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家长给孩子“拔高”,无非是出于两种心态,一种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能够充分发挥天赋,早日成才。家长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切不可“拔苗助长”,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本来就大,尤其在孩子上了初中以后,课业本身就已经很重了,能够把课堂上的内容掌握好已经不容易,这时,如果又盲目给孩子“拔高”,很可能顾此失彼,不但“拔不了高”,反而耽误了课堂学习。而且,强制孩子去学过多过难的内容,还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另外一方面,家长盲目给孩子“拔高”,往往也是出于攀比心理。他们看到其他的孩子都在补课、参加课外辅导班,生怕自己的孩子如果不补就会有差距。其实,家长大可不必这样担心,这是因为,现在的考试,无论中考还是高考,所考查的重点都是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也就是说:以教材内容、考试大纲为中心。孩子只要掌握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就可以得到高分,足以应付各种考试。
所以,在引导孩子准备考试的时候,一定要首先引导孩子做好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切勿轻易“拔高”。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情况,针对孩子的实际提出意见。
在考试之前,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给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复习目标,切勿好高骛远。一定要求孩子拿高分,甚至拿满分都是脱离现实的。给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这样实现起来才比较容易,能给孩子增加学习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让孩子更热爱学习。
其次,要帮孩子抓好基础知识,抓住重点。
无论老师怎样设计考题,都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根据教材、大纲的要求来设计的。即使偶尔有所谓“超纲”的题目,也都是在大纲的基础之上作适当的变形与延伸。其实,考试中的大部分题目都是教材中的例题、样题的简单变形,或者稍加改动而来的。所以,要想让孩子取得好成绩,首先一定要抓好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千万不要基础知识还没复习好,就盲目地去做难题、怪题,抓不住重点,偏离了复习的正确方向。
最后,在孩子有时间、有兴趣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拔高。
如果孩子学有余力,能够很好地理解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感觉还有精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时,家长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做做拔高题。有的孩子思维活跃,精力旺盛,这时,引导他们做一些“拔高”题,确实会有助于他们开拓视野,取得更好的成绩。但家长这样做的前提是孩子自己要有兴趣,千万不要家长愿意,孩子不愿意,家长强迫孩子去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出工不出力。
8.孩子在考试的时候“抠题”怎么办
一位母亲对我讲,她孩子的期末考试试卷发下来后,她一看,又没答完。把孩子叫到面前,问是怎么回事,孩子说:“考试的时候遇到一道很棘手的题,在上面花了不少时间,结果就把后面的题给耽误了。”孩子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了,以前考试的时候也经常因为做一道题的时间太多,答不完卷,等回到家里一看后面的题,其实自己差不多都会。不只是在考试的时候,平时写作业也是这样,一遇到不会的题,就僵在那了,一做就是半个小时,有时候,甚至因为一道题做不出来而耽误了一晚上的学习。
本来孩子爱“抠题”是孩子爱钻研的表现,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如果在考试的时候“抠题”,因为一道题耽误了做题的进度就不是好事情了。那么,怎样提高孩子的做题效率,避免在考试的时候“抠题”呢?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爱抠题的孩子大都有一个毛病,就是没有时间观念。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爱抠题的孩子不仅在考试的时候慢,平时写作业的时候也慢,拖拖拉拉,没有时间观念,做事也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所以,避免孩子在考试的时候抠题,关键就在于平时要训练孩子学会遵守时间。比如在做作业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时间限制:“必须在二十分钟内把这道题做完”,这样,孩子就会有意地提高做题效率,不再拖拖拉拉。
其次,要做一些分配时间的模拟训练。
为了避免孩子在考试的时候抠题,在考试之前,可以做一些模拟的时间训练。实际上,在每一门科目的考试中,填空、选择、计算、应用题等等,每一种类型的题目的数量都是大致固定的。一般来说,前面的题目都比较简单,文字量、计算量比较小,越往后,题目要求的思考时间就越长。所以,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就要让孩子有一个大致的时间分配方案,填空要花多少时间,选择要花多少时间,计算题要花多少时间,有了这样的时间分配方案,孩子在考试的时候就知道每种类型的题目大致要花多少时间,这样,即使在某道题上做不完,也不至于在上面“抠”得太久。
最后,在考前复习的时候要注意把各个知识点理解透彻。
许多爱“抠题”的孩子都有这样的感受,其实,他们对于自己所“抠”的题并不是一点都不会,恰恰相反,对于这些题目,他们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总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做出来。可是等到真正动手去做的时候,又发现它变得朦朦胧胧,离自己好像又很遥远。可是他们又不甘心放弃,就在犹豫之间,浪费了时间。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原因就在于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不够透彻,平时学的时候就没搞明白,模棱两可,到了考试的时候,在很紧张的环境下,思路就变得更加不清晰了。所以,避免孩子“抠题”,就一定要注意在考前就把各个知识点弄懂、弄透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考试的时候因为一道“似会非会”的题目而浪费时间。
9.孩子考试总犯同样的错误怎么办
有句话说得好,“聪明的人不是不犯错误,而是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作为父母,当我们发现孩子总犯同样的错误时,该怎么办呢?
一位父亲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期中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了,他拿来一看,儿子的最后一道大题(求“相遇时间”的问题)错了,等他仔细看完,不禁非常生气,在以前的两次小考中,都出现过与这道题目相似的题目,孩子都做错了。这次期中考试,老师只是把其中的数值换了换,结果孩子又错了。他把儿子叫到面前,狠狠地训了一顿,儿子低着头说:“我一定改!”可是等发完了火,这位父亲也感到很疑惑,为什么孩子会三番五次地犯同样的错误呢?要说孩子不细心,也不全是,孩子平时学习挺认真的,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许多父母都有同样的困惑,同一种类型的题目,已经给孩子讲了不知多少遍了,可是孩子下次考试又错了。反复地责备孩子,也不是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那么,为什么孩子总是改不掉呢?
孩子总犯同样的错误,有时是因为粗心。
考试的时间非常紧张,在几十分钟内要答好所有的题目,可是在紧张心情的驱使下,孩子稍有不慎,就会犯错误,尤其是那些平时掌握就不太牢固的知识,一到这时,更容易发生遗忘或者记忆模糊。
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孩子总犯同样的错误,却并不是因为粗心,而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完全理解这道题目所考的知识点。比如有的孩子在写成语“胸有成竹”的时候,总把它写成“胸有成足”,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理解“胸有成竹”说的是“当一个人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之后,他再画竹子的时候就会很有自信”,所以就会总犯这样的错误。这时,作为父母,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成语的涵义及时向孩子澄清,他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在考试时总犯同样错误的时候,一定不要着急,更不要斥责孩子,而是要仔细分析这个错误背后的原因。
另外,还可以用下面的办法来帮助孩子加深对于错误的理解,一起找到错误的原因。
当发现孩子的错题后,先请孩子讲讲做题的经过。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首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路是不是清晰流畅。如果孩子吞吞吐吐,不够清晰流畅,那就说明孩子的思路就比较混乱,对该知识点没有真正理解,不清楚这道题目真正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要与孩子一起重新温习这个知识点,帮助孩子理清解题的思路。如果孩子的思路很流畅,但是题目还是做错了,那父母就要注意孩子的思路是不是有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孩子对题目的理解有误,是在错误的思路下完成这道题目的,如果不纠正这个错误的思路,他们的错误就会一直犯下去。在把这些工作都做完之后,家长还可让孩子总结一下在这道题目中所得到的经验与教训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孩子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还可以增加孩子对错误的认识,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10.紧跟老师的复习进度,不要另起炉灶
一位班主任老师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快到中考了,他正领着全班同学进行紧张的复习。他是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对历年中考的变化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可是,他发现班里有一位同学总是交不上他布置的练习题,他就问这个同学怎么回事,这位同学吞吞吐吐地说不出来。他就给孩子的家长打电话,才弄清楚事情的原因。原来,孩子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成绩很好,老师领着复习的内容对他来说太浅了,家长希望孩子能在中考时取得更好的成绩,于是就给孩子另行制定了一个以“拔高”为目的的复习计划,还给孩子报名参加了一些课外辅导班,有时晚上还要上课。
其实,这位老师一直反对班里的同学不紧跟老师的复习计划,而另起炉灶、另搞一套。但出于对家长和孩子的尊重,他就没有再干涉这件事情。两个月以后,中考结束了,让那位家长感到失望的是,他的孩子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好成绩,相反,连平时的正常水平都没发挥出来。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位家长听信了别的家长的一些话,总想着给自己的孩子“拔高”。其实,中考考的绝大部分内容还是大纲内的基础知识,结果,这个孩子在平时的复习中做了不少难题偏题,考试中的一些难题果真也都做对了。然而,却有许多稍加变形的基础知识由于没有复习到,没有答对,影响了他的整体成绩。
最后,这位老师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考前复习的时候,孩子们一定要紧跟老师的进度,不要另起炉灶。
其实,老师对课程的整体复习进度都是心中有数的,他知道什么时候该阶段性复习,什么时候该总复习;哪些知识点是重点的,哪些知识点是次要的;哪些题型是最有可能考的,哪些可能是变形以后考的……所以,家长们在引导自己的孩子复习的时候,一定要了解老师的复习计划、复习进度是什么,然后要求孩子紧跟着老师的复习计划,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习题,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想脱离老师的复习计划而自己“另起炉灶”的孩子,最终都很难在考试中取胜。所以,相信老师、跟着老师的进度走,这样,就会节省下不少时间,少走许多弯路,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
当然,老师讲课永远都是面向班里大多数同学的,而每一位同学又有自己不同的情况,这时该怎么办?这里提供一个方案可供各位家长参考,即紧跟老师大计划,制定个人小计划。老师领着复习的内容有些是孩子很熟悉的,可以少用些劲,对于自己感到生疏的,那就要多花些精力。如果在老师的复习进度之外孩子确实有额外的时间和精力,那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课外练习。但在这样做之前最好能够和老师取得联系,一方面可以听取老师对于孩子学习情况的意见,看看他是不是有能力涉足一些“拔高”题;另外,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即使孩子真的有能力“拔高”,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比如可以请老师推荐几本参考书,这样比起孩子自己盲目地做练习,既省力,又更容易取得好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帮助你的孩子提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