹之令毒气不行陀罗尼》,《陀罗尼杂集》卷六,《大正藏》第21册,第614页中。

[99]《观世音说咒药服得一闻持陀罗尼》,《陀罗尼杂集》卷六,《大正藏》第21册,第614页下。

[100]《观世音说咒五种色昌蒲服得闻持不忘陀罗尼》,《陀罗尼杂集》卷六,《大正藏》第21册,第614页下~615页上。

[101]任继愈:《〈中国居士佛教史〉序言》,《中国居士佛教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2页。

[102]这里应该指竺法护的译本,即《光世音经》,因为其时当在罗什译出新的译本《观世音经》之前。

[103] [梁]慧皎:《高僧传》卷七,《大正藏》第50册,第371页上。

[104] [隋]灌顶:《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大正藏》第50册,第191页中。《佛祖统纪》卷六亦载:“七岁喜往伽蓝,蒙僧口授《普门品》,一遍成诵。”(《大正藏》第49册,第181页上)

[105]其中《法华文句》、《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被称为“天台三大部”。如《天台三大部补注》序云:“玄、文、止观共三十卷,时人谓之三大部。”(见《卍续藏经》第43册,第871页上);《法华文句记》卷十云:“非玄文无以导,非止观无以达,非此疏无以持。”(见《大正藏》第34册,第359页下)

[106]“天台五小部”中的《观音玄义》、《观音义疏》都是对《观音经》即《普门品》的阐释。

试论中国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

谢瑞 逸舟

观音是东方世界最流行的一个信仰对象,历史上在东方流传的各种宗教崇拜对象没有一个像观音这样具有持久而深厚的民众基础。在佛教体系内,观音的知名度和普及度也是所有佛菩萨崇拜体系中最流行的一种,自古以来崇拜观音的信众最多,尤其是在中国的汉族地区,观音信仰的流传更为广泛,“户户观世音”这样的俗语就反映了这种流传的广泛程度。不论是古代还是今天,人们对观音信仰在中国盛行是没有任何怀疑的,可是,对这种奇特的宗教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从历史的角度、文化的角度和哲学的角度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考察,却一直是一个非常薄弱的学术领域。人们对观音信仰往往有一种误解,似乎“称名救难”就是全部观音信仰体系的唯一内容。这种误解已经有相当长的时期了。其实,观音信仰这种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宗教文化现象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其体系之庞大,包纳之广博,不亚于任何一种宗教文化现象。它既集中体现了大乘的基本精神,又自成一种相对完整的宗教文化体系。这种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形态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宗教现象的特点。分析研究这些特点,对于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的观音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学术界在观音研究方面偶见一些成果问世,但是从观音文化的体系,观音信仰的形态,观音法门的结构,观音思想组成、架构与特征以及观音信仰的中国化表现、中国观音信仰传播史的基本特征等角度进行研究者极少。我们认为,所有这些方面正是体现中国观音文化特征的主要因素所在。在这里,我们试从这些方面入手,对中国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作一系统的阐述。

一、中国观音信仰的基本类型

中国观音文化是由三大类型组成的,即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藏传佛教的观音信仰和汉族地区民间的观音信仰。这三大信仰类型也可以叫三大信仰体系,其中汉传佛教观音信仰自魏晋时代传入中国后,经过南北朝时期的盛行,隋唐时期的普及和元明时期的变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是中国历史上僧俗佛教信仰者尤其是观音崇拜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继承印度佛教有关观音经典的说教,并根据大乘佛教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大乘菩萨信仰的基本教义,对印度佛教观音类原典进行进一步的发挥演绎,从而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佛教信仰体系。

藏传佛教观音信仰自前弘期便传入西藏,中间经过一段沉寂后,在后弘期始得源源不断地从印度传入藏地。由于这时印度逐渐兴起了密教,而原来的显教观音信仰也在佛教密教化的过程中,逐渐地改造演化成密教的观音信仰体系。传入西藏的观音信仰基本上就是印度密教的观音信仰。这种信仰形式又经西藏佛教信徒的进一步发挥,形成别具一格的藏传佛教观音信仰体系,并在整个藏传佛教信仰体系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以至认为观音菩萨就是整个藏族人民的祖先,历世达赖则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布达拉宫也被看做是观音菩萨所居的宫殿,观音的六字真言更是至高无上,几乎成为藏传佛教的一个象征,有关观音类经咒、仪轨、法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形式的造像极为丰富。与汉传佛教观音信仰不同的是,藏传佛教观音信仰以各种真言、印契和与之相关的观想等宗教义理与规范为主体,所以,尽管在观音信仰的基本理论上,与汉传佛教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由于主体表现形式的不同,以至在造像、仪轨及具体修持方法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区别。

同类推荐
  • 《旧约》中的民俗

    《旧约》中的民俗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旧约〉中的民俗》是弗雷泽的另一部名著,是他在写作《金枝》过程中将有关《圣经》旧约故事的民俗材料汇集起来,并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有关事例作比较,专门创作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已成为人类学和《圣经》研究者的必备读物,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称它是“一部人类学传奇”。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烹禅煮佛

    烹禅煮佛

    《烹禅煮佛》的所有篇章,都是作者构思原创的,不是引经据典的那种。成书之前,其中的部分篇章,已经在《读者》原创版、《青年文摘》、《佛教文摘》、《报刊文摘》、《格言》、《知音》、《思维与智慧》、《语文报》、《语文周报》以及《2011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精选》(苏教版)等报刊教材上广泛传播。毋容置疑,禅是一剂灵丹妙药,救治迷惘失落的心灵。
  • 仁德法师

    仁德法师

    本书讲述了一个传奇而不息追求的当代高僧,一段中国佛教曲折而多变的历史,是一部让人获得文学快感与佛学修养的读物。
热门推荐
  • 重生一品散仙

    重生一品散仙

    散修大能,最终渡劫失败。本应魂飞魄散,又回到一切的开始;前世的三灵根变成了混沌灵根;前世决议不进的家族,今世却不能置身事外……
  • 都市猩红怪诞

    都市猩红怪诞

    这是一场非日常的、有趣的、残忍的、惊悚的追逐,这是一场各心怀鬼胎的、滑稽的、浩大的、华丽的演出。他们是追逐者,它们是被追逐者。他们都是表演者。请各位坐好,拉开帷幕的时间到了。——今天要呈现的是,都市传说中的众生之相。
  • 四姐妹的幸福爱恋

    四姐妹的幸福爱恋

    辰:遇见你,是上帝的恩赐,我会用心守护你。雪儿:碰到你,亦是上帝的恩赐,我会用心爱你。一场打赌,一次意外,命运圈住了这四个姐妹。。。
  • 小小穿越记

    小小穿越记

    她,白小小,乐观开朗,古灵精怪,清秀可人,穿越之后人见人爱,虽然偶尔会有恶作剧,可遇见她的男人们都情不自禁都甘之如饴,司空玉,风姿如谪仙的样貌,眼里见的,心里念的只有她,只为她痴狂,阎玺,冷酷的魔教教主,他的世界里住满了她,单单为她而疯狂,左奕,天下第一富商,名义上的未婚夫,对她一见钟情,再见倾心还有很多极为优秀的男子,究竟故事情节将会如何发展?
  • 异世苍圣

    异世苍圣

    苍天之下以圣为尊苍天之上以我为尊貌似相同的穿越,不一样的经历。机遇与危机,陨落与崛起,大都是一线之隔
  • 仙落凡尘:大神好哇噻

    仙落凡尘:大神好哇噻

    在《仙落凡尘》一服——初落凡尘,顾七七摸爬滚打成为大神,面对爱人的离弃,闺蜜的背叛,顾七七只好被迫退出游戏。退游数天之后,二服——苍穹之岚横空出世。顾七七卷土重来,结识了一大帮生死之交。一二服合服了!报仇的机会来了,爱人、闺蜜都是神马东西?这些背叛她的人统统要给她顾七七下跪!
  • 道尘诀

    道尘诀

    我想成人,我想拥有人类所拥有的一切,我想笑,我想泣,我想怒,我想爱.....人真的很幸福....愿意终究实现,万年后我破域门而来,我要活出自己的道。
  • 灵魂互换,性别交换

    灵魂互换,性别交换

    不受宠的富家少年意外与不良少女互换灵魂,且看不良霸气面瘫少女【男体】如何撩到内心爱吐槽的自恋少爷【女体】
  • 宝宝小娇妻:误惹妖孽大人物

    宝宝小娇妻:误惹妖孽大人物

    小气巴拉的臭男人!没事就喜欢把她晾在一旁喂蚊子,让她去猜他的心。好吧,偷了他一尾小小虫落跑好了,她好歹也是天才少女博士,独立孵化小虫长大成小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啦。他很恶劣喔,绕过地球逮到她,一见面就抓着她不放,要她把“累积”了几年的“夫妻义务”先做完——她累得连白天晚上都分不清,可还是得不动声色的筹划着再给他点颜色瞧瞧……哇咧?她养大的儿子居然站在老爹那边?一对二,她还有胜算吗?
  • 血染羽翼

    血染羽翼

    杨煜为了守护最后一个明朝末年的宝物和暗杀他们打了起来,暗杀的队长和杨煜阴差阳错穿越到了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的交接处,杨煜被卷入到了七大门派和朝廷的纷争之中,在这个动乱的年代到底谁能称王?另一方面吉姆在大西洋海上揭开了万年以前亚特兰蒂斯的辉煌与毁灭,二战时被美国投原子弹的长崎又变成了空城?松井少岩是否能拯救大家给大家带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