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在交谈中了解到尤先生从小因为是独生子,深得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宠爱,从小养成了情绪化、易冲动的性格,做事往往是三分钟热度,缺乏长性。
分析
从某个方面说,性格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中、高级职业经理人的性格是否完善,人格是否健全,决定着他的事业成败。
从本案例中,我们一方面要肯定尤先生对于市场的变化反应较快,但另一方面,从尤先生的三心二意的游击心理里,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尤先生在性格上存在着一些负面的特点,比如:对目标的专注力不够,自制力、持久力和定力较弱。而这些对于中、高级职业经理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他们在性格上若存有这样的弱点,就必定会不同程度地制约他们对企业的战略性的思考,制约他们对企业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深入谋划和坚定运作。
尤先生在经营上的三心二意,完全可从自小家庭的养育方式找到根源。一个人自制力的培养应从小就得到重视。
澳大利亚儿童心理学专家莫尼卡·屈斯克利博士从1997年开始和辽宁师范大学合作,曾进行了名为“儿童自我延迟满足”的关于儿童自制力的跨文化实验。“自我延迟满足”是指人们为了得到更大收益而放弃短期收益的能力,是自制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实验是这样的:在孩子们的面前有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如果你能够忍耐15分钟,那你就可以吃到多的那盘,反之,则只能得到少的那盘。结果,在参加该实验的上百名3至4岁的中国儿童中,超过80%的孩子只忍耐了几分钟,就按铃呼唤实验人员,要求得到巧克力,只有20%的孩子选择等待。而66%的澳大利亚孩子都得到了多的那盘。这意味着:中国孩子的自制力不容乐观。
说到对目标的坚定和执著,让我们不由地想起了鲑鱼的故事:鲑鱼又称为归鱼。作为自然界的生灵,鲑鱼可以说是比较弱小的动物。它们生活在海里。为了繁衍下一代,完成属于自己的使命,它们不惧生死,义无反顾地逆向而游,行程几千公里,返回故土出生地,来到内河源头产卵。一路上穿险滩,跃瀑布,还要应对数不清的天敌的袭击。但它们从不畏惧,更不后退,历尽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直到产完卵后筋疲力尽而死。这种认定一个目标、坚忍执著的品格是何等的感人!这样的品格,难道不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吗?难道不值得我们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借鉴吗?
建议
1培养自身的自制力品质。
自制力是人的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即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自制力强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有节。
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确定某一项具体的工作、学习或家务活动为目标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该项任务上去,专心去做,持之以恒。当外界的诱惑出现时,或者心有旁骛时,情绪变化时,要力求不为所动,能保持专注的状态。如有点滴进步,就给自己一点鼓励或奖励。如此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专注的质量和持久的程度。从而,逐步养成坚定、沉稳和执著的品格。
2提升自身理性思维的品质。
建议尤先生对自己约法三章,即在作决定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是“不这样行吗?为什么?”二是“这个决定的利弊得失怎么看?一旦实施,结果会怎样?”三是“我对实施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准备好了吗?”从而,逐步养成三思而后行、从长计议、走一步看几步的思维习惯。
格言
★在人生路上,自制力是你顺利通过悬崖边的安全屏障。
★之所以成为强者,不是因为战胜对手,而是因为战胜了自己。
七、藐视战略的无知心理伍先生,48岁,某保健品企业总裁。
高兴时,伍先生常常会自夸道:“我曾凭着感觉和运气,以一个产品救活了一个企业,又靠几个产品做大了一个企业。”
确实,在短短几年内,伍先生做得风生水起,令整个保健品业界刮目相看。公司董事长更是对他信任有加。
不少人好心提醒他:“保健品企业的平均寿命一般不超过4年,别大意噢!”“别忽视了发展战略的研究呀!”“做企业,宏观环境和市场走势的脉搏要搭准啊!”对此,他均不以为然。伍先生只相信自己的感觉。他觉得自己这十多年来在商界拼搏颇有成效,是最有发言权的。他说:“这些年来,虽然不容易,但也一步步过来了,转眼企业规模已达几个亿了。想当初创业时有什么战略?还不是靠脚踏实地、憋着一股劲拼搏。后来企业做大,靠的是我对市场的感觉。现在企业顺了,‘船’大了,抗风险能力也强了,怎么反倒要研究什么战略,来那些虚的一套呢?”
他认为:“产品能上市,销售能实现,利润能上万,就是硬道理。”而“战略只是纸上谈兵,秀才找事”。
然而,现实往往要与人开玩笑。近年来,由于保健品行业的法律法规不断建立健全,管理日趋严格,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伍先生企业的产品陷入了困境。
伍先生弄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原来很准的感觉,怎么一下子就不灵了呢?他陷入了苦恼之中无法自拔。
分析
本案例告诉我们:无知者无畏。这是源于我们对外界事物没有客观和准确的认知。这让我们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近代著名心理学教授埃里希·弗洛姆,一天他带着8个学生走进一间一团漆黑的房子。弗洛姆突然停住了脚步,打开一盏暗淡的灯,在昏黄的灯光下,学生们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他们正站在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泥池边缘,而池壁四周正蠕动着几十条碗口粗的毒蛇,发出“咝咝”的声音。蛇池的上方,搭着一条不足一尺宽的独木桥,刚才大家正是从那里走过来的。教授看着他们,问:“现在,有谁还愿意再次冒险走过此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吱声。过了片刻,只有3个学生勉强站了出来,战战兢兢地踩在独木桥上,双腿仿佛灌满了铅,挪不到一半距离他们就顶不住了,干脆弯腰趴在独木桥上,一点点吃力地爬了过去。这时,教授又打开了数盏灯,把整个房间照得如同白昼。这时,学生们才发现,原来独木桥下方还装有一张颜色极暗的安全网。“大家看清楚了吗?还有谁愿意再走一回这道独木桥?”除了1名学生外,大家都站了出来。教授问那个学生:“你为什么不愿意呢?”学生仍心有余悸:“这张网的质量可靠吗?”
——跳下去必死无疑!
这个实验最好不过证实了:有时,无畏往往来源于对事物缺乏客观的认知。
本案例中,伍先生正是由于对战略之于企业的重要意义认知上的空白,导致他藐视战略研究,陶醉于自己所谓的感觉“灵敏”,最终品尝到了经营受挫的苦果。
本案例还涉及了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所谓归因,就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认为,任何人都有探索自己行为成败原因的倾向。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
伍先生将自己前几年企业侥幸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感觉准确”,从而,把偶然凭感觉判断成功当作一种必然,以为不需要作什么战略谋划、市场调研,只需凭自己的“感觉”来做事,殊不知市场在逐步成熟,消费者在逐渐理性,他的凭空感觉终于失灵。这是在思维上犯了归因错误。
建议
1建立科学的认知模式。
伍先生的教训在于不了解发展战略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建议伍先生多结交一些擅长战略思维的成功企业家为友,选择性地阅读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书籍,逐步建立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正确认知。同时,学习一点形式逻辑方面的知识,做一些推理和归因方面的思维训练,逐步增强自身思维的合理性和严密性,以改变或替代原有的不合理认知模式。
2完善自身的人格。
过强的自信,只信任自己,不信任别人;有一点成绩,就自认为能力非凡;自以为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些都是人格缺陷的表现。矫正的措施:一是对自己要有正确的客观的评价,人的知识和能力总是有限的,再聪明的人也有局限性,只有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才能防止自己的一意孤行。二要谦虚谨慎,虚怀若谷,才能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建议伍先生读一些人格修养方面的书籍,学会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和客观事物,逐步把自己的心态调整为冷静、客观、开放和积极的心态。
格言
★骄傲是无知的产物。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无知。
八、关系至上的投机心理窦先生,50岁,某企业总经理。
窦先生是一个“关系至上”论者。“关系就是生产力”、“没关系一筹莫展,有关系闯遍天下”是他的“经典名言”。
窦先生在多年的创业生涯里,不是注重战略的研究、市场的预测、产品研发和内部管理,而是热衷于托人情,编织关系网。他千方百计地与一些政府官员套近乎、拉关系,认为只要与有关官员关系搞好,就万事大吉。“有了关系,就能批条子、占份子、赚票子。”他常美滋滋、不无得意地说道:“这方面,我是尝到甜头的!”
前几年,窦先生参加EMBA的进修,学到《战略管理》的课程时,他竟然还大言不惭做了题为《要关系,不要战略》的演讲呢。在他看来,战略是摸不着、猜不透的;而关系、门道,只要肯动脑筋找,总是有办法搞定的。所以,他常对人说:“要想事业有成,应该多学习、研究‘关系学’。”
可是,最近他却吃到了苦头。原来,一年来,一些跟他很铁的“关系”不知何故,竟然调离的调离,撤换的撤换。窦先生眼看着自己多年来精心编织的“网”化为乌有,叫苦不迭。
没有了这一层关系,窦先生的企业原来在一些大商场设立的专柜,纷纷被告知因质量、款式等问题而遭撤柜。企业所拥有的市场,在短短半年多竟然丢掉了60%。
窦先生懊丧不已,像热锅上的蚂蚁寝食不安。企业能否化险为夷、再度占领市场呢?他感到十分渺茫。
分析
我们不否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重要条件。但是,如果把人际关系庸俗化,并将其奉为企业经营之精要,就不能不说是一种负面的经营心理。
关系至上的投机心理,是一种病态心理现象,称之为定势错位。
定势又叫做心向,即人们按照一种固定的倾向去反映现实,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专注性。定势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方式,来源于现实生活经验。本案例中的窦先生,对社会现实、人际关系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看法,总认为办企业是有捷径的,用好了关系网就能比别人走得省力,因此乐此不疲。这就是心理定势错位中的动机错位。这也是当今社会走捷径、图省力、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在企业经营上的折射。
窦先生的定势错位还表现在人际关系的行为错位上。他抱着“利用”的目的与人交往,通常只结交对自己有用的、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带有这种心理的人不会有真诚的朋友,一旦有难,便土崩瓦解。
建议
(1)系统脱敏法。对已有的错位定势可以采取此法纠正。即从最小的倒错纠正做起。例如:针对利用人的错位定势,可以从以下顺序纠偏:真诚待己—真诚待家人—真诚待同事—真诚待朋友—真诚待客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纠正。
(2)调整认知模式。结合自己办企业的经历,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认真思考:办企业靠什么?关系网真能解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吗?从自己的挫折中应当吸取什么?下决心、花力气跳出原有的定势错位心理,并集思广益,制定出可行、有效的企业发展战略,真正花时间去静心、精心地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放松疗法。通过找人倾诉,或参加一些自己喜爱的活动,让沮丧的心情得到调整。
格言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九、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傅先生,45岁,某食品企业总经理。
傅先生的企业运作模式可谓轻结构。他的手中牢牢抓着两支团队:一支擅长于捕捉商机,一支擅长于产品包装和广告运作。一旦看好一个产品,即迅速物色代理加工的厂家,然后以漂亮的包装和强劲的广告攻势,使得这一产品异军突起,让世人看好,以为一个“名牌”从此诞生。从而引起众多代理经销商的注意,迅速建立起该产品的销售网络,若销售业绩不错,能够赚钱,就继续做下去;如果销售业绩下滑,看着要亏本,就马上停止运作。
多年来,他运用这套方法屡屡成功,得意地把这一运作模式称之为“进能攻,退能守”的“轻装上阵型模式”。他说,现在企业竞争这样激烈,谁会有那份闲情逸致,有那份闲工夫来研究什么战略规划,开发什么产品,培育这,培育那。这些都是远水不解近渴、费力不赚钱的事。我就看好能一炮打响的产品和能迅速铺开的销售网络,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宝贵资源。
但是,傅先生遇到了强劲的对手。有好几家知名品牌的同行,经过多年对食品市场的研究,悉心研发和积累,终于在同类产品中,分别以更环保、健康、便捷和高品质等特色,使产品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以崭新的理念和形象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越做越旺。
相比之下,傅先生的企业在近期推出的一系列产品尽管广告做得火热,终因没有新意而未被消费者认可。一时间,制造商催讨加工费,供应商催讨货款,经销商要求退货……市场是残酷的,傅先生遭遇了“滑铁卢”。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了解到,傅先生从小深得父母的娇纵溺爱,养成了任性的习惯。处事每每凭个人一时喜好,缺乏耐心、恒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