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0000000010

第10章 出家·在家

问:在家学佛是否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如何使学佛与生活、工作相适应?

答:既然是在家居士,当然可以正常地谈情说爱,结婚生子。只要所作所为在五戒允许的范围内,对家庭生活没有什么妨碍。从另一个角度说,学佛使我们的道德得到净化,人格得到提升,正是维护家庭幸福和睦的保障。

至于相适应的问题,首先是发心,在生活或工作中,能以菩提心去做每件事,自然与学佛相应。其次是明确做事原则,知道何为应作,何为不应作。关于谋生之道,佛教中有正命和邪命之分。正命,即符合戒律的工作;邪命,即不符合法律或戒律的行为。作为佛弟子,应以正命立业,造福社会。若依邪命自活,即使念佛、诵经,也与学佛不相应了。除此而外,还应在做事过程中保持智慧观照,以免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各种情绪,引发执著妄想。倘能做到这几点,学佛就能与工作、生活相互促进。

问:建立佛化家庭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答:建立佛化家庭,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三点:一方面,是以佛法观念指导整个生活。《善生经》中,佛陀就为我们讲述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种种事项,从而使夫妻双方、兄弟姐妹、六亲眷属之间和谐相处,同时还要培养慈悲心,善待一切人。一方面,是按照戒律的标准生活。从事的职业一定要正当,坚决杜绝法律和戒律不允许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始终保持超然的心态,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问:老人学佛有没有用?晚年犯了错误如何弥补?

答:对每个人来说,任何时侯学佛都不会早,也不会晚。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有机会听闻佛法,就应及时把握。而从修行角度来说,也不在于时间早晚。有些人信佛几十年,但没有在修学上真正用心,烦恼、习气丝毫没有减少,并未比那些不学佛的更好。相反,有些人虽然起步很晚,但学佛后很投入、很用心,并能得到善知识的正确引导,在菩提道上稳步前进。所以,学佛不在于时间长短,也不在于起步早晚。关键在于,是否将佛法落实到生命中,这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犯了错误,不管在早年或晚年,罪都存在。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错误已经发生,就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那也于事无补。对于所犯错误,应生起猛利的忏悔心,既要真诚悔过,更要发誓绝不再犯。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才是弥补过失的有效方法。如果没有实际行动,无论口头上说多少悔过的话,都是没有实际作用的。

问:有家庭会对从事弘法工作带来影响吗?

答:有个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当你有家庭时,你的爱首先会给自己的家人,而一个没有家庭的人,才会把爱平等分给每个人,把自己完全奉献给社会。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家庭显然对从事弘法工作更有利。当然,这只是指通常情况,并不是说,有家庭的人就不能弘法。只是他们会有更多牵挂,有更多家庭责任需要承担,需要操劳,难以全力以赴地投入。

问:出家是对现实人生的逃避吗?

答:什么是现实?一般人所说的现实,只是代表世俗的生活方式和追求。比如结婚、成家、生子、工作、赚钱。按这一方式生活,便是积极的人生。而出家人却将这些通通放弃,于是,人们便觉得出家是逃避现实。事实上,出家人虽然放弃了世俗生活,但有更高的人生追求,那就是追求真理、追求智慧、利益众生。这些难道不是人生的现实吗?怎么能说出家是逃避现实呢?

人们觉得出家是一种逃避,我还觉得,世俗生活是一种逃避。在生命中,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不是外在的一切,而是我们的心。但是,世间很多人却一直不愿面对它,不想了解它,也不会花工夫去改善它。只是顺着自己的习性、欲望,盲目地向外追逐。在忙忙碌碌中,将宝贵的生命消耗殆尽,这难道不是人生最大的逃避吗?

问:出家后是否就没有烦恼了?长期吃素会有障碍吗?

答:如果说彻底没有烦恼,那就是阿罗汉,就是佛陀了。

俗话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烦恼从哪里来?是自己找来的。我们要求得越高,烦恼相应也就越多。我们想要结婚成家,殊不知,结婚成家就是烦恼的开始,生儿育女更是牵挂的开始。我们想要事业有成,事实上,事业做得越大,我们就会陷得越深,就会有操不完的心思,忙不完的工作。

我出家二十多年,从未担心过生计、工作、家庭之类的问题。所以,世人常有的这些烦恼,对我是不存在的。就我个人来说,一直在随缘弘法。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尽自己的努力做一些事,但并没有非要完成不可的事。因为没什么执著,所以烦恼也不太明显。

至于长期吃素,那是不会有烦恼的。恰恰没有素吃的时候,就会比较麻烦。因为长年素食,生理系统早已改变。有时在外面吃饭,碰到做得不太干净的饭菜,如有葱蒜味道或是锅没洗干净,我吃了是会吐的。如果说有烦恼,那就是这个了,并不是想吃的烦恼。

问:您是受到挫折才遁入佛门的吗?平时又是怎样处理人生中的逆境?

答:我还没来得及遭受挫折,就遁入佛门了。我出家时年龄小,还没机会经历什么挫折。当然,僧团中的确有些人是因为受到挫折,因为事业和感情出现问题而找一个地方聊度余生。这样的人出家后,如果没有调整心态的话,在佛门中不会有什么作为。古人云:“出家乃大丈夫事,非王侯将相所能为。”为什么呢?因为将相虽能征服他人,但未必能对付自身烦恼。而一个出家修行的人,是要战胜自己的情感和欲望,要万缘放下,忍常人所不能忍,行常人所不能行。此外,还要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意志,只有这样,出家才可能自利利他。如果只是将出家当做一种另类的生活方式,是很难得到佛法真实受用的。所以,要成为英雄容易,要成为圣贤困难。

至于逆境和顺境之类,在我的记忆中,似乎不曾有什么特别的印象。我认为,一个出家人不存在得意和失意的问题。如果有因缘做事,能为佛教事业和社会民众提供些帮助,我很乐意去做一做。如果没有因缘做事,就能过一种自由自在的日子,可以读读书,在山中享受大自然,这对我来说也非常重要。总之,在任何情况下,我都觉得挺好,挺适合自己。

问:请法师现身说法,谈谈出家学佛后命运起了什么变化?

答:我选择出家时只有十多岁,而且是农村孩子,受的教育也不高,对人生的认识几乎是零。所以选择这条道路,和家庭环境有些关系。我生长在一个佛化家庭,不知不觉间亲近了很多出家人。因为喜欢寺院生活,就决定去了。父母既没有要求我出家,也没有反对我出家。从我自己来说,似乎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现在回头再看,也许是命运自有安排。

我出家时,宗教政策还没有全面落实。我和其他出家人一道,只是在寺院过着单纯的农禅生活。1980年中国佛学院招生,以我当时的文化程度,也不应该能够考上,结果不知怎么就被录取了。进了佛学院之后,因为基础比较差,就如饥似渴地学习,在那几年打下了比较扎实的佛学基础。毕业后,先是在广化寺,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继续修学并任教几年。然后,种种因缘聚合,使我来到厦门南普陀,并从那里开始走上弘法道路。

随着对佛法的深入认识,尤其是开始面向社会弘法后,对人生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思考,发现自己走上这条路是完全正确的。而且,对这一选择越来越有信心,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走上学佛之路。出家二十多年来,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每个因缘也是看似巧合地送上门来。就我自己来说,不会特别争取什么,却有很多机缘推动着,使我多少也做了些事情。但有一点,我对佛教事业始终抱有热情,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愿力,才有很多善缘来成就。回顾我的成长过程,起着关键作用的,可能一半是愿力,一半是命运。

问:出家有什么条件?

答:最重要的条件,是你的认识。当你觉得出家是人生的最佳选择,只有走这条路人生才过得有意义,具有这种观念,是决定出家的基本条件。尚未形成这一认识前,暂时先不要出家。另外,家庭关系要处理好。按照戒律,父母不听,不得出家。但这也不是原则性的。历代很多高僧大德,如虚云老和尚等,出家时也未征得父母同意。因为很多父母对佛教根本不理解,想要让他们同意了再出家,今生也许都没有机会。但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善巧处理,妥善安排。如果已经结婚,出家前应先离婚。从年龄来说,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也不能出家。戒律规定,七岁以下和七十岁以上不能出家。寺院是修行办道之地,不是托儿所或养老院,不能想着出家后让别人照顾自己。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条件:如果担任重要的党政职务,须辞职后才能出家;如果欠了债,须将债务还清后才能出家。除此而外,阴阳人不能出家,曾破坏他人梵行或假冒出家人参与僧团羯磨者也不能出家。总之,有十三种情况不允许出家。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保障僧团的整体素质和健康发展。

问:出家后,户口、医疗、生活费用等问题怎么解决?

答:对于出家人来说,户口和档案都不重要。无论有没有户口,待遇是一样的。另外,你住在什么寺院,就由那个寺院为你提供日常所需及医疗费用。寺院的经济是独立的,国家对于寺院的政策是自给自足。每个寺院都有各自的经济来源,某些寺院拥有土地,可以从事一些农业生产,还有很多寺院的收入来自旅游业。在绝大部分寺院中,僧人的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

问:出家是否太没有人情味了?

答:出家是否没人情味呢?有句话是“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菩提心教法要求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心系众生。可见学佛不是无情而是多情,是对一切众生的真情大爱。

但在修行过程中,必须舍弃凡夫心。而家庭和感情,正是凡夫心建立的基础。如果我们不舍弃这些执著,就很难舍弃凡夫心,很难从生命的局限中解脱出来,将小爱升华到大爱。只有摆脱狭隘的人情味,才能将有限的悲悯之心扩展到大慈大悲。否则,我们往往只会想着身边的家庭、亲人,很难将同样的爱扩展开去,对天下苍生产生无限的关爱和慈悲。

问:对出家人来说,怎样实践孝道?

答:孝道有各种表现形式。出家人行孝的方式,主要是以修行、以引导父母学佛来报答养育之恩。若父母确有生活困难,戒律也允许出家人供养父母,甚至可以接到寺庙或附近居住。世人所以觉得出家人不孝,多是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影响。这代表儒家传宗接代的观念,但它就是唯一正确的标准吗?事实上,若不是这一观念误导,中国的人口数量及男女比例会更正常些。

至于对父母的报答,其实有许多出家人做得并不比在家人差。当今社会,真正有孝心的人并不是很多。而出家人因为学佛修行,往往更有感恩心,更能体会父母的恩情,更懂得知恩报恩。

同类推荐
  •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本书旨在解除每一个人内心挣扎的苦痛,还年轻人以阳光健康的心态,赠老年人以历经沧桑的从容,让整日奔波的人有一个心灵的港湾,让无所事事的人有一座心灵的庙堂。教导世人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不如意,待人接物又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心态。总之,本书旨在以“通俗佛经”之相,助世人修出佛心禅性。
  • 生命的觉醒

    生命的觉醒

    这是一本生命修行指南: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不如意。我们总是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极力想从外面的世界寻求,却往往会无功而返。不妨试着用佛教看待生命的方式观照内心世界:如果你的内心混乱,体会到的也是混乱迷茫;如果你的内心清净不染,体悟到的却将是清净祥和……藏传活佛嘎玛仁波切引导大家切实修行,化解烦恼!
  • 寻常禅

    寻常禅

    本书从现实社会人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困扰出发,试图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阐释佛陀的智慧,以佛学的理念来提出适合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对策,帮助世间迷惘的人从心灵的困境中走出。
  •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本书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佛教的产:尘及在中尉的弘扬。著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佛救,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人精深。
  •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本书分为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江西龙虎山和四川青城山等四部分,内容包括:佛教的传入和灵鹫寺、清凉山佛教的极盛时期、藏传佛教的传入和兴盛、画中姑娘幻化的峨眉山、大上清宫中的百神传说等。
热门推荐
  • 鲲溟诗集

    鲲溟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相有象

    无相有象

    这是一座仙山,附近的人们一直流传着山上神仙的各种事迹。当然,即使那些喜好吹嘘的人说自己见到过神仙,并且吹嘘的有鼻子有眼,其他人也是不信的,只是当作饭后的消遣吧了。山脚下有个村子名叫三士庄,村中有三大姓,张、李、陈。这三家世代单传,几百年来从没有哪一家生过两个儿子。三家世代单传,世代交好,没有壮大,也没有没落,所以三家也一直就三户。宅子随着时光流逝也是修修补补的维持着原貌,从没有重新翻盖过,显得古朴沧桑。可是这种维持几百年的现象在十七年前终结了,当时张家的孩子出生时天现异象,电闪雷鸣,有人说云中有金龙出现,有人称见到了一个大火球坠入了张家,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 七秒钟人生

    七秒钟人生

    他与她因为七秒钟的眼神交流,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婚姻,又因七秒钟的记忆,结束了七年的婚姻……,他的一生与七结缘,最后的七秒她留给他了什么?
  • 超元时代

    超元时代

    有热血、有梦想、有不屈、有搞笑,有欢乐,只需要你慢慢走进我的世界。记住了,我叫吴来,小名痞子,人送绰号无赖。
  • 溺宠恩人新娘

    溺宠恩人新娘

    某女人问:“你到底喜欢我什么啊?”某男人沉思了片刻,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你,只是。”他低声叹了一口气,指了指自己的心脏位置,“这里,总是想看到你的身影,即使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只要知道你在,我就觉得心里很暖,很舒服,只想一辈子你都能陪在我身边。”
  • 彭氏传

    彭氏传

    上古三次神战之后,天下已安稳了数千年,帝王之位传至禹帝后,天下洪水泛滥,禹帝治水平定天下后,又修筑九鼎,安放在天下四方,以图四方之安稳,九州大地由此而来。可九鼎移位,风起云涌,一名来自轩辕城的彭氏族人,却成了九州兴衰的关键。彭礼八百岁寿辰之时,故事由此开始……QQ交流群:151838725
  • exo之吞噬

    exo之吞噬

    这是一场游戏的开始,准备好了吗?——边伯贤:“你只能是我的。”朴灿烈:“如果你不愿意接受我,没关系,我可以等。”鹿晗:“我会永远陪着你的。”吴世勋:“喂,说说吧,今天又为什么旷课?”张艺兴:“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吴亦凡:“是你自己不听话,可别怪我无情。”
  • 大众美味小炒

    大众美味小炒

    《大众美味小炒》是专门为普通老百姓设计的一套家常食谱,这些食谱选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烹制而成,一般读者都能学会和制作成功。书中附有烹调方法、食材的选购处理及营养功效的介绍。有的菜只需更换食材、调料或烹调方法,即能变成一道新菜的“新口味”,一菜变多菜。该书内容更丰富,轻松易学。
  • 元客

    元客

    司井南被人重伤,意外之下解封家传手镯,获上古法诀。拥有远大抱负的他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看司井南如何身穿重铠,举国师大将旗帜,御天秦,抵商盟,抗魔洲,定云荒。杀神诛魔无妄新凰铠,度厄五地白月奇兵枪,开天辟地乾元古镯。看一介全才以无畏之势在异界大陆开辟一个灿烂新纪元!
  • 大次元时代

    大次元时代

    三个月前,宁慕钧得到一种名为重启的能力。只要他遇到倒霉的事,整个世界的时间就会倒流回他遇上倒霉事件之前!————————————————————标(正)签(体):黑暗系治愈轮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