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39900000010

第10章 过这样的七天(2)

这样的生命现状,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选择心念的重要性。这就需要知道,在我们的种种心理活动中,究竟哪些属于正念,哪些属于妄念?《百法明门论》就是帮助我们了解内心的一部重要典籍,告诉我们,心理可分为遍行、别境、善、烦恼等类。其中,遍行包括作意、触、受、想、思;别境包括欲、胜解、念、定、慧。此外,还有善心所十一种,根本烦恼心所六种;这些心所代表着不同的心理力量,由此构成生命的延续,构成我们的心态和人格。

在这些心念中,我们往往是不知不觉的。因为缺乏观照,所以就不能自主,不知道未来去向。就像无根的浮萍,在轮回之流中盘旋往复,被激流冲向哪里,哪里就是随处的家。这样的生命,何其悲哀!

所以,我们应该赶紧培养正念,为正念而活——这不只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为了普天下的众生,令他们也能拥有正念,拥有健康的心灵。因为正念决定了一切,所以,我们要把所有修学都围绕这个目标进行。

不论是受持戒律、闻思正见,还是读诵经典、修习忏悔,都要和正念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辅助手段。真正的修行是一种见地、一种用心,所以禅宗有“只贵子见地,不贵子行履”之说。见地达到了,我们所做的一切才能真正进入实质的修行,否则还是在外围打转。如果不是把所学教理用于发展正念,不仅不能成为建立正念的增上缘,甚至会成为妄念,成为增长我慢的助缘。

在生活中,我们能否带着正念去做每件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什么叫“生活禅”?就是带着正念生活。否则就还是“生活”,所谓的“禅”,不过是装饰性的点缀,是徒有其表的。因为我们还是生活在串习中——吃饭的时候,遇到对味的,贪心就现起了,反之,烦恼就生起了;待人接物的时候,遇到投缘的,执著就生起了,反之,嗔心就出动了。这些问题不会因为戴了一顶叫作“禅”的帽子就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而是要从当下的每个念头用功,并把正念贯穿到一切行为中。

学过《百法》就知道,当我们接触外境后会有想象并安立名言,然后就会造作、取舍。在受想行识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正念进行监督,很容易发展出贪嗔痴。

用十二因缘来说,受了之后是爱,爱了之后是取,取了之后是有,然后就是生、老、死,这就构成了轮回。每件事、每个行为,都能建立相应的轮回。这些行为之所以会构成轮回,正是因为我们缺乏觉察,所以就会不断地爱、不断地取、不断地有、不断地生老死。

正念的训练,就是把心带回当下,不让烦恼再有可乘之机。最高的正念,是无念之念,就像《坛经》所说的“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之体,就是般若。当然,这对很多人来说并不容易。但也有我们可以修起来的正念,就是在做每件事的过程中培养觉知力。

有了止的基础,接着对当下所行保持观照并安住其中,不让心陷入贪嗔痴的状态。对于凡夫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无贪无嗔。在觉知过程中,可能还有烦恼生起,但没关系,能对这些心理保持觉知力即可。修觉知的过程,就是在培养正念的力量。

所以,我们做每件事都要作为训练觉知力的增上缘——那就是为正念而活。只要时刻都能如救头燃般的,带着强烈的警觉心做每件事,正念之力将不断强大。相应地,妄念就会逐渐弱化。

现在,我们就在坐禅中训练正念。

四、正见

今天,禅修进入第四天,大家至少在外在形象上还过得去,不过也有个别不停在动着。打坐一方面是要降伏念头,一方面是要降伏身体,这两件事都不那么容易,但我们别无选择。如果不加改变,苦日子是没有尽头的。比起轮回之苦、生死之苦,现在这点不适真的算不了什么。就像治病也要忍受针扎甚至开刀的痛苦,但比起恢复健康来说,每个人都会心甘情愿地忍受这种痛苦。因为一时之苦带来的,是长久的安乐、长久的自在。

所以,我们需要精进,需要忍辱。当然这个精进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已经找到正当的努力方法,已能安住于正念精进,而不是盲目用功,那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而忍辱主要指安受苦忍。开始打坐,都会面临腰酸、腿痛乃至全身不适,同样要接受它、观察它,同样把它作为训练觉察、强化正念的助缘。

前面说过,整个佛法都是为建立正念服务的。佛教虽然有种种法门,有种种修行方式,但每个宗派都是以见地为核心。像阿含法门讲述了苦、空、无我,这是解脱道的正见;唯识宗阐明了诸法唯识,中观宗论证了一切无自性空,这是大乘菩萨道的正见。这些见地是佛陀为不同根机者安立的用心方法,虽然契入点不同,但目标一致,那就是解脱。从修行来说,只要掌握并使用一宗正见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见地的作用,就像金刚宝剑那样,能斩断无明,破迷开悟。所以八正道就是以正见为首,其次是正思维,最后是正念和正定。可见,正念和正定必须以正见为前提,以正思维为基础。

我们要学会用正见观察人生,观察五蕴,观察世界。四念处就是对治性极强的一种认知方式,以身、受、心、法为所缘,由此建立正念——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身就是色身。在这个五蕴中,九孔常流不净。所谓的青春美貌,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缘起假象,在它的下面是同样的骨骼、血肉,同样令人作呕的污秽之物,有什么值得贪著和爱恋的呢?

受就是感受。在十二因缘中,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对受不能正确认识,就会产生爱、产生取、产生有,从而导致生和老死。如果了解受的本质,知道它是建立在惑业基础上,其本质都是痛苦的,我们就不会产生执著,进而发展出爱、取、有。

心就是念头。我们之所以被念头左右,主要是不了解心念真相,不知心念的缘起性和无常性。其实,每个念头都是众缘和合而成,也会随着因缘的变化而变化,只要不再执取它、发展它,左右我们的不良情绪也会消失。又因为心是无常的,所以才能对它加以改变,加以引导。

法就是诸法实相。佛法是以缘起对五蕴和世界进行归纳,缘起的特点就是空、无我、无自性。这种无我的观察非常重要,如果认识到五蕴色身乃至每个起心动念都不是我,就能解除对“我”的执著;如果认识到世间种种乃至宇宙万有都没有自性,就能解除对“法”的执著。否则,我们是无法从我法二执中脱身的,这种执著会不断制造轮回的相续。

四念处的修行特点是入手容易且次第清晰,可以作为初期禅修的重要基础。

五、禅修的训练

举办禅七的目的,是通过集中式的训练,令大家在禅修上有所突破。未来的教学中,这将成为研究所定期举办的重要课程。

禅修,是佛教徒尤其是出家人的重要修行方式。两千多年前,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通过禅修证道的。但在今天,如此重要的一种修行却被很多人所忽视,其结果就是使我们离解脱的目标越来越远,甚至以为那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境界、一种不再存在的传说。

长期以来,佛教界的修行更多是停留在一种表面形式,使所学和所修严重脱节。因为没有禅修,闻思经教成了理论研究,管理法务成了经营寺院。最后,虽然文章写了很多,但和学者没有区别;虽然寺院日益扩大,但和企业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些问题都是因为缺乏正见和禅修造成的。

虽然我们这里是研究所,但并不是学术机构。应该说,我们这里是修学机构——因为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心而不是书本。而禅修正是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希望大家引起重视。

和出家人对禅修的忽略相反,社会上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禅修。西园寺举办的“观自在禅修营”,每次报名者都非常踊跃。因为现代人活得太累,压力太大,所以需要解压,需要寻找调整身心的有效方法。禅修就是帮助我们培养内在的觉察力,从而平息内心躁动,获得安心的能力。

对于禅修来说,正念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这是我们生命中的无价之宝,但必须去训练,否则它的力量不会自动产生。更为重要的则是具足正念,这样才能通过禅修达到破迷开悟的目的。因为禅修并非佛教特有的修行方式,而是印度各种宗教的传统,佛陀之所以能够通过禅修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关键还是在于见。

我们可以先以南传禅观为基础,获得一定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把所学正见用来观照心念,观照世界。比如唯识正见,是帮助我们了知一切境界皆唯心所现;中观正见,是帮助我们认识念头本身了无自性,当体即空。此外,禅宗也有很多直接的用心方法,但起点较高,需要具备一定基础才能契入。

除了方法以外,我们还要端正对禅修的态度,不断练习。这个练习就是摆脱错误,重复正确。相对无始以来的串习力量,我们现在培养的正念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反复强化才能改变这种敌强我弱的现状。但仅仅数量上的重复还不够,更要全身心地投入,就像禅宗说的,要成为一个“活死人”。

在正念力量没有培养起来之前,随意性的禅修是不可能达到良好效果的。所以,下次禅修还要加大力度。这里平时每周都有禅修,大家也参加过禅七,方法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主要是勤于练习,使研究所逐步形成重视禅修的氛围。

通过禅修对空性有所领会之后,你们会发现,对教理的理解容易了很多,这就是教和禅相辅相成。我们要有一个够用的正见指导禅修,然后在禅修过程中印证教理。所以说,学修并重不是一句口号,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它变成一种现实、一种学风和道风。这个风气一旦形成,将成为研究所的一大特色。我相信,这种特色对当今的僧教育乃至汉传佛教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同类推荐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生命的本质,开篇就在探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本性禅师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现世的尊严,和来世的拯救。在探究生死的过程中,回答了何为解脱这一问题。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修仙狂徒

    修仙狂徒

    街头混混穿越异界,附身世家落魄少爷。脑子里带着本时灵时不灵的残破符法,心眼里藏着点花痞色坏的小心思。且看他在残酷修真界中左右逢源,誓做纨绔的修仙生活。 呃……穿墙符,这是用来偷香邻家小妹的。 本书YY语音频道号:681337。小蛮会经常去跟大家聊天的哦。
  • 三生石畔彼岸花开

    三生石畔彼岸花开

    她,是忘川河上奈何桥边的一朵彼岸花,他是她在千年等待中深爱的男子。她愿为他放弃轮回,用毕生修为只为陪他三世。第一世,她是她在路边捡来的小妹妹;第二世,她只是他众多妃嫔中的一个,而他是高高在上的帝王;第三世,他是人,她是妖。三世他自以为他从没有爱过她,所以才任由她离去,可当他发觉自己爱上她时,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 医冠情兽:腹黑老公太心急

    医冠情兽:腹黑老公太心急

    贱妹勾搭、渣男出轨、家产被夺怎么办?生活告诉齐心雨该扇之、抽之、抢之!男神出现、频频示爱、跪地求婚怎么办?闺密告诉齐心雨该点头同意扑倒!
  • 吾怨尤怜

    吾怨尤怜

    阁门外,谁家君子佩相合.情几多,奈何心事成蹉跎.雨打竹,撑伞辗转舞婀娜.任它落,醉卧林雨泪成河.就让血和泪,化作一抹残魂.任它风和雪,永爱君妾无悔.残阳如血染天边.花开花落经流年.惊鸿了谁回眸间.只叹命运多缠绵.待君爱妾时,又在何方.
  • 战神联盟之穿越,平行空间

    战神联盟之穿越,平行空间

    战神联盟在与大魔头咤克斯的战斗中,不小心打开了时空风暴,从而被卷入了一个平行空间!这里的人类拥有精灵的属性,战神联盟的命运究竟会如何呢?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秉烛谈诡

    秉烛谈诡

    若是有人看过梦游症患者调查报告这本书的或者会比较喜欢,我只是单纯在谈诡而已,仅此而已,诡谈。
  • 恋上你的纯

    恋上你的纯

    17岁的他,唯爱上了16岁的她。她初见他时,却看不见面具下的他,他却清清楚楚的看见了倾城的她。爱了多年的女孩,他又怎会不疼她?如今,上天好不容易把他的女孩送到他的身边,不用在苦苦寻找,满心欢喜的他与懵懵懂懂的她在校园遇见,相恋......他做的一切只为她,他爱的也只有她,对她而言,亦是如此......
  • 大清第一嫡福晋

    大清第一嫡福晋

    在家里被当成奴才使唤的七小姐,姐妹中最卑微的她竟然也有飞上枝头变凤凰的一天!奉旨成婚成了福晋,就算‘主子’王爷对她再残暴冷酷,她还是可以默默地远远看着,守护着他,只求自己能永远陪他身旁。即使要她让出嫡福晋这个位置,她也愿意……只是,当他亲手血刃了她富察氏一族的时候,她也会忍气吞声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山不转水转

    山不转水转

    本书故事情节从几个高中生开始,可以算是引言部分,主要内容发生在后来的大城市里,内容包括爱情、警匪、阴谋、复仇等情节,刚开始几章或许让读者提不起什么兴趣,但是请花点时间和耐心,后面会有精彩情节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