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37900000011

第11章 学佛与做人(1)

学佛的人,学习的程度不一样,对学佛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学佛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有许多人,学佛仅仅是为了保平安、保发财、保健康,带着这种目的来学佛的人为数不少。尤其是初学的人,对学佛的意义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学佛只是为了给自己带来一点现世的安乐。

当然,一个学佛的人,是能够得到三宝的加持,能够得到佛菩萨的护佑。但我们要明确,学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开发生命内在的智慧;为了断除烦恼,了脱生死;为了将来能像佛菩萨一样利益所有众生。

学佛的人里面,大体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平时忙于学习和工作,生活单调乏味,周末到佛堂来聚一聚,找朋友聊聊天,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增加一个项目。如果是带着这样的目的来学佛的话,那么学佛并不是惟一的选择。不到佛堂来,还可以到其他地方去,可以到夜总会或亲戚朋友家去坐一坐,同样可以消磨时光。如果是带着这样的心态来学佛,就好比是“明珠弹雀”。明珠固然是可以用来弹雀的,但随便一颗石子也能用来弹雀。珍贵的明珠仅仅换取了微不足道的麻雀,未免过于可惜。

另一种是把学佛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比起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比起自己在世上所拥有的一切,学佛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因而,学佛是用整个生命在实践,他们甚至可以为此而放弃一切。

学佛和做人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觉得学佛只是来佛堂里磕磕头、拜拜佛,而不是将学佛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并没有把学佛和自己的人生真正联系起来。

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平时也念佛,也诵经,寺院里有活动也愿意参加,似乎也是在学佛,可是他的人生、他的品行不会因此而有所改变。念佛是念佛,烦恼是烦恼,完全是两码事。他的烦恼不会有丝毫减少,人格也得不到丝毫提升。他干坏事的时候还是照干不误,骗人的时候还是照骗不误。他不会去想一想,他所做的这一切是否符合佛陀的教诲。

这是没有将学佛和自己的人生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学佛和做人严重脱节。这样的情况,目前来说还是比较普遍的。

可能有的人会问,不学佛不是照样可以做人吗?做人为什么要学佛呢?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做人就贯穿了我们的一生。可以这么说,做人是我们终身的职业,这职业的特殊性还在于,我们无法请假,无法辞职,无法将属于自己的工作移交给别人。所以,如何将人生过得更好,过得更有意义,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在世间几十年的生存时间,看起来似乎很长,但如果和人类的历史相比,和宇宙的历史相比,我们每一阶段的生命实在非常短暂。

世间有很多人,因为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过得百无聊赖,一天到晚想尽办法消磨时间,用各种各样的娱乐甚至毒品来打发光阴。可见短暂的人生对他们来说,不是太短而是太长了。

其实我们一生所能拥有的这么几十年时间,除掉睡觉和吃饭,能剩下的时间并不多。假如我们每天睡八个小时,就要睡掉人生的三分之一。假如我们能活九十年,就要整整睡掉三十年,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人生本来就已经很短暂了,而真正可利用的时间就更少了,年少的时候懵懂无知,年老的时候又精力不济。佛法告诉我们人生难得,所以这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们一定要珍惜。

一方面是要过得幸福,一方面是要过得有意义,这是我们人生的两大目标。很多人只是考虑前者,只是想怎么过得快乐,怎么过得开心,怎么过得幸福。其实,如果不了解人生的意义,不了解幸福的内涵,没有获得幸福的正确途径,我们为谋求幸福所做的努力,往往和真正的幸福是背道而驰的。

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建立在追求自身幸福的基础上,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所做的一切努力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我们为家庭操劳,为事业操劳,为拥有更多的财富操劳,无非是为了过得更幸福。可是,世界上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真正的幸福究竟是什么。

我们可以静下心来问问自己:过得幸福吗?我们还可以问问自己周围的人,就会发现,真正懂得幸福或是觉得自己幸福的人并不是很多。

通常,我们总是将幸福建立在物质基础上。当我们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时,会觉得房子、汽车及相应的物质财富是我们获得人生幸福必需具备的条件。我们衡量别人的时候,也会用同样的标准。我们会觉得:这个人房子那么宽敞,那个人车子如此豪华……他们一定很幸福。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幸福无非就是这些。

其实,物质条件只能用来衡量我们的生活水准,和幸福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当我们拥有了丰厚的物质条件时,幸福是否就会随着房子和车子一同到来?

如果幸福和物质条件能成正比的话,那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一定是最幸福的人。可我们会发现,事实远非如此。世界上有很多富有的人,一生为财富所累,成天担惊受怕,他们的生活中并无幸福可言。而另一些人,虽然物质条件很简陋,但一样可以怡然自得地生活,可以在最简陋的条件下找到人生的幸福。

我们又常常将幸福建立在一个未知数上,建立在我们不曾实现的人生目标上。

幸福在哪里?我们盲目地追逐着。当我们没有成家的时候,会觉得成家是幸福的基础;当我们没有孩子的时候,又会觉得孩子是幸福的源泉;当我们没有地位的时候,会将显赫的社会地位当作幸福的保障;当我们工作繁忙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能够闲一点儿会很幸福;可有的人过得太清闲了,看到别人生活得很有目标,又会觉得忙忙碌碌才过得充实。

我们所理解的这些幸福,只是相对自身现有的生活状态而言,同样不具有幸福的本质。所以,当它们真正实现的时候,能给我们带来的,也仅仅是由于暂时满足而产生的相似的幸福感。

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我们的满足是很短暂的,新的欲望很快就会产生。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享受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只有失去之后才会认识到它们的价值。

假如有一天什么都有了,好像人生也因此失去了奋斗的目标。现在的人,物质条件远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都优越,一个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准,可能已经超过了古代的帝王,但很多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并没有因此而产生幸福的感觉。

相反地,因为心灵空虚而去寻找刺激,因为生活无聊而去吸毒,因为对人生的厌倦而去酗酒闹事,并由此造成了诸多社会问题。当我们了解到这些之后,便会发现,所谓的人生幸福,并不仅仅是外在的东西,更不仅仅是改善物质条件就能实现的。

幸福的产生和建立,离不开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健康的心态和对幸福的正确认识。

物质只能造就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还需要有相应的心情去享受,所以,良好的心情是幸福产生的基础。

我们要追求幸福,还需要找到不幸产生的根源,只有在生活中消除一切与幸福相违背的因素,才能获得幸福。

我们常常觉得不幸和烦恼来自客观环境:物质条件的匮乏,他人对自我的伤害……我们总在哀叹世界的不公平,人生的不如意。可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所产生的结果也大相径庭。所以,真正对我们构成伤害的并不是客观的环境,而是我们的心,是我们对客观环境的主观认识。

我们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对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因为我们有嗔恨心,所以听到别人的辱骂就会烦恼,会愤怒,会感到深深的伤害。而一个修行人,则会将生活中的挫折当作修行的助缘。佛经记载,佛陀在因地为忍辱仙人时,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但不起丝毫嗔心,最终证得佛果。

因为我们有贪心,即使拥有了很多财富,还在为占有更多而烦恼,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反之,少欲知足的人,即使过着最简单的生活,也能在简朴的物质条件中发现人生乐趣。正如孔子所赞叹的颜回那样:“贤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皆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由此可见,幸福人生的关键在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心态,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观念来生活。如果没有健康的心态,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念,想把这几十年过得幸福真是不太容易。

也许有的人会问:学佛有什么好处吗?可以给我们变出一台电视机来吗?可以给我们变出一幢房子来吗?物质条件的改善对我们的生活来说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即便拥有再多,也不可能解决人生的痛苦和烦恼。

而学佛的意义正在于此:佛法可以给我们提供正确的人生观念,依法修行能助我们培养健康的心态。所以说,学佛是为我们的幸福人生服务的。

现代人心理问题很多,这些心理问题怎样才能解决?有些人求助于心理医生,但心理医生的治疗只能起到一种疏导和缓解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不能灭除问题产生的根源,那么,今天这个问题得到了疏导,得到了暂时的解决,明天又会继续制造新的问题,心理问题并不能得到彻底解决。

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是什么?是无始以来伴随着我们生命的无明和由此产生的种种不健康因素,如贪心、嗔恨心、愚痴、我慢等等。所以我们要从佛法入手,通过勤修戒定慧,来息灭贪嗔痴,从根本上铲除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

贪嗔痴在佛教里被称为三毒,就是三种危害我们精神健康的毒品,它时时都在伤害着我们的心灵,左右着我们的人生。

现在吸毒的人很多,我们知道毒品对人构成的伤害主要是在身体上的,但身体和精神的关系很密切,在身体受到伤害的同时,我们的精神也会随之受到伤害。我们对于毒品的危害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全世界都在抵制毒品。

但危害到我们心理健康的精神毒品是无形的,它潜伏在我们的生命里,反映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到自己都难以察觉。我们常常不由自主被它推动着,造下种种恶业,不仅影响到今生的幸福,更影响到未来的生命形态。

世间的一切,因为和我们的贪嗔痴烦恼相应,都可能变成毒品。对世界的错误认识,使我们每个人都对“自我”产生高度的执著,又因为对“自我”的执著,为我们带来了种种烦恼。

因为我执,进一步执著我们的事业,执著我们的家庭……一旦事业受挫,一旦家庭解体,就会对精神造成极大的伤害。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因为无法接受感情挫折和事业失败而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

同样的一件事情,如果不是具体到和自己发生关系,如果不是具体地落实在自己的身上,结果会完全不同。世界上每一天都有人破产,每一天都有人家庭破裂,可我们很少会因为别人的挫折和失败感到切身的、难以忍受的痛苦。为什么挫折与失败一旦和自己发生关系之后,就会造成那么大的伤害?原因就是我们对“我”的执著。

同样的一个孩子,他的健康、他的学业、他的发展,做父母的感觉会和外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父母对儿女有一种强烈的感情上的执著,而这种对“我的孩子”的执著,同样也是来自对“自我”的执著。

而我们对金钱的执著、对地位的执著、对名誉的执著……对世间的一切执著,都生长在我执的土壤上。我们把整个身心都安住在我们的执著之上,一生都在为它欢喜为它忧。

先贤告诉我们:“人到无求品自高。”怎样才能无求?没有了对自我的执著,自然就无所求,无所求也就无所谓得失,没有了得失之心,人生就能因此得到解脱。

所以,我们对世上的一切,对我们的事业,对我们的家庭,对我们的人际关系,都要运用智慧去观照,从因缘的角度正确地透视它们,才能活得自在,活得洒脱;否则处处都有牵绊,走到哪里都不得自在。这就是佛法关于解脱的道理。

除了对幸福的追求,几千年来,人类还致力于对生存价值的寻找。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总要为自己的生存找到足够的理由。

一般人只会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从自己的亲人出发来考虑这个问题。小时候,我们觉得在为自己的父母活着,为了他们的希望去读书;长大后,我们又要为妻子儿女活着,为家庭的生存去奔波劳碌。有的人胸怀更宽广一点,他们会为了更多的人活着,为更多的人谋求利益。但由于认识的局限,人生目的大多比较现实,比较短暂。

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很多人并没有清晰的概念。我们所认为的人生意义无非基于现世的生活:有人觉得书读得好就是意义;有人觉得事业成功就是意义;有人觉得受人尊敬就是意义。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看来,活着就是要出人头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吃再多的苦都可以,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古人有“三不朽”的人生标准,即“立德、立功、立言”。能够成为圣贤,使自己的名字万古流芳,使自己的事迹千秋万代地传诵下去,就是人生最大的价值所在。可在社会上建功立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还和所处的时代相关。若是抱负得不到施展,就退而著述,也就是立言,在人间留下几本书,也不枉过一生。其实,这些也还是基于现世的考虑。

作为一个佛教徒来说,生命怎样才能更有意义?佛陀教导我们,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同类推荐
  •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本书通过多篇禅意故事,告诉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当下、知足常乐、珍藏本钱、顺其自然等积极健康的观念。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星际炼神路

    星际炼神路

    星际航海时代,修炼也要与时俱进!要用最科学的方法,最完美的手段,培养出最值得信赖的栋梁!星空之下,人族统率四方,却外有神秘天魔虎视眈眈,内有星海盗贼肆虐一方,培养新一代的武道天才迫在眉睫。为响应号召,一座座星空学院相继设立,誓要培育武学奇才,还天地一个朗朗乾坤。然而就在某个平凡的学院里,一名少年却每每从噩梦中惊醒。“天地万物皆是我掌中棋子,你所经历的一切,不过是我掌心上的游戏,你的信念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恶魔的低语在他的耳边传荡,这个恶魔究竟是谁?不管你是谁,不管你为了什么,我都绝不允许你再次把我珍视的一切夺走。我绝对不是你的玩偶!
  • 佛说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大明观想仪轨

    佛说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大明观想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君追妻:我来收拾你

    魔君追妻:我来收拾你

    乔离歌作为一个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超能力者收人委托穿越到了异世界,为了完成委托人所指定的任务,乔离歌踏上了苦寻魔君抢走帝君的世珍玉杯之行。谁知在这个异世界里面,在每个人都修炼的路上,独乔离歌一人突兀,没有任何修炼等级,被人看扁被人坑被人鄙视甚至被人欺负。但是真人不露相,她真正的实力哪是那样容易就展露。看魔君,妖王,神王管你三七二十一,接招吧。
  • 爱妃要出阁

    爱妃要出阁

    一位、两位。好吧,竟然背着她娶了这么多位老婆,就算他是堂堂什么狗屁皇帝,她也不答应原谅她。“这是什么??”接过那张惨白到让他发指的东西,粗略地看了看,有些不满地扔到地上,带着丝丝怒气问道。“皇上不识字吗?我要跟你离婚!”皇上,有什么了不起的,上天真的有好生之德吗?竟然让她穿越成为了别人的妃子,偏偏谁不好穿,却是这么一个风流成性的皇帝,就算他长的多帅,那也不应该这样。离婚?那是什么东西?眉头轻皱,尴尬地捡起地上的破纸,又重新仔细地看了一遍。“不同意!”休夫?这个女人病了一场难道把脑袋给烧坏了吗?万水千山总是情,红杏总是要出头。
  • 超级祖龙系统

    超级祖龙系统

    救美不成,反丢性命。穿越龙祭大陆,偶得祖龙系统。强势杀敌,逆天升级,龙血在手,天下我有!林轩带着祖龙系统纵横龙祭大陆:吾重临世界之日,尔等凡人终将俯首称臣!
  • 傲娇墨主:娇妻别逃

    傲娇墨主:娇妻别逃

    她是个熟知枪械的著名服装设计师;他是在世界上最年轻的首富,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残忍。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她爱他7岁到23岁,他了解她12岁到28岁;直到她的离开他才发现自己爱上了她。片段一:“墨枭,你干嘛,唔……嗯……你发什么疯”他瞪大了眼睛,眼白充斥着殷红的血丝“谁在房间里!”“噗……”片段二:“黎烟,要是璇儿有什么三长两短我饶不了你”墨枭,为什么你永远都不听我解释……(林璇醒来她却走了)她说:“我爱你整个曾经和过去”他说:“我爱你整个过去和未来”这一次我来爱你(简介无能,第一次写文,新手上道,啥都不懂,心血来潮,还望海涵)
  • 兽血腾飞

    兽血腾飞

    兽血突然腾飞,是什么使得它慢慢“觉醒”?主角一声咆哮:“我偏偏就喜欢狂妄,你又能奈我何?”为了寻找自己的身世大秘,他几乎接近了疯狂,既是那漫天神魔,也难阻挡!他带着自己桀骜不驯的个性,在一次次地生死边沿中成长。他是人?是魔?最终的种种,顿时让人恍然大悟……
  • 快穿之女配的春天

    快穿之女配的春天

    成了植物人,灵魂在飘荡,一个叫李狗蛋的系统,和自己签订契约。而自己需要穿越各个世界,攻略男主或男配。为了复活,慕凌月拼了,男主男配们,你们,准备好了么。
  • 美女带我去修仙

    美女带我去修仙

    一个懵懂少年意外穿越到一个满是修真者的平行世界里这个世界里人、神、妖、魔、巫共生共存机缘巧合中少年收服了渡劫失败的修真界第一美女为鬼仆美人在怀兄弟并肩中二少年从此踏上了修仙成圣的光明坦途
  • 吻吻那伤痕

    吻吻那伤痕

    一个从小不得父爱的女孩,饱受命运的折磨,她能否一步步接近幸福的边缘?一个因母自杀,父亲再娶而脾气火爆的富家少爷。能否摆脱既定的命运,冲破心魔,携手所爱?原来有时候,相爱,也可以从相互折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