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37900000010

第10章 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5)

六祖接引怀让禅师之时,怀让禅师礼祖,六祖问:“什么处来?”怀让曰:“嵩山来。”祖问:“什么物?凭么来?”怀让曰:“说似一物即不中。”六祖问:“还可修证否?”怀让曰:“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六祖说:“只此不染污,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这个公案说明,修道要保有一颗不染污的心,不生任何住著之相。

禅师之间也相互检验彼此是否住相。赵州游天台,路遇寒山,见道边有牛脚印,寒山说:“上座还识牛么?”赵州说:“不识。”寒山指着牛脚迹说:“此是五百罗汉游山。”赵州说:“既是罗汉,为甚么却作牛去?”寒山说:“苍天,苍天!”赵州呵呵大笑,寒山问:“作甚么?”赵州说:“苍天,苍天!”如果从常人眼光去看,这段对话似乎不近人情,可它显示了道人与常人之不同。常人著相,牛脚迹是牛脚迹,罗汉脚迹是罗汉脚迹,而禅者处处以本分事相见。在法性上,牛脚迹就是罗汉脚迹,罗汉脚迹就是牛脚迹。

基于此,禅者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遵循不取不舍的生活方式。因为不住著于相,所以,他们始终奉行极为俭朴的生活原则。慧休禅师三十年著一双鞋;大梅法常禅师不吃锄下之菜;左溪玄朗大师常行头陀,居住石岩之间,一件袈裟穿了四十多年;通慧禅师入太白山,不带粮草,居于树下,饿食树果,渴饮泉水,布衲终身不换;智则禅师性格落魄不羁,屋内除了床单、瓦钵、木匙外一无所有,房门从不关闭……

禅者的修道就落实在简朴的生活中,落实在平凡的日常作务中,从吃饭、穿衣中体会道,从采茶、砍柴中体会道。他们将物欲降到最低限度,却从修行中获得了宁静的心境,获得了极大的法乐。

因此,当你请教禅师们如何修道时,他会告诉你:吃饭、睡觉、喝茶……但禅者吃饭、穿衣不同于我们一般人。凡人吃饭不好好吃,挑挑拣拣;睡觉不好好睡,百般思想,辗转反侧。而禅者吃不住吃相,穿不住穿相,处处随缘,处处自在。

不住于相才能摆脱生命的痛苦。《心经》告诉我们:要用般若智观照一切,认识到世间万物了不可得,就能心无挂碍,无挂碍就无恐怖,从而远离颠倒梦想,到达究竟涅槃。涅槃是永恒的幸福宁静,只有证得涅槃,生命才能彻底解脱痛苦。

3.息灭妄想

很多人会把生命的痛苦归之于客观环境:诸如身体欠安,生活清贫,世道不公……其实,这些只是造成痛苦的客观原因,而它产生的真正根源是我们的心念。我们心中充满种种妄想,正如前面所说:错误的观念、迷信、执著、贪嗔邪见等等,都是妄想的表现。妄想使我们的内心失去平静;妄想使我们陷入永无止境的追求;妄想使我们寻求各种刺激;妄想还会使我们胡作非为。所以,要摆脱痛苦,就必须息灭妄想。

如何才能息灭妄想呢?

经常听很多初学打坐的人问:打坐时妄想太多,静不下来,有什么办法可以对治?办法当然是有的,但我们有必要先考察一下,为什么这些妄想会出现?我们的心念有前后延续性,如果想在禅坐时专心,日常生活中就要时刻注意用心。打坐时出现得最频繁、最强烈的妄想,必定是我们平时最执著的境界。因此,一个修习静坐的人,在生活中要能透视一切,从而保有一颗无住、空灵的心,对所有境界如雁过长空,风吹竹叶,不留一丝一毫的踪迹。心清净了,打坐时自然不会妄想连翩。

念佛也能息灭妄想。人们往住将念佛误解为老婆婆专修的法门,或以为念佛是在求佛。有个故事说,一位老婆婆整天念佛,小孙子听得很厌烦,于是就“奶奶,奶奶”地叫个不停。老婆婆嫌吵:“没完没了地叫什么?”孙子说:“我叫了几声你就烦,可你总是不停地念佛,佛难道就不烦吗?”故事中小孙子的看法,代表了许多人对念佛的误解。事实上,念佛是为了调御自己的心态,息灭自己的妄想,所谓“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中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所以说,念佛是用来对治妄想的最佳方法之一。

止观能息灭妄想。止观乃禅定之异名。梵语奢摩他,汉译曰止,止息散乱,止心一处;毗钵舍那,汉译曰观,是对所止境起正观察。止观有小乘止观与大乘止观之分。小乘止观从六根门头摄一而入,系缘而修。如修数息观就是专注呼吸,知息出入、知息长短、知息冷暖、知息粗细。把心念系在呼吸之上,心息相依,由粗而细,由细而无,待妄想息灭,止观也就成就了。

观心能息灭妄想。观心是观察自己心念的起灭,我们的心如流水一般念念相续,平常人缺乏观照能力,总是随着念头东奔西跑,不能自已。观心是要认识到心念的虚妄性,心念无非是由一系列的经验和概念组成,离开这些经验和概念,我们的心究竟是什么?所以《金刚经》告诉我们:“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从时间上透视心念的实质。“过去心不可得”,是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要陷入追忆,也不要随着它跑;“未来心不可得”,是说未来还没有到来,不必去想它。在前念过去而后念未生之际,保持中间这段清明、干净的心,所谓“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楞严经》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临济禅师说:“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这都是教我们从观心中认识真心,保养真心。

参话头能息灭妄想。参话头也是禅宗修行的重要方法之一。话头通常有:念佛是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无梦无想时主人是谁?一念未生前是什么?……参话头不可对话头下注解,不可以推理,不可以等开悟,不可以扔掉话头求静,不要给自己讲道理,外界动静一概不管,一路追问下去。黄龙南禅师对参话头有个比喻:“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诸根顺向,首尾一直。”参话头重在一个“疑”字,祖师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要把自己全部身心凝聚在话头上,如同活死人一般,不达到这个程度,不算上路。一个修行人,当话头参到得力时,专注一念,心无旁骛,妄想自然也就无从生起。

妄想是痛苦产生的根源,要在根本上断除我们的痛苦,就要从息灭妄想着手。当妄想得到有效的控制,我们就不会被它所左右,从而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我们就不会被妄想分散我们的精力,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专心地去干任何事;我们就不会被妄想所干扰,从而将心念专注一处,进入禅定的状态;我们就不会被妄想遮蔽我们本具的佛性,从而使真心得以显现,智慧得以开发;我们就不会被妄想引发的错误认识所左右,从而对宇宙人生拥有正确的认识……所以说,息灭妄想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4.认识自己

文明的发达和科技的进步,使人类能够在宏观上认识其他星球,乃至遨游于太空之中;能够在微观上直探物质本原,发现物质的基本组织结构。遗憾的是,这所有的一切却不能帮助人类进一步认识自己。

如果我们不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就不能把握自己的心念,不能在烦恼生起的当下观照它、克服它。如果我们想从痛苦中得到解脱,首先就得认识自己。如何才能认识自己呢?祖师告诉我们,直下承担就是认识自己。在我们的生命中,身体不是自己的,只是四大的假合;思维不是自己的,只是概念的延续。除了物质的身体和精神的思维,“我”是什么呢?

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方才发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执著妄想不能证得。这就是说,在我们的内心,除了妄想执著,还有清净的如来智慧德相,而这正是我们真正的自己。所谓直下承担,就是要认识到自己本来具足的佛性。

大珠慧海禅师参拜马祖。祖问:“来须何事?”慧海禅师曰:“来求佛法。”祖曰:“我这里一物也无,求甚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么?”慧海禅师问:“那个是慧海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慧海禅师在马祖的开示之下,当下认识到自己。后来有人问慧海禅师:“如何是佛?”他回答说:“清淡对面,非佛而谁。”又如灵训禅师参归宗,灵训问:“如何是佛?”归宗禅师说:“我向汝道,汝还信否?”灵训说:“和尚诚言,安敢不信?”归宗禅师说:“即汝便是。”如何是佛?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真正的生命,也就是我们的佛性。

佛性虽然不是我们见闻觉知的妄识,但也没离开见闻觉知。云门禅师说:“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我们认识自己,要从能见能闻的作用中直下承担,但不可住著于见闻之相。

不落于思维是认识自己。思维往往是名言概念的延续,是前尘影事的重现。一旦落于思维分别,住著于是非得失的纠缠中,我们就会迷失自己的本性。临济禅师上堂开示道:“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在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时有僧相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禅床一把抓住他说:“道,道!”这位僧人想了一下,师便放开手说:“无位真人是甚么干屎橛?”又如六祖接引惠明的公案。六祖从五祖处得了衣钵后南行而去,惠明从后面追上,六祖将衣钵放在石上,惠明拿不动,于是说:“我为法来,不为衣来。”六祖说:“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又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当下认识到自己。这两则公案都是告诉我们,只有离开通常的思维分别,才能认识自己。

明心见性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要从心性中去认识,心指我们现前的心念,这个心念是虚妄不实、生灭变化的。但透过生灭变化的表面,还有不生不灭的心体。明心见性,就是要我们明了心的虚妄性,不被它的变化所迷惑,从中进一步见到自己的清净心性和真正生命。

六祖在五祖门下悟道时说:“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知六祖已经悟到本性,继续为他开示说:不识本心,学佛法是没有什么利益的,如果认识到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那就会成为大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无始以来,众生都是因为不认识自己,于是认贼为子,随着妄想分别,沉溺于六道之中。倘若我们认识自己的本地风光,就能息灭烦恼妄想,不被外境的迁流变化所牵引,从而开发出生命中的智慧潜能,在根本上把握自己的命运,并进一步完善人格,如是方能得大自在。

同类推荐
  • 步步莲花

    步步莲花

    本书讲述了赵朴初先生的一生。赵朴初先生是中国当代的佛教领袖、著名的书法家、诗词曲大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但他非常谦虚,自称一生只有三事值得挂齿,即送难民参加新四军、在印度纪念泰戈尔百年诞辰会议上和印度文化部长唇枪舌战、与日本佛教界发起了纪念鉴真的活动。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热门推荐
  • 网游三国之决战天下

    网游三国之决战天下

    数亿年前,龙族内乱外族入侵,就此灭族;数亿后的今天,三战爆发,恒星危机,人族是否会重蹈覆辙?
  • 剑破幽冥

    剑破幽冥

    三十年前,冥岳门与玄火教决战于图南,冥岳门战败,从此销声匿迹。时过境迁,镇南侯之子周凡的一次密探任务,发现出云国的皇宫内诡异重重,周凡在拨开层层迷雾后发现,当年差点被斩草除根的冥岳门早已恢复实力,并且隐藏在各国之间,编织着一个席卷各国的巨大阴谋。
  • 千年一修

    千年一修

    洪家历经千年,一十七代,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位金丹修士。洪康资质过人,屡有奇遇,却又像青萍般的沉浮于世!修行唯坚,纵使历尽艰辛成就大能,回首看去,千年一修,可还剩下什么?
  • TFBOYS温情恋歌

    TFBOYS温情恋歌

    TFBOYS在重庆八中遇到了三个漂亮的女孩子,从此开始了恋爱。
  • 废土剑圣

    废土剑圣

    重制中(就是重写),大概吧。不走无限流了,直接废土生存,各种乱入。。。企鹅群,600500345有建议的话完全可以来群里像咱提建议,只要不是很过分的话,咱都会虚心接受的。
  • 男神,我要定你了

    男神,我要定你了

    大学第一天就被黑白通吃的太子爷看上了,最好的朋友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亲密无间的同学差点将她烧死,她不过是个普通女孩,却被卷入了一场贵族纷争之中!神秘的第四家族突然出现,平静的校园里风起云涌,还让不让人好好读书了!男神我好怕,求罩求抱抱!
  • 亚图远征军

    亚图远征军

    遥远的亚图星安详和平,然而这一切在烬星系的入侵后改变,成了亚图人的梦冕,在危机时刻,英姿勃发的少年阮正清站了出来,带领亚图人走向征途……
  • 风云大明

    风云大明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首古诗也随着的沈默一声叹息而结束了!但不灭的是我华夏男儿的热血传奇!人生醉是一场梦,此梦幻复我独醒!金戈铁马入梦来,我自风云啸九天!
  • 眼瞳之不可相信

    眼瞳之不可相信

    文木,男,S大的大学新生,过着十分平淡的大学,隐藏着自己奇特的力量——只要与对方对视5秒以上,他就能瞬间获取对方的大量记忆。有一天,校园出现了突发事件,从那天起,他的生活开始有了转变。
  • EXO之公子倾城

    EXO之公子倾城

    某坑爹少女在从天牢越狱的过程中跑错的方向,导致跌进某个天然呆倾城公子的马车里并不幸被和谐,更不幸的是对方好像和谐上瘾了……