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通教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成为北京市尼众学修及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1984年起,北京市佛教协会举办了僧尼培训班,次年7月15日,整修一新的佛殿和通教寺开光。推举原翠峰寺祥林法师为当家,寺院始对外开放。
(二)现状
今天的通教寺,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主要建筑为坐西朝东的大雄宝殿,殿中的莲花座上供奉阿弥陀佛的坐像,佛像后供奉的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像左供奉观世音菩萨坐像,观世音菩萨对面供奉护法神韦驮的站像,佛像右供奉大愿地藏王菩萨,其对面是护法伽蓝菩萨关公立像,佛与菩萨法相庄严,雕塑精美。殿内经幢垂挂,令人肃穆。大殿因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像》而闻名遐迩。殿前院落北面是五观堂,南面为念佛堂。大殿两侧是整齐的寮房,现共有14间。寺内还立有1942年重修时立的两道石碑,珍藏日本《大正藏》一部,续藏二部,有频伽藏一部,贝叶经、华严经八十一卷,以及血经多部。院内的果树、花木,把整座寺庙点缀得格外雅致、清净。
现今通教寺常住尼僧18人,当家师为思智法师,现年47岁。全寺尼僧来自四面八方,其中以东北人居多。近十年,原住通教寺的十几位九十高龄的老和尚相继往生,现住寺尼僧年最长者56岁,最小者22岁,年龄在35~45岁的尼僧较多。
通教寺以修持戒律为本,净土为宗,念佛为归,学经教为辅,现为北京市唯一的尼寺,已成为正法久住、清静兴隆的道场。每逢初一、十五做法会,每月要有一次“七天”念佛,还有两次诵戒,方便度化一方人群,利益众生,为大众解脱苦恼。
二、僧团制度与活动
僧团是上求佛法、下化众生的出家人组织,僧人在这个组织里自觉遵守佛陀因时因地制定的清规戒律,自净其心,和合共住,在清净的修行当中,共饮法喜甘露,同求解脱之道。出家人依教奉行,以期先求得自身解脱,然后再把自己所悟佛法之妙,以言传和身教的方式授予众生,从而使得正法久住世间。僧团作为团体组织,自然需要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来维系其正常运转,同时也要在组织的日常生活和举办的活动中,设立一定的规约准则,保证僧团组织有序、健康发展,从而为出家人同修共证、弘法利生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组织制度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必须有相应的组织结构和制度设置为其服务,才能使自己的信仰体系得以长存并显示出其生命力。一方面,信仰体系以组织制度为其社会基础及有效载体,使信仰的价值观念得以传承;另一方面,组织制度通过教徒共有的宗教观念体系得到统一和巩固。
目前,由于通教寺寺院规模不大,占地面积仅近3000平方米,尼僧人数有限,所以,通教寺并不像普通的大寺院设置完整的“四大班首、八大执事”的组织结构,寺庙里的许多事都在寺委会,或扩大会议上商议。在管理方面,通教寺设立了五大执事,分别是:
1.监院:思智法师,都寺监理寺院总务。通教寺不设方丈,只有当家师(即监院)。思智法师就是寺院的一把手,通教寺的大小事务大多由思智法师权衡决定。无论是寺院各项工作的人事任免,还是寺院的建筑规划、发展方向,抑或是为寺院十方募化,建立通教寺与其他寺院及佛教协会、政府相关部门的良好关系方面,思智法师都尽心尽力,亲力亲为。
2.知客:宗玄法师,为客堂负责人,掌管全寺接待事宜。宗玄法师是通教寺的二把手,监院思智法师虽在寺院事务上有决定权,但在各项事务的具体操作方面,多交由宗玄法师全权处理。
3.维那:宗玄法师,于举行法会、课诵时,担任众僧的先导,掌理唱念、回向等。由于个人能力出众,宗玄法师在担任知客的同时,兼任维那。此外,因通教寺不设负责云水堂的寮元一职,所以若有尼僧来通教寺挂单,在经当家师同意后,具体事项也由宗玄法师负责安排。可以说,宗玄法师一人身兼知客、维那、寮元等三职。
4.僧值:仁朋法师,管理清规执行情况及僧众威仪。
5.典座:通悦法师,为斋堂负责人,管理僧众伙食及信徒供斋等事务。
(二)日常生活
寺院作为出家信众修习的场所,每日起居等日常生活必得如法如律。通教寺每天的早晚课要求全寺尼众必须准时上殿,如无故不上早晚课,会有相应的惩罚,比如从每月的单钱中扣去一定数额作为罚金。
1.早课:每天凌晨三点一刻,打板声起,随之以晨钟,敲钟师以钟声偈唱和,偈文以楞严经篇头起,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唱诵为结。敲钟之后紧接鸣鼓,击鼓时诵大悲咒,依咒节击鼓,由慢入快。每天凌晨,全寺尼僧在晨钟中起床洗漱,三点半上殿。也有师父早起稍许,先自诵经,再依时上殿。
朝时课诵内容: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十小咒:如意宝轮王陀罗尼,消灾吉祥神咒,功德宝山神咒,准提神咒,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药师灌顶真言,观音灵感真言,七佛灭罪真言,往生净土神咒,大吉祥天女咒;心经;祝愿偈;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三皈依;祝韦驮;大吉祥天女咒;韦驮赞。[5]
2.晚课:每晚六点半,打板上殿。暮鼓伴念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或礼佛大忏悔文。暮鼓后是晚钟,其钟声偈内容与晨钟大体相同。
暮时课诵内容:佛说阿弥陀经(单日);往生咒;礼佛大忏悔文(双日);蒙山施食仪;赞佛偈;净土文;普贤警众偈;三皈依;祝伽蓝;伽蓝赞;观音赞。[6]
33二时斋:清晨六点半用早斋,中午十一点食午斋。绝大多数师父持午,只有个别师父因为身体原因在下午四点半左右吃少许主食。尼众过堂即吃饭都在五观堂。“五观”意即一记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每次用斋,必想此五条,才能做到“食存五观,金易化”,否则“三心不了,水难消”。早斋和午斋还需遵行二时临斋仪,比如早食是饭或面与早食是粥所念诵的内容都会略有不同。
(三)佛事活动及规模
通教寺每逢初一、十五都有法会,每年的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结夏安居。除此,通教寺一年当中有较固定的几个佛事活动。
1.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
祝圣仪规:一、香赞;二、称圣号;三、大悲咒七遍;四、心经一遍;五、观音赞;六、观音偈;七、拜愿;八、三皈依。[7]
22.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圣诞。
祝仪:一、香赞;二、念诵(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楞严咒,一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称);三、赞偈;四、绕念;五;拜愿;六、三皈依。
浴佛典礼:一、闻板上殿;二、排班出迎;三、恭迎佛像;四、安座沐浴;五、敬致颂词;六、祝圣绕佛;七、回向皈依;八、圆满礼佛。[8]
3.四月二十八日,药王菩萨圣诞。
4.六月十九日,观音菩萨成道日。
5.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
6.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圣诞。
祝仪:一、香赞;二、称圣号;三、大忏悔文;四、地藏赞偈;五、拜愿;六、三皈依。[9]
7.九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出家。
8.九月三十日,药师琉璃光佛圣诞。
祝仪:一、唱香赞;二、称圣号;三、药师灌顶咒(二十一遍或大忏悔文一遍);四、唱赞偈;五、拜愿;六、三皈依。[10]
9.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
祝仪:一、香赞;二、称圣号;三、诵经咒(佛说阿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三遍);四、赞偈;五、拜愿;六、三皈依。[11]
10.十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成道。
除此常规佛事法会之外,通教寺每年都会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一些佛事活动,如从2006年起增加了三月初二开始的连续二十一天诵读《华严经》法会。平时也会根据功德主需要举办经忏法会,放生活动等。
每逢法会或诵经,都有大量信众参与。诵经多在五观堂进行,一般会有二百人左右参加。而每逢初一、十五或佛菩萨圣诞等大法会,会有五六百人参加,小小的寺院可谓人山人海,香火极旺。
(四)护法居士的职责
寺院是出家人修行之地,但若得在家信众护持,其弘法利生事业将会更有成效。通教寺地处繁华,自然得到不少信众护持,居士以担任义工形式到寺护法培福,护持僧团。对于来寺护法的居士,通教寺进行了大体分工。
1.负责传达室、法物流通处、光盘流通处
此三处是通教寺之常设机构,每日均需专人负责,每日8点半左右来寺上班,遇到法会等日7点多就需到岗。护法居士都任义工,不收取寺院分文报酬。目前,只有负责传达室的胡居士在寺常住,她同时负责香炉的清理以及空闲或挂单尼舍的清洁整理。
2.在斋堂帮忙
对于尼僧而言,午斋最为重要,因为早斋仅以主食配一个菜,持午的师傅又过午不食,所以营养和能量主要依靠午斋提供。通教寺虽有典座负责斋堂,但大法会要为几百人准备饭食,一个人难以应付。所以,每天都会有护法居士专程来寺为尼僧做午斋。有些老居士年近八十,还坚持乘两个小时的公车辗转来寺帮忙,其诚心令人感动。
3.维持法会秩序等
每逢初一、十五或佛菩萨圣诞之大法会,参加信众多达五六百人,期间写立延生、往生、放生牌位,维持法会秩序等工作都需专人负责。每逢大法会,护法居士接受寺院安排,各就其位,各司其职,保证法会井然有序、如法如仪地进行。
三、常住比丘尼修行状况及其出家因缘分析
近年来,女性出家逐渐成为一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现象,不论是台湾女大学生集体出家,还是教界对尼众遵行“八敬法”的思考与讨论,都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笔者在对通教寺的常住尼僧团体生活和个人的修行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也对比丘尼的出家因缘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一)常住修行状况
通教寺以修持戒律为本,净土为宗,念佛为归,学经教为辅。寺院常住尼僧18人,平日无法会时,各位尼师除早晚课一起念诵经咒,其他大多时间自己修行。佛教修行四万八千法门,净土念佛,禅宗参禅,密宗持咒,皆能成佛。每个修行之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修行法门,为自己制定每日必修功课。通教寺的尼僧大多选择净土法门,只是念诵的经咒各不相同。有的师父每日念《心经》、《金刚经》、《普贤行愿品》、《楞严咒》各一遍,加拜佛数百次,打坐几个小时。有的师父喜念《消灾延寿无量寿经》。有位法名悟湛的师父甚是精进,每日念《楞严咒》60遍,《楞严经》1遍,且《楞严经》基本是背诵的速度,一般人念一遍下来需4小时,而她只需2小时。她说每天除了过堂,她只有三段时间休息:8点至8点半,午斋后11点半至12点,晚课后7点半至8点。如此的精进,甚是令人赞叹。
(二)出家因缘分析
佛法谈因缘,说一切法为因缘所生:因缘故生灭,因缘故空寂,因缘故假妙,因缘故中实,均不出乎因缘之义。简单说来,佛家所说的因缘之因,是直接条件或主观因素,是必须具备的、主导性的直接条件;因缘之缘,是间接条件或客观因素,是辅助的、配合性的间接条件。以一棵树为例,则种子是内因,其余的泥土、水分、阳光等都是外缘。当因缘具足时,便长成一棵树。这就是因缘和合的道理。
既然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尼僧的出家也就不外乎是因缘具足时个人的选择。通教寺的尼僧上至耳顺之年,下至二十出头,各有各的性格特点,其出家因缘也不尽相同。在对各位师父的访谈中,我了解到了她们出家的内因和外缘,将其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内因
由于听闻佛法之妙,欲求自我解脱,向往得道成佛后的不生不灭,追求永恒的安乐,可以说是所有佛教信徒信仰佛教的最根本原因。出家修行者自不例外,他们希冀通过出家绝尘的修行,献身佛法,求得极乐,并利益众生,这是出家人出家的共同内因。当然,也必须有此正信才有资格成为比丘或比丘尼。然而,虽皆因知晓佛法而向往成佛,但各人听闻佛法的途径却不尽相同。
①受家庭影响听闻佛法
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自然地受到家庭的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家庭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以及健康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对通教寺尼僧的访谈中,我得知有不少尼僧自小受家庭熏陶而得闻佛法。
案例一:
心悦师父[12],1970年生于西安某农村,在她尚未出生前父亲就已信仰佛法,并且坚持吃长素。所以,心悦师父是从小听闻佛法的。当时家里条件艰苦,父亲虽信仰佛法,但由于文化水平所限,也未能真正领略佛法之妙,更别说为年幼的心悦讲解佛法。但父亲作为一个普通的体力劳动者,能坚持吃长素,仅从这一点看,可知其信仰较为虔诚。当时年幼的心悦虽无法理解深妙的佛法,但对佛法僧三宝的亲近心理早已从小养成。
案例二:
心仁师父,1984年生,祖籍浙江。心仁师父的母亲信佛,幼时的心仁只是常见母亲在家念经拜佛,对佛法也并不了解。十几岁时心仁外出打工,几年后回家,再次接触佛法。逐渐成熟的心仁开始有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对佛法的感悟,于是先是在一个尼庵里常住做义工,一年后坚心出家,20岁剃度。
案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