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3700000032

第32章 教下研究(1)

天台《法华玄义》迹门十妙概论

释定智

《法华玄义》是天台智者解释《法华经》最重要的一部疏文。这部疏文里的玄义,就是我们所说的幽深道理,诸佛所说的幽深道理,十方诸佛所亲证的实相妙理。这个实相妙理,我们每一个人都与它有缘,它就在你的眼前,但都无法体会。这个法太希奇,众生太可惜,太迷茫。智者大师对于“妙”有非常深广的解释:

“妙”有相待妙、绝待妙、迹门妙、本门妙、迹门十种妙、本门十种妙、观心十种妙。这个“妙”可以开合成六十种妙。这六十种妙里面每一种妙又要开,所以非常的广博。佛的一代时教就融合于一个字里面。这是智者大师不可思议的智慧。智者大师九旬谈妙,一切法就融合在一个“妙”字里面。

先分迹门十妙,本门十妙,观心十妙。后面的十妙我们先不谈,先谈迹门十妙,智者大师重点放在这迹门十妙里面。为什么智者大师迹门十妙讲得特别多,而本门十妙讲得比较少?因为本门十妙是证道以后。比如说,到圆教初住位以上,已经开佛知见了,或者是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了,已经是无功用道了,本门十妙叫做增道损生,增道损生的意思就不详释了。

在迹门十妙里,天台宗圆教初住位这个境界是不可思议,非常高的,我们这个世界上假如有一个人证到圆教初住位的话,这个人就是分真佛。为什么?他可以百界作佛,圆教初住位可以百界作佛。百界可以示现三十二相佛身,八相成道。证到圆教初住位不是我们一般人可以做得到,所以只要能把迹门十妙讲清楚的话,本门十妙无功用道,任运而去,念念之间流入萨婆若海,所以我们现在的工夫是下在迹门十妙里面。

第一境妙

境妙里面先是十如境,因缘境,四谛境,二谛境,三谛境,一谛境,无谛境。这七种境是智者大师把佛所说的无量妙境提炼出来,从无量妙境里面提炼出来这个精华。诸境的精华都浓缩在这七种境里面。如果一个人能认识这七种境的话,就能认识十方诸佛所说的无量妙境。无量妙境即是这七种境。要这样来认识这七种境的重要性。

无量境你怎么认识得了?太多太广,说也说不尽。即使十方诸佛都出广长舌相,用恒河沙数劫来讲这一个“境”字,讲得清楚吗?讲不清楚,为什么?十方诸佛都出广长舌相,用恒河沙数劫数来讲,还是数字,有限有量。而境界是无限无量,怎么讲得清楚呢?一个“境”字都讲不清楚,祖师讲的话讲得清楚吗?讲不清楚!不要说我们想把一切境界讲清楚,就是把一个人道的境界讲清楚,讲得清吗?不要说把人道境界讲清楚,就把一个人的一辈子讲清楚,讲得清吗?不要说一辈子,就是这一年的事情讲得清楚吗?不要说一年,就是这一天中的事情讲得清楚吗?一天里光一个眼睛里的事情能讲清楚吗?也讲不清楚。一个耳朵里的事情能讲清楚吗?所以这里面一层一层分下去,非常微妙。境界太微细,太广博,语言是没有办法表达清楚的。

虽然没有办法表达,但十方诸佛有妙智慧,可以把无量的境界浓缩在七个境界里面让你认识。不光可以把无量境界浓缩在七个境界里面,还可以浓缩在一个境界里面。比如说浓缩在十如是境里面。用十如是就可以把无量境融摄在里面,不仅融摄在十如是里面,还可以融摄在一个境里面。十如境即是无量境,无量境即是十如境。七种境可以融摄无量境,无量境可以就是七种境。一境即具足无量境,无量境即是一境。

如果能够这样领会境层层无尽,那你就能对境的妙有有初步的了解。比如因缘境又可以分为思议生灭十二因缘,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不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四谛境里面又分为四个:生灭四谛、无生四谛、无量四谛、无作四谛。二谛境里面又分成七种二谛,三谛境里面又分为五重三谛,一谛境、无谛境还可以分。这里面一层一层地分,都是站在四教的深度来分。所以境妙不可思议。

接下来是诸经开合,为什么要开出七种境,它们的关系是独立的,还是融通的?其实诸境可以融通。十如境可以和十二因缘相合,可以跟四谛境、三谛境、二谛境、一谛境、无谛境相合,开合自如。这里面还有个开合关系。虽然开出这七个境,但是这七个境可以包含无量个境,这七个境的关系可以开又可以合。所以讲的就是境妙,这境是非常不可思议。大致了解这一点的话,我们就明白佛知见是什么,诸法实相是什么,我们将来要亲证到的实相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以后要去悟入的。

第二智妙

智妙里面又分了二十种智。

二十种智慧和前面的境界不是脱节的,不是毫不相关的,境妙就是境,智妙就是智。境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用境来对智,境智相对的时候,又产生五境来说明智慧,对十如境产生的智;对四种十二因缘产生的智慧;对四谛又产生智慧,叫四谛智;跟二谛相对就产生二谛智;跟三谛相对就变成三谛智;跟一谛相对就变成一谛智;还跟无谛相对。所以这七谛和智慧相对,境界和智慧相对的时候,要么产生无明,要么产生智慧。就好比一个人看到美女的时候,要么起淫欲心,要么起善心。要么起戒律之心,要么起定心,要么起慧心。遇到境界的时候,有的人起烦恼心,有的人起慈悲心,为什么会起心不同呢?所以境界和智慧相碰的时候,要么有些人流转六道,要么转凡成圣。这里就讲到对境产生智慧的差别。

另外一个是辗转相照,用境界来照智慧,智慧反过来照境界,境界和智慧互照,叫做境智不二,最后达到境智不二。境界现前的时候就是智慧现前。智慧现前的时候就是境界现前。所以有智慧的时候必定能够认识无量的境界,有境界的时候就显发诸佛的妙智。妙智和境界是相契相合的关系。像盖子跟杯子的关系,是相合的,境界和智慧是丝丝相扣的。从这里面再来论境、智。

第三行妙

行妙有通途的增数行,还有约教的增数行。通途的增数行有止观,有戒定慧,还有一层一层的增数。

还有一种约教的增数,又分别四教增数。有藏教的增数行,站在藏教的角度上,有一数、二数、三数、四数。以一法来修行怎么样?二法、三法、四法、五法来修行怎么样?还有通教增数行。通教也有一法、二法、三法、四法。别教也有一法、二法、三法、四法、五法。圆教也有增数行。这是通曰四教名增数行。但这个地方讲得不细致,下面又广明别圆二教来说明这五种行。别圆两教五种行实际上又可以把前面藏通两教包含在里面了。所以另外又开出五种行。

这里先是讲圣行。所谓圣行就是戒行、定行、慧行,戒定慧又称为三无漏学。

戒律有戒的修法。有律仪戒,也有定共戒,道共戒,还有具足戒,有依真谛而发的戒,有依俗谛而发的戒,还有依中谛所发的戒。依三谛所发的戒,戒品是不一样的。这里面讲的十种戒是以《大智度论》为标准的十种戒,跟《南山律》不一样的。《南山律》还没有佛知见融摄在里面,它这个戒律里面具足佛知见,具足四教的戒,所以这个戒是具足道,跟《南山律》不一样。大家以为《南山律》就可以盖过一切戒,实际上不是的。唯有天台宗所论的这个戒是盖过一切戒的,包括佛戒在内,菩萨戒在内,最圆满的佛知见融摄在里面,所以比《南山律》还更超一层。虽然没有《南山律》那么广,但从深度来说是超越的。唯有你天台宗真的学通以后才会知道。

下面是定行,又分为世间禅定、出世间禅定和世间上上禅定。

世间禅定里面有根本味禅和根本净禅。根本味禅像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上面还有一些四空定、四无量心。

出世间禅定又分为观、练、熏、修。

观禅里面又分为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等等禅定。练禅里面又有九次第定,熏禅就是狮子奋迅三昧,修禅里面有超越三昧这几种禅定。像九想属于不净观,八背舍也是不净观,八胜处是不净观再提升一下,十一切处就是不净观修到最殊胜的境界,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这十种境界都能够遍照十方。青光遍照十方,黄光遍照十方……如清风一样,遍一切处。达到这一层的话,在观禅里面达到最深的一种妙境。

练禅好比炼黄金一样,黄金越炼越纯,修禅定的话,根本禅从根本味禅到根本净禅,智者大师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提到亦世间亦出世间禅定,像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观,一半是世间禅定,一半是出世间禅定,跨越两边。还有出世间上上禅定。世间禅定里面有跨越性。在练习禅里不停练习,把根本禅定里面,根本味禅不停修炼。但这根本味禅里面虽然也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再到四空定,到灭受想定,练习过程中就把见思两惑破掉。以无漏慧来修,虽然九次第定也是从初禅开始上去,到了空定,再到灭受想定,又回过来练上去。这样的修炼就把定练得非常纯熟。

熏禅就是狮子奋迅,狮子奋迅三昧从散心进入到欲界定,未到地定,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到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再到灭受想定,再回过来又到散心定。再上去,再回来,像狮子一样快,进去很快,回下来很快,要入定就入定,要出定就出定,很自在的,这个叫熏禅。

修禅叫超越三昧,超越三昧从散心定入到初禅,从初禅可以直接跳到非想非非想处定,再跳到灭受想定,又跳回来到散心定,从散心定又跳到初禅、二禅,又跳上去,跳回来。像狮子一样前跳四十里,后跳四十里;左跳四十里,右跳四十里,禅定达到这种出入自如的超越三昧。达到狮子奋迅三昧和超越三昧的时候,就可以说出离世间了,工夫就很自在。

出世间上上禅定,一共有九种大禅。这九种大禅的基本要求就是开佛知见,必须要悟佛知见,必须要入佛知见,以此证到自性禅定。在自性禅定里开出九种禅门,都是以明心见性为根本基础的,以破无明,见佛性,开秘密宝藏为根本基础的,这个禅定叫出世间上上禅定。

慧圣行里面又分为生灭四谛慧、无生四谛慧、无量四谛慧、无作四谛慧。慧圣行就是开智慧,如果以智慧来论的话有四个层次,藏教是生灭四谛慧,通教是无生四谛慧,别教是无量四谛慧,圆教是无作四谛慧。

慧圣行观行成就二十五有三昧,二十五有。我们三界可以广开为二十五有,而每一有里又都可以达成三昧。所以变成二十五有王三昧,入二十五有王三昧,就能证到轮回与涅槃不二之体。

下面是梵行,梵行指的是四无量心,光有圣行还不够,圣行是自利用的,梵行是化他用的。没有梵行的话,功德福报就不圆满。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慈悲喜舍都达到无量。慈无量心,给予众生无量的快乐,乃至十方诸佛究竟常乐我净的快乐;悲无量心,拔众生的根本无明,拔除众生处处执著,证入妙智;喜无量心,还有舍无量心,就是达到平等舍。实际上慈悲喜这三种是平等的,叫舍无量心。

下面是天行,开示悟入佛知见,这叫天行。

前面的都是为天行做准备的。天性就是天然之性德,天然之妙慧,以天然性德之慧,证到实相这个行叫天行。

天行是刚刚证果。婴儿行是果上起妙行,也就是到果位以后,再生起妙行,是人天小善,像婴儿一样的行。人天小善之行,乃至权乘菩萨之行,乃至声闻之婴儿行。为什么?包括菩萨在佛眼里都属于婴儿,当你开悟以后还只是个婴儿,属于佛的婴儿,是佛把你生下来,是佛的婴儿。刚刚悟入佛知见的时候叫胎儿,出胎以后叫婴儿,天性就是你具足佛种,开佛知见,这还是胎儿。出胎以后就是王子、佛子、法王子。法王子就是婴儿,一开始还只是婴儿,需要佛菩萨的呵护,所以所做的事情都是表现在人天的小善,二乘的小善,或者示现声闻行,或者示现权乘菩萨行,或者示现圆教菩萨的妙行,这种行都是属于婴儿行,还不究竟圆满。

什么叫病行呢?法身大士证入到不可思议妙境,他的行持已经天地莫测,乃佛与佛才能知道的。像这些法身大士就化身魔王,化身提婆达多,化身央掘摩罗,化身婆须蜜多,或者化身鬼王,阎罗王,以苦行来逼迫众生,示现种种难行之行,不可思议的恶行,以病行来示现。这种行是深位菩萨所行,不是浅位的菩萨,浅位菩萨是婴儿行,所以说济公活佛是深位菩萨,他示现疯癫法门,但大家不要以为他是真疯,跟世间的疯子是不一样的。有些疯子被疯所染,济公活佛虽然行于疯癫之法,但实际把疯癫转为道用,转为妙用,我们一般人不理解,以为他是真疯。所以济公活佛的行持我们是学不来的,因为我们前面的基础都没有,像圣行,戒定慧都没有,戒的基础没有,定的基础没有,慧的基础也没有,梵行的基础也没有,福报的基础也没有,天行的基础也没有,示佛知见也没有,婴儿行也没有,不要说病行,病行离你根本还差得很远。当然如果你佛知见开了以后要行疯癫法门也可以,不过要注意弄不好人家把你送精神病院里面去。

再讲圆行,这是圆教的五种行。把别教的五种行讲清楚以后,圆教的五种行就比较好办。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圣经故事(1册)

    圣经故事(1册)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热门推荐
  • 为你盛开的爱

    为你盛开的爱

    她爱他五年。他每次与她纠缠时,都是在他病发控制不住的时候,还都会蒙上她的脸。有人告诉她,她的充其量不过是他的一颗药!她质问他。“每次都是病发才来找我,而且将我的脸蒙住,害怕你睡的人不是扬之爱是不是?”他冷笑。“想要我看着你的脸吗?那就成全你!”终于,她成了他一辈子都戒不掉的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窝乃大佬

    窝乃大佬

    天地不仁,万物为邹狗;遭逢乱世,馒头也疯狂。重生屈身哮天犬,再度涅槃二郎神。待万馅齐聚,窝乃大佬也!
  • 修真之不死圣徒

    修真之不死圣徒

    一个少年,到山中寻仙,遇到了被鸿钧封印的先天圣人,圣人送给少年一场造化。大秦帝国,圣皇嬴政,白起,徐福,鬼谷子,他们之间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故事?盘古圣血,逆乱苍天。道火青莲,屠魔灭仙。天衍大阵,封印日月。妖枪腾龙,血染无间。朋友们,和我一起与天一战,杀皇斩圣,为了我们最爱的人,杀出一条血路!求推荐,求收藏,求好评!每天保底两更,偶尔爆发一万
  • 武逆仙皇

    武逆仙皇

    一朝陨落无人问,破茧重生天下知。他身怀异血,不甘平庸!奈何世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修行乃逆天行事,与人争与天斗,他闯万劫之狱,获不灭之身,一路问鼎仙穹……
  • 青春,记住我曾来过

    青春,记住我曾来过

    一次酒吧,一次相遇,人生的悲剧从未让她不敢面对。她一向是大女子主义的人,从来不觉得女子比男子差。你可以骂她不可以骂她身边的人,学校的一次看不惯,铸造了一份情缘。
  • 剑仙情缘之往生劫

    剑仙情缘之往生劫

    剑仙情缘第二部,比第一部更加感人且精彩。叶不凡成仙后的故事。本文充满悬念和故事性,第一部的不解之谜将会在本文揭开,就像揭开以前的伤疤无不为主角心疼难过和感动。
  • 怀玉乱天下

    怀玉乱天下

    一笑红颜倾天下,一语之言夺天下。一怒天下我,一笑他人,一爱,生离死别。江湖之乱葬天下诸公子。
  • 星梦情缘大玉儿传奇续

    星梦情缘大玉儿传奇续

    望支持深沉新书《二战悲歌:梦断莱茵河》2010年开始连载,首部穿越二战纳粹德国的小说,黑暗历史中的爱恨情仇。《重生之大辽王妃》原名《大辽王妃》最近改版她,是一代贤后大玉儿,史书上记载她辅佐一代君王,培育两代幼主!是一位美貌与智慧兼并的奇女子。然而,现实中的她却胆小懦弱。她,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女孩,聪明开朗,敢爱敢恨。当她变成了她,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改变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一抹回忆一米阳光

    一抹回忆一米阳光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只因为自己曾经的恶作剧,而换来了她现在的报复,任何时候,她都彻头彻尾的讨厌他,憎恶他。一头雾水的他曾经问过她:"何瑶悦,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让你这样讨厌我?我们上辈子有仇吗?"她只是笑而不语。当再次面临分别时,她又能否放下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