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3700000050

第50章 佛教散论(8)

除了以上两种正规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之外,在中国汉族地区,由于受特有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印度大乘佛教观音信仰以及中国汉传佛教观音信仰中的许多成分被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程度不同的调整与改造,从而形成了既有别于印度佛教和藏传佛教观音信仰体系,也有别于汉传佛教观音信仰体系的中国民间观音信仰体系。它与汉传佛教观音信仰体系之间区别的主要标志是,汉传佛教观音信仰有正规佛教经典的直接依据或理论基础,而它没有,所以这种信仰体系在许多方面同正规佛教经典相违背,从而呈现出一定的异端性。这种独具特色的观音信仰(或称观音民俗文化现象),由于表现在各个不同的民间信仰派系或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和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当中,所以,其内容极为丰富,体系也十分庞杂,甚至常有相互矛盾之处。在以上三种观音信仰体系中,前两种信仰体系均属正规佛教信仰的范畴,其中藏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属于大乘密教范畴,在整个藏传佛教体系中居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属于大乘显教范畴,在义理上涵盖了汉传佛教最基本的内容,在实践上代表了汉传佛教最基本的表现形态。民间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属于民间宗教的范畴,它最突出的特征是没有经典的依据,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人士均可以对其进行任意发挥,所以这种信仰体系在外在表现形态上显得纷繁散乱,在内在义理上同正规佛教的经典说教在许多方面相违背,从而呈现出一定的异端性。三大体系的观音信仰,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和民间佛教的观音信仰均广泛流传于中国汉族地区。

二、中国观音信仰的历史脉络

观音信仰最早在东汉三国时期就开始了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从那个时代到现在,汉传佛教观音信仰的传播经历了两个阶段五个时期:第一阶段为印度观音信仰向中国传播的阶段,其中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汉魏西晋为初传期,其显著特点是称观音为光世音,所修法门只是称念观音圣号,信仰的目标是解救现世的苦难,尚未形成完整的观音信仰体系,传播范围仅限于以洛阳、长安为中心的个别地区。最早输入中国的观音信仰属于净土观音信仰,但很不全面,般若智慧型的观音信仰也在西晋时代有非常间接的体现,不过那个时代传入中国的主流观音信仰是救难型观音信仰,其代表性的经典是《正法华经》中的《光世音菩萨普门品》。这种信仰形态传入中国后,很快就在中国社会引起共鸣,从而迅速传播开来。这种现象不但与古代观音救难信仰的基本特性有关,也与当时中国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与早期外来僧人的努力传播以及中国文人学士和部分上层官僚的推广有很大的关系。学术界在探讨印度佛教向中国传播历史时,一般认为早期佛教在中国处于依附中国文化的地位,其次是冲突,再次是融合。这种观点是中国学术界长期以来并直到今天的权威观点,尽管各人说法稍微不同,但基本精神是相通的[1]。而在早期的依附时期,佛教中与中国文化比较相近的部分比较容易传播。可是,古代印度的救难型观音信仰之所以在中国很快获得传播,却是因为中国文化中没有这种信仰。而般若型观音信仰虽然与魏晋玄学非常接近,可是并没有得到中国人的认同。这不但因为体现般若观音信仰的经典译传有限,还因为中国人仅仅把观音限定于救难的范畴,而观音的救难在当时中国人的理解中是与般若智慧的观悟没有联系的。可见中国人不是以佛教菩萨的完整理论体系理解观音的,而是把观音当做单纯的救难神灵来看待的。这种情况在东晋南北朝时期依然没有很大的改变。所以,关于早期印度佛教向中国的传播,相近的容易依附中国文化,并容易获得中国人的理解,这是对的,但其中却有许多复杂多变的情况,并非所有相近的东西都能获得容易的传播。而不相近的则有两种情况,一是受到排斥,一是受到立即的接受,相同的情况出现截然不同的结局。观音信仰在早期向中国的传播,在与中国文化不同的部分中,既有因为不同而受到排斥的,如净土往生型观音信仰(几百年后又理解并接受了),也有因为不同而立即受到欢迎和喜爱的,如救难型观音信仰。关于这种因为不同而受到立即接受的状况,笔者尚未见学术界有人提出。而且笔者还认为,从宏观上来讲,印度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获得生根,不是两者相同或者经过寻求相同,不断使印度佛教中国化的结果(尽管确实存在着很明显的中国化,这也是必然的命运),而主要是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不同而促成的。

第二,东晋南北朝到隋代为兴盛期,其主要特点是在《普门品》之外又翻译出许多观音类经典,所修法门虽仍以称念圣号为主,但造像、礼拜、供养、诵经、念咒、观悟等修持方式也日益流行起来,观音信仰体系的基本框架业已形成,观音信仰已流行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东晋南北朝时期,古代印度的观音信仰大规模、全面地输入中国,在古代印度流行的各种观音信仰形态几乎全部输入到了中国。可是中国人最感兴趣的依然是救难型的观音信仰,尽管完整的般若智慧型、净土往生型以及杂密类的观音信仰都已输入中国,而且当时中国人对般若学已经有了很成熟的理解和浓厚的兴趣,可是,对于观音信仰体系中的般若智慧型并没有兴趣,人们把观音仅仅限定在救难的领域,从而把观音置于同整个大乘佛教核心理论体系相隔离的状态。净土往生型观音信仰尽管在东晋时有著名僧人慧远等人的大力倡导,并联合了上百人共修净业,可是由于尚未具备充足的中国文化土壤,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群体性格等不太吻合,又不能与历史时代紧密地切合,所以,东晋南北朝时期,净土往生型观音信仰虽有传播,但总体上来看,继续处于受冷遇的状态。古代印度观音信仰向中国传播过程中所出现的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中国当时的具体环境造成的。

第三,从隋代到宋代为普及期,其显著特点是大量观音类经典的译传,阐释观音信仰的著述纷纷涌现出来,汉传佛教观音信仰的内在理论体系最终完善,观音信仰为各宗各派普遍接受,在社会上的传播也更加深入,更加普及。宋代以后,古代印度佛教趋于消亡,整个佛教的输入也告结束,观音信仰的传入在宋以后也就基本消失了。隋唐两宋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的观音信仰主要表现在净土观音信仰、般若观音信仰和密教观音信仰这三个系统。从古代印度观音信仰向中国传播这个主线来看,上述三种观音信仰是隋唐两宋时代古代印度观音信仰向中国传播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于东晋南北朝时代的新变化。入隋以后,特别是进入唐朝以后,中国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对外开放,国力强盛。在文化上百家竞秀,空前活跃,外来的文化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中国人思想开放,对外界事物和外来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许多过去无法理解的东西这时都成为中国人思考、玩味、欣赏和吸收的对象,并经过自己的理解和重新解释而欣然接纳,中国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获得了空前的繁荣。来自古代印度的观音信仰三大体系在隋唐时代之所以能获得理解和接受,除了中印高僧的共同努力之外,与当时中国的这种历史环境是分不开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文明交往的产物。彭树智先生在《文明交往论》中提出“适应性交往”的概念,他认为,“人类对环境的文化适应性交往的存亡,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兴盛和衰亡。所谓适应性交往,就是通过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动态平衡,不断调整和更新文化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以创造和传承民族文明”。彭先生这里所说的环境“是一个地区内人群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群体性格、体质形态等种族或民族异质性指数的根源”[2]。古代印度观音信仰向中国传播的历史不但体现了这种“对环境的文化适应性交往”特征,而且证明了这种适应性交往对一种文明体系的传承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古代印度观音信仰向中国的传播,还涉及其他许多重要的问题。如关于传播的路线问题,即有南传和北传的不同,南传经由海路,北传经由中亚大陆,不同传入路线往往在观音信仰的输入上存在不同的影响。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关于“观世音”和“观自在”两种译法及其所含宗教意义的分歧与争论。再如,关于观音信仰传入过程中的国际性问题,因为我们从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输入过程中可以看到来自众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都参与了进来,特别是南亚各国和中亚各国的佛教徒与中国佛教徒的密切合作。再例如,关于传播的方式问题,其中包含了译经、讲经、注疏、抄经、刻经、效法、宣传灵验、造像、确立仪式等等,而这些不同的方式的使用者又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并各自包含着不尽相同的做法,产生不同的效果,所有这些方式在历史上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效的传播机制,上可以影响到皇室,下可以渗透到最底层的民众。对这种复杂的文化传播现象进行分析也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同类推荐
  •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问题,如信仰,道德观,注重物质忽略精神生活和心灵修养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等。
  • 生命的觉醒

    生命的觉醒

    这是一本生命修行指南: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不如意。我们总是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极力想从外面的世界寻求,却往往会无功而返。不妨试着用佛教看待生命的方式观照内心世界:如果你的内心混乱,体会到的也是混乱迷茫;如果你的内心清净不染,体悟到的却将是清净祥和……藏传活佛嘎玛仁波切引导大家切实修行,化解烦恼!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热门推荐
  • 晚殇婉伤

    晚殇婉伤

    她伤了他的心,他却专情如一,她留给他的只剩回忆,他却依旧不离不弃,回忆如潮水,风平浪静时静得可怕,泛滥起来也会绝堤。
  • 女总裁的贴身助理

    女总裁的贴身助理

    隐藏在都市做小书贩的黑暗王者何辰,英雄救美之后,成为美女总裁的贴身助理。古武高手、神通修士、梦遗和尚接踵而来,蛊虫、僵尸、邪术接连而至。护美杀敌,杀手之王何辰重临王座!
  • 我为神豪系统

    我为神豪系统

    这是一个鲁管致死的变身成系统辅助的一个故事,当他终于把宿主培养成世界首富的时候,到最后他终于成神了
  • 神奇愿望树

    神奇愿望树

    千年吊车尾方缘,无聊时翻看网络小说,意外穿越到了一个娱乐相对匮乏的平行世界,获得了一颗可以实现他任何人生愿望的神奇愿望树。从此,方缘凭借着愿望树上结出的千奇百怪的愿望果,恣意畅行在教育界、小说界、竞技平台、娱乐圈、商业场、古玩街、媒体电台……并一步步成为传奇神话的故事……
  • 暴躁三国

    暴躁三国

    我叫赵云,二十一世纪的,玉帝捅了篓子,我被选上去给他平事儿,于是我来到一个比正常历史上还要乱的三国时代。这是一个暴躁的时代……因为玉帝的原因,我开了家雇佣兵公司,从此以后我……噗~谁!我是貂蝉,亲爱的!【纯属虚构,如有不妥你来咬我啊】
  • 快穿之我不是女主

    快穿之我不是女主

    慕容研雪是个特工,实际上只是一个为国家服务的机器,一个必须要求无情无爱的机器,可是她是人啊,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就因为她要退出,国家就要毁灭她吗。呵,可笑之至!她本以为自己就这样死了的时候,“滴,检测到合适的灵魂,宿主是否绑定。”“你是谁?”“偶是女配逆袭系统,需要宿主穿梭到各个位面帮助女配完成心愿,宿主是否绑定。”“绑定。”……从此之后慕容研雪走上了人生巅峰,啊呸,是任务之路,各路美男通通收入怀中,温柔竹马&高冷总裁&腹黑皇帝……可是那个一直跟在自己身后的男人是什么鬼……
  • 过日子的金点子:购物衣食篇

    过日子的金点子:购物衣食篇

    “过日子”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人人都想把“日子”“过”得好一些,可是,有时在各方面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人们“过日子”的质量却存在着差异。究其原因,这差异来自于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与运用的程度。
  • 强娶:娇妻太难追

    强娶:娇妻太难追

    头上是漫天的星光,身后是昏黄的灯光,隔着五年的距离,她仍是一眼就看见了他:“涵诚。”“这次再不会让你跑掉了。”他说。大步走过来,将她揽入怀里。她贪婪地呼吸着他怀里的温暖:“可是,我不配了。”不好意思,赵涵诚,安安现在是我的了。”角落里走出来一身白衣的青年,“她早就卖身给了我。”赵涵诚搂紧了喻安,冷冷地看着他:“那就走着瞧。”
  • 檬恋初夏

    檬恋初夏

    我不知道我们能不能走到最后,不过我相信,缘分来临的时候,谁也逃不掉。
  • 血武止戈

    血武止戈

    武林一直存在,江湖从未消失,还原真实的近现代武林。以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加以渲染,讲述边陲小城几代人的恩怨情仇。文中几乎所有武术招式的介绍,修炼方式,以及使用方法都是有证可查的。另外,本文中会提到几种几近失传,但又极有传承价值的拳法,资料极少,都是作者幸苦收集而来,缺失部分加以合理想象,写入本书,实为难得。由于作者本人从小在武术世家长大,虽未练成一招半式,但亦耳听目染了不少武林界奇闻轶事,都将在本书中一一呈现。作者希望将此书写成武术爱好者不可多得的佳作,望读者多提意见。精彩尽在——武为止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